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从八十年代开始,我们国家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这一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国家环境监测网,该网涵盖了各种环境监测技术以及各种环境监测要素等,为政府环境监测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这篇文章,从测试系统、分析方法、采样质量以及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认真分析了现在环境监测质量受到影响的各个因素,并且从采样、减少分析误差、趋势综合分析、质量控制等等这些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一些有效的意见。
【关键词】 环境监测 环境管理 质量保证 对策
1 引言
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环境监测工作,只有环境监测才能准确、及时并且全面的将环境质量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全面的反映出来,从而为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等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等工作的准确性直接受到环境监测质量好坏的影响。最近,我们国家环保部门为环境监测质量开展了专项活动 ,目的就是为了强化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加强环境监测管理质量,推进与环境监测质量相关的制度建设,努力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等。其中布点、采样、测试、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等等这些环节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内容,这篇文章针对环境监测的各项内容对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2 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
2.1 从采样方面来进行分析
采样的深度、采样容器的材料质地、储存样品的方式以及采样的时间和天气等都是会影响到采样质量的因素。而所采样本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如果最底层的工作做不到位,那么后面的工作也就会出现误差,数据不准确,质量监测不过关。但是,在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相关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不够重视采样,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不容易检测出采样所带来的误差,二是采样工作一般都是在户外进行,存在较多的客观因素,很难做到毫厘不差。
2.2 从监测布点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环境监测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监测布点,这一部也是相当重要的一步。可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经常会受到周边环境、天气以及地理位置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理论上的完美布点无法得到实现。显然,在这样的情况下采样所测得的数据无法反映出最真实的情况。
2.3 从试剂及实验室方面来进行分析
试剂按纯度一般分为这四大类: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和实验试剂。在环境监测分析工作中,对试剂的纯度要求比较高,通常都有明确的规格。优级纯的试剂通常是用于配制标准溶液,一般试剂的配制用分析纯即可。试剂的稳定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测定结果,除此之外,试剂的酸碱性、光线的作用、杂质的作用等都会影响到试剂的性质,从而影响到监测质量。
2.4 从监测标准和方法方面来进行分析
监测标准和方法是确保质量的关键,也是监测工作的依据。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避免由于监测标准和方法不一致而导致监测数据的不准确。
2.5 从测试系统方面来进行分析
环境监测分析必须借助各种仪器设备才能完成。而监测数据的质量也会受到仪器的质量、特点、型号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因为每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不一样,因此在使用一种仪器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仪器的基本原理,这样才能正确的操作仪器。
3 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对策
3.1 合理定位监测点
监测点的选择定位是非常重要的。监测点在选择定位时,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信息量原则、不断优化的原则、尺度范围原则,还要兼顾以下几点特性:可控性、代表性、经济性、可比性以及可行性,从而确保监测质量,有效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2 认真制定采样方案,规范采集样本
要想确保采样的完整性和代表性一定要认真制定一套完整的采样实施方案,这样就不存在有盲目采样和随意采样的情况发生。采样方案中,要对所采样本的目的、样本的来源以及采样设备的相关信息及分析信息明确的标明出来,从而保证所采样本的准确、客观、全面性。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相关的监督制度,防范于未然。
3.3 科学保存与管理所采样品
采集到的样本要按照相关要求有明确的标识,再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并保管起来,尽可能减少运输和保存的时间,降低所采样本质变和量变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还要关注到所采样品的保存环境、保存条件、保存期限。
3.4 保证测试环境和条件
对于实验室的测试环境,要根据所采样本的检测要求来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检测环境,将能够影响到监测工作的环境因素一一排除,从而保证其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为实验室的湿度、光度、压强、风速和温度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监测数据不准确的因素之一;由于,现在大多数仪器对实验室内的温湿度要求都比较高,所以也要尽可能满足仪器设备的温湿度要求,为仪器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还要安排优秀的技术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维护,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3.5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要想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就必须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对监测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与此同时,建立起自我评价、自我检查以及自我完善的管理体制,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稳定的进行。除此之外,还要经常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并给予评价,从而不断的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
3.6 努力提高人员素质
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对上岗工作人员要定期考核,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经常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积极开展技能活动,努力提高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
4 结语
简而言之,现今社会,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工作中最为根本性的工作。我们只有清楚的认识到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切实做好环境监测工作,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生活的环境,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社会经济也才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利治.如何排除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J].中国环境监测,2010(11).
[2]王尚志.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的关系[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
[3]陈贵,陈小霞,马玉娇.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07).
[4]陈丽华.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综合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6).
[5]徐碧晖.浅析环境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
[6]欧林.浅谈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基本因素[J].经营管理者,2010(18).
【摘 要】 从八十年代开始,我们国家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这一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国家环境监测网,该网涵盖了各种环境监测技术以及各种环境监测要素等,为政府环境监测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这篇文章,从测试系统、分析方法、采样质量以及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认真分析了现在环境监测质量受到影响的各个因素,并且从采样、减少分析误差、趋势综合分析、质量控制等等这些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一些有效的意见。
【关键词】 环境监测 环境管理 质量保证 对策
1 引言
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环境监测工作,只有环境监测才能准确、及时并且全面的将环境质量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全面的反映出来,从而为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等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等工作的准确性直接受到环境监测质量好坏的影响。最近,我们国家环保部门为环境监测质量开展了专项活动 ,目的就是为了强化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加强环境监测管理质量,推进与环境监测质量相关的制度建设,努力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等。其中布点、采样、测试、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等等这些环节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内容,这篇文章针对环境监测的各项内容对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2 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
2.1 从采样方面来进行分析
采样的深度、采样容器的材料质地、储存样品的方式以及采样的时间和天气等都是会影响到采样质量的因素。而所采样本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如果最底层的工作做不到位,那么后面的工作也就会出现误差,数据不准确,质量监测不过关。但是,在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相关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不够重视采样,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不容易检测出采样所带来的误差,二是采样工作一般都是在户外进行,存在较多的客观因素,很难做到毫厘不差。
2.2 从监测布点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环境监测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监测布点,这一部也是相当重要的一步。可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经常会受到周边环境、天气以及地理位置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理论上的完美布点无法得到实现。显然,在这样的情况下采样所测得的数据无法反映出最真实的情况。
2.3 从试剂及实验室方面来进行分析
试剂按纯度一般分为这四大类: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和实验试剂。在环境监测分析工作中,对试剂的纯度要求比较高,通常都有明确的规格。优级纯的试剂通常是用于配制标准溶液,一般试剂的配制用分析纯即可。试剂的稳定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测定结果,除此之外,试剂的酸碱性、光线的作用、杂质的作用等都会影响到试剂的性质,从而影响到监测质量。
2.4 从监测标准和方法方面来进行分析
监测标准和方法是确保质量的关键,也是监测工作的依据。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避免由于监测标准和方法不一致而导致监测数据的不准确。
2.5 从测试系统方面来进行分析
环境监测分析必须借助各种仪器设备才能完成。而监测数据的质量也会受到仪器的质量、特点、型号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因为每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不一样,因此在使用一种仪器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仪器的基本原理,这样才能正确的操作仪器。
3 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对策
3.1 合理定位监测点
监测点的选择定位是非常重要的。监测点在选择定位时,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信息量原则、不断优化的原则、尺度范围原则,还要兼顾以下几点特性:可控性、代表性、经济性、可比性以及可行性,从而确保监测质量,有效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2 认真制定采样方案,规范采集样本
要想确保采样的完整性和代表性一定要认真制定一套完整的采样实施方案,这样就不存在有盲目采样和随意采样的情况发生。采样方案中,要对所采样本的目的、样本的来源以及采样设备的相关信息及分析信息明确的标明出来,从而保证所采样本的准确、客观、全面性。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相关的监督制度,防范于未然。
3.3 科学保存与管理所采样品
采集到的样本要按照相关要求有明确的标识,再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并保管起来,尽可能减少运输和保存的时间,降低所采样本质变和量变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还要关注到所采样品的保存环境、保存条件、保存期限。
3.4 保证测试环境和条件
对于实验室的测试环境,要根据所采样本的检测要求来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检测环境,将能够影响到监测工作的环境因素一一排除,从而保证其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为实验室的湿度、光度、压强、风速和温度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监测数据不准确的因素之一;由于,现在大多数仪器对实验室内的温湿度要求都比较高,所以也要尽可能满足仪器设备的温湿度要求,为仪器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还要安排优秀的技术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维护,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3.5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要想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就必须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对监测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与此同时,建立起自我评价、自我检查以及自我完善的管理体制,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稳定的进行。除此之外,还要经常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并给予评价,从而不断的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
3.6 努力提高人员素质
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对上岗工作人员要定期考核,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经常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积极开展技能活动,努力提高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
4 结语
简而言之,现今社会,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工作中最为根本性的工作。我们只有清楚的认识到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切实做好环境监测工作,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生活的环境,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社会经济也才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利治.如何排除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J].中国环境监测,2010(11).
[2]王尚志.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的关系[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
[3]陈贵,陈小霞,马玉娇.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07).
[4]陈丽华.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综合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6).
[5]徐碧晖.浅析环境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
[6]欧林.浅谈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基本因素[J].经营管理者,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