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研讨会摘要
一、分析篇
1、高频考点出现在:高中必修Ⅰ(自然因素)、Ⅱ(区位条件)
初中地理(①等高线地形图②区域定位③气候要素)
2、等值线图,考试不要求读值,强调用,尤其是对生活的影响。
3、地球运动、区位定位是地理学科的专业特色,考题存在湘派人派之争。2015年湘派占优势。
二、预测篇
1、预测今年高考要考地球运动。重点复习天气、气候、水、地壳、自然带。练习给予倾向性,不可说明此为预测考试内容。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的核心,今年要注意城市(房地产)农业改革。
三、复习篇
1、一轮复习掌握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二轮复习掌握答题框架,应大量练习,形成思维贯势,形成条件反射。二节连课做完就讲,细讲得分点。三轮复习是心理战,要学生建立信心,查漏补缺,试题应由难到易。
2、专题复习 真题感悟,感受知识与问题的链接,明晰考点,再复习知识网络,归纳方法模板化,限时训练天天有,既健康又长寿。11道选择题2道大题,40分钟内完成。
3、模板运用从教会、学会到会用到神化,但要防止案例列举形成思维定势,注意非地带性因素的出现。
4、区域复习 没有分析的区域是地志,是空中楼阁。区域复习要有模板。一轮复习必修1后,讲大洲,复习必修2后讲人文,最后讲世界国家。
5、 因文科生思维广度、深度不够,应多强化训练,反复做高考题,体验、领悟高考。
6、、把教学难点放在后边,将地球运动放在一轮和二轮复习间。要求学生多观察生活。(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安置等)热点可能不考,但是重点。
四、答题篇
1、大题作答,学生模板不熟,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教师应精选练习,做好引导。大题题干是信息,信息是因,模板是果。申题干,确定中心词,列模板,找到修饰词,细筛选,决定去留点,找到指令词,读信息,整理语言,运用地理术语,调整要点顺序。模板答案结果大于标准答案。
2、选择题作答的方法,多练,找唯一,水到渠成。
3、对开放性试题的作答,学生答题缺乏情境过程的描述,教学要通过视频媒体训练。
五、教学篇
1、选修内容尽量都讲,每年选修内容题目难度各不相同,得分率有差异。
2、教学中使用文字少的地图册,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首选初中教材配套地图册。
3、区域地理教学模板化,教师以某一地区为例对自然、人文及二者间的联系进行讲解总结,课堂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其它区域进行总结,然后由其中一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更正,进而将草稿补充完整。学生有任务,才能有压力,才能有动力。
4、必修教学完成后,利用考纲布置假期作业,强化基础知识。
5、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当前考题有突破模板,考点细化,广度深度加大趋势。
6、因部分学校已实现网上阅卷,学生试卷无教师批阅印迹,让学生自己重新批卷子。
7、展示试卷课。讲评完月考试卷让学生写试卷分析,,既鼓励学生也可以解决重点问题。每次试后让学生在考纲上注释错题出现的考点位置,若干次后,确认弱项,重新补缺。
8、看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讲20分钟后,学生会产生听力疲倦,有困意换学生讲。
9、教师让学生自己找案例。身边的案例,时事案例。
六、学习篇
1、学法指导 : 认真听, 对错都听,差生的错可能就是你错的。让学生讲,拿别人提高自
己,给别人讲就是梳理自己的思路。
2、学生多,教师不可能全部关注。分组学习,让组内关注。小组讨论后,随机点名学生回
答,不会回答扣小组分,回答不来换人,组内成员产生压力。问题分组讨论分难易,难题6人一组,易题3人一组。
3、跨班互相介绍经验,同一个问题换人讲,明星效益效果好。
4、从教学走向生活,多引用身边的案例。现身说法,切身体验,教学效果好。
5、强调自主学习,当前考题新颖,学生要适应变化,挑战新任务。能力来自于平时的训练要用新案例和学生一起探究。
6、学生当老师用。在小组学习中,小组长分配任务,检查作业,指导差生。既提高学生又解放教师。
7、学生上讲台讲题,历练胆略,终身受益。
七、总结篇
作四有新人 ——心中有课标 脑中有思路 手里有工具 解题有把握
八、感受篇
真知灼见 无私奉献 高考改革 适应变化 课堂变革 势在必行 请进来 走出去 视野宽
2015年高考研讨会摘要
一、分析篇
1、高频考点出现在:高中必修Ⅰ(自然因素)、Ⅱ(区位条件)
初中地理(①等高线地形图②区域定位③气候要素)
2、等值线图,考试不要求读值,强调用,尤其是对生活的影响。
3、地球运动、区位定位是地理学科的专业特色,考题存在湘派人派之争。2015年湘派占优势。
二、预测篇
1、预测今年高考要考地球运动。重点复习天气、气候、水、地壳、自然带。练习给予倾向性,不可说明此为预测考试内容。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的核心,今年要注意城市(房地产)农业改革。
三、复习篇
1、一轮复习掌握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二轮复习掌握答题框架,应大量练习,形成思维贯势,形成条件反射。二节连课做完就讲,细讲得分点。三轮复习是心理战,要学生建立信心,查漏补缺,试题应由难到易。
2、专题复习 真题感悟,感受知识与问题的链接,明晰考点,再复习知识网络,归纳方法模板化,限时训练天天有,既健康又长寿。11道选择题2道大题,40分钟内完成。
3、模板运用从教会、学会到会用到神化,但要防止案例列举形成思维定势,注意非地带性因素的出现。
4、区域复习 没有分析的区域是地志,是空中楼阁。区域复习要有模板。一轮复习必修1后,讲大洲,复习必修2后讲人文,最后讲世界国家。
5、 因文科生思维广度、深度不够,应多强化训练,反复做高考题,体验、领悟高考。
6、、把教学难点放在后边,将地球运动放在一轮和二轮复习间。要求学生多观察生活。(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安置等)热点可能不考,但是重点。
四、答题篇
1、大题作答,学生模板不熟,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教师应精选练习,做好引导。大题题干是信息,信息是因,模板是果。申题干,确定中心词,列模板,找到修饰词,细筛选,决定去留点,找到指令词,读信息,整理语言,运用地理术语,调整要点顺序。模板答案结果大于标准答案。
2、选择题作答的方法,多练,找唯一,水到渠成。
3、对开放性试题的作答,学生答题缺乏情境过程的描述,教学要通过视频媒体训练。
五、教学篇
1、选修内容尽量都讲,每年选修内容题目难度各不相同,得分率有差异。
2、教学中使用文字少的地图册,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首选初中教材配套地图册。
3、区域地理教学模板化,教师以某一地区为例对自然、人文及二者间的联系进行讲解总结,课堂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其它区域进行总结,然后由其中一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更正,进而将草稿补充完整。学生有任务,才能有压力,才能有动力。
4、必修教学完成后,利用考纲布置假期作业,强化基础知识。
5、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当前考题有突破模板,考点细化,广度深度加大趋势。
6、因部分学校已实现网上阅卷,学生试卷无教师批阅印迹,让学生自己重新批卷子。
7、展示试卷课。讲评完月考试卷让学生写试卷分析,,既鼓励学生也可以解决重点问题。每次试后让学生在考纲上注释错题出现的考点位置,若干次后,确认弱项,重新补缺。
8、看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讲20分钟后,学生会产生听力疲倦,有困意换学生讲。
9、教师让学生自己找案例。身边的案例,时事案例。
六、学习篇
1、学法指导 : 认真听, 对错都听,差生的错可能就是你错的。让学生讲,拿别人提高自
己,给别人讲就是梳理自己的思路。
2、学生多,教师不可能全部关注。分组学习,让组内关注。小组讨论后,随机点名学生回
答,不会回答扣小组分,回答不来换人,组内成员产生压力。问题分组讨论分难易,难题6人一组,易题3人一组。
3、跨班互相介绍经验,同一个问题换人讲,明星效益效果好。
4、从教学走向生活,多引用身边的案例。现身说法,切身体验,教学效果好。
5、强调自主学习,当前考题新颖,学生要适应变化,挑战新任务。能力来自于平时的训练要用新案例和学生一起探究。
6、学生当老师用。在小组学习中,小组长分配任务,检查作业,指导差生。既提高学生又解放教师。
7、学生上讲台讲题,历练胆略,终身受益。
七、总结篇
作四有新人 ——心中有课标 脑中有思路 手里有工具 解题有把握
八、感受篇
真知灼见 无私奉献 高考改革 适应变化 课堂变革 势在必行 请进来 走出去 视野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