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识字与写字”课程目标与教材
6.1 课程第三模块导学
6.2 识字与写字的课程目标与内容
6.2.1 识字与写字
6.2.2 小学识字与写字目标与内容
6.2.3 识字与写字的一些关键概念
6.3 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确定
6.3.1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确定的策略
6.3.2 案例学习:《我的鞋》
6.3.3 识字与写字教学能力标准
6.4 茹茉莉低段教学课例研习
6.4.1 学习任务单
6.4.2
6.4.3 《浅水洼里的小鱼》
6 “识字与写字”课程目标与教材 课前任务
1、了解第三模块的学习内容。
2、熟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识字与写字”领域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了解所附录的字表。
3、浏览多种版本的小学《语文》一二年级教材,摘录其中“识字与写字”教材的精彩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识字与写字、(写话)习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为从事这些领域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打下专业知识基础。
2.体验自身的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过程,并进行反思,养成联系自身听说读写经验来思考、选择、判断语文教学内容合宜性的习惯和方法。
3.了解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尊重教材、充分发挥识字与写字、(写话)习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材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基础上,能对教材要做专业的分析和取舍。
4.吸纳优秀教师的成果经验,有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并尝试在识字与写字、(写话)习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具有创意的教学活动。
6.1 课程第三模块导学
课程第三模块导学
六单元第1节 模块导学.pdf300.66 KB
第六单元 识字与写字的课程目标与教材 第七单元 写作的课程目标与学习内容 第八单元 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与学习内容 第九单元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组织及案例
包括“识字与写字”、“习作”、“口语交际”和语文 “综合性学习”四个领域,是小学语文新课程着力强化的领域,但课程内容建设和教材编撰,目前仍不如人意,更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的创造性工作。 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识字与写字、(写话)习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
程 目标与内容,为从事这些领域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打下专业知识基础。
体验自身的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过程,并进行反思,养成联系自身听说读写经验来思考、
选 择、判断语文教学内容合宜性的习惯和方法。
了解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尊重教材、充分发挥识字与写字、(写话)习作、口语交际、
语 文综合性学习的教材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基础上,能对教材要做专业的分析和取舍。
吸纳优秀教师的成果经验,有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并尝试在识字与写字、(写话)习
作、 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具有创意的教学活动。
6.2 识字与写字的课程目标与内容
识字与写字的课程目标与内容
了解小学低段课文重在识字与写字的教学功能。
关键知识点学习:
识字与写字
识字与写字
识字
写字
根据用笔的不同,小学低段的写字可分为铅笔写字、钢笔写字、毛笔写字。
根据书写要求的不同,写字可分为田字格中写字、方格中写字、横线格中写字、
米字格中写字。 前三种适用于硬笔写字,后一种适用于毛笔写字
前三种写字在小学阶段的教学顺序:田字格中写字、方格中写字、横线格中写字
田字格适合初学者
根据书写方式的不同,写字可分为书空、描红、仿影、临写。
书空,指的是不用纸,在空中书写汉字。 描红,指的是在红字上描摹。 仿影,又叫映写,在字的上面蒙一张透明纸,根据透明纸上印出的字的痕迹描摹。 临写,将字帖或示范字置于案前,先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画,再下笔仿写。
小学识字与写字目标与内容
名词解释 教学内容
教什么?
教学目标
教到什么程度?
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
字的形体美。
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 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识字与写字的一些关键概念
常用汉字
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认识、会写 认识:达到“两会”要求 会认:听到字音,能认出字形。会读,看到字形,能读出字音。 会写:达到“四会”要求会认、会读、会写、会用 识字分开,多认少写
基本笔画
汉字的笔画练习 写字1:一、二、三 写字2:十、木、禾 写字3:上、下、土、个
写字4:八、入、大、天
写字5:人、火、文、六
写字6:七,儿,九,无
认识这些笔画吗?
目的第2笔 圣的第1笔 同的第2笔
说的第2笔 铅的第7笔 凹的第2笔
凸的第4笔 风的第2笔 陂的第1笔
及的第2笔 乃的第1笔 山的第2笔
专的第3笔 马的第2笔 公的第3笔
汉字的偏旁部首
偏旁:汉字合体字的组成部分
旧称:左为偏,右为旁。
今义:合体字的左右上下任何一部分
部首:字典里根据不同偏旁划分的部目一般是表义的偏旁。
部首一定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
认识这些偏旁部首吗?
1、匚 2、冂 3、勹 4、丬 5、廾 6、尢 7、彡 8、夂 9、巛 10、癶 11、廴
汉字的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 ,如十 先撇后捺 ,如八 从上到下, 如亏 先外后里 ,如月 先外后里再封口 ,如日 先中间再两边 ,如小
汉字的间架结构
按组成部分的多少,汉字可分为独体字、合体字。
按偏旁部首的不同位置,合体字可分为: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内外 结构;半包围结构。
写字姿势
学写字,要牢记,头正肩平背挺直,两腿放平不乱摇。 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边一拳远,手离笔尖要一寸。
大指二指对齐捏,三指在下来托起,四指五指往里卷。
写字姿势要正确,提笔就是来练字。
规范、端正、整洁
规范
写楷体字
写正确
按笔顺写 端正 不歪不斜 结构平衡 整洁 薄面干净
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声母23个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24个
单韵母6个:a o e i u ü
复韵母9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鼻韵母9个: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声调、标调规则
声调
一声平平左到右,二声就像上山坡,
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标调规则
有a不放过,没有a找o、e
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汉语拼音书写
四线三格
10种基本笔画
横、竖、左弯竖、右弯竖、竖左弯、竖右弯、左半圆、右半圆、左斜、右斜
拼音字母书写笔顺歌诀
ɑ 一笔左半圆 二笔竖右弯,占中格
i 一笔竖,二笔点,占上中格
6.3 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确定
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确定
能根据课文的用字特点确定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标。
能发掘课文用字中偏旁、部首、字形结构、声韵等特点,开发教学内容。 关键知识点学习: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确定的策略
案例学习:《我的鞋》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确定的策略
弄清课文识字教学要求:两会还是四会?
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清晨、傍晚、消除等新词的意思。 分析生字的特点与学习难点
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与着力点。
可从音、形两个方面去分析
音方面的学习难点:三拼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多音字、轻声、变调。 形方面的学习难点:复杂的笔画、难写的笔画、易忽略的笔画、易写错的笔顺等。
生字的特点有哪些?
开展学情分析(观察、测试等方法)
案例学习:《我的鞋》
识字与写字教学能力标准
6.4 茹茉莉低段教学课例研习
茹茉莉低段教学课例研习
学习任务单
研习茹茉莉老师《小猴子下山》,列出这堂课希望学生掌握的字(教学目标),以及老师教这些字所运用的语文知识(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识字(认识哪几个字)
2、教学目标——写字(会写哪几个字)
3、教学内容——要认识或会写这几个字,需要学习什么(注意这些字的哪些方面——偏旁、部首、字形结构、声母、韵母、声调等特点)
《小猴子下山》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浙江省嵊州市城南小学 茹茉莉校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课前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预设: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原文地址http://www.lspjy.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3384)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五、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茹茉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 “又( )又( )”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正确认读后面带“子”的轻声词语,同时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懂得做事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课前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师:今天咱们要一起学习一则有趣的故事。故事里都有什么呢?我从袋子里找找哈!看有——?
指名学生在袋子里拿,有——?(贴在黑板上)
师:这个袋子里啊,藏着他们的名字。(师摸)读——,哦!我把玉米贴在它旁边。(生摸)试贴,读。
师:这些都是咱们熟悉的事物,可要读准它们的字音也不容易哦!先读最简单的:玉米。其余三个咱们请一位小朋友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轻声)
正音,齐读。
师:除了这些,故事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角色呢?看老师写它的名字!(板书:小猴子)谁来读?这个故事的题目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有人举手就试说,如果没人知道,啊呀,没人知道啊,那看老师来写)看老师写课题。(板书“下山” )
生:齐读课题
二、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熟悉程度,初读课文
师:有人读到过这个故事吗?
生:有/没有
师:请你来跟我们说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呀?
生:说(评价:恩,看过的故事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讲出来,老师觉得你很了不起。掌声送给他!/有点忘记了是吗?没关系,老师觉得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已经很棒了,谢谢你!)
预设A:(有人听过,能大概讲一讲)
师:从刚才这些小朋友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大概知道,小猴子下山经过了许多好地方,看到了许多好东西。(板画)
这个故事啊,就在咱们课本的第166页,认真听老师先讲一讲,一边听,一边记,小猴子下山先来到哪里,再到了哪里,最后怎么样?
预设B:(没有听过)
师:没听过啊!想听吗?这个故事啊,就在咱们课本的第166页,先认真听老师,边听边记,小猴子下山后,先后来到了哪些地方?
师讲述故事
师:故事听完了。题目也出来了,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先后顺序排进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图中吗?
师:真棒!同意他的排法吗?看来刚才大家都听得非常仔细。
师:这么有趣的故事,想自己读一读吗?那就赶快打开课本,翻到166页,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读!有不认识的字马上请教拼音,边读边标一标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
三、积累词语,迁移运用
(一)积累“又( )又( )”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并学会运用
师:小朋友们读得可真投入啊!看,故事中的小猴子出来了,发现了吗?它的表情——?指名说。
师:你知道它为什么那么高兴吗?
师:是啊,它下山来看到都是些好东西啊!课文中就用了许多好词语,为什么说是好词语呢?因为只要用上了这些词语,小猴子不告诉我们,我们一读就能知道它看到的东西有多么好了!比如,说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其它的呢?你能快速找到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说小兔子也能改成这样的又( )又( )的形式来说说吗?
2.指导读好“又()又()”的词语
师:小猴子下山,碰到这么好吃好玩的东西,难怪它会那么高兴啊!能带着小猴子那样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些词语吗?指导读词
师:原来词语也是可以读出感情的哦!咱们也来读一读。
3.抄写“又()又()”的词语在课本相应的插图上
师:你们看,这么多的好词语,想不想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那就请你挑选一个最喜欢的词语,认认真真地把它写在课文相应的插图上,那么这个词语啊就是你的了。
生:自由选词语抄写(图画这么美,老师相信你的字一定也能写得很美!)
(二)积累动词,学习生字
1.学习“掰”
师:那么多好东西等着小猴子,咱们赶快跟他一起下山吧!看,他先来到了哪里?
出示第一自然段: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指名读
师:真能干,把句子中的两个生字都读得这么准确。
师:(出示卡片“掰”)你来带大家读读这个生字吧!组成词语也来读一读。(反面词语“掰玉米”)(板贴“掰玉米”)
师:小朋友们,你能看着这个字来做一个动作吗?是呀,用两只手把一样东西分开就是掰!来,咱们一边做动作一边再读读这个字。
2.学习“扛”
师:(出示卡片“扛”)这个字请你来读!你也来读读!(快速读字) 师:谁也来做做这个动作?(板贴“扛”)
生:做动作
师:(紧接着问)小猴子,为什么要扛着玉米往前走啊?(因为玉米很大很重)原来是这样啊!
师:孩子们,能得到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此时的心情一定——(生接说)很高兴。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3.生快速找其他动词,交流认读
师:小猴子看见玉米,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朋友,像掰和扛这样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啊课文里还有很多呢!大家赶快到第二至四自然段找找吧!找到了用笔圈一圈。比比谁的眼睛最亮,找得最快!
生找动词
师:请你说说找到了哪些会动的词语?指名说(随机贴)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课文中这些会动的词语都跟咱们见面了。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吧。(打乱放在黑板上)
师:这些词语你也能帮它们贴到合适的位置上吗?先说摘——,摘什么? 师:摘可以说是摘桃子,我们把它贴到桃子旁边。摘还可以说是摘西瓜,我在西瓜旁边再写一个摘。范写:摘东西得用手,摘是提手旁,右这样写,注意里面是个古。
师:其它的词语呢?谁来贴?指名贴,说理由。
4.课中操(结合儿歌认生字、回顾课文)
师:看,几个动作躲进了一首儿歌里,它们想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念一念呢!(出示儿歌和音乐:“小猴子,下山来,掰玉米,摘桃子,捧西瓜,追兔子,见了一样扔一样,空着双手往家走。”)
师:来,跟着老师一起来念一念吧!
师生一起边做动作边读儿歌。
师:咱们还可以边拍手边来念呢!(生:集体拍手念)
四、朗读课文,回归整体。
(一)选择喜欢的段落,指导朗读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故事,认识了词语,还念了儿歌,现在让我们再有滋有味地来读读课文,好吗?第一自然段咱们刚才已经读了,现在啊请大家从2、3、4三个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认真地读一读,待会儿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二)结合板书,回顾课文,指导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出示最后一幅画面)瞧,此时小猴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生:伤心、难过、后悔„„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好课文最后一段吧!
指名读,齐读。
师:孩子们,那么多的东西,就因为小猴子看到一样丢一样,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从小猴子那难过的表情中,我们相信他一定明白这一次的教训了,我们从小猴子身上也一明白了这个教训,是吗?
(三)看插图,配乐说话或读文
以前如果发现有这样的小伙伴,你就可以给他讲讲这个故事,现在还有点时间,咱们就看着书上的插图,用你自己的话先试试着讲一讲吧!
生:自由练说故事(有时间的话请个学生来讲一讲)
《浅水洼里的小鱼》
《浅水洼里的小鱼》
浙江省嵊州市城南小学 茹茉莉校长
教学目标:
1.读准本科的会认字,识记“至、死、久”三个会写字,并能够正确书写。
2.通过对“困”的逐步理解,初步懂得同样的字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并强化用字典的意识。
3.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中“用不了多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小鱼都会干死。”一句,通过实验,“蒸”字的动画演示,想象说话等感受小鱼的困境,产生对小鱼的同情。
4.通过几次与巨大海洋动物遭遇的对比,适度渗透“生命平等”的概念。
师:发现了吗?我的名字很有意思的。(生读大屏幕上执教老师的名字)哦,马上发现了。请你来说说。
生:有几个字是形声字。
师:她发现我的名字有形声字。形声字有什么特点?
生:字不一样,读音差不多的。
师:偏旁不一样,但读音是差不多的。
生:你的名字里三个字都是草字头。
师:猜一猜跟什么有关?
生:跟草有关
师:是啊,跟花花草草的植物有关。我的姓是茹,我的名字是茉莉。孩子们,“茉莉”你们知道吗? 生:茉莉花。
师:对啊,很有名的一种花。有趣吧?来,叫我一声。
生:茹茉莉老师。
师:很多同学很有礼貌,没有直接叫我茹茉莉,而是在后面加上了老师。来,去掉“茉莉”叫我一声。 生:茹老师——
师:大家这么有精神地坐着,我想唱首越剧给大家听。你们看,茹老师来自哪里?(生读大屏幕上“嵊州”两字)这个字读嵊。嵊州是越剧的故乡。我看大家这么有精神,很想夸夸你们。咱们是二五班的小朋友吧,听听看,我在夸你们什么?(老师唱越剧)“二五班的小朋友,聪明伶俐人敬佩。描龙绣凤称能手,琴棋书画件件会。”
生2:聪明伶俐
师:我在夸你们聪明伶俐呢!相信你们上课表现一定很好,是吗?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
师:上课!
生:站如松
师:这么有精神!我也像你们学习站如松。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你好!
一、背景铺垫,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咱们上课前一起来看一组图片。这是浙江温州渔民紧急救助九个小时把一头搁浅的鲸送回大海的怀抱。这是澳大利亚的游客正在解救沙滩上搁浅的鲸。这是在福建福明山的人们正在帮助搁浅的鲨鱼,让它重回大海。这也是在福建,台山,人们正在紧急救助一条搁浅的鲨鱼。看到了什么?
生1:我很感动,因为他们把有生命危险的动物重新治好。
师:救助有危险的动物,他不光说出了看到了什么,还说出了自己的心情非常感动。真好!
生2:如果是其他人的话会把它们都吃掉的。
师:有些鱼类人们看到了就把他吃掉了是吧?这么大的海洋生物有些是不能吃的。孩子们,我们都知道鲸和鲨鱼都是大型的海洋动物,他们一般都生活在深海,所以很少有被搁浅的遭遇,倒是比他们小很多的小鱼随着每天的潮涨潮落,常常被冲上沙滩,留在一个个的浅水洼里,而回不了大海了。(板书:“小鱼”和“浅水洼”)
师:知道什么是浅水洼吗?
生:沙滩上有很浅的洞。水冲过去就进去了,有了水洼。
师:听出来了。你指出浅水洼里的水很少,很浅。孩子们,看老师画一画。教师简笔画。洼就是低陷下去的地方。浅水洼是说这低下去的地方水非常的少。这节课我们就去看看浅水洼里的小鱼。
师板书。读好课题。
生齐读。
师:其他都非常好。要注意两个轻声。跟老师读。(把“里” “的”念轻声)
[点评: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一组人们抢救搁浅的海洋动物的画面,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揭题时教师用简笔画让孩子们非常直观地认识了怎样的才是“浅水洼”,既落实了读音又落实了“洼”的字义,课一开始就透露了浓浓的语文味,而这样的教学手段又非常符合低段孩子的年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师:说说第一次读课文你们应该给自己提什么要求?
生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2:注意停顿。
师:你们真会提要求。是啊,第一次读课文,老师给大家提的要求就提两个字。就是:正确,把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读正确,有不认识的字看拼音,也可以请教茹老师。
[点评:对于低段的孩子,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应该像这样提得简洁明确,符合年段要求,易检测,学生易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都有所得,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不同的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发展区域都得到了发展,且从后面的教学效果来看,颇有实效。]
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师:我发现咱们班学习习惯非常好,很多小朋友回家都已经都预习过了是吧?举手告诉我你一共读了几遍这篇课文?一遍就举一,两遍就举二,三遍就举三,很多遍就举一个拳头。(生用手指表示)
师:既然大家都预习过了,那接下来的生字就难不倒你了。本篇课文的生字很少,也不难记。可是,要把它读准了却不容易,生字读的准不准,得看咱们的拼音功底深不深。茹老师先请出这两个生字——(大屏幕出示“甚蒸”)
生读。
师:告诉大家你在注意什么?
生:前鼻音和后鼻音。
师:浙江人学普通话要区分前、后鼻音确实有些困难。但你能读得这么好,真不简单。请你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生读)
师:特别是后鼻音难读是吧?跟着老师再读一遍,稍快些。(师带着学生读)
师:咱们啊!除了要注意前后鼻音读准,也还要注意把平、翘舌音读准。出示“至”“死”,谁来试试? (学生个别读,老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师:大家发现了吗?咱们刚才读的四个字正好可以组成这两个词呢?谁来念念这两个词儿?
生:(读词“甚至”和“蒸死”)
师:读词语可以快一点,跟我读。
女孩子读一遍,男孩子有精神的来一遍。
师范读,生跟读
师:请继续读词语(继续、在乎、叨念)
指名读“在乎”。
师:你在注意什么?
生:轻声
师:是啊,组成词这个要读轻声。
生再读
师:把“叨念”换一个顺序,谁来读?生读词语。(生没有读轻声)
师:是啊,刚才念不正确的,老师不怪你们,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遇见的,老师告诉你们,交换了位置,后面的“叨”也念轻声
师:男同学读,女同学读。
师:刚才在拼音的提示下,小朋友把生字读的非常好,现在去掉拼音,你还能认读吗,一起来试一试!
(出示小鱼形状的生字卡片)
生齐读“甚至”(拖音了,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读的真好(把小鱼卡片贴到了黑板上的浅水洼里,又出示了其他词语,并同样贴到了黑板上) 陆续出示了甚至、蒸死、继续、在乎、成千上百等
师:一个小朋友读错了(“念叨”读轻声)
继续读。领读“干死”“蒸死”
师:后鼻音真标准,我想再听一遍。生齐读。
[点评:本环节先由字到词。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轻声等方面入手,一组一组的进行分类比较朗读。字念准后,再引导学生把字连成词读,读出词语的节奏。逐个词语教学完后,又出示小鱼形状的词语卡片整体巩固生字,解决了生字教学的认读难点,教学特别有系统性,做到字字落实,生生参与,孩子们也学得扎实,学得丰实。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低年级语文学习重点的理解相当的到位。]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品读“困”字
师:孩子们,这就是小鱼被冲上沙滩,困在浅水洼里的情形,课文是这样写的(出示句子)当时课文是这样写的(出示句子: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举句中的“困”是我们在第五课中学过的,
生:读句子
师:星星困得眨眼,这个“困”是什么意思?
生:眼睛睁不开
生:星星很想睡觉
师:孩子们,咱们一起来看,字典中就有这样的的解释“疲乏困倦”,就是你们说的想睡觉的意思。那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中 的这句话
生读句子
师:小鱼被困在水洼里,请你观察这个字,是指小鱼想在水洼里睡觉吗?
生:是说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不是想睡觉
师:是啊,是说小鱼
生:就像被关在箱子里了
师:是的,这个木头就像是谁?箱子就像是?
生:水洼。
师:看这字形就会有这样的理解,小鱼被困在水洼里就是好像被包围起来了。
师:字典中还有一个解释“包围”,小鱼是被水洼包围住了。
[点评:一个“困”字,通过不同的语境,让孩子们初步认识到除了可以根据字的形状来理解字义,还要根据不同的句子来正确地理解字的不同意思。此环节中,教师有意识地强化了用字典的意识,体现着语
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体现着语文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从联系语句理解到使用工具书,学生学到的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困”字那么简单了。]
师:可孩子啊,被困的小鱼仅仅是被水洼包围住那么简单吗,他们还将面临怎样的危险?请你轻轻地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它们面临着哪些危险?
生读课文
师:被困在水洼里的小鱼会面临怎么样的危险呢?
生1:会面临干死.
生2:沙粒会把水吸干,太阳会把水蒸干。
生3:而且回不了大海了。
师:是啊!咱们就是从这部分读出了小鱼的危险。来,一起来读读
(出示: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小鱼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生齐读]
师:谁能正确的来读读这个句子,这可是一个长句子。
[生读句子]
师:“蒸”是我们刚才学过的一个生字。
[生读字]
师:大家发现了没有,“蒸”下面是一个什么?
生:四点底
师:我们学过三点水的字,都知道三点水是跟水有关,那么四点是不是说水很多呢?
生:这个四点就是火。
师:哦,你觉得四点底跟火有关。还有同学怎么认为?
生:太阳出来以后,这些水就会热起来,
生:我觉得可能不太对吧,因为黑也是四点底,可是它跟火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师:出示古代的“蒸”字。发现下面真的有火是吗?咱们汉字造字的时候,四点底原先是一个火,四点底是从火变过来的,所以凡是看到四点底的字都和火有关。
[点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传播中华民族悠远厚重的文化是每一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使命,如果我们的识字教学能多一点文化的渗透,多一点字源的探求,多一点规律的发现,就会使学生认识到汉字的悠久历史,懂得汉字的源远流长。而此环节教师就采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把字形与字义联系起来,运用溯源——对照的模式,找到它所像的物体和所指的事物,然后了解其字形的演变。既可以给学生留下生动鲜明的印象,又揭示了汉字的造字内涵。]
师:那我就奇怪了,沙滩上哪来的火呢?
生1:阳光。 太阳红红的就像一把把火。
师:太阳照在浅水洼里,浅水洼里就好像是有火在燃烧。是吗?来看看。
师:如果我们把“蒸”字想象在浅水洼里的话,在太阳下,水洼的下面就好像是一堆火在燃烧,把里面的水一点一点的蒸干了……最后没有了!没有了水,小鱼的处境就变得危险啦!
师:孩子们不光太阳会把水蒸干,还有呢?
生1:沙粒会把水蒸干。
师: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这一点,老师特别做了一个实验:这是我在沙坑里倒水的情景。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把水染成了蓝色。我们看看,沙坑里倒水,会怎样?[学生看课件]
6 “识字与写字”课程目标与教材
6.1 课程第三模块导学
6.2 识字与写字的课程目标与内容
6.2.1 识字与写字
6.2.2 小学识字与写字目标与内容
6.2.3 识字与写字的一些关键概念
6.3 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确定
6.3.1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确定的策略
6.3.2 案例学习:《我的鞋》
6.3.3 识字与写字教学能力标准
6.4 茹茉莉低段教学课例研习
6.4.1 学习任务单
6.4.2
6.4.3 《浅水洼里的小鱼》
6 “识字与写字”课程目标与教材 课前任务
1、了解第三模块的学习内容。
2、熟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识字与写字”领域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了解所附录的字表。
3、浏览多种版本的小学《语文》一二年级教材,摘录其中“识字与写字”教材的精彩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识字与写字、(写话)习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为从事这些领域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打下专业知识基础。
2.体验自身的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过程,并进行反思,养成联系自身听说读写经验来思考、选择、判断语文教学内容合宜性的习惯和方法。
3.了解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尊重教材、充分发挥识字与写字、(写话)习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材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基础上,能对教材要做专业的分析和取舍。
4.吸纳优秀教师的成果经验,有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并尝试在识字与写字、(写话)习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具有创意的教学活动。
6.1 课程第三模块导学
课程第三模块导学
六单元第1节 模块导学.pdf300.66 KB
第六单元 识字与写字的课程目标与教材 第七单元 写作的课程目标与学习内容 第八单元 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与学习内容 第九单元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组织及案例
包括“识字与写字”、“习作”、“口语交际”和语文 “综合性学习”四个领域,是小学语文新课程着力强化的领域,但课程内容建设和教材编撰,目前仍不如人意,更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的创造性工作。 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识字与写字、(写话)习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
程 目标与内容,为从事这些领域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打下专业知识基础。
体验自身的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过程,并进行反思,养成联系自身听说读写经验来思考、
选 择、判断语文教学内容合宜性的习惯和方法。
了解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尊重教材、充分发挥识字与写字、(写话)习作、口语交际、
语 文综合性学习的教材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基础上,能对教材要做专业的分析和取舍。
吸纳优秀教师的成果经验,有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并尝试在识字与写字、(写话)习
作、 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具有创意的教学活动。
6.2 识字与写字的课程目标与内容
识字与写字的课程目标与内容
了解小学低段课文重在识字与写字的教学功能。
关键知识点学习:
识字与写字
识字与写字
识字
写字
根据用笔的不同,小学低段的写字可分为铅笔写字、钢笔写字、毛笔写字。
根据书写要求的不同,写字可分为田字格中写字、方格中写字、横线格中写字、
米字格中写字。 前三种适用于硬笔写字,后一种适用于毛笔写字
前三种写字在小学阶段的教学顺序:田字格中写字、方格中写字、横线格中写字
田字格适合初学者
根据书写方式的不同,写字可分为书空、描红、仿影、临写。
书空,指的是不用纸,在空中书写汉字。 描红,指的是在红字上描摹。 仿影,又叫映写,在字的上面蒙一张透明纸,根据透明纸上印出的字的痕迹描摹。 临写,将字帖或示范字置于案前,先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画,再下笔仿写。
小学识字与写字目标与内容
名词解释 教学内容
教什么?
教学目标
教到什么程度?
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
字的形体美。
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 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识字与写字的一些关键概念
常用汉字
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认识、会写 认识:达到“两会”要求 会认:听到字音,能认出字形。会读,看到字形,能读出字音。 会写:达到“四会”要求会认、会读、会写、会用 识字分开,多认少写
基本笔画
汉字的笔画练习 写字1:一、二、三 写字2:十、木、禾 写字3:上、下、土、个
写字4:八、入、大、天
写字5:人、火、文、六
写字6:七,儿,九,无
认识这些笔画吗?
目的第2笔 圣的第1笔 同的第2笔
说的第2笔 铅的第7笔 凹的第2笔
凸的第4笔 风的第2笔 陂的第1笔
及的第2笔 乃的第1笔 山的第2笔
专的第3笔 马的第2笔 公的第3笔
汉字的偏旁部首
偏旁:汉字合体字的组成部分
旧称:左为偏,右为旁。
今义:合体字的左右上下任何一部分
部首:字典里根据不同偏旁划分的部目一般是表义的偏旁。
部首一定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
认识这些偏旁部首吗?
1、匚 2、冂 3、勹 4、丬 5、廾 6、尢 7、彡 8、夂 9、巛 10、癶 11、廴
汉字的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 ,如十 先撇后捺 ,如八 从上到下, 如亏 先外后里 ,如月 先外后里再封口 ,如日 先中间再两边 ,如小
汉字的间架结构
按组成部分的多少,汉字可分为独体字、合体字。
按偏旁部首的不同位置,合体字可分为: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内外 结构;半包围结构。
写字姿势
学写字,要牢记,头正肩平背挺直,两腿放平不乱摇。 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边一拳远,手离笔尖要一寸。
大指二指对齐捏,三指在下来托起,四指五指往里卷。
写字姿势要正确,提笔就是来练字。
规范、端正、整洁
规范
写楷体字
写正确
按笔顺写 端正 不歪不斜 结构平衡 整洁 薄面干净
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声母23个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24个
单韵母6个:a o e i u ü
复韵母9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鼻韵母9个: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声调、标调规则
声调
一声平平左到右,二声就像上山坡,
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标调规则
有a不放过,没有a找o、e
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汉语拼音书写
四线三格
10种基本笔画
横、竖、左弯竖、右弯竖、竖左弯、竖右弯、左半圆、右半圆、左斜、右斜
拼音字母书写笔顺歌诀
ɑ 一笔左半圆 二笔竖右弯,占中格
i 一笔竖,二笔点,占上中格
6.3 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确定
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确定
能根据课文的用字特点确定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标。
能发掘课文用字中偏旁、部首、字形结构、声韵等特点,开发教学内容。 关键知识点学习: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确定的策略
案例学习:《我的鞋》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确定的策略
弄清课文识字教学要求:两会还是四会?
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清晨、傍晚、消除等新词的意思。 分析生字的特点与学习难点
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与着力点。
可从音、形两个方面去分析
音方面的学习难点:三拼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多音字、轻声、变调。 形方面的学习难点:复杂的笔画、难写的笔画、易忽略的笔画、易写错的笔顺等。
生字的特点有哪些?
开展学情分析(观察、测试等方法)
案例学习:《我的鞋》
识字与写字教学能力标准
6.4 茹茉莉低段教学课例研习
茹茉莉低段教学课例研习
学习任务单
研习茹茉莉老师《小猴子下山》,列出这堂课希望学生掌握的字(教学目标),以及老师教这些字所运用的语文知识(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识字(认识哪几个字)
2、教学目标——写字(会写哪几个字)
3、教学内容——要认识或会写这几个字,需要学习什么(注意这些字的哪些方面——偏旁、部首、字形结构、声母、韵母、声调等特点)
《小猴子下山》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浙江省嵊州市城南小学 茹茉莉校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课前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预设: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原文地址http://www.lspjy.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3384)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五、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茹茉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 “又( )又( )”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正确认读后面带“子”的轻声词语,同时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懂得做事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课前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师:今天咱们要一起学习一则有趣的故事。故事里都有什么呢?我从袋子里找找哈!看有——?
指名学生在袋子里拿,有——?(贴在黑板上)
师:这个袋子里啊,藏着他们的名字。(师摸)读——,哦!我把玉米贴在它旁边。(生摸)试贴,读。
师:这些都是咱们熟悉的事物,可要读准它们的字音也不容易哦!先读最简单的:玉米。其余三个咱们请一位小朋友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轻声)
正音,齐读。
师:除了这些,故事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角色呢?看老师写它的名字!(板书:小猴子)谁来读?这个故事的题目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有人举手就试说,如果没人知道,啊呀,没人知道啊,那看老师来写)看老师写课题。(板书“下山” )
生:齐读课题
二、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熟悉程度,初读课文
师:有人读到过这个故事吗?
生:有/没有
师:请你来跟我们说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呀?
生:说(评价:恩,看过的故事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讲出来,老师觉得你很了不起。掌声送给他!/有点忘记了是吗?没关系,老师觉得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已经很棒了,谢谢你!)
预设A:(有人听过,能大概讲一讲)
师:从刚才这些小朋友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大概知道,小猴子下山经过了许多好地方,看到了许多好东西。(板画)
这个故事啊,就在咱们课本的第166页,认真听老师先讲一讲,一边听,一边记,小猴子下山先来到哪里,再到了哪里,最后怎么样?
预设B:(没有听过)
师:没听过啊!想听吗?这个故事啊,就在咱们课本的第166页,先认真听老师,边听边记,小猴子下山后,先后来到了哪些地方?
师讲述故事
师:故事听完了。题目也出来了,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先后顺序排进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图中吗?
师:真棒!同意他的排法吗?看来刚才大家都听得非常仔细。
师:这么有趣的故事,想自己读一读吗?那就赶快打开课本,翻到166页,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读!有不认识的字马上请教拼音,边读边标一标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
三、积累词语,迁移运用
(一)积累“又( )又( )”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并学会运用
师:小朋友们读得可真投入啊!看,故事中的小猴子出来了,发现了吗?它的表情——?指名说。
师:你知道它为什么那么高兴吗?
师:是啊,它下山来看到都是些好东西啊!课文中就用了许多好词语,为什么说是好词语呢?因为只要用上了这些词语,小猴子不告诉我们,我们一读就能知道它看到的东西有多么好了!比如,说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其它的呢?你能快速找到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说小兔子也能改成这样的又( )又( )的形式来说说吗?
2.指导读好“又()又()”的词语
师:小猴子下山,碰到这么好吃好玩的东西,难怪它会那么高兴啊!能带着小猴子那样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些词语吗?指导读词
师:原来词语也是可以读出感情的哦!咱们也来读一读。
3.抄写“又()又()”的词语在课本相应的插图上
师:你们看,这么多的好词语,想不想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那就请你挑选一个最喜欢的词语,认认真真地把它写在课文相应的插图上,那么这个词语啊就是你的了。
生:自由选词语抄写(图画这么美,老师相信你的字一定也能写得很美!)
(二)积累动词,学习生字
1.学习“掰”
师:那么多好东西等着小猴子,咱们赶快跟他一起下山吧!看,他先来到了哪里?
出示第一自然段: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指名读
师:真能干,把句子中的两个生字都读得这么准确。
师:(出示卡片“掰”)你来带大家读读这个生字吧!组成词语也来读一读。(反面词语“掰玉米”)(板贴“掰玉米”)
师:小朋友们,你能看着这个字来做一个动作吗?是呀,用两只手把一样东西分开就是掰!来,咱们一边做动作一边再读读这个字。
2.学习“扛”
师:(出示卡片“扛”)这个字请你来读!你也来读读!(快速读字) 师:谁也来做做这个动作?(板贴“扛”)
生:做动作
师:(紧接着问)小猴子,为什么要扛着玉米往前走啊?(因为玉米很大很重)原来是这样啊!
师:孩子们,能得到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此时的心情一定——(生接说)很高兴。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3.生快速找其他动词,交流认读
师:小猴子看见玉米,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朋友,像掰和扛这样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啊课文里还有很多呢!大家赶快到第二至四自然段找找吧!找到了用笔圈一圈。比比谁的眼睛最亮,找得最快!
生找动词
师:请你说说找到了哪些会动的词语?指名说(随机贴)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课文中这些会动的词语都跟咱们见面了。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吧。(打乱放在黑板上)
师:这些词语你也能帮它们贴到合适的位置上吗?先说摘——,摘什么? 师:摘可以说是摘桃子,我们把它贴到桃子旁边。摘还可以说是摘西瓜,我在西瓜旁边再写一个摘。范写:摘东西得用手,摘是提手旁,右这样写,注意里面是个古。
师:其它的词语呢?谁来贴?指名贴,说理由。
4.课中操(结合儿歌认生字、回顾课文)
师:看,几个动作躲进了一首儿歌里,它们想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念一念呢!(出示儿歌和音乐:“小猴子,下山来,掰玉米,摘桃子,捧西瓜,追兔子,见了一样扔一样,空着双手往家走。”)
师:来,跟着老师一起来念一念吧!
师生一起边做动作边读儿歌。
师:咱们还可以边拍手边来念呢!(生:集体拍手念)
四、朗读课文,回归整体。
(一)选择喜欢的段落,指导朗读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故事,认识了词语,还念了儿歌,现在让我们再有滋有味地来读读课文,好吗?第一自然段咱们刚才已经读了,现在啊请大家从2、3、4三个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认真地读一读,待会儿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二)结合板书,回顾课文,指导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出示最后一幅画面)瞧,此时小猴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生:伤心、难过、后悔„„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好课文最后一段吧!
指名读,齐读。
师:孩子们,那么多的东西,就因为小猴子看到一样丢一样,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从小猴子那难过的表情中,我们相信他一定明白这一次的教训了,我们从小猴子身上也一明白了这个教训,是吗?
(三)看插图,配乐说话或读文
以前如果发现有这样的小伙伴,你就可以给他讲讲这个故事,现在还有点时间,咱们就看着书上的插图,用你自己的话先试试着讲一讲吧!
生:自由练说故事(有时间的话请个学生来讲一讲)
《浅水洼里的小鱼》
《浅水洼里的小鱼》
浙江省嵊州市城南小学 茹茉莉校长
教学目标:
1.读准本科的会认字,识记“至、死、久”三个会写字,并能够正确书写。
2.通过对“困”的逐步理解,初步懂得同样的字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并强化用字典的意识。
3.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中“用不了多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小鱼都会干死。”一句,通过实验,“蒸”字的动画演示,想象说话等感受小鱼的困境,产生对小鱼的同情。
4.通过几次与巨大海洋动物遭遇的对比,适度渗透“生命平等”的概念。
师:发现了吗?我的名字很有意思的。(生读大屏幕上执教老师的名字)哦,马上发现了。请你来说说。
生:有几个字是形声字。
师:她发现我的名字有形声字。形声字有什么特点?
生:字不一样,读音差不多的。
师:偏旁不一样,但读音是差不多的。
生:你的名字里三个字都是草字头。
师:猜一猜跟什么有关?
生:跟草有关
师:是啊,跟花花草草的植物有关。我的姓是茹,我的名字是茉莉。孩子们,“茉莉”你们知道吗? 生:茉莉花。
师:对啊,很有名的一种花。有趣吧?来,叫我一声。
生:茹茉莉老师。
师:很多同学很有礼貌,没有直接叫我茹茉莉,而是在后面加上了老师。来,去掉“茉莉”叫我一声。 生:茹老师——
师:大家这么有精神地坐着,我想唱首越剧给大家听。你们看,茹老师来自哪里?(生读大屏幕上“嵊州”两字)这个字读嵊。嵊州是越剧的故乡。我看大家这么有精神,很想夸夸你们。咱们是二五班的小朋友吧,听听看,我在夸你们什么?(老师唱越剧)“二五班的小朋友,聪明伶俐人敬佩。描龙绣凤称能手,琴棋书画件件会。”
生2:聪明伶俐
师:我在夸你们聪明伶俐呢!相信你们上课表现一定很好,是吗?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
师:上课!
生:站如松
师:这么有精神!我也像你们学习站如松。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你好!
一、背景铺垫,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咱们上课前一起来看一组图片。这是浙江温州渔民紧急救助九个小时把一头搁浅的鲸送回大海的怀抱。这是澳大利亚的游客正在解救沙滩上搁浅的鲸。这是在福建福明山的人们正在帮助搁浅的鲨鱼,让它重回大海。这也是在福建,台山,人们正在紧急救助一条搁浅的鲨鱼。看到了什么?
生1:我很感动,因为他们把有生命危险的动物重新治好。
师:救助有危险的动物,他不光说出了看到了什么,还说出了自己的心情非常感动。真好!
生2:如果是其他人的话会把它们都吃掉的。
师:有些鱼类人们看到了就把他吃掉了是吧?这么大的海洋生物有些是不能吃的。孩子们,我们都知道鲸和鲨鱼都是大型的海洋动物,他们一般都生活在深海,所以很少有被搁浅的遭遇,倒是比他们小很多的小鱼随着每天的潮涨潮落,常常被冲上沙滩,留在一个个的浅水洼里,而回不了大海了。(板书:“小鱼”和“浅水洼”)
师:知道什么是浅水洼吗?
生:沙滩上有很浅的洞。水冲过去就进去了,有了水洼。
师:听出来了。你指出浅水洼里的水很少,很浅。孩子们,看老师画一画。教师简笔画。洼就是低陷下去的地方。浅水洼是说这低下去的地方水非常的少。这节课我们就去看看浅水洼里的小鱼。
师板书。读好课题。
生齐读。
师:其他都非常好。要注意两个轻声。跟老师读。(把“里” “的”念轻声)
[点评: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一组人们抢救搁浅的海洋动物的画面,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揭题时教师用简笔画让孩子们非常直观地认识了怎样的才是“浅水洼”,既落实了读音又落实了“洼”的字义,课一开始就透露了浓浓的语文味,而这样的教学手段又非常符合低段孩子的年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师:说说第一次读课文你们应该给自己提什么要求?
生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2:注意停顿。
师:你们真会提要求。是啊,第一次读课文,老师给大家提的要求就提两个字。就是:正确,把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读正确,有不认识的字看拼音,也可以请教茹老师。
[点评:对于低段的孩子,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应该像这样提得简洁明确,符合年段要求,易检测,学生易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都有所得,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不同的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发展区域都得到了发展,且从后面的教学效果来看,颇有实效。]
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师:我发现咱们班学习习惯非常好,很多小朋友回家都已经都预习过了是吧?举手告诉我你一共读了几遍这篇课文?一遍就举一,两遍就举二,三遍就举三,很多遍就举一个拳头。(生用手指表示)
师:既然大家都预习过了,那接下来的生字就难不倒你了。本篇课文的生字很少,也不难记。可是,要把它读准了却不容易,生字读的准不准,得看咱们的拼音功底深不深。茹老师先请出这两个生字——(大屏幕出示“甚蒸”)
生读。
师:告诉大家你在注意什么?
生:前鼻音和后鼻音。
师:浙江人学普通话要区分前、后鼻音确实有些困难。但你能读得这么好,真不简单。请你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生读)
师:特别是后鼻音难读是吧?跟着老师再读一遍,稍快些。(师带着学生读)
师:咱们啊!除了要注意前后鼻音读准,也还要注意把平、翘舌音读准。出示“至”“死”,谁来试试? (学生个别读,老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师:大家发现了吗?咱们刚才读的四个字正好可以组成这两个词呢?谁来念念这两个词儿?
生:(读词“甚至”和“蒸死”)
师:读词语可以快一点,跟我读。
女孩子读一遍,男孩子有精神的来一遍。
师范读,生跟读
师:请继续读词语(继续、在乎、叨念)
指名读“在乎”。
师:你在注意什么?
生:轻声
师:是啊,组成词这个要读轻声。
生再读
师:把“叨念”换一个顺序,谁来读?生读词语。(生没有读轻声)
师:是啊,刚才念不正确的,老师不怪你们,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遇见的,老师告诉你们,交换了位置,后面的“叨”也念轻声
师:男同学读,女同学读。
师:刚才在拼音的提示下,小朋友把生字读的非常好,现在去掉拼音,你还能认读吗,一起来试一试!
(出示小鱼形状的生字卡片)
生齐读“甚至”(拖音了,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读的真好(把小鱼卡片贴到了黑板上的浅水洼里,又出示了其他词语,并同样贴到了黑板上) 陆续出示了甚至、蒸死、继续、在乎、成千上百等
师:一个小朋友读错了(“念叨”读轻声)
继续读。领读“干死”“蒸死”
师:后鼻音真标准,我想再听一遍。生齐读。
[点评:本环节先由字到词。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轻声等方面入手,一组一组的进行分类比较朗读。字念准后,再引导学生把字连成词读,读出词语的节奏。逐个词语教学完后,又出示小鱼形状的词语卡片整体巩固生字,解决了生字教学的认读难点,教学特别有系统性,做到字字落实,生生参与,孩子们也学得扎实,学得丰实。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低年级语文学习重点的理解相当的到位。]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品读“困”字
师:孩子们,这就是小鱼被冲上沙滩,困在浅水洼里的情形,课文是这样写的(出示句子)当时课文是这样写的(出示句子: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举句中的“困”是我们在第五课中学过的,
生:读句子
师:星星困得眨眼,这个“困”是什么意思?
生:眼睛睁不开
生:星星很想睡觉
师:孩子们,咱们一起来看,字典中就有这样的的解释“疲乏困倦”,就是你们说的想睡觉的意思。那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中 的这句话
生读句子
师:小鱼被困在水洼里,请你观察这个字,是指小鱼想在水洼里睡觉吗?
生:是说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不是想睡觉
师:是啊,是说小鱼
生:就像被关在箱子里了
师:是的,这个木头就像是谁?箱子就像是?
生:水洼。
师:看这字形就会有这样的理解,小鱼被困在水洼里就是好像被包围起来了。
师:字典中还有一个解释“包围”,小鱼是被水洼包围住了。
[点评:一个“困”字,通过不同的语境,让孩子们初步认识到除了可以根据字的形状来理解字义,还要根据不同的句子来正确地理解字的不同意思。此环节中,教师有意识地强化了用字典的意识,体现着语
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体现着语文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从联系语句理解到使用工具书,学生学到的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困”字那么简单了。]
师:可孩子啊,被困的小鱼仅仅是被水洼包围住那么简单吗,他们还将面临怎样的危险?请你轻轻地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它们面临着哪些危险?
生读课文
师:被困在水洼里的小鱼会面临怎么样的危险呢?
生1:会面临干死.
生2:沙粒会把水吸干,太阳会把水蒸干。
生3:而且回不了大海了。
师:是啊!咱们就是从这部分读出了小鱼的危险。来,一起来读读
(出示: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小鱼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生齐读]
师:谁能正确的来读读这个句子,这可是一个长句子。
[生读句子]
师:“蒸”是我们刚才学过的一个生字。
[生读字]
师:大家发现了没有,“蒸”下面是一个什么?
生:四点底
师:我们学过三点水的字,都知道三点水是跟水有关,那么四点是不是说水很多呢?
生:这个四点就是火。
师:哦,你觉得四点底跟火有关。还有同学怎么认为?
生:太阳出来以后,这些水就会热起来,
生:我觉得可能不太对吧,因为黑也是四点底,可是它跟火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师:出示古代的“蒸”字。发现下面真的有火是吗?咱们汉字造字的时候,四点底原先是一个火,四点底是从火变过来的,所以凡是看到四点底的字都和火有关。
[点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传播中华民族悠远厚重的文化是每一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使命,如果我们的识字教学能多一点文化的渗透,多一点字源的探求,多一点规律的发现,就会使学生认识到汉字的悠久历史,懂得汉字的源远流长。而此环节教师就采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把字形与字义联系起来,运用溯源——对照的模式,找到它所像的物体和所指的事物,然后了解其字形的演变。既可以给学生留下生动鲜明的印象,又揭示了汉字的造字内涵。]
师:那我就奇怪了,沙滩上哪来的火呢?
生1:阳光。 太阳红红的就像一把把火。
师:太阳照在浅水洼里,浅水洼里就好像是有火在燃烧。是吗?来看看。
师:如果我们把“蒸”字想象在浅水洼里的话,在太阳下,水洼的下面就好像是一堆火在燃烧,把里面的水一点一点的蒸干了……最后没有了!没有了水,小鱼的处境就变得危险啦!
师:孩子们不光太阳会把水蒸干,还有呢?
生1:沙粒会把水蒸干。
师: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这一点,老师特别做了一个实验:这是我在沙坑里倒水的情景。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把水染成了蓝色。我们看看,沙坑里倒水,会怎样?[学生看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