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校本研修实践研究
葫芦中学 郭金浩
一、研究的背景
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依靠原来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引进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同时也影响着我们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应用信息技术于小学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必用手段与趋势。它不仅能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能优化教学机制,还能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不够适切有效。在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给学生带来学习负迁移,或多媒体成为“新型”黑板,或多媒体成为无用的摆设,教学的“累赘”,或用多媒体来包办一切,或教师成为多媒体的“奴隶”,影响对课堂生成的灵活处理等等。因此,提高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是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
学校在抓住机遇,改善学校硬件环境和提升学校软件实力的同时,也切实行动,抢占先机,积极践行着学校能有跨越式的发展。“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常态教学诊断的校本研修实践研究”是我们学校申报的市级课题中的一个研究项目。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校本研修方法与途径,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常规课堂教学优质化。
二、研究的成果及分析
(一)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校本研修的方式
我们抓住课堂研究这一核心,如何充分利用教研员与信息中心教师的指导,引入信息技术在课堂科学分析和诊断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学校新网站的教研功能,促使教学常规落到实处,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时更明确自身发展目标。
1、依托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方式
网上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我们教研活动的方式更趋灵活而有效。传统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教研组成员可以在现场的互动交流中切磋学习,达到互促共进的目的,因此传统教研活动因为它的优势而备受青睐。而网上教研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方式,不受学习地点、时间的限制,在网络上可以随时交流,相互切磋,这种交流学习给到我们一种全新的感受,所以只要有空闲,我们的老师就会端坐电脑前,或观摩录像课,或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浏览老师的点评,这种网上教研活动比传统教研更具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使我们能集聚更多教师的教学智慧,促使我们持续反思,形成专业知识和技能,真正做到自己的研究自己做。我们觉得,网上教研在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我们通过定教研主题的方式使教师学会从新的视角观察研究课堂。因为在我们平时听课的过程中,往往是带着学习和了解的想法去看看别人是怎样上课的,没有倾向性,没有很具体的目标取向,只是全面地记录整个教学过程,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有时也可能有一定的目的,如赏识他人的活动设计,或赏识他人的语音语调,或组织教学等等,有时也可能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的需要去了解他人是如何解决相同问题的。这只是一种比较浅层次的交流、学习。教师在听课时被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所打动,被热热闹闹的课堂氛围所感染,但课后留下思考的东西却不多。因此我们先把每位教师精心准备的课都拍摄了下来,挂在网上,教师可以反复观摩学习。然后在定主题的网上教研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开始学着从一个切入点入手,来观察录像课中教师或学生的行为,例如英语教学中单词是如何有效导入的?场景的设置是否恰当?问题的设计是否具有趣味性,梯度性„„这是一种以教学研究为前提的观察,在做课堂观察时有着明确的目的,带着一定的理念,并在全面观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在网上发贴,通过互动,追问的方式一起寻找教学问题的根源及解决的方法,使教师们在交流中达到思维的碰撞,同时老师们也会留下自己对本环节的教学对策与建议,通过这个层面的交流,将每一个教师的内在知识提升为支持行动的专业
化的外显性知识。从大家的留言中得到启发,以便更深层次地去考虑一些问题,也会更有意识,更敏锐地去关注课堂发生的一切。网上教研活动增强了学科之间的交流互动学习,从学科的共性中寻找感悟教学的真谛。
课堂录像上传网站后,为校际、区级层面的联合教研等提供了素材。区自然学科、数学学科等教学研讨活动也专门来校借助于学校的校本研修平台开展教师培训和教学专题研讨等活动,扩大了摄录课的利用效能。如蔡耿等老师的录象课受到了区市有关专家的高度赞扬。
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教师将摄录课上传至网站后开展教研活动,可以改变集中听课带来的调课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负面因素;教师通过网上观课评课等,可以改变原来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集中教研的方式。
网上教研平台能使跨区域跨时空的远程指导成为现实,有利于学校与现有一对一联合体活动的经常化和联合教研活动的开展,包括远程指导等。把学校的课堂实录在一定区域内开展诊断分析和专题研讨,扩大教研的覆盖面,使教师能在校际的层面互相切磋和接受他校优秀教师的指导,在共同参与中求共同发展。
2、依托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备课方式
关注教师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学校网站上的教案改进、课件改进模块等模块,使教师能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有痕迹的保存对集体备课后按照不同班情和教师教学习惯进行的改进。
在原来电子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引进修订方式,指导教师关注备课,关注教学设计和媒体设计。
3、依托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
通过学校网站上教师个人档案袋功能的发挥,使教师参与教案改进、资源上传、评课、网上教研、网上博客等数据的汇总功能和教师个人荣誉和指导学生获奖等的登记功能,使教师个人成长和个人实绩明确地展现在每一位教师员工面前,使学校的评价逐渐由模糊走向数据化,也可促使教师更好的认识自我、认识同事,从而树立自我发展的方向。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全方位的深入运用,开设交流互动平台建立互信、互助的网上和谐建设等,促动教师获取网络资源、应用提高、主动反思,切实提高学科教学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上课各环节——课内外作业设计——
考核习题的设计——课后反思研讨”等各环节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从优化集体备课、精改课件、精编精选习题等具体活动着手,使现代教育信息成为提高教师素养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整合学校的信息化工作,通过录像课等形式提高教师的课堂设计和课堂调控能力。通过设定课堂观察的视角,评析教学设计的得失,以此研究教学中共性的东西,提高科研能力。网上互评互动式的备课。通过教研组内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促专业发展。网上教研工作的推进。教案改进、资源上传、评课活动。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校本研修的形式
1、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专题研讨式”的校本研修
在新课程实施中,校本研修作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实训场,已在学校广泛开展,形成了许多校本研修活动的形式,如论坛式、课堂案例式、专题研究式、研训一体式、专业人员参与式、校际互助式、问题讨论式等等,这些形式似乎每所学校都可以进行,但如果没有详尽的操作要求,教师们却又不知如何具体开展。我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专题研讨活动,提高了校本研修的实效。
9月25日(星期四)下午,我们举行了葫芦中学教学及信息化应用研讨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巧用电教媒体激活数学课堂教学》。参加活动的老师首先观摩了我校老师上的《相等的分数》、王存芳老师上的《分数的加减法》两节课,听取了两位老师的说课。然后,大家围绕活动主题一起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两位数学老师在课堂上都充分地应用了电教媒体,并且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对于这两节课,区数学教研员和兄弟学校的听课老师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致认为:第一、巧用电教媒体,可以激发低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第二、巧用电教媒体,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第三、巧用电教媒体,可以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容量。第四、巧用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数学创新机会。第五、巧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第六、巧用电教媒体,可以发展学生信息素养。大家都表示:巧用电教媒体会源源不断地为数学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重视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师生间、学生间的思维互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的成功体验和乐趣,促进学生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多彩的数学课堂!
2、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论坛式”的校本研修
教学论坛是围绕课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教师与新课程对话,教师与自己对话,教师与教师的对话,形成思维碰撞,共享实践经验,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校本研修方式。
去年,我们就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举行了“学习新理念、弘扬新精神、树立新形象”、“走进新课程”以及“我与课改”等教育教学问题大讨论。讨论前我们要求每位老师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章,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做好发言提纲,讨论中要认真做好记录,为进一步研究积累资料。一些教研组还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把论题的口子缩得更小。比如,数学组就以《数学的生活化》为题举办了教学论坛,每位老师都能够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专题发言。有的老师讲:“我原来一直有疑问:数学是逻辑结构非常严密的知识体系,提倡数学教学生活化会不会打破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学习新课程理念以后,加上自己的实践,我逐步理解了,数学教学应当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知识就是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产生的,离开了生活就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所以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不影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且是促进了完整知识的掌握。”另外一些老师则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探究性学习、新旧教材的比较等角度来谈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我们觉得,紧紧抓住新课程实践当中的问题,以教学论坛的形式让广大教师充分发表意见,一方面可以提升整个学校对新课程研究的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例研究式”的校本研修
教育科研对于教师的成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是理论素养、学科专长、业务能力、研究能力提高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过去教师们参与教育科研往往缺乏有效的抓手,积极性不高。我们把“校本研修”与教育科研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研究来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准。数学教研组以《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驾驭新教材能力的课例研究》为校本研修的专题,课题组老师从市级、区级和校级的研究课中选择了30多个不同类型的案例,有的还摄制了课堂教学的录像,从中来探讨如何提升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在研究中她们发现,根据班级实际灵活地剪辑教材、编写针对性的练习和拓展性的阅读材料是驾驭新教材
的重要能力。于是,她们从自己做起,着手编写针对性练习题和拓展性阅读材料,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
王立双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大禹治水中的洛河,把洛书与幻方课,巧妙结合,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巧妙、合理地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使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更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校本研修的途径
我们在校本研修中引入课堂实录和课堂诊断技术,围绕研讨小专题(如有效评价、有效提问、有效练习、有效目标、教师有效教学行为方式、学生有效学习行为方式等)进行数据分析、深入研讨、总结反思,切实提高学科团队在校本研修中进行集体备课、磨课等活动的效率与效果。同时通过实录,使常态课进入日常的校本教研的深入研讨之中,促使教师在团队中充分分析、畅所欲言、言之有据。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尝试,尝试改变原来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集中教研的方式,积累开展网上教研的经验。各教研组和各学科大组,都要合理的安排好随堂课的摄录和研讨主题,使摄录课和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各自发挥最大的利用效果。如我们依托和利用上海师范大学的教育资源,围绕“怎样进行课堂观察”这一研究主题,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题的培训与指导。在上师大专家的引领下,教师们逐步学会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诊断。
(1)拍摄应用现代教学软件开展教学实录课,评出高质量课(指有研究价值或摄录编辑优秀的课)公开展示、评比和推荐参加各种比赛,包括上传至市信息化试验专用平台。
(2)采取教研员与学校教师结对的方式开展,并定期开展公开课。努力做到逢听必摄,提高普及程度,并通过回放等提高教研的有效性。
(3)通过传统教研中同课异构、一课三教两次提升的方式,经过摄录,通过对比研讨、深度追踪分析,深刻挖掘课堂和教材。
课堂摄录常态化使教师能依托教育技术和课堂观察技术并结合传统观课评课等方式,自己的课堂进行观察、分析和反思,有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我、定位自我并发展自我。课堂摄录活动增加了教师上公开研讨课进行磨课的机会,切实提高教师设计随堂课的质量和能力。在教师经过培训后,摄录课作为教师自我鉴
赏、自我反思的素材,在自赏、自省中改进教学行为,跟进教学策略有力的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为下一阶段和今后几年内学校立足常态课堂,利用课堂摄录,结合课堂观察技术,开展自我分析反思、团队专题研讨改进,不断改善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如五年级数学教研组长乔文琴老师被邀请在全国校本研修研讨会上作专题讲座。
在校本教研中引入课堂实录和课堂诊断技术,围绕研讨小专题进行数据分析、深入研讨、总结反思,有助于促使教师在研讨中、在团队中充分分析、畅所欲言、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如参加课堂诊断技术应用实验的几位老师撰写的研究报告得到上海师范大学有关教授的一致好评。
老师们对于运用课堂摄录有着深刻的体会。胡艳老师说:“通过摄像机把老师们所上的每一节课原原本本的录制下来,有机会让教师自己听听自己的课,作为一个旁观者审视自己的课堂,对自己的不足会有更客观的认识。这样做可谓一举三得:一是为了进一步深入对课堂行为进行观察分析时,有一个鲜活的依据;二是执教者可以全方位从不同的视角真实了解自己的教学,关注教与学的策略;三是为新课标英语课堂类型储备资料,以备后续研究使用。总之,善于分析和反思,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去研究,思考教学中的现象,那么我们就能发现执教老师上课的优缺点,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扬长避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四、研究的效果与经验
课题研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为探索如何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的借鉴意义,还真实地影响和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可以说,课题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并取得了一定的收效。
(一)课题研究拓宽了学校的发展渠道
课题研究使学校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学校正在研究的市级课题1项。课题研究也得到了县教育局的全力支持。如在资源库培训后,教师们反映在完成任务中有疑难后,区信息中心立即派遣讲课教师到学校蹲点半天,现场指导和答复教师们在实践中的疑难,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二)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一、教师的教学媒体应用日趋合理。许多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正确地设计媒体了,同时,教师们能够充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身心特点及即时的知识基础来设计媒体。教师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教学媒体的恰当选择,如现代教学媒体组合的选择、呈现的时机的选择、与学生反馈互动等课堂动态发生的一切教学事件。教师们认为:恰当选择媒体,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能够应用媒体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完整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现,化解难点,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朱紫宏在体会中谈到:参与一年多的课题活动,使我这个普通的语文教师受益匪浅,我觉得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之中的运用,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活力,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上也是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第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日趋完善。教师们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提升了自己的现代教学技术能力。如在教师经过培训后,摄录课作为教师自我鉴赏、自我反思的素材,在自赏、自省中改进教学行为,跟进教学策略有力的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利用课堂摄录,结合课堂观察技术,开展自我分析反思、团队专题研讨改进,不断改善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工作才一年多的青年教师赵东倩深有感触地说:正是一系列围绕提高课堂效率的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我逐渐意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促使我把精力转向如何在课堂中实现最好的教学状态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源于此的努力,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带来点点的精彩。与去年上好课以后走出教室的状态不同,现在的我更多地体会到课后的一种愉悦和放松。偶尔,走出教室后,还会回味与学生在课堂交流的精彩片段,并暗自欣喜。
第三、教师的课堂诊断方式日趋科学。该研究促使教师在教育观念层面发生改变,还引发他们课堂教学中行为方式的变革。我们教师学会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诊断,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恰当应用教学媒体。通过课堂观察、统计,应用科学的分析,真正优化小学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思考与启示
(一)对课题研究的两点思考
思考一:必须与传统的教研活动有机统一。
现代化、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但是传统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中积淀的成功经验和优势如何在信息化应用实验中良好的融合,使技术和应用成为一体或借助技术使优势数字化以及更进一层,而不是两条腿走路,是实验进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否则会一味的加大教师的负担,分散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如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网上教研有着某些局限性,缺少现场交流的良好氛围,由于时间上的交错,大家的互动交流不够顺畅,不够及时,因此网上教研有时候有点留于形式,如何提高网上教研的实效性呢?相信随着网上教研活动的不断推进和完善,期待它能够发挥其最大的利用效果。
思考二:必须与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有机结合。
课题研究推进的力度和成效取决于教师们观念的转变、行为的跟进、策略的改进和参与的自觉性。信息化应用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如何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克服工作定势和职业倦怠,通过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来克服应用实验中的困难和任务,主动融入实验,尤为关键。信息技术带动教育改革的迅猛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跟上时代潮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一些老师至今对信息技术的本质缺乏基本的认识,因此存在着为用而用的形式主义倾向,只是将“黑板搬家”,或是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提高灌输速度的工具,成了“人机共灌”。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是不可取的。惟有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才能用极大的热情去培养、挖掘、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只有切实转变教育理念,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注重教学民主,为学生提供自己学习的宽松环境,才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进而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校本研修实践研究
葫芦中学 郭金浩
一、研究的背景
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依靠原来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引进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同时也影响着我们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应用信息技术于小学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必用手段与趋势。它不仅能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能优化教学机制,还能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不够适切有效。在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给学生带来学习负迁移,或多媒体成为“新型”黑板,或多媒体成为无用的摆设,教学的“累赘”,或用多媒体来包办一切,或教师成为多媒体的“奴隶”,影响对课堂生成的灵活处理等等。因此,提高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是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
学校在抓住机遇,改善学校硬件环境和提升学校软件实力的同时,也切实行动,抢占先机,积极践行着学校能有跨越式的发展。“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常态教学诊断的校本研修实践研究”是我们学校申报的市级课题中的一个研究项目。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校本研修方法与途径,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常规课堂教学优质化。
二、研究的成果及分析
(一)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校本研修的方式
我们抓住课堂研究这一核心,如何充分利用教研员与信息中心教师的指导,引入信息技术在课堂科学分析和诊断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学校新网站的教研功能,促使教学常规落到实处,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时更明确自身发展目标。
1、依托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方式
网上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我们教研活动的方式更趋灵活而有效。传统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教研组成员可以在现场的互动交流中切磋学习,达到互促共进的目的,因此传统教研活动因为它的优势而备受青睐。而网上教研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方式,不受学习地点、时间的限制,在网络上可以随时交流,相互切磋,这种交流学习给到我们一种全新的感受,所以只要有空闲,我们的老师就会端坐电脑前,或观摩录像课,或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浏览老师的点评,这种网上教研活动比传统教研更具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使我们能集聚更多教师的教学智慧,促使我们持续反思,形成专业知识和技能,真正做到自己的研究自己做。我们觉得,网上教研在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我们通过定教研主题的方式使教师学会从新的视角观察研究课堂。因为在我们平时听课的过程中,往往是带着学习和了解的想法去看看别人是怎样上课的,没有倾向性,没有很具体的目标取向,只是全面地记录整个教学过程,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有时也可能有一定的目的,如赏识他人的活动设计,或赏识他人的语音语调,或组织教学等等,有时也可能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的需要去了解他人是如何解决相同问题的。这只是一种比较浅层次的交流、学习。教师在听课时被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所打动,被热热闹闹的课堂氛围所感染,但课后留下思考的东西却不多。因此我们先把每位教师精心准备的课都拍摄了下来,挂在网上,教师可以反复观摩学习。然后在定主题的网上教研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开始学着从一个切入点入手,来观察录像课中教师或学生的行为,例如英语教学中单词是如何有效导入的?场景的设置是否恰当?问题的设计是否具有趣味性,梯度性„„这是一种以教学研究为前提的观察,在做课堂观察时有着明确的目的,带着一定的理念,并在全面观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在网上发贴,通过互动,追问的方式一起寻找教学问题的根源及解决的方法,使教师们在交流中达到思维的碰撞,同时老师们也会留下自己对本环节的教学对策与建议,通过这个层面的交流,将每一个教师的内在知识提升为支持行动的专业
化的外显性知识。从大家的留言中得到启发,以便更深层次地去考虑一些问题,也会更有意识,更敏锐地去关注课堂发生的一切。网上教研活动增强了学科之间的交流互动学习,从学科的共性中寻找感悟教学的真谛。
课堂录像上传网站后,为校际、区级层面的联合教研等提供了素材。区自然学科、数学学科等教学研讨活动也专门来校借助于学校的校本研修平台开展教师培训和教学专题研讨等活动,扩大了摄录课的利用效能。如蔡耿等老师的录象课受到了区市有关专家的高度赞扬。
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教师将摄录课上传至网站后开展教研活动,可以改变集中听课带来的调课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负面因素;教师通过网上观课评课等,可以改变原来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集中教研的方式。
网上教研平台能使跨区域跨时空的远程指导成为现实,有利于学校与现有一对一联合体活动的经常化和联合教研活动的开展,包括远程指导等。把学校的课堂实录在一定区域内开展诊断分析和专题研讨,扩大教研的覆盖面,使教师能在校际的层面互相切磋和接受他校优秀教师的指导,在共同参与中求共同发展。
2、依托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备课方式
关注教师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学校网站上的教案改进、课件改进模块等模块,使教师能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有痕迹的保存对集体备课后按照不同班情和教师教学习惯进行的改进。
在原来电子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引进修订方式,指导教师关注备课,关注教学设计和媒体设计。
3、依托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
通过学校网站上教师个人档案袋功能的发挥,使教师参与教案改进、资源上传、评课、网上教研、网上博客等数据的汇总功能和教师个人荣誉和指导学生获奖等的登记功能,使教师个人成长和个人实绩明确地展现在每一位教师员工面前,使学校的评价逐渐由模糊走向数据化,也可促使教师更好的认识自我、认识同事,从而树立自我发展的方向。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全方位的深入运用,开设交流互动平台建立互信、互助的网上和谐建设等,促动教师获取网络资源、应用提高、主动反思,切实提高学科教学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上课各环节——课内外作业设计——
考核习题的设计——课后反思研讨”等各环节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从优化集体备课、精改课件、精编精选习题等具体活动着手,使现代教育信息成为提高教师素养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整合学校的信息化工作,通过录像课等形式提高教师的课堂设计和课堂调控能力。通过设定课堂观察的视角,评析教学设计的得失,以此研究教学中共性的东西,提高科研能力。网上互评互动式的备课。通过教研组内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促专业发展。网上教研工作的推进。教案改进、资源上传、评课活动。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校本研修的形式
1、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专题研讨式”的校本研修
在新课程实施中,校本研修作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实训场,已在学校广泛开展,形成了许多校本研修活动的形式,如论坛式、课堂案例式、专题研究式、研训一体式、专业人员参与式、校际互助式、问题讨论式等等,这些形式似乎每所学校都可以进行,但如果没有详尽的操作要求,教师们却又不知如何具体开展。我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专题研讨活动,提高了校本研修的实效。
9月25日(星期四)下午,我们举行了葫芦中学教学及信息化应用研讨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巧用电教媒体激活数学课堂教学》。参加活动的老师首先观摩了我校老师上的《相等的分数》、王存芳老师上的《分数的加减法》两节课,听取了两位老师的说课。然后,大家围绕活动主题一起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两位数学老师在课堂上都充分地应用了电教媒体,并且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对于这两节课,区数学教研员和兄弟学校的听课老师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致认为:第一、巧用电教媒体,可以激发低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第二、巧用电教媒体,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第三、巧用电教媒体,可以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容量。第四、巧用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数学创新机会。第五、巧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第六、巧用电教媒体,可以发展学生信息素养。大家都表示:巧用电教媒体会源源不断地为数学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重视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师生间、学生间的思维互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的成功体验和乐趣,促进学生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多彩的数学课堂!
2、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论坛式”的校本研修
教学论坛是围绕课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教师与新课程对话,教师与自己对话,教师与教师的对话,形成思维碰撞,共享实践经验,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校本研修方式。
去年,我们就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举行了“学习新理念、弘扬新精神、树立新形象”、“走进新课程”以及“我与课改”等教育教学问题大讨论。讨论前我们要求每位老师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章,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做好发言提纲,讨论中要认真做好记录,为进一步研究积累资料。一些教研组还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把论题的口子缩得更小。比如,数学组就以《数学的生活化》为题举办了教学论坛,每位老师都能够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专题发言。有的老师讲:“我原来一直有疑问:数学是逻辑结构非常严密的知识体系,提倡数学教学生活化会不会打破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学习新课程理念以后,加上自己的实践,我逐步理解了,数学教学应当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知识就是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产生的,离开了生活就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所以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不影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且是促进了完整知识的掌握。”另外一些老师则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探究性学习、新旧教材的比较等角度来谈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我们觉得,紧紧抓住新课程实践当中的问题,以教学论坛的形式让广大教师充分发表意见,一方面可以提升整个学校对新课程研究的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例研究式”的校本研修
教育科研对于教师的成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是理论素养、学科专长、业务能力、研究能力提高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过去教师们参与教育科研往往缺乏有效的抓手,积极性不高。我们把“校本研修”与教育科研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研究来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准。数学教研组以《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驾驭新教材能力的课例研究》为校本研修的专题,课题组老师从市级、区级和校级的研究课中选择了30多个不同类型的案例,有的还摄制了课堂教学的录像,从中来探讨如何提升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在研究中她们发现,根据班级实际灵活地剪辑教材、编写针对性的练习和拓展性的阅读材料是驾驭新教材
的重要能力。于是,她们从自己做起,着手编写针对性练习题和拓展性阅读材料,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
王立双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大禹治水中的洛河,把洛书与幻方课,巧妙结合,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巧妙、合理地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使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更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校本研修的途径
我们在校本研修中引入课堂实录和课堂诊断技术,围绕研讨小专题(如有效评价、有效提问、有效练习、有效目标、教师有效教学行为方式、学生有效学习行为方式等)进行数据分析、深入研讨、总结反思,切实提高学科团队在校本研修中进行集体备课、磨课等活动的效率与效果。同时通过实录,使常态课进入日常的校本教研的深入研讨之中,促使教师在团队中充分分析、畅所欲言、言之有据。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尝试,尝试改变原来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集中教研的方式,积累开展网上教研的经验。各教研组和各学科大组,都要合理的安排好随堂课的摄录和研讨主题,使摄录课和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各自发挥最大的利用效果。如我们依托和利用上海师范大学的教育资源,围绕“怎样进行课堂观察”这一研究主题,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题的培训与指导。在上师大专家的引领下,教师们逐步学会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诊断。
(1)拍摄应用现代教学软件开展教学实录课,评出高质量课(指有研究价值或摄录编辑优秀的课)公开展示、评比和推荐参加各种比赛,包括上传至市信息化试验专用平台。
(2)采取教研员与学校教师结对的方式开展,并定期开展公开课。努力做到逢听必摄,提高普及程度,并通过回放等提高教研的有效性。
(3)通过传统教研中同课异构、一课三教两次提升的方式,经过摄录,通过对比研讨、深度追踪分析,深刻挖掘课堂和教材。
课堂摄录常态化使教师能依托教育技术和课堂观察技术并结合传统观课评课等方式,自己的课堂进行观察、分析和反思,有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我、定位自我并发展自我。课堂摄录活动增加了教师上公开研讨课进行磨课的机会,切实提高教师设计随堂课的质量和能力。在教师经过培训后,摄录课作为教师自我鉴
赏、自我反思的素材,在自赏、自省中改进教学行为,跟进教学策略有力的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为下一阶段和今后几年内学校立足常态课堂,利用课堂摄录,结合课堂观察技术,开展自我分析反思、团队专题研讨改进,不断改善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如五年级数学教研组长乔文琴老师被邀请在全国校本研修研讨会上作专题讲座。
在校本教研中引入课堂实录和课堂诊断技术,围绕研讨小专题进行数据分析、深入研讨、总结反思,有助于促使教师在研讨中、在团队中充分分析、畅所欲言、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如参加课堂诊断技术应用实验的几位老师撰写的研究报告得到上海师范大学有关教授的一致好评。
老师们对于运用课堂摄录有着深刻的体会。胡艳老师说:“通过摄像机把老师们所上的每一节课原原本本的录制下来,有机会让教师自己听听自己的课,作为一个旁观者审视自己的课堂,对自己的不足会有更客观的认识。这样做可谓一举三得:一是为了进一步深入对课堂行为进行观察分析时,有一个鲜活的依据;二是执教者可以全方位从不同的视角真实了解自己的教学,关注教与学的策略;三是为新课标英语课堂类型储备资料,以备后续研究使用。总之,善于分析和反思,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去研究,思考教学中的现象,那么我们就能发现执教老师上课的优缺点,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扬长避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四、研究的效果与经验
课题研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为探索如何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的借鉴意义,还真实地影响和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可以说,课题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并取得了一定的收效。
(一)课题研究拓宽了学校的发展渠道
课题研究使学校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学校正在研究的市级课题1项。课题研究也得到了县教育局的全力支持。如在资源库培训后,教师们反映在完成任务中有疑难后,区信息中心立即派遣讲课教师到学校蹲点半天,现场指导和答复教师们在实践中的疑难,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二)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一、教师的教学媒体应用日趋合理。许多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正确地设计媒体了,同时,教师们能够充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身心特点及即时的知识基础来设计媒体。教师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教学媒体的恰当选择,如现代教学媒体组合的选择、呈现的时机的选择、与学生反馈互动等课堂动态发生的一切教学事件。教师们认为:恰当选择媒体,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能够应用媒体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完整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现,化解难点,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朱紫宏在体会中谈到:参与一年多的课题活动,使我这个普通的语文教师受益匪浅,我觉得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之中的运用,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活力,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上也是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第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日趋完善。教师们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提升了自己的现代教学技术能力。如在教师经过培训后,摄录课作为教师自我鉴赏、自我反思的素材,在自赏、自省中改进教学行为,跟进教学策略有力的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利用课堂摄录,结合课堂观察技术,开展自我分析反思、团队专题研讨改进,不断改善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工作才一年多的青年教师赵东倩深有感触地说:正是一系列围绕提高课堂效率的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我逐渐意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促使我把精力转向如何在课堂中实现最好的教学状态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源于此的努力,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带来点点的精彩。与去年上好课以后走出教室的状态不同,现在的我更多地体会到课后的一种愉悦和放松。偶尔,走出教室后,还会回味与学生在课堂交流的精彩片段,并暗自欣喜。
第三、教师的课堂诊断方式日趋科学。该研究促使教师在教育观念层面发生改变,还引发他们课堂教学中行为方式的变革。我们教师学会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诊断,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恰当应用教学媒体。通过课堂观察、统计,应用科学的分析,真正优化小学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思考与启示
(一)对课题研究的两点思考
思考一:必须与传统的教研活动有机统一。
现代化、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但是传统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中积淀的成功经验和优势如何在信息化应用实验中良好的融合,使技术和应用成为一体或借助技术使优势数字化以及更进一层,而不是两条腿走路,是实验进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否则会一味的加大教师的负担,分散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如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网上教研有着某些局限性,缺少现场交流的良好氛围,由于时间上的交错,大家的互动交流不够顺畅,不够及时,因此网上教研有时候有点留于形式,如何提高网上教研的实效性呢?相信随着网上教研活动的不断推进和完善,期待它能够发挥其最大的利用效果。
思考二:必须与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有机结合。
课题研究推进的力度和成效取决于教师们观念的转变、行为的跟进、策略的改进和参与的自觉性。信息化应用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如何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克服工作定势和职业倦怠,通过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来克服应用实验中的困难和任务,主动融入实验,尤为关键。信息技术带动教育改革的迅猛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跟上时代潮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一些老师至今对信息技术的本质缺乏基本的认识,因此存在着为用而用的形式主义倾向,只是将“黑板搬家”,或是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提高灌输速度的工具,成了“人机共灌”。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是不可取的。惟有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才能用极大的热情去培养、挖掘、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只有切实转变教育理念,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注重教学民主,为学生提供自己学习的宽松环境,才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进而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