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世界报]看"黄色新闻"的另一面

  “黄色新闻”这一名词来源于约瑟夫・普利策与威廉斯・伦道夫・赫斯特之间发生的报纸的竞争。普利策一直被看作是美国现代报业的奠基人。他凭借《圣路易电讯报》发家,在1883年到纽约买下了《世界报》,并很快把它从一个濒临破产的报纸发展成一家纽约最受欢迎的报纸。普利策在《世界报》的经营上采取了两条路径。一是注重严肃的言论和报道,揭露时弊,反映民情,提倡改革;另一方面又采取煽情主义和耸人听闻的手法,大量刊登社会新闻、警示新闻。当时的《世界报》的星期日版有个著名的连载漫画《霍根小巷》,主人公是个穿着黄袍子的小孩。作者借“黄色小童”东游西逛的行踪,讽喻世俗人情,滑稽幽默,很受欢迎。就在《世界报》的销路日益看好的时候,威廉斯・赫斯特来到了纽约,1895年,买下一份报纸更名为《纽约新闻报》,与《世界报》展开了激烈竞争。他以重金挖走了《世界报》星期日刊的全班人马,在《新闻报》上也刊出了“黄色小童”连环画。普利策则又另请人继续他的“霍根小巷”,于是两张报纸同时刊登“黄色小童”连环画。因此两家报纸竞争中争相采用的煽情主义新闻就被称为“黄色新闻”。   美国新闻学者认为:黄色新闻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思潮”。它是19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报纸主编为取悦读者而将煽情主义与“更大的标题、更可读的故事、照片和颜色的点缀”等技巧结合起来进行新闻的编辑,“黄色新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是与黄色报和煽情主义紧密相联的。无论是作为一种报道新闻手法还是作为一种新闻思潮,“黄色新闻”绝不能仅仅被理解为“色情的内容和淫秽的东西”的代名词。   “黄色新闻”的泛滥一直受到各方面的诟病。美国新闻史学家莫特就认为,黄色新闻“使用大字号标题,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 ;滥用以至伪造照片;捏造访问记或其他报道以行骗;对民众表示虚假的同情,发起运动以标榜自己等。”美国新闻史学家埃默里父子也认为黄色新闻在获得了受众的同时,却“阻塞普通人所依赖的新闻渠道,把人生的重大问题变成了廉价的闹剧”;“不仅起不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反而为罪恶、性和暴力开脱”。由于舆论的反对和指责,《世界报》后来逐渐摒弃了黄色新闻的做法,《纽约新闻报》也因教唆刺杀总统而受到各界的抵制。然而,从美国时代背景来看,我们还应看到这一新闻手法或新闻思潮的另一面。简而言之,“黄色新闻”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一、促使美国政党报刊走向衰弱,廉价报刊兴起。1883年普利策《世界报》标志廉价报纸取代政党报纸成为报刊的主体①,这也促进传播理念从“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的转变。   《世界报》的办报宗旨是“华而小实,空头支票是一文不值的。我不想作任何许诺和保证,只希望公众能注意”。②当有人谴责它耸人听闻的黄色新闻时,普利策辩解到:“有人情味的和危言耸听的消息是扩大销售量所必需的手段,在发行量得到扩大之后,编辑们就可以吸引读者注意高质量的社论和新闻中关于公共事务的报道,以此来制造健康的公共舆论。”普利策创办《邮讯报》和《世界报》都是以个人资本介入的,没有接受任何党派或社会团体的财政支持,他要摆脱负债累累的困境,要实现他的办报理想,必须考虑提高发行量。   普利策掀起“黄色新闻”的浪潮还基于对当时美国时代的理解。“黄色新闻”的受众定位非常明确,其受众观念较之政党报纸有了很大的改变。纽约是一个移民城市,1881年以后的约十来年里,每年涌向美国的移民高达50多万。多数移民没有阅读能力或者看不懂英语,但几乎所有的人都想学习。将这些新移民作为自己争夺的目标受众,依靠适合这些读者阅读水平和口味的方式来扩大发行量赢得经济上的独立,并获得高额的经济回报,这无疑是对政党报依靠社论取悦党派和政府对上负责的受众观念的颠覆。同时,办报者眼光向下的受众观对于满足当时低层受众的知晓欲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它使大众媒介不再受一党一派的牵制而走向一种公共领域。   二、“黄色新闻”的兴起主要是在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这一个历史阶段。综观这一历史时期,美国经过工业革命和南北战争,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这为报纸的现代化进程准备了条件。“黄色新闻”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实现了新闻业务的一大跨越,同时丰富了媒体传播功能。   “黄色新闻”在新闻业务上的改革,如大量采用图片、多行标题、大字号,新闻写作多样化,增加新闻特写等,进一步活跃了报纸版面,增强了报纸对民众的吸引力,这一点已为现代报纸所承袭。③普利策刚买进《世界报》的时候,负债累累,在这种情况下,他在报纸的头版登出了跳呼拉圈的舞女。尤其是在标题的制作上别具一格。比如,写一个被判死刑的杀人犯,他的标题是《科尼梯的最后一夜》,副标题是《他猛摇牢门,要求释放》;另一则消息说,有一个盗贼在结婚之际被警察发现逮捕,这个故事用了这样的标题《婚宴上贺喜太早,刚当新郎就去坐牢》。普利策虽然非常热衷政治,但他知道如何赢得读者的窍门,他能把所有的新闻写得津津有味,所以在他的报纸上,政治一面的内容不占主要篇幅,因为他要拉拢那些不看报纸的人。他喜欢用标新立异的题目,简明精的句子,铿锵有声的动词,文字紧凑的文章,“把文章缩短,再缩短”,他常常这样大声嚷道。他要求手下人写东西必须能使读者动情,就是说在写标题、写故事和评论时,必须立意新颖。《世界报》广泛运用各类新闻图片突出大字标题,有时是套红的大字标题,用大幅的犯罪、色情照片、各种插图和木刻画。《世界报》是纽约各报大量运用图片最早的报纸之一,而且种类繁多,如政治漫画、犯罪新闻现场图解、火灾及其他灾难的素描。   黄色新闻的激烈竞争也客观上促使了采访方式的创新。《世界报》的女记者内莉・布莱就装疯混入纽约拉克威尔岛的疯人院,进行了体验式采访。后来又逃出,撰写出系列文章,揭发疯人院的种种黑暗,她的报道引起了轰动。内莉・布莱最具危险性的活动是1889年只身周游世界,看自己能否以少于科幻小说《八十天环游世界》的时间环球旅行一周。当内莉・布莱乘船、骑马、坐火车日夜兼程时,《世界报》不仅每日刊登她的旅行路线,沿途报道,还举办了猜谜有奖比赛,赢者可免费旅行欧洲。大约100万人参加了这场比赛,纽约市内人人关心布莱小姐能否回来,最后内莉・布莱以72天6小时11分O1秒,少于80天的时间胜利地完成周游世界的冒险。她的这一举动轰动了公众,也为《世界报》制造了新闻,这就算是早期的“新闻策划”。这些新闻改革打破了“政党报刊”时期媒体一味强调政治宣传功能而忽视其他社会功能的状况,大大拓展了媒体的社会功能。受众接触媒体不仅是为了得到指导,还需要娱乐,以及一些诸如天气预报、外汇比价、商业广告、声明或启事一类具有公共服务性的信息。   三、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尤其是都市中心)是一个日趋消费主义的社会。当时的社会变动剧烈、各种各样的社会新闻尤其是社会丑闻也层出不穷,报刊杂志热衷掏粪运动,而其中“黄色新闻”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标榜同情“受压迫者”,发动运动反对平民所遭受的欺辱。④   利用报纸推动改革、关注弱势群体、树立批判精神是报纸责任意识的体现。19世纪80年代,美国迅速工业化,而在自由竞争中劳动者却遭到无情的压榨,《论坛报》、《时报》、《太阳报》和《先驱报》表达了富人的心声,穷人却没有说话的地力,普利策给了他们一席之地。普利策第一个刊登并抨击了墨累山和下西区贫富之间的悬殊差异,并呼吁人们采取正确的社会措施和政治行动。《世界报》自始至终抨击那些“上层阶级”、“暴发户”和“假贵族”们的丑恶行径。普利策从开始办报那天起就一直为改革而奋斗。密苏坦太平洋公司的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而罢工,《世界报》给予支持,并指出“老板花在一瓶葡萄酒上的钱就够他的工人一家吃一个星期的。”该报在揭露住房破烂时,还列举出婴儿死亡的统计数字;在圣诞节时,报道穷人过节没有面包,只有少量火鸡和干果布丁。《世界报》还提到破旧的卫生设备无人检查修理,从而造成居住条件更加恶劣。《世界报》认为对贫民窟的悲剧的关注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因素,而同时代的其他报纸对此却不屑一顾。《世界报》还发起过反对美孚石油公司、贝尔电话公司的专利垄断、彩票、舞弊、一个警官胁迫少女、纽约州长贪污犯罪、市议员受贿等讨伐事件。“黄色新闻”在揭露社会问题,同情平民发动运动的同时,也整合了社会,协调了社会关系,起到了“社会雷达”的作用。      注释:   ①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②斯旺伯格《普利策传》,北京新华出版社1989年版   ③张昆《简明世界新闻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④郑超然等著《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黄色新闻”这一名词来源于约瑟夫・普利策与威廉斯・伦道夫・赫斯特之间发生的报纸的竞争。普利策一直被看作是美国现代报业的奠基人。他凭借《圣路易电讯报》发家,在1883年到纽约买下了《世界报》,并很快把它从一个濒临破产的报纸发展成一家纽约最受欢迎的报纸。普利策在《世界报》的经营上采取了两条路径。一是注重严肃的言论和报道,揭露时弊,反映民情,提倡改革;另一方面又采取煽情主义和耸人听闻的手法,大量刊登社会新闻、警示新闻。当时的《世界报》的星期日版有个著名的连载漫画《霍根小巷》,主人公是个穿着黄袍子的小孩。作者借“黄色小童”东游西逛的行踪,讽喻世俗人情,滑稽幽默,很受欢迎。就在《世界报》的销路日益看好的时候,威廉斯・赫斯特来到了纽约,1895年,买下一份报纸更名为《纽约新闻报》,与《世界报》展开了激烈竞争。他以重金挖走了《世界报》星期日刊的全班人马,在《新闻报》上也刊出了“黄色小童”连环画。普利策则又另请人继续他的“霍根小巷”,于是两张报纸同时刊登“黄色小童”连环画。因此两家报纸竞争中争相采用的煽情主义新闻就被称为“黄色新闻”。   美国新闻学者认为:黄色新闻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思潮”。它是19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报纸主编为取悦读者而将煽情主义与“更大的标题、更可读的故事、照片和颜色的点缀”等技巧结合起来进行新闻的编辑,“黄色新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是与黄色报和煽情主义紧密相联的。无论是作为一种报道新闻手法还是作为一种新闻思潮,“黄色新闻”绝不能仅仅被理解为“色情的内容和淫秽的东西”的代名词。   “黄色新闻”的泛滥一直受到各方面的诟病。美国新闻史学家莫特就认为,黄色新闻“使用大字号标题,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 ;滥用以至伪造照片;捏造访问记或其他报道以行骗;对民众表示虚假的同情,发起运动以标榜自己等。”美国新闻史学家埃默里父子也认为黄色新闻在获得了受众的同时,却“阻塞普通人所依赖的新闻渠道,把人生的重大问题变成了廉价的闹剧”;“不仅起不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反而为罪恶、性和暴力开脱”。由于舆论的反对和指责,《世界报》后来逐渐摒弃了黄色新闻的做法,《纽约新闻报》也因教唆刺杀总统而受到各界的抵制。然而,从美国时代背景来看,我们还应看到这一新闻手法或新闻思潮的另一面。简而言之,“黄色新闻”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一、促使美国政党报刊走向衰弱,廉价报刊兴起。1883年普利策《世界报》标志廉价报纸取代政党报纸成为报刊的主体①,这也促进传播理念从“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的转变。   《世界报》的办报宗旨是“华而小实,空头支票是一文不值的。我不想作任何许诺和保证,只希望公众能注意”。②当有人谴责它耸人听闻的黄色新闻时,普利策辩解到:“有人情味的和危言耸听的消息是扩大销售量所必需的手段,在发行量得到扩大之后,编辑们就可以吸引读者注意高质量的社论和新闻中关于公共事务的报道,以此来制造健康的公共舆论。”普利策创办《邮讯报》和《世界报》都是以个人资本介入的,没有接受任何党派或社会团体的财政支持,他要摆脱负债累累的困境,要实现他的办报理想,必须考虑提高发行量。   普利策掀起“黄色新闻”的浪潮还基于对当时美国时代的理解。“黄色新闻”的受众定位非常明确,其受众观念较之政党报纸有了很大的改变。纽约是一个移民城市,1881年以后的约十来年里,每年涌向美国的移民高达50多万。多数移民没有阅读能力或者看不懂英语,但几乎所有的人都想学习。将这些新移民作为自己争夺的目标受众,依靠适合这些读者阅读水平和口味的方式来扩大发行量赢得经济上的独立,并获得高额的经济回报,这无疑是对政党报依靠社论取悦党派和政府对上负责的受众观念的颠覆。同时,办报者眼光向下的受众观对于满足当时低层受众的知晓欲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它使大众媒介不再受一党一派的牵制而走向一种公共领域。   二、“黄色新闻”的兴起主要是在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这一个历史阶段。综观这一历史时期,美国经过工业革命和南北战争,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这为报纸的现代化进程准备了条件。“黄色新闻”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实现了新闻业务的一大跨越,同时丰富了媒体传播功能。   “黄色新闻”在新闻业务上的改革,如大量采用图片、多行标题、大字号,新闻写作多样化,增加新闻特写等,进一步活跃了报纸版面,增强了报纸对民众的吸引力,这一点已为现代报纸所承袭。③普利策刚买进《世界报》的时候,负债累累,在这种情况下,他在报纸的头版登出了跳呼拉圈的舞女。尤其是在标题的制作上别具一格。比如,写一个被判死刑的杀人犯,他的标题是《科尼梯的最后一夜》,副标题是《他猛摇牢门,要求释放》;另一则消息说,有一个盗贼在结婚之际被警察发现逮捕,这个故事用了这样的标题《婚宴上贺喜太早,刚当新郎就去坐牢》。普利策虽然非常热衷政治,但他知道如何赢得读者的窍门,他能把所有的新闻写得津津有味,所以在他的报纸上,政治一面的内容不占主要篇幅,因为他要拉拢那些不看报纸的人。他喜欢用标新立异的题目,简明精的句子,铿锵有声的动词,文字紧凑的文章,“把文章缩短,再缩短”,他常常这样大声嚷道。他要求手下人写东西必须能使读者动情,就是说在写标题、写故事和评论时,必须立意新颖。《世界报》广泛运用各类新闻图片突出大字标题,有时是套红的大字标题,用大幅的犯罪、色情照片、各种插图和木刻画。《世界报》是纽约各报大量运用图片最早的报纸之一,而且种类繁多,如政治漫画、犯罪新闻现场图解、火灾及其他灾难的素描。   黄色新闻的激烈竞争也客观上促使了采访方式的创新。《世界报》的女记者内莉・布莱就装疯混入纽约拉克威尔岛的疯人院,进行了体验式采访。后来又逃出,撰写出系列文章,揭发疯人院的种种黑暗,她的报道引起了轰动。内莉・布莱最具危险性的活动是1889年只身周游世界,看自己能否以少于科幻小说《八十天环游世界》的时间环球旅行一周。当内莉・布莱乘船、骑马、坐火车日夜兼程时,《世界报》不仅每日刊登她的旅行路线,沿途报道,还举办了猜谜有奖比赛,赢者可免费旅行欧洲。大约100万人参加了这场比赛,纽约市内人人关心布莱小姐能否回来,最后内莉・布莱以72天6小时11分O1秒,少于80天的时间胜利地完成周游世界的冒险。她的这一举动轰动了公众,也为《世界报》制造了新闻,这就算是早期的“新闻策划”。这些新闻改革打破了“政党报刊”时期媒体一味强调政治宣传功能而忽视其他社会功能的状况,大大拓展了媒体的社会功能。受众接触媒体不仅是为了得到指导,还需要娱乐,以及一些诸如天气预报、外汇比价、商业广告、声明或启事一类具有公共服务性的信息。   三、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尤其是都市中心)是一个日趋消费主义的社会。当时的社会变动剧烈、各种各样的社会新闻尤其是社会丑闻也层出不穷,报刊杂志热衷掏粪运动,而其中“黄色新闻”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标榜同情“受压迫者”,发动运动反对平民所遭受的欺辱。④   利用报纸推动改革、关注弱势群体、树立批判精神是报纸责任意识的体现。19世纪80年代,美国迅速工业化,而在自由竞争中劳动者却遭到无情的压榨,《论坛报》、《时报》、《太阳报》和《先驱报》表达了富人的心声,穷人却没有说话的地力,普利策给了他们一席之地。普利策第一个刊登并抨击了墨累山和下西区贫富之间的悬殊差异,并呼吁人们采取正确的社会措施和政治行动。《世界报》自始至终抨击那些“上层阶级”、“暴发户”和“假贵族”们的丑恶行径。普利策从开始办报那天起就一直为改革而奋斗。密苏坦太平洋公司的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而罢工,《世界报》给予支持,并指出“老板花在一瓶葡萄酒上的钱就够他的工人一家吃一个星期的。”该报在揭露住房破烂时,还列举出婴儿死亡的统计数字;在圣诞节时,报道穷人过节没有面包,只有少量火鸡和干果布丁。《世界报》还提到破旧的卫生设备无人检查修理,从而造成居住条件更加恶劣。《世界报》认为对贫民窟的悲剧的关注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因素,而同时代的其他报纸对此却不屑一顾。《世界报》还发起过反对美孚石油公司、贝尔电话公司的专利垄断、彩票、舞弊、一个警官胁迫少女、纽约州长贪污犯罪、市议员受贿等讨伐事件。“黄色新闻”在揭露社会问题,同情平民发动运动的同时,也整合了社会,协调了社会关系,起到了“社会雷达”的作用。      注释:   ①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②斯旺伯格《普利策传》,北京新华出版社1989年版   ③张昆《简明世界新闻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④郑超然等著《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相关内容

  • 奥斯卡获奖影片中的记者形象研究
  • 电影<聚焦>在第88届奥斯卡上"爆冷"拿下最佳影片奖,这部讲述报纸记者勇于追寻真相.揭露黑暗的电影,让人惊呼今年奥斯卡过起了"记者节".{1}其实新闻与电影渊源已久.电影对新闻人的命运,新闻人的梦想,新闻人的欲望,在职业内外的飞翔与沉沦,抗争与挣扎 ...

  • 中式快餐的发展问题研究
  • 南方论刊・2007年第6期学术之窗 中式快餐的发展问题研究 李莜韩函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中国快餐业在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很快,但面对风靡世界的西式快餐,在许 多方面还不具备可比性.本文探讨了中式快餐的特点.当前中式快餐的发展瓶颈,以及应 当怎样发挥自身的特色.营养 ...

  • 从虚拟世界特征看青年沉迷网络本质
  • 摘要:网络是青年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现实性.理想化性.隐蔽性和传布性特点.其主要内容包含四个方面.各地党团组织应高度重视青年人科学运用网络的教育和引导. 关键词:网络虚拟世界.虚拟网络生活. 青年上网成瘾已成为许多国家普遍存在的事.据北京青年报07年10月9日报道:浙大.上海交大等重点大学秋天入 ...

  • 信息碎片化时代纸媒的竞争优势
  • 手机报.博客.搜索引擎.新闻网站.即时通信等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形式在改变着我们的信息接收模式.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来临,拥有更多的受众注意力则是众多信息供应商梦寐以求的事.相应的,受众市场的细分带来的是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到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信息传播新媒体带来的必然结果.那么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 ...

  • 网络安全与道德作文
  • 篇一:网络与道德 网络,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新名词,不知是何时闯入我们的生活.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新鲜事物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头戏.如果说,你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对网络却一无所知,那么只能说明你与世界脱了轨,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快节奏. 的确,网络的出现,无疑是占去了人们多 ...

  • 网络编辑工作规范
  • 网络编辑工作规范 职责描述: 1. 负责相关频道内容采编策划.网站设计和页面编辑: 2. 根据频道发展的总体方向,策划.建设所负责的栏目: 3. 完成栏目的每日内容更新工作: 4. 组织.策划和完成本栏目相关专题 一.新闻采集 在这个Copy 的时代里,不知道到哪Copy 是件恼人的事.不能只盯着新 ...

  • 浅析黄色新闻对大众化报刊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 浅析黄色新闻对大众化报刊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武汉大学 董子豪 [1**********]77 摘要:黄色新闻于19世纪中期兴起,其主要特点在于以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同样在19世纪,大众化报刊也蓬勃发展.因此,黄色新闻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大众化报刊寻求卖点,吸引公众视线,从而扩大受益, ...

  • 外国新闻史.我整理的
  • 1 p9 <每日纪闻>公告式的官方公报.公元前59年,尤利乌斯•凯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传播手段简陋,具有原始化的特点.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凯撒要通过公布元老院和公民大会议事内容,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传播已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

  • 感恩老兵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感恩老兵 湛蓝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滩,在法兰西六月的晨风中,一队身着军服的耄耋老人蹒跚着走来.清朗的阳光打在他们脸上,他们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 军乐队奏响了迎宾曲,礼炮轰鸣,年轻的军官和士兵们庄严地抬起右臂――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女王站起来了,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