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理解选择

七年级古诗理解练习题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名:

⒈下列对《钱塘湖春行》一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从孤山寺到贾亭,写诗人的行踪;第二句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 三、四两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 五六两句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被它埋没起来。

D 最后两句写诗人来到绿杨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2、下列对《天净沙 秋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散曲中的散套,它用寓请于景的写法具体而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B 这首词的句法也很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使整个画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

C “断肠人在天涯”,此句使前面的自然环境染上了一层浓浓的感情色彩,情思与景物和谐一致,画面感鲜明,充分体现了因情设景、情景交融的创作意图,极具艺术魅力。

D 这首诗通过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思。

3、根据对《次北固山下》的理解,下面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

D 、“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4、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在他乡、神驰故里的羁旅之情。

B 、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 、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

D 、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5、下列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 、“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 、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6、下列对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 、三四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 、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竟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 、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的生意盎然。

7、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练习题,以下不正确的是( )

A 末句中“但余钟磬音”的“但”字意思为“只”

B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描绘的是清晨山林禅寺的景色。

C 所写景物如古寺,山林,曲径,深潭,钟磬等构成一幅幽静的图画 D “潭影空人心”一句的意思是说,潭水深深,让人心中的杂念的消除了,心中澄静无比

8、对《过故人庄》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老朋友邀我去农家做客。“鸡黍”、“田家”透出老朋友家浓浓的田园气息。

B 、颔联“和”、“斜”两 字 运 用 精 妙,描 绘 出一 幅 绿 树 环 绕、青 山 斜 隐 的 美 丽迷人的图画,表现了诗人的愉悦之情。

C 、最后两句 写 诗人与 老朋友 相 约 重 阳 再 聚,表 现 出 老 友 之 间 的 深 厚 情 谊,令 人 读 后余味无穷。

D 、全 诗 叙 述 了 诗 人 到 农 家 做 客 受 到 热 情 款 待 的 经 过,流 露 出 诗 人 高 洁 傲 岸 的 情 操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9、对《钱塘湖春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 、三、四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春景。

D 、结尾两句诗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阴里,更是美不胜收。

10、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11、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

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

C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D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1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 .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13、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14、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 .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 .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 .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15、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 .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 .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 .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16、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17. 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 .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18、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19. 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20. 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 .“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 .“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 .“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21.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 .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 .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 .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七年级古诗理解练习题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名:

⒈下列对《钱塘湖春行》一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从孤山寺到贾亭,写诗人的行踪;第二句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 三、四两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 五六两句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被它埋没起来。

D 最后两句写诗人来到绿杨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2、下列对《天净沙 秋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散曲中的散套,它用寓请于景的写法具体而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B 这首词的句法也很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使整个画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

C “断肠人在天涯”,此句使前面的自然环境染上了一层浓浓的感情色彩,情思与景物和谐一致,画面感鲜明,充分体现了因情设景、情景交融的创作意图,极具艺术魅力。

D 这首诗通过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思。

3、根据对《次北固山下》的理解,下面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

D 、“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4、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在他乡、神驰故里的羁旅之情。

B 、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 、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

D 、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5、下列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 、“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 、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6、下列对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 、三四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 、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竟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 、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的生意盎然。

7、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练习题,以下不正确的是( )

A 末句中“但余钟磬音”的“但”字意思为“只”

B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描绘的是清晨山林禅寺的景色。

C 所写景物如古寺,山林,曲径,深潭,钟磬等构成一幅幽静的图画 D “潭影空人心”一句的意思是说,潭水深深,让人心中的杂念的消除了,心中澄静无比

8、对《过故人庄》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老朋友邀我去农家做客。“鸡黍”、“田家”透出老朋友家浓浓的田园气息。

B 、颔联“和”、“斜”两 字 运 用 精 妙,描 绘 出一 幅 绿 树 环 绕、青 山 斜 隐 的 美 丽迷人的图画,表现了诗人的愉悦之情。

C 、最后两句 写 诗人与 老朋友 相 约 重 阳 再 聚,表 现 出 老 友 之 间 的 深 厚 情 谊,令 人 读 后余味无穷。

D 、全 诗 叙 述 了 诗 人 到 农 家 做 客 受 到 热 情 款 待 的 经 过,流 露 出 诗 人 高 洁 傲 岸 的 情 操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9、对《钱塘湖春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 、三、四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春景。

D 、结尾两句诗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阴里,更是美不胜收。

10、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11、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

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

C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D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1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 .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13、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14、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 .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 .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 .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15、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 .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 .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 .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16、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17. 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 .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18、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19. 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20. 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 .“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 .“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 .“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21.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 .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 .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 .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相关内容

  •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
  •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 一.理解诗词大意 1.了解作者及其背景.古诗词是"诗人生活在情绪的流波中的影子".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要注意让学生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还要了解诗词的语言.相应的表现手法以及与之有关的典故.成语等.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这方面的信息.课上 ...

  • 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 第一课时 备课教师:杨迅 一.教学内容与说明 [内容]读书要有选择 [说明]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读书要有选择指的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7)中的第 一页中的三幅插图,其核心是培养善于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理解它关键就 是课外读物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难点是如何选择课外读物.解决难点 ...

  • 古诗朗诵演唱会 教学设计
  • 课题活动<古诗朗诵演唱会> 授课时间备课人讲课人研讨时间 课标依据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 1.通过学唱歌曲<读唐诗>,增进学生 ...

  • 六年级下期国学教案国学教案16篇
  • 六年级下期国学教案 [活动目标] 1.积累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句子的意思.理解诗歌<过华清宫绝句>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丰富多彩的内蕴,端正学 ...

  • 一年级语文幸福阅读
  •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阅读计划 指导思想 让每一个孩子畅游书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浓浓的书香中汲取营养",这是我们一年级孩子的读书目标.为了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畅游知识的海洋,快乐读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达到成功的彼岸! 阅读内容 国学经典:<疯狂背古 ...

  • 学古诗,写作文
  •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82-01 小学课本里选了很多古诗词,老师在教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把写作也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例如学习<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

  • 古诗词教学计划
  • 古诗词教学计划 诗是激情的流露,诗是童心的专利.诗是中国文学美学特质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从古诗词歌赋中汲取养料,让学生通过吟诵提升文化素质.开展古诗词吟诵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更重要的是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了学生幼稚的心田,让他们成长的根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 ...

  • 如何应对中考诗歌鉴赏
  • 湖北省孝感市祝站二中 罗有志 一."课标"."说明"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孝感市"考试说明"要求:"诗词品析 ...

  •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语言的最深层的功用有时并不是直接能够感知到的.虽然文言诗文不再是现代社会主要的交流工具,在生活交往中似乎已没有必不可少的用途,但它承载着从汉文字诞生之日起至近代开始前的中国历史,中国历代许多伟大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都使用这种语言,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今天我们 ...

  • 赏读经典古诗 弘扬民族精神
  • 赏读经典古诗 弘扬民族精神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 诸暨市赵家镇中何玉铉 [内容摘要]:深入挖掘初中古诗文蕴涵的民族精神:结合初中生特点,通过激发兴趣.欣赏品读.实践演练.解读形象.家校合力等策略,大力弘扬. [关键词]:古诗词 赏读策略 民族精神 初中古诗词中荟萃了不少仁人志士的事迹,在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