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专业班级:交通1002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汪彭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道路交通发展也越来越快,导致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在此研究道路交通安全、探寻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来寻求相应的对策,改善和提高交通安全状况,建立起人、车、路、环境等达到协调的理论框架,以及能最大程度上降低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道路交通系统具有动态性、随机性、因果性和再现性等特点,这就直接导致 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复杂性。论文主要从人和路两个主要方面分析交通事故的因素,探讨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并寻求最优的对策进行改善。交通事故的影响是
巨大的,其影响因素包括诸多方面,认真研究每一项事故成因都将为社会 带来显著的效益。 关键字:交通事故分析,影响因素,解决方案
引言
道路交通事故其实在马车时代就己经存在,只是由于当时马车少、车速低,所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少,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公元19世纪末,人类社会进入了汽车时代,随着汽车的诞生与发展,无疑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空前的奇迹。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道路交通事故因为跟整个人类有关,不管任何人,只要在公路上或者在街道上,都有可能遭遇交通事故。世界各国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已被公认为威胁人类安全的“第一公害”。人们哀叹交通公害是永无休止的交通战争。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交通情况越来越不容乐
观。如何有效疏导交通,降低交通事故率是城市居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城市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可发现约80%—85%的交通事故是由于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在制度不可谓不全、管理不可谓不严、惩罚不可谓不重的情况下,为什么交通违法行为还是频繁发生?归根结底还是交通参与者的安全理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低下,没有严格遵守道路安全的规章制度,导致了他们在交通安全行为上的偏差。
世界道路交通的发展过程表明道路建设始终无法赶上交通发展的步伐。在
这种情况下,必须充分考虑交通安全、道路与环境的协调性。道路交通事故的
成因主要分为两类,即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是指人为因素;而客观因素包括车辆、道路、交通、气候等要素。许多国家的公众舆论与交通管理机构的官方统计都简单地认为,事故的根本原因是驾驶员的粗心和错误以及汽车的机械问题。所有事故中完全应由驾驶员负责的为73.6%,道路条件的原因所占比例约为17%。这说明在以往的道路交通事故原因中,忽视了“路”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事实上,除部分事故纯 粹是由于驾驶员粗心驾驶汽车等主观原因引起的外,有相当一部分事故是人为操作不当与困难的行驶条件共同引起的,而困难的行驶条件则与道路设计和养护有关。因此,作为道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和车辆行驶的根本条件,道路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不可忽视。
1.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与交通事故发展现状 1.1我国交通事故现状
50多年来,我国交通事故数量基本是随着国民 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上升的。至1999年底,我国每年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超过8.4万人,成为世界交通 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据全球各交通和警察部 门的统计,2003年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50万 人。其中,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10.4万人,美 国、俄罗斯的死亡人数分别为4万人和2.6万人。我 国交通事故的致死率也是世界最高的为27.3%,而美国为1.3%,日本只有0.9%。据公安部统计,2005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 事故450 254起,造成98 738人死亡,469 911人 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虽然各项指标较 2004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的交通安全形势依然 十分严峻。
1.2交通事故的分析
所谓交通事故分析,就是交通管理人员,在进行事故现场勘察,向有关人员调查事故情况,处理事故时,对那些可能看到的事故因素,如车辆构造及性能、交通环境、道路条件、驾驶员情况、自然条件、事故前的情况等,按一定的程序记录整理,进行分析。各级公安管理机关、行业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都应该定期地对交通事故报告记录表进行分析。
交通事故分析的目的是:1、为了确保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而取得技术基础资料。2、根据分析结论,改善交通环境。3、有针对性地对交通元素中的人进行教育。4、为采取行政、技术和教育方面的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对交通事故的分析,找出事故的规律、主要矛盾,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交通事故分析是提高交通安全工作水平,采取行政上、技术上的措施,达到防止交通事故目的的基本依据。交通事故分析一定要科学、准确、事实就是,不能有半点虚假,马虎大意。交通事故分析的基础资料是事故报告记录表,所以此表必须记录完整、准确。
2.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的微观因素分析
2.1人的因素
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活跃的因素。在人一车一路一交通环境构成的体系中,车辆 由人驾驶,道路由人使用,交通环境要有人的管理。因此,对交通安全的研究应对人 以足够的重视。据近年来统计,人的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由此造成的交 通事故约占总事故的95. 30%,其中机动车驾驶员的过失造成交通事故的占87. 5%,非 机动车驾驶员占4.7%,行人、乘客占5. 19%,其他人员占2. 63%。分析历年交通事故 原因可以发现,驾驶员的违章操作和失误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2.2车辆因素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的主要运行工具。车辆技术性能的好坏,是影响道路交通安 全的重要因素。2009年在各种形态的交通事故中,单车事故占有一定比例,这类臺
失灵、制动不良、 机件失灵、灯光失效和车辆装载超高、超宽、超载、货物绑扎不牢固所致。另外,由 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各种机件承受的反复交变载荷,当超过一定数量也会突然发生 疲劳而酿成交通事故。
对客货运输企业而言,由于单位维修制度不完善、不落实,车辆检验方法
落后, 致使一些车辆常常因带病行驶而肇事,这也是车辆本身造成事故的原因。据我国交通 蔓邀的统计资料中可知,制动系和转向系故障是车辆因素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现有 运行车辆中有50%左右属于机构失调、带病运行,特别是个体车辆和挂靠车辆更为严 重。这些都构成了交通事故的机械隐患。
2.3道路因素
道路交通的安全取决于交通过程中人、车、路、环境之间是否保持协调,因此, 除了前两个因素以外,道路本身的技术等级、设施条件及交通环境作为
构成道路交通 的基本要素,它们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近几年,由于机动车数量增长迅 速,远远超过交通基础设施增长速度,而我国低等级公路还比较多,道路狭窄或破损, 大部分道路没设中央分隔带和路边两侧护拦,警告、限制等标志数量不足、标志不清 不规范、符号模糊难以辨认,这些都从客观上增加了道路交通伤亡事故的发生率。所 以,道路建设和养护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从道路的设计与施工来分析。第一,道路的线形设计和线形组合设计对交通安全 的影响非常大,常见的设计缺陷有:直线路段过长,驾驶员因沿途景观单调,产生驾 驶疲劳;弯道和凸形竖曲线半径过小,驾驶员的行车视距变小,视盲区增大;道路坡 度(纵坡)过大;用短直线连接两个同向曲线;道路路面的附着系数过低等。第二, 道路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安全行车也有密切关系,如施工时路基压实度不足,会造成 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从而破坏路面,影响交通安全。因道路因素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应该引起道路规划、设计、养护、管理等部门的 足够重视,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尽可能的减少不良道路引发事故的隐患。
3.交通事故防治的对策研究
3.1提高驾驶员素质
规范驾驶证的考核制度。 提高驾驶员素质不仅要提高驾驶员的操纵技能,而 且要提高驾驶员的道德素质。要抓好驾驶员考试工 作,严把入口关,把不具备驾驶员技能的学员挡在 驾驶员队伍之外。并且,在驾驶培训中,把安全教 育作为重点教育内容之一。在驾驶证考核程序中, 严格考核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以及对交通法规的掌握 程度。然而,现在社会上存在一些不良作风,松懈 了驾驶员的考核,成为安全隐患,交通管理部门应 该高度重视。
3.2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车辆的技术状况与交通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善驾驶视野,好的视野,汽车前后窗的直接视野和后视镜的 间接视野,是驾驶安全的首要因素。①风窗玻璃防雾器、可加热后窗能在不利的天 气条件下帮助玻璃保持清晰。前侧窗防雾装置能让 驾驶员清楚地通过侧窗观察后视镜。防眩镜能够帮 助减少夜间对面驶来车辆造成眩目的灯光。②采用紫外线大灯,可以
很好地解决“黑洞效 应”。具有远光和近光设计的前大灯虽然可以在会 车时将远光切换到近光,但骤然的变化会引起驾驶 员短暂的视觉失控,无法辨认障碍物,即所谓的“黑 洞效应”[2],这是夜间行车会车时引起交通事故的重 要原因。
3.3 优化道路设计,改善道路条件
道路设计不合理也是交通事故的源头因素。对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和调查可以发 现,事故多发点大多跟道路设计不当有关。因此,在道路设计阶段就要把好安全观, 对道路设计方案进行客观评价,及时发现道路规划、设计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改正,寻 求更加安全的设计标准和设计方案,从而设计出的道路更加符合安全的要求。对确实 是因为道路设计不合理而造成交通事故的情况,应当依法追究设计单位的责任。 路面等级越高,行车条件越好,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就越低,这是一般
规律。 对于现有的道路,政府应景可能的提高路面等级,改善道路的交通条件,增加交通工 程设施。尤其对一些交通事故多发地段,改善地形,增加交通安全设施,必要时重新 设计,改道重修。对于公路,有条件设计中央隔离带的道路尽量设计中央隔离带;城 市道路则实行机非分离措施,从空间上减少车辆相撞的几率。这也是从源头上,预防 交通事故的要求。
结论
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引起一系列的社会的影响。然而,人们对道路交通、对汽车的需求,同对安全的需求一样,还不断地增长。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如果去改善和提高才是关键。因此,深入研究道路交通安全,总结其发展规律、探索其改善途径将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等有重大的意义。
道路交通安全关系到人民的身心和财产安全, 也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国目前的交 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 视。改善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是一项巨大、复 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都投入到其中来。交通事故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影响因素包括诸多方面,认真研究每一项事故成因都将为社会 带来显著的效益。交通事故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动态过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往往并不是人、
车、路、环境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单独所致,而是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预防交通事故,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人的交通教育、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不断改善道路条件和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道路。
参考文献
【1】裴玉龙,王炜.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4
【2】 段里仁.道路交通事故概论[M].中国交通出版社,2002.4
【3】吴毅洲,陈鹏.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 18 (1)
【4】刘强,陆化普,张永波,邹博.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 科学学报,2006, 17 (1)
【5】许洪国编著.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处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0.01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专业班级:交通1002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汪彭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道路交通发展也越来越快,导致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在此研究道路交通安全、探寻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来寻求相应的对策,改善和提高交通安全状况,建立起人、车、路、环境等达到协调的理论框架,以及能最大程度上降低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道路交通系统具有动态性、随机性、因果性和再现性等特点,这就直接导致 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复杂性。论文主要从人和路两个主要方面分析交通事故的因素,探讨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并寻求最优的对策进行改善。交通事故的影响是
巨大的,其影响因素包括诸多方面,认真研究每一项事故成因都将为社会 带来显著的效益。 关键字:交通事故分析,影响因素,解决方案
引言
道路交通事故其实在马车时代就己经存在,只是由于当时马车少、车速低,所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少,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公元19世纪末,人类社会进入了汽车时代,随着汽车的诞生与发展,无疑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空前的奇迹。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道路交通事故因为跟整个人类有关,不管任何人,只要在公路上或者在街道上,都有可能遭遇交通事故。世界各国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已被公认为威胁人类安全的“第一公害”。人们哀叹交通公害是永无休止的交通战争。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交通情况越来越不容乐
观。如何有效疏导交通,降低交通事故率是城市居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城市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可发现约80%—85%的交通事故是由于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在制度不可谓不全、管理不可谓不严、惩罚不可谓不重的情况下,为什么交通违法行为还是频繁发生?归根结底还是交通参与者的安全理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低下,没有严格遵守道路安全的规章制度,导致了他们在交通安全行为上的偏差。
世界道路交通的发展过程表明道路建设始终无法赶上交通发展的步伐。在
这种情况下,必须充分考虑交通安全、道路与环境的协调性。道路交通事故的
成因主要分为两类,即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是指人为因素;而客观因素包括车辆、道路、交通、气候等要素。许多国家的公众舆论与交通管理机构的官方统计都简单地认为,事故的根本原因是驾驶员的粗心和错误以及汽车的机械问题。所有事故中完全应由驾驶员负责的为73.6%,道路条件的原因所占比例约为17%。这说明在以往的道路交通事故原因中,忽视了“路”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事实上,除部分事故纯 粹是由于驾驶员粗心驾驶汽车等主观原因引起的外,有相当一部分事故是人为操作不当与困难的行驶条件共同引起的,而困难的行驶条件则与道路设计和养护有关。因此,作为道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和车辆行驶的根本条件,道路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不可忽视。
1.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与交通事故发展现状 1.1我国交通事故现状
50多年来,我国交通事故数量基本是随着国民 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上升的。至1999年底,我国每年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超过8.4万人,成为世界交通 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据全球各交通和警察部 门的统计,2003年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50万 人。其中,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10.4万人,美 国、俄罗斯的死亡人数分别为4万人和2.6万人。我 国交通事故的致死率也是世界最高的为27.3%,而美国为1.3%,日本只有0.9%。据公安部统计,2005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 事故450 254起,造成98 738人死亡,469 911人 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虽然各项指标较 2004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的交通安全形势依然 十分严峻。
1.2交通事故的分析
所谓交通事故分析,就是交通管理人员,在进行事故现场勘察,向有关人员调查事故情况,处理事故时,对那些可能看到的事故因素,如车辆构造及性能、交通环境、道路条件、驾驶员情况、自然条件、事故前的情况等,按一定的程序记录整理,进行分析。各级公安管理机关、行业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都应该定期地对交通事故报告记录表进行分析。
交通事故分析的目的是:1、为了确保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而取得技术基础资料。2、根据分析结论,改善交通环境。3、有针对性地对交通元素中的人进行教育。4、为采取行政、技术和教育方面的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对交通事故的分析,找出事故的规律、主要矛盾,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交通事故分析是提高交通安全工作水平,采取行政上、技术上的措施,达到防止交通事故目的的基本依据。交通事故分析一定要科学、准确、事实就是,不能有半点虚假,马虎大意。交通事故分析的基础资料是事故报告记录表,所以此表必须记录完整、准确。
2.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的微观因素分析
2.1人的因素
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活跃的因素。在人一车一路一交通环境构成的体系中,车辆 由人驾驶,道路由人使用,交通环境要有人的管理。因此,对交通安全的研究应对人 以足够的重视。据近年来统计,人的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由此造成的交 通事故约占总事故的95. 30%,其中机动车驾驶员的过失造成交通事故的占87. 5%,非 机动车驾驶员占4.7%,行人、乘客占5. 19%,其他人员占2. 63%。分析历年交通事故 原因可以发现,驾驶员的违章操作和失误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2.2车辆因素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的主要运行工具。车辆技术性能的好坏,是影响道路交通安 全的重要因素。2009年在各种形态的交通事故中,单车事故占有一定比例,这类臺
失灵、制动不良、 机件失灵、灯光失效和车辆装载超高、超宽、超载、货物绑扎不牢固所致。另外,由 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各种机件承受的反复交变载荷,当超过一定数量也会突然发生 疲劳而酿成交通事故。
对客货运输企业而言,由于单位维修制度不完善、不落实,车辆检验方法
落后, 致使一些车辆常常因带病行驶而肇事,这也是车辆本身造成事故的原因。据我国交通 蔓邀的统计资料中可知,制动系和转向系故障是车辆因素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现有 运行车辆中有50%左右属于机构失调、带病运行,特别是个体车辆和挂靠车辆更为严 重。这些都构成了交通事故的机械隐患。
2.3道路因素
道路交通的安全取决于交通过程中人、车、路、环境之间是否保持协调,因此, 除了前两个因素以外,道路本身的技术等级、设施条件及交通环境作为
构成道路交通 的基本要素,它们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近几年,由于机动车数量增长迅 速,远远超过交通基础设施增长速度,而我国低等级公路还比较多,道路狭窄或破损, 大部分道路没设中央分隔带和路边两侧护拦,警告、限制等标志数量不足、标志不清 不规范、符号模糊难以辨认,这些都从客观上增加了道路交通伤亡事故的发生率。所 以,道路建设和养护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从道路的设计与施工来分析。第一,道路的线形设计和线形组合设计对交通安全 的影响非常大,常见的设计缺陷有:直线路段过长,驾驶员因沿途景观单调,产生驾 驶疲劳;弯道和凸形竖曲线半径过小,驾驶员的行车视距变小,视盲区增大;道路坡 度(纵坡)过大;用短直线连接两个同向曲线;道路路面的附着系数过低等。第二, 道路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安全行车也有密切关系,如施工时路基压实度不足,会造成 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从而破坏路面,影响交通安全。因道路因素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应该引起道路规划、设计、养护、管理等部门的 足够重视,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尽可能的减少不良道路引发事故的隐患。
3.交通事故防治的对策研究
3.1提高驾驶员素质
规范驾驶证的考核制度。 提高驾驶员素质不仅要提高驾驶员的操纵技能,而 且要提高驾驶员的道德素质。要抓好驾驶员考试工 作,严把入口关,把不具备驾驶员技能的学员挡在 驾驶员队伍之外。并且,在驾驶培训中,把安全教 育作为重点教育内容之一。在驾驶证考核程序中, 严格考核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以及对交通法规的掌握 程度。然而,现在社会上存在一些不良作风,松懈 了驾驶员的考核,成为安全隐患,交通管理部门应 该高度重视。
3.2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车辆的技术状况与交通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善驾驶视野,好的视野,汽车前后窗的直接视野和后视镜的 间接视野,是驾驶安全的首要因素。①风窗玻璃防雾器、可加热后窗能在不利的天 气条件下帮助玻璃保持清晰。前侧窗防雾装置能让 驾驶员清楚地通过侧窗观察后视镜。防眩镜能够帮 助减少夜间对面驶来车辆造成眩目的灯光。②采用紫外线大灯,可以
很好地解决“黑洞效 应”。具有远光和近光设计的前大灯虽然可以在会 车时将远光切换到近光,但骤然的变化会引起驾驶 员短暂的视觉失控,无法辨认障碍物,即所谓的“黑 洞效应”[2],这是夜间行车会车时引起交通事故的重 要原因。
3.3 优化道路设计,改善道路条件
道路设计不合理也是交通事故的源头因素。对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和调查可以发 现,事故多发点大多跟道路设计不当有关。因此,在道路设计阶段就要把好安全观, 对道路设计方案进行客观评价,及时发现道路规划、设计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改正,寻 求更加安全的设计标准和设计方案,从而设计出的道路更加符合安全的要求。对确实 是因为道路设计不合理而造成交通事故的情况,应当依法追究设计单位的责任。 路面等级越高,行车条件越好,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就越低,这是一般
规律。 对于现有的道路,政府应景可能的提高路面等级,改善道路的交通条件,增加交通工 程设施。尤其对一些交通事故多发地段,改善地形,增加交通安全设施,必要时重新 设计,改道重修。对于公路,有条件设计中央隔离带的道路尽量设计中央隔离带;城 市道路则实行机非分离措施,从空间上减少车辆相撞的几率。这也是从源头上,预防 交通事故的要求。
结论
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引起一系列的社会的影响。然而,人们对道路交通、对汽车的需求,同对安全的需求一样,还不断地增长。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如果去改善和提高才是关键。因此,深入研究道路交通安全,总结其发展规律、探索其改善途径将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等有重大的意义。
道路交通安全关系到人民的身心和财产安全, 也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国目前的交 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 视。改善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是一项巨大、复 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都投入到其中来。交通事故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影响因素包括诸多方面,认真研究每一项事故成因都将为社会 带来显著的效益。交通事故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动态过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往往并不是人、
车、路、环境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单独所致,而是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预防交通事故,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人的交通教育、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不断改善道路条件和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道路。
参考文献
【1】裴玉龙,王炜.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4
【2】 段里仁.道路交通事故概论[M].中国交通出版社,2002.4
【3】吴毅洲,陈鹏.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 18 (1)
【4】刘强,陆化普,张永波,邹博.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 科学学报,2006, 17 (1)
【5】许洪国编著.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处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