至今犹忆地头饭

  现在的麦熟季节收麦,由于是收割机作业,父老乡亲不再像从前累得直不起腰,轻轻松松就把麦收了,因此也就没有必要送地头饭了。二十多年前人工割麦子时吃地头饭的情景,已经成为了历史。   那时割麦子,是个讲求速度的工作。俗话说:“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早起看着还发青的麦,到中午,就黄了。如果不及时收割,晴着天,在太阳的暴晒下,麦子就容易炸芒,形成麦粒从麦壳中脱落,俗称“落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俗话说:“麦熟天,孩儿脸”。说变天就变天,如果此时赶上降雨,麦子淋雨后就会发霉,糟蹋了粮食。因此,有“三抢”之说,其意为:抢收、抢打、抢种,争分夺秒,这是“三夏”大忙时节。为了抢收麦子,为割麦子的人赢来宝贵的时间,给他们送地头饭就成了家家户户必须要做的事情。   “麦熟天,爷儿如焰。”麦熟的天气,干热,太阳老爷儿就像火球一样烤着大地。割麦子是件苦差事,因此,要赶在一早一晚天道凉快些的时候动手。有性急的汉子,等不及鸡叫就下到了田里,就着月光,甩开膀子,腰一猫,再长的地垄,割不到地头不直腰。一直割到太阳冒红儿,肚子早就咕咕叫了,方感觉已经饿得前心贴后心了。这时他便会直起腰来,向着村子的方向张望,盼望送饭的老娘、媳妇或者孩子的到来。   当然,在这争分夺秒的黄金时间,家中除老人外,凡能够拿动镰刀的成员,不论男女,除留下一名做饭的女人外,统统挥镰上阵。只是他们要等天扑明儿时才下田,比性急的汉子们晚一两个钟点出门。   就在割麦的人下田后,留在家里的女人也就开始给他们做饭了。农家平日吃的都是粗粮,并且本着“一顿省一口,一年省几斗”的勤俭持家方针,勉强够吃就行了,轻易不会吃过年时节省下来的腊肉和开春后母鸡下的蛋。割麦子被冀中农人称为“四大累”之一。因此,女人们此时会大方地把细粮、腊肉和鸡蛋等好吃、抗饥的吃食拿出来,做成地头饭,送给在大田里吃苦流汗的家人。   就在挥汗如雨的人们感到饥肠辘辘、口干舌燥、体乏无力之际,就会望见田间小路上,有些人影儿在蠕动,便感到一阵欣慰――送饭的人来啦!送饭的人有女人,也有老者和孩童。他们有的挑着饭担儿,前边是柳条编的篮子,里面盛着主食、炒菜以及筷子和碗,后边则是一个大陶罐,里面大多是降温败火的绿豆汤或小米汤。不会挑饭担儿的娃子,则用手提着篮子和陶罐,真可谓“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送饭的女人或老者,大都在腰间别着一把锋利的镰刀,因为在饭后,他们也要割麦子啊!   送饭人来到地头,冲田里喊一声:“吃饭咧!”割麦的人便歇下手来,来到地头的大青树、杜梨树或柳树的阴凉下。“麦熟鸟”则藏在浓枝密叶里,一声声,一声声,叫得人好心痒。如果此时地头的井台上有浇瓜园的牛在拉水车,人们便蹲在垄沟边和井台上,洗一把沾满麦茎浆汁和泥土的双手,然后用双手捧起清凉的井水洗一把脸,润一下几乎快要冒烟儿的嗓子,坐在井台上。这时,送饭人早已经把饭盛到粗瓷大碗里。他们先喝一碗米汤,然后开始就着炒腊肉和炒鸡蛋,大口吞食着油烙饼或白面馒头。在最累最饿的时候,饱餐只有过年过节或待稀客时才吃得上的美食,该是何等的享受!   树上鸟在叫,四野风在吹,身边野花摇曳,笑眼看着正在收获的麦子,心头的那份喜悦在咕嘟咕嘟往外冒。已经不再苦渴的劳动者们,欣赏着身边的几只大蚂蚁在衔人们吃饭时掉下的米粒和馒头渣儿。如果你稍稍留意,还会发现一只嫩小的螳螂正在你脱下的千层底布鞋的鞋口沿儿上,用双爪儿在做洗脸的动作。   更加让人感到温馨的是,几户人家同时在地头吃饭,大家边吃边谈收成。谁家炒了一盘子新鲜一点儿的菜,大家都会毫不客气地夹一筷子尝一尝。你喝我家一碗绿豆汤,我喝你家一碗小米粥,你吃我家一块红瓤地瓜,我吃你家一块豌豆黄儿。饭后小憩,点燃旱烟袋,交流着朴素的感情。那份亲热,那份投机,那份欢喜,至今回想起来,依旧让人难舍难离。   几盘菜,几罐汤,坐在一齐互品尝,简简单单地头饭,乡亲情谊里面藏。莫道农家少雅致,一袋旱烟话短长。

  现在的麦熟季节收麦,由于是收割机作业,父老乡亲不再像从前累得直不起腰,轻轻松松就把麦收了,因此也就没有必要送地头饭了。二十多年前人工割麦子时吃地头饭的情景,已经成为了历史。   那时割麦子,是个讲求速度的工作。俗话说:“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早起看着还发青的麦,到中午,就黄了。如果不及时收割,晴着天,在太阳的暴晒下,麦子就容易炸芒,形成麦粒从麦壳中脱落,俗称“落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俗话说:“麦熟天,孩儿脸”。说变天就变天,如果此时赶上降雨,麦子淋雨后就会发霉,糟蹋了粮食。因此,有“三抢”之说,其意为:抢收、抢打、抢种,争分夺秒,这是“三夏”大忙时节。为了抢收麦子,为割麦子的人赢来宝贵的时间,给他们送地头饭就成了家家户户必须要做的事情。   “麦熟天,爷儿如焰。”麦熟的天气,干热,太阳老爷儿就像火球一样烤着大地。割麦子是件苦差事,因此,要赶在一早一晚天道凉快些的时候动手。有性急的汉子,等不及鸡叫就下到了田里,就着月光,甩开膀子,腰一猫,再长的地垄,割不到地头不直腰。一直割到太阳冒红儿,肚子早就咕咕叫了,方感觉已经饿得前心贴后心了。这时他便会直起腰来,向着村子的方向张望,盼望送饭的老娘、媳妇或者孩子的到来。   当然,在这争分夺秒的黄金时间,家中除老人外,凡能够拿动镰刀的成员,不论男女,除留下一名做饭的女人外,统统挥镰上阵。只是他们要等天扑明儿时才下田,比性急的汉子们晚一两个钟点出门。   就在割麦的人下田后,留在家里的女人也就开始给他们做饭了。农家平日吃的都是粗粮,并且本着“一顿省一口,一年省几斗”的勤俭持家方针,勉强够吃就行了,轻易不会吃过年时节省下来的腊肉和开春后母鸡下的蛋。割麦子被冀中农人称为“四大累”之一。因此,女人们此时会大方地把细粮、腊肉和鸡蛋等好吃、抗饥的吃食拿出来,做成地头饭,送给在大田里吃苦流汗的家人。   就在挥汗如雨的人们感到饥肠辘辘、口干舌燥、体乏无力之际,就会望见田间小路上,有些人影儿在蠕动,便感到一阵欣慰――送饭的人来啦!送饭的人有女人,也有老者和孩童。他们有的挑着饭担儿,前边是柳条编的篮子,里面盛着主食、炒菜以及筷子和碗,后边则是一个大陶罐,里面大多是降温败火的绿豆汤或小米汤。不会挑饭担儿的娃子,则用手提着篮子和陶罐,真可谓“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送饭的女人或老者,大都在腰间别着一把锋利的镰刀,因为在饭后,他们也要割麦子啊!   送饭人来到地头,冲田里喊一声:“吃饭咧!”割麦的人便歇下手来,来到地头的大青树、杜梨树或柳树的阴凉下。“麦熟鸟”则藏在浓枝密叶里,一声声,一声声,叫得人好心痒。如果此时地头的井台上有浇瓜园的牛在拉水车,人们便蹲在垄沟边和井台上,洗一把沾满麦茎浆汁和泥土的双手,然后用双手捧起清凉的井水洗一把脸,润一下几乎快要冒烟儿的嗓子,坐在井台上。这时,送饭人早已经把饭盛到粗瓷大碗里。他们先喝一碗米汤,然后开始就着炒腊肉和炒鸡蛋,大口吞食着油烙饼或白面馒头。在最累最饿的时候,饱餐只有过年过节或待稀客时才吃得上的美食,该是何等的享受!   树上鸟在叫,四野风在吹,身边野花摇曳,笑眼看着正在收获的麦子,心头的那份喜悦在咕嘟咕嘟往外冒。已经不再苦渴的劳动者们,欣赏着身边的几只大蚂蚁在衔人们吃饭时掉下的米粒和馒头渣儿。如果你稍稍留意,还会发现一只嫩小的螳螂正在你脱下的千层底布鞋的鞋口沿儿上,用双爪儿在做洗脸的动作。   更加让人感到温馨的是,几户人家同时在地头吃饭,大家边吃边谈收成。谁家炒了一盘子新鲜一点儿的菜,大家都会毫不客气地夹一筷子尝一尝。你喝我家一碗绿豆汤,我喝你家一碗小米粥,你吃我家一块红瓤地瓜,我吃你家一块豌豆黄儿。饭后小憩,点燃旱烟袋,交流着朴素的感情。那份亲热,那份投机,那份欢喜,至今回想起来,依旧让人难舍难离。   几盘菜,几罐汤,坐在一齐互品尝,简简单单地头饭,乡亲情谊里面藏。莫道农家少雅致,一袋旱烟话短长。


相关内容

  • 一方地头蛇
  • 一方"地头蛇" 巴山中学九(2) 杜景瑞 话说巴山"地头蛇",杰者,以彪悍匪记之. 我刚升初中时,初来乍到,自是人生地也生,很少吐露嘴脸,直至初二才滤清这复杂的人网,其中有一人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次,吃午饭,按学校的规矩,就餐顺序轮着来,我们班排在最后,恰巧 ...

  • 清明果的做法,清明果怎么做好吃,清明果的家常做法_清明果
  • 清明果的做法,清明果怎么做好吃,清明果的家常做法_清明果 本文热词:清明果 清明果:清明果的做法,清明果怎么做好吃,清明果的家常做法清明果也叫绵菜饴.清明饴,南方各地都有,它也是我们温州的地方传统小吃,在温州农村,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制作方法,用原始的石器工具捣制,使清明果更加软糯有韧劲,而馅儿也与其 ...

  • 我所听到的关于蛇的故事
  • 我所听到的关于蛇的故事 我听到过的关于蛇的故事 小时候在农村姥姥家,我最怕的就是长虫(在我们河北老家都把蛇叫长虫).至于害怕到啥程度,时过境迁,很难用语言描述了.有长虫时反正自己不敢抄近路走田埂:小伙伴们拾长虫皮(蛇皮是一种药材)换钱,我一次也没敢凑过热闹.那时候还真是怕啥来啥:有一天睡晌午觉醒来, ...

  • 悄然而至的秋
  • 尽管,中午的阳光依旧浓烈,街头依旧裙裾飘扬:露天夜市摊前依旧啤酒飞溅,吆声不断. 尽管,前阵子连续几天35度的高温仍在极力捍卫夏的威严,可这已经是狐假虎威,谁不知道是"秋老虎"在向夏示意她的上场. 夏已在谢幕,秋悄俏走来. 早晨于公园里晨跑,一丝淡得不易察觉的馨香突然间吣鼻入怀. ...

  • 2017年砥砺奋进的五年演讲稿两篇
  • 2017年砥砺奋进的五年演讲稿两篇 篇一:2017砥砺奋进的五年演讲稿 "中国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今年年初,在瑞士达沃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演 ...

  • 行业习俗概述
  • 行业习俗概述 德化地处"闽中屋脊",多高山,在以前相对落后的状态下,交通不发达,与外界交流较少,遂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农业.商业.林业等行业习俗. 在农业方面,旧时农民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极深,把丰收寄望于"神"的保佑.每年生产劳动从农历正月初六日开始,谚谓&quo ...

  • 移民工作总结汇报
  • 经县委组织部选派,本人于xx年2月至今,在**县滩坑电站(库区)白岩二片从事移民动迁工作。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本人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坚定信心,加强统筹,扎实工作,确保稳定,务求必胜”的工作要求,牢记使命,情系滩坑,心系群众,奉献移民,努力工作,为库区移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 移民工作总结汇报(个人)
  • 经县委组织部选派,本人于xx年2月至今,在**县滩坑电站(库区)白岩二片从事移民动迁工作.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本人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坚定信心,加强统筹,扎实工作,确保稳定,务求必胜"的工作要求,牢记使命,情系滩坑,心系群众,奉献移民,努力工作,为库区移民 ...

  • 做不了"强龙"就做"地头蛇"
  • "马太效应"尽人皆知,"强者愈强,赢家通吃"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做强做大"."横行四方"成了每个企业家的梦想. 然而,现实是,一些企业在梦想中变得强大,一些企业在梦想中走向灭亡. 强大者如海尔,灭亡者如秦池.作为市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