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学法"的妙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情境教学法”的妙处

作者:郭秀英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4年第03期

摘 要:“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要贴近生活”的理念已基本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数学学科本身理性的色彩很浓,学起来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让数学知识的学习变得有趣味就成为教师思考和实践的课题。把生活情境引入数学课教学中,益处颇多。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生活化;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我们感受到变化之一是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成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去,必将使学习变得生动。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几和第几》一节课时,我就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没有使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而是以我校学生非常熟悉的“到食堂买饭”这一生活情境作为例题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教学的。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很好地完成了本节教学内容。

那天课上,我以故事《吃烧饼》导入:从前有一个人到烧饼店吃烧饼,他先要了2个烧饼吃掉了,可是因为他很饿了,2个烧饼没有吃饱,于是他又要了2个烧饼吃,当他吃完第4个烧饼后他感到吃饱了。他后悔地说:“早知道吃这第4个烧饼能饱,我就不吃前面那3个了,直接吃这个多好啊!”那么他说得对吗?由此引出数学问题“几个和第几个是一样的吗”?这样很巧妙地引出新知识,又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

接着,教学“第几”时,我就以学生最为熟悉的每天中午到食堂“排队买饭”的生活情境形象地展现出数学问题,(让7名学生到台前站成排队买饭的样子)然后,由其他学生看着台上的7名同学,很直观地说出“谁是第几”。接着,以前面学生买到饭以后离开了,后面那些学生又该是“第几”,再次用动态画面使学生加深对“第几”含义的认识。

同时,结合这一情境我又对学生进行了遵守秩序、文明礼让的品德教育。

最后,在巩固应用练习时,我又以“学生全家福照片”来引领学生清楚地明确了“几和第几”的不同。然后,让学生上台排队,还是结合班级学生座次点名,指名“右数第几列第几行的那个同学到台上来站到第几个图片前”。这样,学生在诸多的生活情境中较轻松地学会了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很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于生活,只要我们不断思索、不断探究,就能够更好地利用实际生活情境,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情境教学法”的妙处

作者:郭秀英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4年第03期

摘 要:“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要贴近生活”的理念已基本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数学学科本身理性的色彩很浓,学起来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让数学知识的学习变得有趣味就成为教师思考和实践的课题。把生活情境引入数学课教学中,益处颇多。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生活化;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我们感受到变化之一是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成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去,必将使学习变得生动。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几和第几》一节课时,我就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没有使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而是以我校学生非常熟悉的“到食堂买饭”这一生活情境作为例题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教学的。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很好地完成了本节教学内容。

那天课上,我以故事《吃烧饼》导入:从前有一个人到烧饼店吃烧饼,他先要了2个烧饼吃掉了,可是因为他很饿了,2个烧饼没有吃饱,于是他又要了2个烧饼吃,当他吃完第4个烧饼后他感到吃饱了。他后悔地说:“早知道吃这第4个烧饼能饱,我就不吃前面那3个了,直接吃这个多好啊!”那么他说得对吗?由此引出数学问题“几个和第几个是一样的吗”?这样很巧妙地引出新知识,又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

接着,教学“第几”时,我就以学生最为熟悉的每天中午到食堂“排队买饭”的生活情境形象地展现出数学问题,(让7名学生到台前站成排队买饭的样子)然后,由其他学生看着台上的7名同学,很直观地说出“谁是第几”。接着,以前面学生买到饭以后离开了,后面那些学生又该是“第几”,再次用动态画面使学生加深对“第几”含义的认识。

同时,结合这一情境我又对学生进行了遵守秩序、文明礼让的品德教育。

最后,在巩固应用练习时,我又以“学生全家福照片”来引领学生清楚地明确了“几和第几”的不同。然后,让学生上台排队,还是结合班级学生座次点名,指名“右数第几列第几行的那个同学到台上来站到第几个图片前”。这样,学生在诸多的生活情境中较轻松地学会了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很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于生活,只要我们不断思索、不断探究,就能够更好地利用实际生活情境,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相关内容

  • 第五单元体会人物描写的妙处(一)
  • 体会人物描写的妙处(一) 教学目标:1. 继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其妙处. 2. 仿照文中运用环境描写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方法,描写人物. 教学重点:继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其妙处并仿写. 教学准备:带有情境的一个人物特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上一课我们进行了第五单元的整体感知 ...

  • 古诗词阅读教学总结
  • 古诗词阅读教学总结 古诗词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志意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古诗词的内涵.而"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的全新学习方式,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坚持贯彻和落实这一教学理念,大胆 ...

  • 让学生在古诗苑中有灵性的成长
  • 让学生在古诗苑中有灵性的成长 古诗词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志意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古诗词的内涵.而"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的全新学习方式,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坚持贯彻和落实这一教学 ...

  • 贾平凹风雨
  • 贾平凹<风雨>教学设计 文章分析:该文为七上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文章,第三单元以自然美景为主,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及品味.揣摩精彩语句的语文基本能力,最终达成目标我觉得是学生在赏析写景妙处之后能全面.细致.生动地写出自己眼中的一幅美景.<风雨>是篇自读课文,安排在前两篇文章即< ...

  • 让语文学习与生活同行
  • 内容摘要:语文源于生活,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思考生活,让学生勤动脑.多练笔,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之中.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有利于他们表达个人观点的同时,学会关注生活,提高思考能力和说写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 教 ...

  •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
  •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 刘庄小学 李如飞 我说课的课题是<想别人没想到的>.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 ...

  • [紫藤萝瀑布]教案
  •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时:一课时 [教学课题] <紫藤萝瀑布>是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 感知全文,提炼主旨.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在教学中应体现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同时让学生正 ...

  • 荷塘旧事教学反思
  • <荷塘旧事>教学反思 陕钢子校:王雅琴 <荷塘旧事>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往事"这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和小伙伴度过的一段美好生活.从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淳朴善良的农村孩子.课文既有美景描绘,又有动人的故 ...

  • 从广告语中看中考语文的题型创新
  • 从广告标语看中考语文的题型创新 --中考广告标语题解例谈 潜江市苏港中学 饶邦明 广告标语题从生活走进中考已成为一种导向,一种趋势,它能引导考生走近生活,注意 观察生活,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情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