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天下奇观钱江潮因其潮高、多变、凶猛、惊险而饮誉海内外。钱塘江海宁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每当江潮来临,数米高的潮水涌入喇叭型的杭州湾,澎湃汹涌,势不可挡,形成一线横江的奇观;潮头过处,惊涛拍岸,令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 海宁潮是在月亮、太阳的引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形成的。海宁潮一日两次,白天称潮,夜间称汐,中间间隔12小时,农历初一、十五子午潮,半月循环一次,尤以每月农历初一至初五,十五至二十为大,故一年有一百二十个观潮佳日,“海宁天天可观潮,月月有大潮”。八堡“碰头潮”,双龙相扑,天崩地裂;盐官“一线潮”白练横江,涛山喷雪;老盐仓“回头潮”蛟龙脱锁,怒吼回首;而观赏半夜潮更是月影银涛,十万奇军。一潮三看赏四景,令人荡气回肠。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是流传千年的传统观潮节。每年此日,海内外数十万宾客云集观潮胜地海宁观潮。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这是人们对钱江潮的精彩描绘。 钱江潮奇观,是大自然在杭州湾留下的杰作。我国四大海域,其海潮大都是悄悄而来,又悄悄而去,形不成奔腾之势,唯独钱江潮是明来又明去,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声如雷鸣,方圆20多公里内均能听得到波涛奔腾之声,可谓“十万军声一夜潮”,其势之伟,天下无匹。 钱江潮缘何如此雄奇壮观?是由于钱塘江入海口喇叭形的特殊地形,江口大,江身狭,宽的地方达100公里,狭的地方仅两三公里。同时,在江口底下横跨着巨大拦门沙坎,它像一条门槛遏着潮水通畅涌入。当潮水从浩瀚的东海翻江而来时,江道骤缩,潮速加快,加上受到沙坎的阻拦,波涛后推前阻,像受惊的雄狮,吼叫着直蹿天空,终于形成了“钱江怒潮甲天下”的奇观。 观钱江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晋代,大画家顾恺之就作有钱江《观潮赋》。唐代每逢八月十八日,观潮者从四面八方赶来,以睹钱江潮之奇观,此时,文人墨客更是诗如潮涌,诗仙李白写道:“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白居易吟哦:“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到了宋代,观潮之风更为兴盛,沿江处处是观潮的人群,朝廷还集合水师万众,在钱塘江检阅。明代以来,浙江海宁盐官镇成了观潮胜地,筑有中山亭、观潮亭、镇海塔。 近年来,海宁市还举行了中国国际钱江观潮节。你要是想观钱江潮,就去海宁盐官镇的八堡,那里最宜观赏“碰头潮”。海潮奔入江口后,因南北岸势不同,渐成两段,南段进速快,北段慢,在南段荡回重与北段汇合时,潮头相碰,满江汹涌,涛山浪岭,吞天沃日,震撼激射,声如山崩地裂,正是“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涌潮一过,驱车到盐官镇的观潮公园,最宜观赏一线潮。此处江面阔仅二三公里,潮势至此,不仅最盛,而且潮头齐列一线,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称。潮来时,东边水天相连,银线渐显,“雷声”隐隐,一会儿“雷声”渐渐地变大,脚下的大地都在隐隐地颤抖,又过一会儿,出现一条横跨大江两岸的“白线”,如素练横亘,声如金鼓,进而成了一排铅灰色的雪壁浪墙,亘如山岳,奋似雷霆,“一片青气成雪堆,白虹一线呈奇观”。一饱“一线潮”的眼福,好不壮观! 钱塘江涌潮以雄伟的气势、多变的画面、迷人的景色引来了千千万万的观赏者。想观钱江潮,就到海宁去吧,你还等什么呢?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天下奇观钱江潮因其潮高、多变、凶猛、惊险而饮誉海内外。钱塘江海宁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每当江潮来临,数米高的潮水涌入喇叭型的杭州湾,澎湃汹涌,势不可挡,形成一线横江的奇观;潮头过处,惊涛拍岸,令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 海宁潮是在月亮、太阳的引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形成的。海宁潮一日两次,白天称潮,夜间称汐,中间间隔12小时,农历初一、十五子午潮,半月循环一次,尤以每月农历初一至初五,十五至二十为大,故一年有一百二十个观潮佳日,“海宁天天可观潮,月月有大潮”。八堡“碰头潮”,双龙相扑,天崩地裂;盐官“一线潮”白练横江,涛山喷雪;老盐仓“回头潮”蛟龙脱锁,怒吼回首;而观赏半夜潮更是月影银涛,十万奇军。一潮三看赏四景,令人荡气回肠。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是流传千年的传统观潮节。每年此日,海内外数十万宾客云集观潮胜地海宁观潮。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这是人们对钱江潮的精彩描绘。 钱江潮奇观,是大自然在杭州湾留下的杰作。我国四大海域,其海潮大都是悄悄而来,又悄悄而去,形不成奔腾之势,唯独钱江潮是明来又明去,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声如雷鸣,方圆20多公里内均能听得到波涛奔腾之声,可谓“十万军声一夜潮”,其势之伟,天下无匹。 钱江潮缘何如此雄奇壮观?是由于钱塘江入海口喇叭形的特殊地形,江口大,江身狭,宽的地方达100公里,狭的地方仅两三公里。同时,在江口底下横跨着巨大拦门沙坎,它像一条门槛遏着潮水通畅涌入。当潮水从浩瀚的东海翻江而来时,江道骤缩,潮速加快,加上受到沙坎的阻拦,波涛后推前阻,像受惊的雄狮,吼叫着直蹿天空,终于形成了“钱江怒潮甲天下”的奇观。 观钱江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晋代,大画家顾恺之就作有钱江《观潮赋》。唐代每逢八月十八日,观潮者从四面八方赶来,以睹钱江潮之奇观,此时,文人墨客更是诗如潮涌,诗仙李白写道:“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白居易吟哦:“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到了宋代,观潮之风更为兴盛,沿江处处是观潮的人群,朝廷还集合水师万众,在钱塘江检阅。明代以来,浙江海宁盐官镇成了观潮胜地,筑有中山亭、观潮亭、镇海塔。 近年来,海宁市还举行了中国国际钱江观潮节。你要是想观钱江潮,就去海宁盐官镇的八堡,那里最宜观赏“碰头潮”。海潮奔入江口后,因南北岸势不同,渐成两段,南段进速快,北段慢,在南段荡回重与北段汇合时,潮头相碰,满江汹涌,涛山浪岭,吞天沃日,震撼激射,声如山崩地裂,正是“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涌潮一过,驱车到盐官镇的观潮公园,最宜观赏一线潮。此处江面阔仅二三公里,潮势至此,不仅最盛,而且潮头齐列一线,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称。潮来时,东边水天相连,银线渐显,“雷声”隐隐,一会儿“雷声”渐渐地变大,脚下的大地都在隐隐地颤抖,又过一会儿,出现一条横跨大江两岸的“白线”,如素练横亘,声如金鼓,进而成了一排铅灰色的雪壁浪墙,亘如山岳,奋似雷霆,“一片青气成雪堆,白虹一线呈奇观”。一饱“一线潮”的眼福,好不壮观! 钱塘江涌潮以雄伟的气势、多变的画面、迷人的景色引来了千千万万的观赏者。想观钱江潮,就到海宁去吧,你还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