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月考试卷

石桥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上期第一次月考

语 文

出题人:袁慧娟 刘明芳 审题人:付征骏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Ⅰ卷和第Ⅱ卷中的单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用0.5mm 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I 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文人恃文墨为生,所以传统文房四宝中的砚,又被称为“砚田”。砚的历史可谓久远。古语中“砚”通“研”,砚台其实是由研磨器演变而来的,它可以将大小不一的有色物研碎、磨细,使其成为书写用的颜料。迄今为止,国内发现最早的砚为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中出土的一方研磨盘,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根研磨棒、一个水杯和几块颜料。经专家鉴定为母系氏族时期的仰韶文化时期制造,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

从砚诞生之日起,它的首要作用就是研磨发墨。一方砚,最关键的是实用。否则“文藻缘饰,虽天然,失砚之用”,再美的纹饰,假如失去使用的功能,也毫无意义。砚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在隋唐。当时经济发达,文化事业也随之繁荣,唐朝实施的“以书取仕”方针,刺激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人们对砚台的要求也从原来的坚实、美观,变得更细致。四大名砚之中的端砚和歙砚就出现在唐朝。端砚因石材产于端州的端溪而得名,唐代诗人李贺诗云:“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歙砚具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南唐后主李煜曾赞“歙砚甲天下”。唐代砚形也多为箕形砚,是根据生活中的簸箕而发明的,实用性强,墨堂前低后翘,砚形前窄后宽。

隋唐之后,砚的作用超出了文具范畴,砚台从一种工具演变成文人墨客争先珍藏的艺术品。南唐后主李煜就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藏砚大家。他曾专门召集大臣,研究怎样改良纸张和制砚,还封了历史上第一个现在还可以查见姓名的“砚务官”。

到了北宋,已经达到了“无砚不文人”的境界。宋代砚文化的再一次飞跃式

发展,得益于当时采取的重文抑武施政方针。从宋词的风格可见,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弄里文人,均醉心于风花雪月,这一特征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在砚台的雕刻制造上。当时,砚开始按做派进一步分为匠人砚和文人砚。匠人砚出自手艺人之手,工艺上乘,雕琢细致,但可能创意稍逊,多会刻画吉祥图案或花鸟鱼虫。古时手工艺人多是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因此,他们所制的砚上一般无铭款。文士做的砚台为自己的创意,因此雕饰虽也有,但诗词歌赋、铭文跋语占了很大空间。文人爱砚,大文豪苏东坡可谓藏砚、赏砚的领军人物。纵观苏东坡一生,写就的砚铭有近30首,几乎占了他全部铭文的一半,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当属“我生无田食破砚”,足见其爱砚之深。这种对文物的痴念,是只有太平文人才会有的。时至靖康之变后,面对山河离乱,文人砚开始寄托爱国报国之铮铮豪情。岳飞、陆游、文天祥都曾在砚台上刻文明志。

世人皆言,“文人砚发端于宋,兴于明清。”明清时,砚制虽基本承沿宋习,但受社会风尚市井民俗化趋势的影响,分岔路而行:一条是题材多样、工艺自由的世俗化路线;另一条便是文人砚更趋成熟,如自然随形砚开始出现,线条追求含蓄和意味,书画及文学的成分更重。

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已将砚石之天然与文人之性灵逐渐融合成趣,不但使砚有别于其他文房用具的单纯工艺品属性,更让砚拥有了自己蔚为壮观的文化内涵。

(摘编自卢楚函《性灵文人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古农民靠耕种田地维持生计。而文人则不仅依托“砚田”谋生,他们

中的很多人还借助“砚田”著书立说,寄寓人生理想。

B .砚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的砚台实际上就是一种研磨器,古人通过它将

‘些有色崖颜料研碎、磨细,添加水分后供书写用。

C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一方研磨盘是我国最早的砚,它是母系氏族时

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制造的,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

D .到了唐代,砚台的制作工艺越发精巧,同时结合实际需要,注重砚台的

实用效果,四大名砚中的端砚和歙砚就出自这一时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A .隋唐时期,砚主要是文人的一种书写工具,缺乏艺术价值;隋唐之后,

砚的实用性逐渐被艺术性所取代,人们更看重其收藏价值。

B .宋词的发展和兴盛,在一定程度上为砚台的雕刻制作提供了更大的题材

空间,砚的做派出现明显的分化,文人砚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

C .太平治世,文人藏砚赏砚,多抒发闲情逸致;离乱之时,很多文人借砚

台刻文明志。因此,文人爱砚也深受时代变迁的影响。

D .制砚匠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制作的砚更注重雕饰,而文人砚将砚

石的天然性和文人的性灵自然融合,进一步丰富了砚的文化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隋唐发达的经济和北宋的重文抑武政策为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

史机遇,这充分说明经济发展、重视文治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B .古砚经历了从追求实用到强调艺术的发展过程,为了提升砚台的艺术品

位,古代文人往往亲自动手,根据自己的创意制作砚台。

C .明清时期市井民俗化的社会风尚促使砚制出现显著的区分,文人砚逐渐

走向成熟,更加注重自然随形,追求含蓄和意味。

D .匠人砚和文人砚在铭文和创意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今人研究

古砚,可以依据铭款和创意的不回特点来辨识匠人砚和文人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众议始定。

保定二年,谨以年老,乞骸骨,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

戎略。天和三年,薨,年七十六。武帝亲临,加太师、雍州刺史,谥曰文。

谨为人智谋勇毅,善于事上。名位虽重,愈存谦挹。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

与谨决。谨亦竭其智能,故功臣中特见委信。

选自《周书〃于谨

列传》

【注】①要击:半路截击。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

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

B. 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是

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

C. 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是

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

D. 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

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孙子》即《孙子兵法》,春秋时期孙武所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和 “古代第一兵书”。

B .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长官称尚书令。下设吏、礼、兵、户、

刑和工六部,分别处理各类日常事务。

C .太祖,指开国之君,继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后世常用庙号、年

号、谥号称呼帝王,“太祖”是以谥号相称。 D .拜,古代表示敬意的礼节,即跪拜礼,行礼者两腿跪地, 两手扶地, 低头。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拜送书于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于谨有远见有智谋。乜列河等人归附之时,于谨认为拔陵兵众不少,一定

会来拦击,于是埋下伏兵等待,最终大败贼兵。

B. 于谨忠诚勇敢。灵后听信侍中元晏的话,下诏命招募能抓获于谨的人,于

谨请求亲自到朝廷表白真心,广阳王答应了他。

C .于谨知恩图报。中山公宇文护身为顾命大臣却手无实权,于谨在群臣集会

之时严厉地斥责了王公大臣,为他争得了统理军国的大权。

D .于谨善于事上。朝廷的军国大事大多由他决断,于谨也竭尽智能为国效力,

因而备受重用,死后武帝对其恩宠有加。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灵后意稍解,遂舍之。

(2)太祖识其意,曰:“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遂不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奉寄韦太守陟①

王 维②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③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④,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注】:①韦陟曾任襄阳、吴郡等地太守。②王维写作此诗时,身在边关。

③高馆:驿馆。④岁方宴:一年将尽。

8.诗作前六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分)

9.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说明反思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 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3)《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

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正 步

刘建超

郑志还在上小学的时候,邻居梁正伯伯就带着郑志和儿子梁帅在门前的空地上,一二一,一二一地练习走正步。郑志摇摆的小身躯,天真又认真的神态,常逗得两家大人欢笑。梁正喜欢郑志,夸他能吃苦将来会有出息;对自己那个抹着鼻子哭泣的儿子梁帅,就多了些训斥,“瞧瞧你那窝囊样,走个正步都怕苦喊累哭鼻子,没出息!”挨了批的梁帅有时就怂恿郑志也耍个懒,还到郑志的父亲那里去诉苦,说哥哥故意逞能,故意显摆,惹得父亲光训斥自己。郑志的父亲让郑志让着点儿弟弟,郑志听话答应了,可是一到走正步,他就雄赳赳气昂昂。有一次,梁帅想要一辆凤凰牌山地自行车,便和郑志商量,让他练正步时收点劲,好让自己出出风头,老爸一高兴没准儿就把自行车给推回来了,郑志听后点头答应了。谁知正步一走,郑志照样还是精气神丝毫不减,气得梁帅把嘴噘得老高。买车的计划泡汤,郑志挠着头皮说:“我也不知道怎么了,一走正步就把啥都忘了。” 郑志的父亲和梁帅的父亲是战友,两个人一同入伍,又一同转业到公安局。在一次处臵紧急事件中,行凶的歹徒拉响了捆绑在身上的炸药,导火索冒着呲呲作响的蓝色火焰。紧急关头,梁帅的父亲一把推开了站在身旁的郑志父亲,抱着歹徒纵身滚下了山坡。巨响之后,浓烟升起,歹徒毙命,梁帅的父亲也身负重伤,还拐了一条腿。郑志的父亲经常讲这个故事,对郑志说:“我这条命是你梁伯伯给的。没有你梁伯伯就没有今天的我,也就不会有你小子,这恩情我们一辈子都不能忘了。”

郑志当然不会忘记,对梁帅也像亲兄弟一般。梁帅作业偷懒,郑志就帮他把作业补上。梁帅同别人打架,不管是梁帅惹了别人,还是别人惹了梁帅,只要梁帅吃了亏,郑志就会奋不顾身地上去护着梁帅,最后往往是惹事的梁帅一点事儿没有,郑志却被弄得灰头土脸,鼻青脸肿的。梁帅也不愧疚,只是搂着郑志的脖子,理所当然地说:“没啥没啥嘛,我爸救过你爸的命啊。”

郑志十八岁那年考入了公安大学,第二年参加了国庆大阅兵,还是方队的领队。郑志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时,电视剧前的老哥俩又激动地举杯喝上了。梁正对儿子梁帅说:“你看看你哥郑志,阳光、正气、有精神。再看看你那窝囊样儿,大学考不上,还在瞎混。”梁帅不屑地说:“那有啥,不就是踢个正步嘛。”梁正眼睛一瞪,“走正步也和人生一样,人正步子才能正。你小子到院子里给我走十个来回。”

郑志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依旧保持着每天走正步的习惯,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郑志每天清晨在桥头荷塘边走正步,成了公园里的一道风景。

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升任局长后,遇到的第一个案子居然是梁帅的。其时,梁帅已经是本市知名私营企业的董事长,事业做得很大,也是报纸电视经常关注的人物。在前不久竞标一块地皮时,梁帅竟然怂恿手下行凶,将对手打伤致残。郑志带人前去调查,梁帅却满不在乎,说:“郑局长,别忘了。我爸救过你爸的命。”

父亲让郑志回家吃晚饭,母亲做了郑志喜欢吃的菜,还特意开了一瓶好酒。父子俩吃着,喝着。父亲几次欲言又止,饮下酒的叹息声很重。母亲则拭着泪,

不停地往郑志碗里夹菜。一顿饭,父子俩谁也没有说一句话。父亲拍拍郑志的肩头,走了。

郑志第一次失眠了。他在院子里独自转着,看着隔壁梁伯伯家里的灯光发呆。 第二天清晨,郑志还是准时到了荷花池公园,让他意外的是,绿荫下站着父亲和扶着轮椅的梁正伯伯。梁正伯伯的旧伤,让他过早地依赖上了轮椅。

梁正说:“孩子,我和你父亲是专门来看你走正步的。我教你走正步的要领记着没有?”

郑志郎朗地答道:“记着。挺胸抬头,两眼平视前方,腿绷直,脚尖下压,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二十五厘米。”

“好,现在听我口令!目标——正前方。正步——走!”

郑志甩开步伐向前走去,步子格外地神气有力。

朝阳把金色的光铺洒开来,映照着郑志坚毅的脸庞,眼角处如珠的泪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选自《啄木鸟》2015年第06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小说开头生动地描写了郑志、梁帅学走正步的情景,以及梁正父亲对郑志和梁帅的不同态度,为后文埋下伏笔。

B .小说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如郑志与梁帅从小学习走正步的态度与后来选择的不同人生道路进行对比。

C .作者在文章中特意加入一段插叙交代梁帅父亲舍身勇救郑志父亲的往事,目的在于表明他们之间的战友情深。

D .小说中写到面对梁帅的案子,郑志的母亲做了一桌好菜,父亲还特意开了一瓶好酒款待儿子,父母是想让儿子徇私枉法。

E .小说结尾梁正喊口令、郑志走正步的细节描写以及朝阳的环境描写,意在表现郑志得到了父辈们的理解和支持。

(2)小说安排梁帅这个人物的用意何在?梁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6分)

答:

(3)小说中两次出现梁帅说“我爸救过你爸的命”,各是因何而说?在文中各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小说以“正步”为题,又不惜笔墨地描写郑志坚持走正步的场景,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作者的用意。(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①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谋求发展的动力之源,年轻人敢于迎接挑战,

选择自主创业是值得肯定的,即便交点学费,也不足为训。 ....

②依我的能力,承担这份工作实在是绠短汲深,但大家既然信任我,我只能....

勉力而为。争取把事情办好,不辜负大家的希望。

③图书与文化的关系如此密切,而图书的数量又是如堕烟海,要通过图书来....

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必须择其经典来阅读和研究。

④在梅兰芳的子女中,梅葆玖是唯一继承梅派艺术的人,他一生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其地位在当今京剧界可谓炙手可热。 ....

⑤在当前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如果利用职权舞文弄墨,贪赃枉法,就会被人民群众所唾弃。 ....

⑥如果缺乏对现实社会的深入研究,那么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社会治理只能是空中楼阁,因为大数据中蕴含的社会规律不会自然显露,需要经过艰苦的科学探....

索。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 .引导我国的制造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微观基础,也是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B .新出台的网络支付管理规则,充分考虑了小电商未来的发展空间,不仅保护日交易额小于万元的交易,而且保护了超过百万元的大额交易。

C .英国牛津大学菲舍尔·瓦伦丁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取得了一项研究成果,该成果显示,鱼龙灭绝很可能是因为气候不稳定和其演化速度减缓导致的。

D .我国沿海地区快速、大范围的围垦和填海已造成滨海湿地面积锐减,8亿亩湿地保护红线即将被冲破,而这一红线是维护中国基本生态安全的底线。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唐人 ① 不是魏晋以前汉人的简单延续, ② 不是胡族单向地融入汉族, ③ 是汉胡互化产生的民族共同体。这个民族共同体在唐朝近三百年中,

④ 继续不断地与域外、周边的胡人,以及来唐的外国人融为一体,不断汲取新鲜血液。 ⑤ 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⑥ 气吞日月的磅礴声势,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刻意求新的独创精神,书写了中华文明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糖尿病被称为富贵病,但是,,

例如,东地中海地区的糖尿病患者比例就比西北欧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者比例高,而东地中海地区国家除以色列外,都不是富裕国家。在中国全部成年人口中,已有近10%的糖尿病患者。这种未富先痛的现象,对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 ② ,这主要体现在巨额的医疗费用和因劳动能力下降而造成的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上。 ③ ?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现有的答案,一是人类基因演化所致,二是穷人乍富或经济有起色后改变生活方式所致,而这两种原因是交织在一起的。

16.下面是某校对高二年级学生进行的关于“开展班会课”的调查统计信息,请分析有关数据,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某校高二年级学生关于“开展班会课”的调查统计

(1)根据上面调查统计的信息,请概括其结论。(不超过60字)(4分)

答:

(2)依据概括出的结论,请给学校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不超过50字)(2分)

答: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海明威着手写新小说之前,他会坐在炉火边一边凝视火光,一边花很长时间剥橘子皮。一天,一位记者注意到他的这个习惯,就问他:“你如此有名,难道不应该做些更重要的事吗?”他回答道:“我在为写作准备灵魂,就像出海前准备渔具一样。”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石桥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上期第一次月考

语 文

出题人:袁慧娟 刘明芳 审题人:付征骏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Ⅰ卷和第Ⅱ卷中的单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用0.5mm 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I 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文人恃文墨为生,所以传统文房四宝中的砚,又被称为“砚田”。砚的历史可谓久远。古语中“砚”通“研”,砚台其实是由研磨器演变而来的,它可以将大小不一的有色物研碎、磨细,使其成为书写用的颜料。迄今为止,国内发现最早的砚为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中出土的一方研磨盘,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根研磨棒、一个水杯和几块颜料。经专家鉴定为母系氏族时期的仰韶文化时期制造,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

从砚诞生之日起,它的首要作用就是研磨发墨。一方砚,最关键的是实用。否则“文藻缘饰,虽天然,失砚之用”,再美的纹饰,假如失去使用的功能,也毫无意义。砚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在隋唐。当时经济发达,文化事业也随之繁荣,唐朝实施的“以书取仕”方针,刺激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人们对砚台的要求也从原来的坚实、美观,变得更细致。四大名砚之中的端砚和歙砚就出现在唐朝。端砚因石材产于端州的端溪而得名,唐代诗人李贺诗云:“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歙砚具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南唐后主李煜曾赞“歙砚甲天下”。唐代砚形也多为箕形砚,是根据生活中的簸箕而发明的,实用性强,墨堂前低后翘,砚形前窄后宽。

隋唐之后,砚的作用超出了文具范畴,砚台从一种工具演变成文人墨客争先珍藏的艺术品。南唐后主李煜就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藏砚大家。他曾专门召集大臣,研究怎样改良纸张和制砚,还封了历史上第一个现在还可以查见姓名的“砚务官”。

到了北宋,已经达到了“无砚不文人”的境界。宋代砚文化的再一次飞跃式

发展,得益于当时采取的重文抑武施政方针。从宋词的风格可见,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弄里文人,均醉心于风花雪月,这一特征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在砚台的雕刻制造上。当时,砚开始按做派进一步分为匠人砚和文人砚。匠人砚出自手艺人之手,工艺上乘,雕琢细致,但可能创意稍逊,多会刻画吉祥图案或花鸟鱼虫。古时手工艺人多是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因此,他们所制的砚上一般无铭款。文士做的砚台为自己的创意,因此雕饰虽也有,但诗词歌赋、铭文跋语占了很大空间。文人爱砚,大文豪苏东坡可谓藏砚、赏砚的领军人物。纵观苏东坡一生,写就的砚铭有近30首,几乎占了他全部铭文的一半,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当属“我生无田食破砚”,足见其爱砚之深。这种对文物的痴念,是只有太平文人才会有的。时至靖康之变后,面对山河离乱,文人砚开始寄托爱国报国之铮铮豪情。岳飞、陆游、文天祥都曾在砚台上刻文明志。

世人皆言,“文人砚发端于宋,兴于明清。”明清时,砚制虽基本承沿宋习,但受社会风尚市井民俗化趋势的影响,分岔路而行:一条是题材多样、工艺自由的世俗化路线;另一条便是文人砚更趋成熟,如自然随形砚开始出现,线条追求含蓄和意味,书画及文学的成分更重。

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已将砚石之天然与文人之性灵逐渐融合成趣,不但使砚有别于其他文房用具的单纯工艺品属性,更让砚拥有了自己蔚为壮观的文化内涵。

(摘编自卢楚函《性灵文人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古农民靠耕种田地维持生计。而文人则不仅依托“砚田”谋生,他们

中的很多人还借助“砚田”著书立说,寄寓人生理想。

B .砚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的砚台实际上就是一种研磨器,古人通过它将

‘些有色崖颜料研碎、磨细,添加水分后供书写用。

C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一方研磨盘是我国最早的砚,它是母系氏族时

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制造的,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

D .到了唐代,砚台的制作工艺越发精巧,同时结合实际需要,注重砚台的

实用效果,四大名砚中的端砚和歙砚就出自这一时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A .隋唐时期,砚主要是文人的一种书写工具,缺乏艺术价值;隋唐之后,

砚的实用性逐渐被艺术性所取代,人们更看重其收藏价值。

B .宋词的发展和兴盛,在一定程度上为砚台的雕刻制作提供了更大的题材

空间,砚的做派出现明显的分化,文人砚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

C .太平治世,文人藏砚赏砚,多抒发闲情逸致;离乱之时,很多文人借砚

台刻文明志。因此,文人爱砚也深受时代变迁的影响。

D .制砚匠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制作的砚更注重雕饰,而文人砚将砚

石的天然性和文人的性灵自然融合,进一步丰富了砚的文化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隋唐发达的经济和北宋的重文抑武政策为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

史机遇,这充分说明经济发展、重视文治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B .古砚经历了从追求实用到强调艺术的发展过程,为了提升砚台的艺术品

位,古代文人往往亲自动手,根据自己的创意制作砚台。

C .明清时期市井民俗化的社会风尚促使砚制出现显著的区分,文人砚逐渐

走向成熟,更加注重自然随形,追求含蓄和意味。

D .匠人砚和文人砚在铭文和创意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今人研究

古砚,可以依据铭款和创意的不回特点来辨识匠人砚和文人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众议始定。

保定二年,谨以年老,乞骸骨,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

戎略。天和三年,薨,年七十六。武帝亲临,加太师、雍州刺史,谥曰文。

谨为人智谋勇毅,善于事上。名位虽重,愈存谦挹。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

与谨决。谨亦竭其智能,故功臣中特见委信。

选自《周书〃于谨

列传》

【注】①要击:半路截击。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

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

B. 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是

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

C. 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是

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

D. 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

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孙子》即《孙子兵法》,春秋时期孙武所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和 “古代第一兵书”。

B .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长官称尚书令。下设吏、礼、兵、户、

刑和工六部,分别处理各类日常事务。

C .太祖,指开国之君,继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后世常用庙号、年

号、谥号称呼帝王,“太祖”是以谥号相称。 D .拜,古代表示敬意的礼节,即跪拜礼,行礼者两腿跪地, 两手扶地, 低头。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拜送书于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于谨有远见有智谋。乜列河等人归附之时,于谨认为拔陵兵众不少,一定

会来拦击,于是埋下伏兵等待,最终大败贼兵。

B. 于谨忠诚勇敢。灵后听信侍中元晏的话,下诏命招募能抓获于谨的人,于

谨请求亲自到朝廷表白真心,广阳王答应了他。

C .于谨知恩图报。中山公宇文护身为顾命大臣却手无实权,于谨在群臣集会

之时严厉地斥责了王公大臣,为他争得了统理军国的大权。

D .于谨善于事上。朝廷的军国大事大多由他决断,于谨也竭尽智能为国效力,

因而备受重用,死后武帝对其恩宠有加。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灵后意稍解,遂舍之。

(2)太祖识其意,曰:“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遂不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奉寄韦太守陟①

王 维②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③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④,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注】:①韦陟曾任襄阳、吴郡等地太守。②王维写作此诗时,身在边关。

③高馆:驿馆。④岁方宴:一年将尽。

8.诗作前六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分)

9.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说明反思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 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3)《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

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正 步

刘建超

郑志还在上小学的时候,邻居梁正伯伯就带着郑志和儿子梁帅在门前的空地上,一二一,一二一地练习走正步。郑志摇摆的小身躯,天真又认真的神态,常逗得两家大人欢笑。梁正喜欢郑志,夸他能吃苦将来会有出息;对自己那个抹着鼻子哭泣的儿子梁帅,就多了些训斥,“瞧瞧你那窝囊样,走个正步都怕苦喊累哭鼻子,没出息!”挨了批的梁帅有时就怂恿郑志也耍个懒,还到郑志的父亲那里去诉苦,说哥哥故意逞能,故意显摆,惹得父亲光训斥自己。郑志的父亲让郑志让着点儿弟弟,郑志听话答应了,可是一到走正步,他就雄赳赳气昂昂。有一次,梁帅想要一辆凤凰牌山地自行车,便和郑志商量,让他练正步时收点劲,好让自己出出风头,老爸一高兴没准儿就把自行车给推回来了,郑志听后点头答应了。谁知正步一走,郑志照样还是精气神丝毫不减,气得梁帅把嘴噘得老高。买车的计划泡汤,郑志挠着头皮说:“我也不知道怎么了,一走正步就把啥都忘了。” 郑志的父亲和梁帅的父亲是战友,两个人一同入伍,又一同转业到公安局。在一次处臵紧急事件中,行凶的歹徒拉响了捆绑在身上的炸药,导火索冒着呲呲作响的蓝色火焰。紧急关头,梁帅的父亲一把推开了站在身旁的郑志父亲,抱着歹徒纵身滚下了山坡。巨响之后,浓烟升起,歹徒毙命,梁帅的父亲也身负重伤,还拐了一条腿。郑志的父亲经常讲这个故事,对郑志说:“我这条命是你梁伯伯给的。没有你梁伯伯就没有今天的我,也就不会有你小子,这恩情我们一辈子都不能忘了。”

郑志当然不会忘记,对梁帅也像亲兄弟一般。梁帅作业偷懒,郑志就帮他把作业补上。梁帅同别人打架,不管是梁帅惹了别人,还是别人惹了梁帅,只要梁帅吃了亏,郑志就会奋不顾身地上去护着梁帅,最后往往是惹事的梁帅一点事儿没有,郑志却被弄得灰头土脸,鼻青脸肿的。梁帅也不愧疚,只是搂着郑志的脖子,理所当然地说:“没啥没啥嘛,我爸救过你爸的命啊。”

郑志十八岁那年考入了公安大学,第二年参加了国庆大阅兵,还是方队的领队。郑志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时,电视剧前的老哥俩又激动地举杯喝上了。梁正对儿子梁帅说:“你看看你哥郑志,阳光、正气、有精神。再看看你那窝囊样儿,大学考不上,还在瞎混。”梁帅不屑地说:“那有啥,不就是踢个正步嘛。”梁正眼睛一瞪,“走正步也和人生一样,人正步子才能正。你小子到院子里给我走十个来回。”

郑志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依旧保持着每天走正步的习惯,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郑志每天清晨在桥头荷塘边走正步,成了公园里的一道风景。

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升任局长后,遇到的第一个案子居然是梁帅的。其时,梁帅已经是本市知名私营企业的董事长,事业做得很大,也是报纸电视经常关注的人物。在前不久竞标一块地皮时,梁帅竟然怂恿手下行凶,将对手打伤致残。郑志带人前去调查,梁帅却满不在乎,说:“郑局长,别忘了。我爸救过你爸的命。”

父亲让郑志回家吃晚饭,母亲做了郑志喜欢吃的菜,还特意开了一瓶好酒。父子俩吃着,喝着。父亲几次欲言又止,饮下酒的叹息声很重。母亲则拭着泪,

不停地往郑志碗里夹菜。一顿饭,父子俩谁也没有说一句话。父亲拍拍郑志的肩头,走了。

郑志第一次失眠了。他在院子里独自转着,看着隔壁梁伯伯家里的灯光发呆。 第二天清晨,郑志还是准时到了荷花池公园,让他意外的是,绿荫下站着父亲和扶着轮椅的梁正伯伯。梁正伯伯的旧伤,让他过早地依赖上了轮椅。

梁正说:“孩子,我和你父亲是专门来看你走正步的。我教你走正步的要领记着没有?”

郑志郎朗地答道:“记着。挺胸抬头,两眼平视前方,腿绷直,脚尖下压,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二十五厘米。”

“好,现在听我口令!目标——正前方。正步——走!”

郑志甩开步伐向前走去,步子格外地神气有力。

朝阳把金色的光铺洒开来,映照着郑志坚毅的脸庞,眼角处如珠的泪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选自《啄木鸟》2015年第06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小说开头生动地描写了郑志、梁帅学走正步的情景,以及梁正父亲对郑志和梁帅的不同态度,为后文埋下伏笔。

B .小说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如郑志与梁帅从小学习走正步的态度与后来选择的不同人生道路进行对比。

C .作者在文章中特意加入一段插叙交代梁帅父亲舍身勇救郑志父亲的往事,目的在于表明他们之间的战友情深。

D .小说中写到面对梁帅的案子,郑志的母亲做了一桌好菜,父亲还特意开了一瓶好酒款待儿子,父母是想让儿子徇私枉法。

E .小说结尾梁正喊口令、郑志走正步的细节描写以及朝阳的环境描写,意在表现郑志得到了父辈们的理解和支持。

(2)小说安排梁帅这个人物的用意何在?梁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6分)

答:

(3)小说中两次出现梁帅说“我爸救过你爸的命”,各是因何而说?在文中各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小说以“正步”为题,又不惜笔墨地描写郑志坚持走正步的场景,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作者的用意。(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①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谋求发展的动力之源,年轻人敢于迎接挑战,

选择自主创业是值得肯定的,即便交点学费,也不足为训。 ....

②依我的能力,承担这份工作实在是绠短汲深,但大家既然信任我,我只能....

勉力而为。争取把事情办好,不辜负大家的希望。

③图书与文化的关系如此密切,而图书的数量又是如堕烟海,要通过图书来....

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必须择其经典来阅读和研究。

④在梅兰芳的子女中,梅葆玖是唯一继承梅派艺术的人,他一生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其地位在当今京剧界可谓炙手可热。 ....

⑤在当前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如果利用职权舞文弄墨,贪赃枉法,就会被人民群众所唾弃。 ....

⑥如果缺乏对现实社会的深入研究,那么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社会治理只能是空中楼阁,因为大数据中蕴含的社会规律不会自然显露,需要经过艰苦的科学探....

索。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 .引导我国的制造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微观基础,也是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B .新出台的网络支付管理规则,充分考虑了小电商未来的发展空间,不仅保护日交易额小于万元的交易,而且保护了超过百万元的大额交易。

C .英国牛津大学菲舍尔·瓦伦丁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取得了一项研究成果,该成果显示,鱼龙灭绝很可能是因为气候不稳定和其演化速度减缓导致的。

D .我国沿海地区快速、大范围的围垦和填海已造成滨海湿地面积锐减,8亿亩湿地保护红线即将被冲破,而这一红线是维护中国基本生态安全的底线。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唐人 ① 不是魏晋以前汉人的简单延续, ② 不是胡族单向地融入汉族, ③ 是汉胡互化产生的民族共同体。这个民族共同体在唐朝近三百年中,

④ 继续不断地与域外、周边的胡人,以及来唐的外国人融为一体,不断汲取新鲜血液。 ⑤ 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⑥ 气吞日月的磅礴声势,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刻意求新的独创精神,书写了中华文明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糖尿病被称为富贵病,但是,,

例如,东地中海地区的糖尿病患者比例就比西北欧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者比例高,而东地中海地区国家除以色列外,都不是富裕国家。在中国全部成年人口中,已有近10%的糖尿病患者。这种未富先痛的现象,对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 ② ,这主要体现在巨额的医疗费用和因劳动能力下降而造成的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上。 ③ ?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现有的答案,一是人类基因演化所致,二是穷人乍富或经济有起色后改变生活方式所致,而这两种原因是交织在一起的。

16.下面是某校对高二年级学生进行的关于“开展班会课”的调查统计信息,请分析有关数据,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某校高二年级学生关于“开展班会课”的调查统计

(1)根据上面调查统计的信息,请概括其结论。(不超过60字)(4分)

答:

(2)依据概括出的结论,请给学校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不超过50字)(2分)

答: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海明威着手写新小说之前,他会坐在炉火边一边凝视火光,一边花很长时间剥橘子皮。一天,一位记者注意到他的这个习惯,就问他:“你如此有名,难道不应该做些更重要的事吗?”他回答道:“我在为写作准备灵魂,就像出海前准备渔具一样。”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关内容

  • 国家司法考试形式和题型各国对比与改进
  • 关于司法考试应当采用何种考试方式和题型,法律界形成了如下较为一致的观点:目前采取的一次考试的方法并不科学,无法准确测试出考生的能力:考试次数以两次甚至三次为适当:考试方式既要笔试,也要有口试:在题型上,客观题过多尽管能够提高判卷效率,但在测评考生运用法律的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应当大幅度提高主观题的 ...

  • 司法考试制度
  • 中外司法考试制度对比 --(2009-7-31) 中外司法考试制度对比 世界各国由于历史传统及国情的差异司法考试制度也各不相同.按照法律体系的特点划分,世界各国的法律模式可分两大类,即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职业一元化模式和大陆法系国家横向一体化司法考试模式.严格地说,大陆法系国家有所谓的国家统一司法考试 ...

  • 2011南宁事业单位考试复习内容
  • 2011南宁事业单位考试复习内容 <公共科目-公共基础知识>目录 第一篇事业单位 第二章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第三章事业单位管理制度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章 唯物主义辩证法 第三章认识论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 第五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 (19)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中小学期末考试安排
  • 乌鲁木齐地区中小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安排 通 知 各学校: 为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应中学要求,我中心提供期末考试试卷.凡期末考试使用我中心提供试卷的学校,请注意以下事项: 一.考试时间 根据教育局安排,本学期中学期末考试时间定为2015年1月20.21.22.23日四天进行, ...

  • 会计证书盘点
  • 史上最全 会计专业有关证书大盘点 一:会计类: 目前国内的会计证分为三个级别.一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二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三是注册会计师. 1.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会计证>,是最基础的,最根本的东东,比较简单.根据国家的规定,在我国所有要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必须持有该 ...

  • 交通新规则
  • 2013年驾照考试新规定公布 2013年驾照考试新规定公布.公安部最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随着期限的日益临近,不少学员开始抓狂:准考证要过期了;明年考试更难了;考场要停考2个月. 2013年驾照考试新规定公布公安部最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 ...

  • 论行政许可考试程序
  • 摘 要 在众多的考试中有一种考试是为行政许可提供是否赋予公民特定的资格的考试,这种考试因其是行政许可考试,故其在法律性质上和其他的考试不同.对这种考试有必要从程序上对其加以规范. 关键词 行政许可 考试 程序 行政主体 作者简介:陈娟,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商法. 中图分类号:D ...

  • 上海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注意事项
  • 上海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流程及要求 本次考试实行网上报名,考生通过登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网址网办理报名事宜.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按网上报名系统提示,如实填写报名信息,上传本人近期证件照,通过网上远程审核后,考生在7月17日前,按网上操作说明进行交费,缴费成功(请核查自己的网银,是否转款)即报名结束. ...

  • 宁波市中考体育项目及评分标准表
  • 附件1 2014届宁波市初中毕业学生升学体育考试 实施方案 一.考试目的 通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将考试成绩计入升学考试成绩,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形成健康运动的观念和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及方法的改革,切实增强学校体育教 ...

  • 2013毛概第一次调查报告-附调查问卷
  • 大学生"裸考"现象调查报告 导语: 随着教师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升温,大学生与这些相关考试变得紧密相联连. 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考试居然涌现出一批被称为"裸考"的学生,这些人虽然报名参加考试,却不买复习资料.不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