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乡镇标准
一、社会政治稳定
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联动调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健全。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民转刑”案件减少,无在本县(市、区)造成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无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无危害国家安全案(事)件。
二、治安秩序良好
无县(市、区)以上挂牌整治的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无在本县(市、区)造成重大影响的恶性案件,无重大经济犯罪,无黑恶势力犯罪,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90%以上。
三、防控能力增强
1、乡镇、村、社、院(户)四级防范网络健全,能分级有效整体联动。乡镇建立专职治安巡逻队,村建立专兼职治安巡逻队,坚持经常性巡逻,专职群防群治队员无违法犯罪。组织人民群众参与治安防范形成工作机制。建立多渠道、多行业的治安信息员队伍。重点区域、部位和复杂场所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辖区内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防范措施落实。
2、重点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措施落实。流动人口双向管理机制健全,暂住人口及外出务工人员底数清、情况明。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重新犯罪率控制在5%以内。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各项措施,青少年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
3、“两抢一盗”等多发性案件明显下降。辖区内80%以上的机关、
学校、企事业单位不发生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无“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
四、宣传教育深入
开展多种形式的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活动。群众对平安创建知晓率达90%以上。综治先进、见义勇为人员得到及时表彰和奖励。
五、组织保障有力
党委、政府制定了本地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层层落实责任。综治委(办)健全,配齐配强专抓副职和专职干部,落实了综治专干待遇。综治业务工作经费按人均不低于0.30元落实到位。党的基层组织、政法基层组织以及治保会、调解会等组织在平安创建活动中作用发挥明显。辖区内80%以上的村、单位(企业、学校)达到平安创建标准。
平安街道标准
一、社会政治稳定
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联动调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健全。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民转刑”案件减少,无在本县(市、区)造成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无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无危害国家安全案(事)件。
二、治安秩序良好
无县(市、区)以上挂牌整治的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无在本县(市、区)造成重大影响的恶性案件,无重大经济犯罪,无黑恶
势力犯罪,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90%以上。
三、防控能力增强
1、辖区治安防范网络形成,能分级有效整体联动。街道建立专职治安巡逻队,社区建立专兼职治安巡逻队,坚持经常性巡逻,专职群防群治队员无违法犯罪。社区落实了驻区民警。组织人民群众、社团、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等参与治安防范形成工作机制。建立多渠道、多行业的治安信息员队伍。重点区域、部位和复杂场所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推广保安服务和技术防范。发挥物业管理公司在治安防范中的作用。辖区内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防范措施落实。城市街面广泛开展店铺联防活动。
2、重点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措施落实。流动人口双向管理机制健全,建立了协管员队伍,暂住人口及外出务工人员底数清、情况明。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重新犯罪率控制在5%以内。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各项措施,青少年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
3、“两抢一盗”等多发性案件明显下降。辖区内80%以上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不发生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无“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
四、宣传教育深入
开展多种形式的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活动。群众对平安创建知晓率达90%以上。综治先进、见义勇为人员得到及时表彰和奖励。
五、组织保障有力
党委、政府制定了本地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层层落实责任。综治委(办)健全,配齐配强专抓副职和专职干部,落实了综治专干待遇。综治业务工作经费按人均不低于0.50元落实到位。党的基层组织、政法基层组织以及治保会、调解会等组织在平安创建活动中作用发挥明显。辖区内80%以上的村、单位(企业、学校)达到平安创建标准。
平安单位标准
一、平安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标准
(一)、组织保障
制定了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督促下属部门、单位、系统抓好平安创建工作。保障了平安创建必需的经费。
(二)防控有力
1、单位综治组织和保卫机构健全,人员落实。治保、调解组织切实发挥作用。
2、门卫、值班、守护制度落实,实行门卫保安化。重点、要害部位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防范科技含量提高,效果明显。严格执行现金、贵重物资、枪支弹药和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规定。住宅区实行楼长负责、户户联防。
3、充分发挥在平安创建中的职能作用,积极参与辖区平安创建活动,与友邻单位建立治安协作共防机制。
(三)宣教深入
单位有固定的平安创建宣传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干部职工对平安创建知晓率达95%以上。干部职工无违法犯罪。
(四)内部稳定
单位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健全,信息渠道畅通。无干部职工集体上访和参与群体性事件。
(五)秩序良好
单位内部无危害国家安全案(事)件、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活动、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职工对单位内部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90%以上。
平安企业标准
(一)、组织保障
制定了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督促下属部门、单位抓好平安创建工作。保障了平安创建必需的经费。
(二)防控有力
1、企业综治组织和保卫机构健全,人员落实。治保会、调委会、义务消防队、护厂巡逻队等组织切实发挥作用。
2、门卫、值班、守护制度落实,门卫实行保安化。重点、要害部位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防范的科技含量提高,效果明显。严格执行现金、贵重物资、枪支弹药和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规定。消防、安全生产等制度健全、责任落实。住宅区实行
楼长负责、户户联防。
3、安置帮教工作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得到妥善安置,无重新犯罪。暂住人口、重点人口、出租房屋日常管理措施落实,建立了外来务工人员、暂住人口档案,办证(暂住证)率为100%。
4、积极参与辖区平安创建活动,与友邻单位建立治安协作共防机制。
(三)宣教深入
有固定的平安创建宣传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企活动。干部职工对平安创建知晓率达95%以上。干部职工无违法犯罪。
(四)内部稳定
企业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健全,信息渠道畅通。无干部职工集体上访和参与群体性事件。
(五)秩序良好
企业内部无危害国家安全案(事)件、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活动、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无“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职工对企业内部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90%以上。
三、平安学校标准
(一)、组织保障
制定了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保障了平安创建必需的经费。
(二)防控有力
1、学校综治组织或保卫机构健全,人员落实。治保会、护校队、义务消防队等组织切实发挥作用。
2、严格执行门卫登记、验证制度,门卫实行保安化。日常管理措施落实。要害部位、危爆物品管理等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校内实行24小时治安巡逻队和巡查制度。高校建立了校园110、中小学校园建立了报警点。校内安全基础设施完备,标识清楚醒目。
3、积极参与辖区平安创建活动,与友邻单位建立治安协作共防机制。配合参与学校周边治安秩序整治。
(三)宣教深入
学校有固定的平安创建宣传阵地,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法制教育计划、教材、师资和课时“四落实”。教职员工、学生对平安创建知晓率达95%以上。教职员工、学生无违法犯罪。
(四)内部稳定
建立了突发事件预警处置工作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健全,信息渠道畅通。无教职员工、学生集体上访和参与群体性事件。
(五)秩序良好
学校内部无危害国家安全案(事)件、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活动、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教职员工、学生校园内部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90%以上。
平安乡镇标准
一、社会政治稳定
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联动调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健全。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民转刑”案件减少,无在本县(市、区)造成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无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无危害国家安全案(事)件。
二、治安秩序良好
无县(市、区)以上挂牌整治的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无在本县(市、区)造成重大影响的恶性案件,无重大经济犯罪,无黑恶势力犯罪,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90%以上。
三、防控能力增强
1、乡镇、村、社、院(户)四级防范网络健全,能分级有效整体联动。乡镇建立专职治安巡逻队,村建立专兼职治安巡逻队,坚持经常性巡逻,专职群防群治队员无违法犯罪。组织人民群众参与治安防范形成工作机制。建立多渠道、多行业的治安信息员队伍。重点区域、部位和复杂场所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辖区内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防范措施落实。
2、重点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措施落实。流动人口双向管理机制健全,暂住人口及外出务工人员底数清、情况明。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重新犯罪率控制在5%以内。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各项措施,青少年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
3、“两抢一盗”等多发性案件明显下降。辖区内80%以上的机关、
学校、企事业单位不发生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无“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
四、宣传教育深入
开展多种形式的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活动。群众对平安创建知晓率达90%以上。综治先进、见义勇为人员得到及时表彰和奖励。
五、组织保障有力
党委、政府制定了本地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层层落实责任。综治委(办)健全,配齐配强专抓副职和专职干部,落实了综治专干待遇。综治业务工作经费按人均不低于0.30元落实到位。党的基层组织、政法基层组织以及治保会、调解会等组织在平安创建活动中作用发挥明显。辖区内80%以上的村、单位(企业、学校)达到平安创建标准。
平安街道标准
一、社会政治稳定
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联动调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健全。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民转刑”案件减少,无在本县(市、区)造成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无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无危害国家安全案(事)件。
二、治安秩序良好
无县(市、区)以上挂牌整治的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无在本县(市、区)造成重大影响的恶性案件,无重大经济犯罪,无黑恶
势力犯罪,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90%以上。
三、防控能力增强
1、辖区治安防范网络形成,能分级有效整体联动。街道建立专职治安巡逻队,社区建立专兼职治安巡逻队,坚持经常性巡逻,专职群防群治队员无违法犯罪。社区落实了驻区民警。组织人民群众、社团、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等参与治安防范形成工作机制。建立多渠道、多行业的治安信息员队伍。重点区域、部位和复杂场所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推广保安服务和技术防范。发挥物业管理公司在治安防范中的作用。辖区内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防范措施落实。城市街面广泛开展店铺联防活动。
2、重点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措施落实。流动人口双向管理机制健全,建立了协管员队伍,暂住人口及外出务工人员底数清、情况明。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重新犯罪率控制在5%以内。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各项措施,青少年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
3、“两抢一盗”等多发性案件明显下降。辖区内80%以上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不发生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无“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
四、宣传教育深入
开展多种形式的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活动。群众对平安创建知晓率达90%以上。综治先进、见义勇为人员得到及时表彰和奖励。
五、组织保障有力
党委、政府制定了本地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层层落实责任。综治委(办)健全,配齐配强专抓副职和专职干部,落实了综治专干待遇。综治业务工作经费按人均不低于0.50元落实到位。党的基层组织、政法基层组织以及治保会、调解会等组织在平安创建活动中作用发挥明显。辖区内80%以上的村、单位(企业、学校)达到平安创建标准。
平安单位标准
一、平安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标准
(一)、组织保障
制定了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督促下属部门、单位、系统抓好平安创建工作。保障了平安创建必需的经费。
(二)防控有力
1、单位综治组织和保卫机构健全,人员落实。治保、调解组织切实发挥作用。
2、门卫、值班、守护制度落实,实行门卫保安化。重点、要害部位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防范科技含量提高,效果明显。严格执行现金、贵重物资、枪支弹药和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规定。住宅区实行楼长负责、户户联防。
3、充分发挥在平安创建中的职能作用,积极参与辖区平安创建活动,与友邻单位建立治安协作共防机制。
(三)宣教深入
单位有固定的平安创建宣传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干部职工对平安创建知晓率达95%以上。干部职工无违法犯罪。
(四)内部稳定
单位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健全,信息渠道畅通。无干部职工集体上访和参与群体性事件。
(五)秩序良好
单位内部无危害国家安全案(事)件、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活动、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职工对单位内部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90%以上。
平安企业标准
(一)、组织保障
制定了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督促下属部门、单位抓好平安创建工作。保障了平安创建必需的经费。
(二)防控有力
1、企业综治组织和保卫机构健全,人员落实。治保会、调委会、义务消防队、护厂巡逻队等组织切实发挥作用。
2、门卫、值班、守护制度落实,门卫实行保安化。重点、要害部位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防范的科技含量提高,效果明显。严格执行现金、贵重物资、枪支弹药和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规定。消防、安全生产等制度健全、责任落实。住宅区实行
楼长负责、户户联防。
3、安置帮教工作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得到妥善安置,无重新犯罪。暂住人口、重点人口、出租房屋日常管理措施落实,建立了外来务工人员、暂住人口档案,办证(暂住证)率为100%。
4、积极参与辖区平安创建活动,与友邻单位建立治安协作共防机制。
(三)宣教深入
有固定的平安创建宣传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企活动。干部职工对平安创建知晓率达95%以上。干部职工无违法犯罪。
(四)内部稳定
企业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健全,信息渠道畅通。无干部职工集体上访和参与群体性事件。
(五)秩序良好
企业内部无危害国家安全案(事)件、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活动、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无“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职工对企业内部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90%以上。
三、平安学校标准
(一)、组织保障
制定了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保障了平安创建必需的经费。
(二)防控有力
1、学校综治组织或保卫机构健全,人员落实。治保会、护校队、义务消防队等组织切实发挥作用。
2、严格执行门卫登记、验证制度,门卫实行保安化。日常管理措施落实。要害部位、危爆物品管理等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校内实行24小时治安巡逻队和巡查制度。高校建立了校园110、中小学校园建立了报警点。校内安全基础设施完备,标识清楚醒目。
3、积极参与辖区平安创建活动,与友邻单位建立治安协作共防机制。配合参与学校周边治安秩序整治。
(三)宣教深入
学校有固定的平安创建宣传阵地,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法制教育计划、教材、师资和课时“四落实”。教职员工、学生对平安创建知晓率达95%以上。教职员工、学生无违法犯罪。
(四)内部稳定
建立了突发事件预警处置工作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健全,信息渠道畅通。无教职员工、学生集体上访和参与群体性事件。
(五)秩序良好
学校内部无危害国家安全案(事)件、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活动、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教职员工、学生校园内部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