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编号:051004 英文名称: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学时学分:108/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设学期:不限

一、 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国际文化交流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和从业的主要知识来源。

(二)教学目的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特点、价值取向、基本精神及历代哲学、宗教、伦理道德、礼仪制度、婚丧嫁娶、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科举等,并就传统文化的各个侧面做出评析,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做出比较。旨在通过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为学生学习旅游管理及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学习及从业打下基础,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

了解文化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多元化和丰富性,

本课程主要包括中国文化形成的背景、发展的脉络及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重点讲授中国传统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典章制度、社会习俗和中外文化交流等几个方面。

(四)教学时数

1.时数:5课时/周,总计:108课时 2.进度:见《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进度表

(五)教学方式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及要求,主要采用讲授、讨论、调研、影像资料观摩研讨等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主要采用讲授和多媒体授课。

(六)考核方式

期末小研究论文(50%)与平时成绩(含讨论、作业等成绩,共占50%)结合。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二、本文

第一章 绪论(10学时)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了解中国文化的概念,涉及范围,基本宗旨以及掌握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为以后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化概论

一、文化的本义与定义(重点、难点) 二、文化的构成与分类(重点、难点) 三、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特征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与定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与条件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与特点(重点)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基本精神(难点) 五、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中国传统哲学(24学时学)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各派哲学及其思维成果,了解儒、道、释诸家的发展历程、主要观点、基本趋向及其精华所在,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古代哲人的思想智慧,注意吸取时至今日仍然有用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形成的背景 二、儒墨显学 三、道家、法家、名辩 第二节 古代哲学思想的演变 一、两汉经学 二、魏晋玄学 三、隋唐佛学

第三节 古代哲学思想的终结 一、宋明理学 二、清代实学

第四节 古代哲学思想的特点

第三章 中国传统宗教(12学时)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流行的主要宗教,进一步认识道教的流变与发展和佛教的兴盛与中国化,并得出佛教、道教与儒家思想鼎足而三构成为整个中古时期思想意识形态的基础这一重要结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原始宗教

一、自然崇拜 二、祖先崇拜 三、生殖崇拜 第二节 道教 一、道教产生 二、道教的革新与流变 三、道教的主要门派 四、道教与中国文化 第三节 佛教 一、佛教原始教义 二、佛教东来 三、佛教的兴盛 四、佛教的主要宗派 五、佛教的中国化 六、佛教与中国文化 第四节 民间秘密宗教

第四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12学时)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代传统伦理道德,进一步认识传统伦理道德的流变与发展和具体内容,并对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意义上的伦理道德进行比较,形成一种较为全面的伦理道德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伦理”和“道德”

一、伦理 二、道 三、德

第二节 传统伦理道德 一、仁 二、义 三、忠 四、恕 五、孝

第二节 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伦理道德的比较 一、与西方人的伦理道德的比较

二、与中国现当代提倡的伦理道德观的比较

第五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6学时)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从中国的家族、婚丧礼俗和岁时节日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中国的社会习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传统五礼 一、吉礼 二、嘉礼 三、宾礼 四、凶礼 五、军礼

第二节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 一、中国古代婚姻形态的嬗变 二、一夫一妻制下的婚姻形式 三、历代婚姻礼俗 四、关于离婚问题

第三节 中国传统丧葬习俗(重点、难点) 一、埋葬习俗 二、丧礼习俗 三、丧服

第六章 中国传统衣食住行(12学时)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从中国传统的服饰、饮食、建筑、交通工具和岁时节日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中国的社会习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传统服饰 第二节 中国传统饮食 第三节 中国传统建筑 一、民居 二、宫殿

三、古代建筑特点(重点、难点) 第四节 中国古代交通工具

第五节 中国传统节日 一、春节

二、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 三、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24学时)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人文魅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各门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精华所在,进而从文化角度把握古代艺术的整体风貌,达到熟悉并热爱古典艺术之目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 一、诗词 二、散文 三、小说 四、戏剧

第二节 辉煌的远古艺术 一、原始彩陶 二、青铜纹饰 第三节 主要艺术门类 一、书法 二、绘画 三、音乐

第四节 中国古代艺术各个门类的风采与成就 一、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 二、中国艺术的基本类型 三、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

第八章 中西文化精神比较专题·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6学时)

三、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文化史》(上、下册),柳诒徵撰,蔡尚思导读,第一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中华文化史》,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中国古代文化史》(1、2、3册),阴法鲁、许树安主编,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中华文明史》(四卷),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中国文化史简编》,王锦贵主编,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中国文化发展轨迹》,冯天瑜,杨华著,第一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8、《中国文化通论》,顾伟列著,第一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编号:051004 英文名称: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学时学分:108/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设学期:不限

一、 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国际文化交流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和从业的主要知识来源。

(二)教学目的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特点、价值取向、基本精神及历代哲学、宗教、伦理道德、礼仪制度、婚丧嫁娶、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科举等,并就传统文化的各个侧面做出评析,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做出比较。旨在通过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为学生学习旅游管理及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学习及从业打下基础,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

了解文化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多元化和丰富性,

本课程主要包括中国文化形成的背景、发展的脉络及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重点讲授中国传统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典章制度、社会习俗和中外文化交流等几个方面。

(四)教学时数

1.时数:5课时/周,总计:108课时 2.进度:见《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进度表

(五)教学方式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及要求,主要采用讲授、讨论、调研、影像资料观摩研讨等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主要采用讲授和多媒体授课。

(六)考核方式

期末小研究论文(50%)与平时成绩(含讨论、作业等成绩,共占50%)结合。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二、本文

第一章 绪论(10学时)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了解中国文化的概念,涉及范围,基本宗旨以及掌握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为以后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化概论

一、文化的本义与定义(重点、难点) 二、文化的构成与分类(重点、难点) 三、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特征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与定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与条件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与特点(重点)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基本精神(难点) 五、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中国传统哲学(24学时学)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各派哲学及其思维成果,了解儒、道、释诸家的发展历程、主要观点、基本趋向及其精华所在,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古代哲人的思想智慧,注意吸取时至今日仍然有用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形成的背景 二、儒墨显学 三、道家、法家、名辩 第二节 古代哲学思想的演变 一、两汉经学 二、魏晋玄学 三、隋唐佛学

第三节 古代哲学思想的终结 一、宋明理学 二、清代实学

第四节 古代哲学思想的特点

第三章 中国传统宗教(12学时)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流行的主要宗教,进一步认识道教的流变与发展和佛教的兴盛与中国化,并得出佛教、道教与儒家思想鼎足而三构成为整个中古时期思想意识形态的基础这一重要结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原始宗教

一、自然崇拜 二、祖先崇拜 三、生殖崇拜 第二节 道教 一、道教产生 二、道教的革新与流变 三、道教的主要门派 四、道教与中国文化 第三节 佛教 一、佛教原始教义 二、佛教东来 三、佛教的兴盛 四、佛教的主要宗派 五、佛教的中国化 六、佛教与中国文化 第四节 民间秘密宗教

第四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12学时)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代传统伦理道德,进一步认识传统伦理道德的流变与发展和具体内容,并对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意义上的伦理道德进行比较,形成一种较为全面的伦理道德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伦理”和“道德”

一、伦理 二、道 三、德

第二节 传统伦理道德 一、仁 二、义 三、忠 四、恕 五、孝

第二节 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伦理道德的比较 一、与西方人的伦理道德的比较

二、与中国现当代提倡的伦理道德观的比较

第五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6学时)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从中国的家族、婚丧礼俗和岁时节日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中国的社会习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传统五礼 一、吉礼 二、嘉礼 三、宾礼 四、凶礼 五、军礼

第二节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 一、中国古代婚姻形态的嬗变 二、一夫一妻制下的婚姻形式 三、历代婚姻礼俗 四、关于离婚问题

第三节 中国传统丧葬习俗(重点、难点) 一、埋葬习俗 二、丧礼习俗 三、丧服

第六章 中国传统衣食住行(12学时)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从中国传统的服饰、饮食、建筑、交通工具和岁时节日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中国的社会习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传统服饰 第二节 中国传统饮食 第三节 中国传统建筑 一、民居 二、宫殿

三、古代建筑特点(重点、难点) 第四节 中国古代交通工具

第五节 中国传统节日 一、春节

二、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 三、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24学时)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人文魅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各门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精华所在,进而从文化角度把握古代艺术的整体风貌,达到熟悉并热爱古典艺术之目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 一、诗词 二、散文 三、小说 四、戏剧

第二节 辉煌的远古艺术 一、原始彩陶 二、青铜纹饰 第三节 主要艺术门类 一、书法 二、绘画 三、音乐

第四节 中国古代艺术各个门类的风采与成就 一、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 二、中国艺术的基本类型 三、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

第八章 中西文化精神比较专题·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6学时)

三、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文化史》(上、下册),柳诒徵撰,蔡尚思导读,第一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中华文化史》,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中国古代文化史》(1、2、3册),阴法鲁、许树安主编,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中华文明史》(四卷),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中国文化史简编》,王锦贵主编,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中国文化发展轨迹》,冯天瑜,杨华著,第一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8、《中国文化通论》,顾伟列著,第一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相关内容

  • 中国历史文化课程标准
  • Yunnan College of Foreign Affairs & Foreign Language <中国历史文化> 课 程 标 准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教务处 <中国历史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不加书名号)中国历史文化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教学学时 ...

  •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学时数:144 课程类型:必修课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国饮食文化>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 ...

  •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 [摘要]伴随着英语学习重要性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教育在不断被人忽视.文章分析了传统文化礼仪的重要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例如正确对待英语教育及传统文化,加大英语教材改革的力度,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内容的介绍等. [关键词]传统文化礼仪 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李桂杰(196 ...

  •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历史文化教学互动
  •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历史文化教学互动 对外汉语一班 张旭 [主题] 对外汉语是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作者通过专业学习体会到中国的历史文化教学与 对外汉语教学的互动模式在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课程中应予提倡.由此,作出以下论文进行研究. [关键词] 历史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互动模式. 序 2004年4月 ...

  • 中学教学中的文化缺失现象
  • 摘要: 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与研究发展迅速,取得很大进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然而,中国文化知识及其英语表达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造成学习者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低下.而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又处于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必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重视中国文化的融入,完善英语教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文 ...

  • 论述中国法制史教学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 摘 要: 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法制史凝聚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在中国法制史的教学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中国法制史作为一个特定的教育科目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通过中国法制史细节的教学,发展线索与发展规律的教学.法律传统的教学.法制曲折发 ...

  •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模块一: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 标准一:汉语知识与技能 教师应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基本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 标准1.1 教师应掌握汉语基本知识. 标准1.2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听力理解能力. 标准1.3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 ...

  •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实训教学现状及对策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实训教学现状及对策 作者:曲靖 王莹珏 张敏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年第04期 [摘 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进步发展,我国传统康复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传统康复技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 ...

  • 北京大学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化教学大纲
  • 中国大学先修课程 <中国古代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目的 <中国古代文化>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理解与把握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精神:加深对古代社会的认识,并有助于同学对现代社会的理解:培养文化研究的初步方法和一定的发现问题.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