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测试(一)

生物技术实践

1.(2011年)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和

(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

(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

和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2.(2012年)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 和 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 类生长调节剂。

(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 号培养基。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 (填“6-BA”或“IAA”)。

3.(2013年Ⅰ卷)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习题:

(1)制作泡菜是,所用盐水煮沸,其目的是。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和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原因是:。

4.(2013年Ⅱ卷)临床试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菌落,可用___________法或_____________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________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_________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________;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____________;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择抗生素_______________。

5.(2014年I卷)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分解成。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培养基乙(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6.(2014年Ⅱ卷)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 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 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______灭菌, 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示意图A和B中,________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________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___________的利用率。

7.(2015年)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__________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_________(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分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__________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____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________℃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_________℃设计后续实验。

2011年【答案】(1)原油选择(2)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3)强(4)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火焰

【解析】⑴该同学筛选能降解原油的菌株,可以将样品稀释液置于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该培养基功能上属于选择培养基。⑵菌株的接种方法,常用的有两种: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⑶菌株分解周围的营养物质,出现分解圈,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强。⑷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微生物的

培养要求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避免周围其他细菌的污染。 2012年【解析】本题主要是对植物组培知识的考察,提问涉及必修一和必修三的一些知识,再加上以实验分析的形式考察中学生物实验的基础知识,综合性强,并不局限于选修一,是为“选修可以考察必修”一说的集中体现。

第(1)问第一空考察必需元素的分类(可分为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必修一的基础知识,选修一教材上亦有原句。

第(1)问第二空考察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知识。中学生物必修一提及植物体内5大植物激素,分别为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类、乙烯类、脱落酸类,要求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名称;常见选修一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又重点分析了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要求识记二者比例对植物脱分化的影响(生长素多有利于生根,细胞分裂素多有利于长芽);由表格易知IAA比例上升抑制长芽,为生长素(吲哚乙酸),故6-BA为细胞分裂素。 第(2)问考察中学生物实验的基础知识,自变量是IAA(6-BA浓度不变),取值范围是0到0.5;因变量是丛芽数(即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 第(3)问直接从表格中可读出。

第(4)问参阅第(1)问第二空解析

【答案】(1)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细胞分裂素(2)IAA浓度 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及丛芽平均数 0~0.5mg/L (3)1(4)6-BA

2013年I卷【答案】(1)消灭杂菌增加乳酸菌含量

(2)无氧呼吸细胞质

(3)温度、食盐用量、腌制时间

(4)乳酸菌数量增加,杂菌数量较少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

【解析】(1)盐水中可能含有杂菌,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要煮沸,以便杀死盐水中的杂菌。陈泡菜中含有现成的乳酸菌,加入后,可以缩短制作时间。

(2)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3)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腌制时间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发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数量增加,其他杂菌较少;原因是酸性条件下,不利于杂菌生存,增加乳酸菌的数量。

【试题点评】本题通过考查泡菜制作的相关基础知识,主要考查识记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判断能力。

4.(2013年Ⅱ卷)【答案】:(1)划线稀释涂布(或涂布)(2)涂布(3)敏感不敏感该致病菌对C的敏感性比对A弱耐药菌(4)A

【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1)分离菌落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划线涂布法。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涂布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适宜温度培养。

(3)含抗生素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该抗生素有敏感性,周围没有透明圈的说明该抗生素不具有敏感性。透明圈越大的敏感性越强。

(4)实验结果抗生素A对该致病菌的作用最好。

5.(2014年I卷)【答案】(1)纤维二糖 葡萄糖 (2)红色 透明圈

(3)不能 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单菌落 不能 乙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解析】(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如下图:

(2)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3)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位固体培养基,且需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2014年Ⅱ卷【答案】(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2)灼烧 3.8×10 7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营养物质 (3)B (4)溶解氧

【解析】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如果灭菌不合格,

可在空白平板上发现菌落,所以用此法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每升水样中

的活菌数为(39+38+37)/3=38,再除以0.1乘以100,这是1毫升的菌数量,再乘以1000就是1升中的菌数,故为3.8×10。用平板划线法先用灼烧灭菌再划线。振荡培养可使培养基中各营养分配的均匀和溶氧量大,所以菌的生长也快。

2015年(1)苏丹III(或苏丹IV) 萃取法

(2)脂肪

(3)血细胞计数板 稀释涂布平板 7

(4)45 40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测试(一)

生物技术实践

1.(2011年)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和

(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

(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

和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2.(2012年)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 和 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 类生长调节剂。

(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 号培养基。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 (填“6-BA”或“IAA”)。

3.(2013年Ⅰ卷)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习题:

(1)制作泡菜是,所用盐水煮沸,其目的是。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和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原因是:。

4.(2013年Ⅱ卷)临床试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菌落,可用___________法或_____________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________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_________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________;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____________;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择抗生素_______________。

5.(2014年I卷)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分解成。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培养基乙(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6.(2014年Ⅱ卷)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 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 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______灭菌, 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示意图A和B中,________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________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___________的利用率。

7.(2015年)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__________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_________(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分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__________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____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________℃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_________℃设计后续实验。

2011年【答案】(1)原油选择(2)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3)强(4)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火焰

【解析】⑴该同学筛选能降解原油的菌株,可以将样品稀释液置于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该培养基功能上属于选择培养基。⑵菌株的接种方法,常用的有两种: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⑶菌株分解周围的营养物质,出现分解圈,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强。⑷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微生物的

培养要求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避免周围其他细菌的污染。 2012年【解析】本题主要是对植物组培知识的考察,提问涉及必修一和必修三的一些知识,再加上以实验分析的形式考察中学生物实验的基础知识,综合性强,并不局限于选修一,是为“选修可以考察必修”一说的集中体现。

第(1)问第一空考察必需元素的分类(可分为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必修一的基础知识,选修一教材上亦有原句。

第(1)问第二空考察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知识。中学生物必修一提及植物体内5大植物激素,分别为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类、乙烯类、脱落酸类,要求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名称;常见选修一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又重点分析了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要求识记二者比例对植物脱分化的影响(生长素多有利于生根,细胞分裂素多有利于长芽);由表格易知IAA比例上升抑制长芽,为生长素(吲哚乙酸),故6-BA为细胞分裂素。 第(2)问考察中学生物实验的基础知识,自变量是IAA(6-BA浓度不变),取值范围是0到0.5;因变量是丛芽数(即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 第(3)问直接从表格中可读出。

第(4)问参阅第(1)问第二空解析

【答案】(1)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细胞分裂素(2)IAA浓度 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及丛芽平均数 0~0.5mg/L (3)1(4)6-BA

2013年I卷【答案】(1)消灭杂菌增加乳酸菌含量

(2)无氧呼吸细胞质

(3)温度、食盐用量、腌制时间

(4)乳酸菌数量增加,杂菌数量较少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

【解析】(1)盐水中可能含有杂菌,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要煮沸,以便杀死盐水中的杂菌。陈泡菜中含有现成的乳酸菌,加入后,可以缩短制作时间。

(2)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3)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腌制时间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发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数量增加,其他杂菌较少;原因是酸性条件下,不利于杂菌生存,增加乳酸菌的数量。

【试题点评】本题通过考查泡菜制作的相关基础知识,主要考查识记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判断能力。

4.(2013年Ⅱ卷)【答案】:(1)划线稀释涂布(或涂布)(2)涂布(3)敏感不敏感该致病菌对C的敏感性比对A弱耐药菌(4)A

【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1)分离菌落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划线涂布法。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涂布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适宜温度培养。

(3)含抗生素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该抗生素有敏感性,周围没有透明圈的说明该抗生素不具有敏感性。透明圈越大的敏感性越强。

(4)实验结果抗生素A对该致病菌的作用最好。

5.(2014年I卷)【答案】(1)纤维二糖 葡萄糖 (2)红色 透明圈

(3)不能 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单菌落 不能 乙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解析】(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如下图:

(2)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3)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位固体培养基,且需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2014年Ⅱ卷【答案】(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2)灼烧 3.8×10 7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营养物质 (3)B (4)溶解氧

【解析】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如果灭菌不合格,

可在空白平板上发现菌落,所以用此法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每升水样中

的活菌数为(39+38+37)/3=38,再除以0.1乘以100,这是1毫升的菌数量,再乘以1000就是1升中的菌数,故为3.8×10。用平板划线法先用灼烧灭菌再划线。振荡培养可使培养基中各营养分配的均匀和溶氧量大,所以菌的生长也快。

2015年(1)苏丹III(或苏丹IV) 萃取法

(2)脂肪

(3)血细胞计数板 稀释涂布平板 7

(4)45 40


相关内容

  • BFA发酵技术在有机肥生产中的应用
  • 研究论文 BFA发酵技术在有机肥生产中的应用 李瑞波 (福建省诏安县绿洲生化有限公司 诏安 363502) 摘 要:BFA(生物黄腐酸)能高效地发酵有机质,生产高质量的有机肥.其特点是高温.快速和低成本.本文介绍BFA发酵有机肥的主要技术措施,论述利用BFA发酵技术推动建立农村小型有机肥厂的可行性及 ...

  •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现在生物技术工程产生重要影响,其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发酵业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 现 ...

  • 中药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 中药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摘 要:现代生物技术与中药传统发酵制药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中药发酵技术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传统发酵工艺技术相比,现代中药发酵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对现代中药发酵技术进行初步概述.总结,着重介绍当前发酵技术中的热点--药用真菌双向性固体发酵技术,而后对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的优势及 ...

  • 我国发酵食品生产技术研究进展_罗晓妙
  • 2011年第12期 CHINACONDIMENT 总第36卷 中国调味品 专论综述 我国发酵食品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罗晓妙 ()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四川西昌 615013 摘要:发酵食品主要的生产环节有制备发酵剂.选择原料进行发酵.发酵后处理等过程.文章从生产环认为我国发酵食品生产技术可借鉴国外成功 ...

  • 生物工程的应用
  • 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动生物技术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传统生物技术,也可以称为第一代生物技术,是基于醋酸.乙醇和乳酸发酵为基础,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现代生物技术则是在传统生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 ...

  • 多媒体技术在提高发酵工程教学水平中的应用
  • 摘要 基于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日臻完善,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对提高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我国当前高校课堂教学手段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课程资料的收集.课堂教学的掌控.学生课后学习和师生互动等多个教学环节,多媒体技术手段都可以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并使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 ...

  •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测试题
  •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B .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C .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 D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 ...

  •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摘要]本文采取综述的形式,对近年来微生物学技术在食品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与进展进行介绍,新型微生物产品作为食品添加剂以及微生物学在食品保鲜防腐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技术 食品 发酵 食品安全 微生物用于食品工业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食醋.酱油.啤酒.泡菜.面 ...

  • 乳酸菌在泡菜加工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张馨月)
  • 乳酸菌在泡菜加工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论述了乳酸菌在泡菜加工中的作用和泡菜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指出 了乳酸菌在泡菜的发酵.防腐保鲜.亚硝酸盐控制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这几 个方面有关乳酸菌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乳酸菌:泡菜:发酵:前景: The roles and resea ...

  • 微生物发酵作用对传统酿造食品的安全性影响_熊玮彦
  • 研究园地 微生物发酵作用对传统酿造食品的安全性影响 熊玮彦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传统酿造食品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酿制的食品.在日常生活中,传统酿造食品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餐桌.因此,传统酿造 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研究者也大力研究传统食品的品质与微生物发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