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实录

《孔乙己》教学实录 班级: 姓名:

师:在大家仔细阅读了《孔乙己》一文后,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一个 的孔乙己。(教师板书)请大家用一个词评价孔乙己。

生1:一个好喝懒做的孔乙己,我用“好喝懒做”评价孔乙己。

师:何以见得?

生1:小说中第5小节中写道:“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

师:“好喝懒做”一词揭示了孔乙己性格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好喝”,另一方面是“懒做”。我们先说说孔乙己的“好喝”。刚才这位同学指出文中一个结论性的语句,我们能不能再从小说中找出具体的信息来表现孔乙己的“好喝”与“懒做”呢?

生2:文章第4、5、6小节就写了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情形;第11小节又一次写到了孔乙己到酒店喝酒的情形。可见他是“好喝”。

师:说得有道理。他在小说中第一次出场时付账是怎样的情形,后来呢?

生2:第一次是“便排出九文大钱”,后来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师:“排”是一种怎样的动作?“摸”又是怎样的动作呢?哪个同学能够为大家模仿模仿? 一名学生模仿,许多学生笑。

师:大家是觉得诸老师让这位同学模仿孔乙己的动作这样的教学好笑呢,还是领略到鲁迅先生用词精妙而会心一笑呢?

生3:我觉得孔乙己的动作可笑,从中也可以看到他的性格很可笑。

师:性格怎样可笑?

生3:他略有几个钱,就在人们面前炫耀,“排”出九文大钱,显示出其傲慢神情,显示出“财大气粗”的神情,也表现他看不起短衣帮,其实也未必比他们有钱。而“摸”则显示出他的困窘,他没钱的时候就“摸”出四文大钱,说明他底气不足。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大家再探究一下,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咸亨酒店时,用“摸”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生4:我认为“摸”字可以表现出孔乙己的钱不多了,如果钱多,一把就可以掏出来,用不着摸。

生5:我认为用“摸”可以和身着衣服有关,孔乙己钱不多,这四文钱,我想嗜酒如命的孔乙己一定是视若珍宝,一定要深藏,他一定会藏在破夹袄的最保险的口袋里,千万不要丢掉呀。(大家笑)

师:你这样说,倒让我想起了上个世纪80年代,诸老师去南京读书里,带了些钱,我母亲就将钱用针缝在裤子一个很深的口袋里。(学生笑)那个时代人们物质缺乏,因而格外珍惜。这可以作为你的理解的一种注释吧。

生6:我觉得可能还与他用手走来有关系,小说中写道“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你想,他用手走这么长时间,手会发麻,掏钱也不利索,只能慢慢地“摸”了。

师:你思考得很深入,分析得十分细致。鲁迅先生的作品往往一字传神,从这两个词中,我们体会到先生的语言表现力。

刚才我们这位同学说文中两处提到了孔乙己到店中喝酒,我觉得喝两次酒也不能说他“好喝”呀?我们能不能再找一找文中能够体现孔乙己的“好喝” 语句呢?

生7:我从“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中可以看出,孔乙己经常到店喝酒。 生8:我从“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中的“每每”一词,也可以看出孔乙己经常到店喝酒。

生9:第10节中掌柜的“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一句中也可以看出:掌柜发现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从反面突出了孔乙己经常来。

生10:第11节中,“听得一个声音”“却很耳熟”,“耳熟”一词也可以反映出孔乙己经常到店喝酒。

生11:我觉得第8节中的“有几回”也可以折射出孔乙己经常到店,这一段说明小孩子围着孔乙己要茴香豆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师:大家读得很细,我们常说“于细微处见精神”,我们的阅读,就应当提倡这样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入文本,才能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领会作品的情感。那么小说中何处体现了他的“懒做”呢?

生12:第4节中写道“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就体现了他的“懒做”。

生13:他不愿做事,“偶然做些偷窃的事”,后来偷丁举人家的书,也能说明这一点。

师:诸老师想问一句,他为什么会“好喝懒做”呢?或者说,什么原因使他变成一个“好喝懒做”的人呢?这其中折射出他怎样的性格?

生14:我觉得孔乙己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人,一个一心想向上爬的人。

师:何以见得?

生15:他“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终于”一词说明他一直想“进学”,说明他想搏一个功名。

生16:他一直穿着长衫,尽管“又脏又破”,“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师: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生16:长衫是读书人的标志,是有身份的标志,他不愿脱下那件长衫,是说明他不想承认自己贫穷窘迫的生活状态,不愿意与短衣帮为伍。可见他想进入上层社会,在这一个点与范进是相似的。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孔乙己与范进接受了相同的教育,他们有着相同追求——获取功名。所不同的是,范进在这场搏杀中成功了,社会少了一个腐儒,多了一个贪官污吏。而孔乙己则沦落下去。诸老师每每读《孔乙己》,常常这样想:孔乙己终其一生,他也不愿意脱下他的长衫,可是最后他不得不脱下,因为残废的他,怎么也不用穿长衫了;他一生都想踱进咸亨酒店,坐下来喝酒,他终于坐下来喝酒了,只是他永远站不起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呀。

还有谁补充?

生17:我觉得他与小说中的“我”的一段对话,也折射出他一心向上爬的性格。

师:请作一点分析。

生17:小说第17节中说“记着!这些字应当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他好为人师,教小伙计一个字,本也无可厚非,但偏偏要他“记着”,目的是为了做掌柜时用,这就不妥了。

师:经过大家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了孔乙己那热衷功名的性格,但为什么说这一性格是其“好喝懒做”的原因呢?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18:我是这样理解的:正是因为他热衷功名,所以他一直想考一个秀才,甚至想考一个举人什么的,就如同范进一样,所以他考了许多年,“终于没有进学”,长期的赶考生涯让他丧失了营生的能力,所以他就只能“好喝懒做”了。

师:我同意你所说的客观上他渐渐地丧失了谋生能力,那他如果主观上想去营生,慢慢也可以“营生”呀。你们看看,孔乙己具不具有“营生”的能力或者先决条件?

生19:应该有的,他字写得好,可以帮人家抄书;再者,反映那个时代生活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中,像孔乙己这样会写字的人,还可以帮别人代写书信。我想他应当能够独立谋生。 生20:他身材高大,做苦力也行,身材高大的人,不应该养不活自己。

师:你说的有道理。这么说长期的备考生活使得他“营生”能力下降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本身就不想去参加体力劳动,或者做代写书信一类的事,这就说明——

生18:他好面子,好虚荣,以参加劳动为耻。

师:你这样说,加上你前面所说,这样的分析就全面了。他“好喝懒做”的根本原因就是他所受的教育是以体力劳动为耻,他的思想就是“万般皆下品,唯为读书高”,他根本就看不起体力劳动者。正是因为如此,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就不可避免。

大家讨论讨论:孔乙己的悲剧结局究竟是怎样的?

生21:他死了。

生22:应该说是“可能死了”。

师:你们俩人的意见不是差不少吗?

生22:他是说孔乙己肯定死了,我是说可能死了,一种可能性,俩人意见还是有区别的。 师:哦。(生笑)诸老师想知道孔乙己到底死没有死?

生22:我坚持我的观点:可能死了。小说第13节说“大约的确死了”,“大约”一词就是我发言的依据。

生21:那“的确”一词,又作何解释?(其他学生起哄,笑)

师:是不是搞个投票决胜负?(生笑)

生22:支持我的举手。(极少部分学生举手)

生21:支持我的观点的举手。(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猜猜诸老师现在会说什么?

生21:少数服从多数。(其他学生起哄,笑)

生22: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其他学生起哄,笑)

师:你们都错了。我们无论发表什么看法,均当言之有据。

生(齐):哦——(笑)

师:据从何处来?

生(齐):从文章中来——

学生再读文章,筛选信息。

生23:孔乙己肯定会冻死。书上说“将近初冬;我整天靠着火电厂,也须穿上棉袄了”,而孔乙己却“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这该多冷呀!“我”管温酒,与热水打交道,而且要靠着火,穿棉袄,而孔乙己只能瘫坐地上,他会被冻死。

师:说得好。

生24:他会病死。还是这一小节中,他“黑且瘦,已经不成样子”,原来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那时已经落魄之至了,现在“黑且瘦”可能就是被打伤了,大病一场,还会继续得病而死。

师:有道理。

生25:我觉得他会饿死。大家想想,他平时都只能靠偷点书换点钱维持生计,现在他偷也偷不成了。他必然会饿死。

师:综合大家的意见,一句话,本来就缺少谋生能力的孔乙己,在双腿打折了后,必死无疑了。 这几天诸老师看新闻时,总能看到这样的一些消息:某地收容所近日收容了数名流浪街头者;

临近过年,政府的许多部门、社会上许多机构都纷纷捐资捐物,帮助一些低保户过年。孔乙己会不会受到这样的资助呢?

生26:不会。没有人会惦记孔乙己,连小伙计都看不起他——“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师:掌柜的不是还惦记着孔乙己吗?

生26:恰恰相反,掌柜并不是惦记孔乙己,而是惦记着他的十九个钱。这足以说明掌柜的冷漠。 生27:还有一点也说明掌柜的十分冷漠。当听到客人说“许是死了”时,“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当听到孔乙己被打断了腿,酒店里这些人居然都无动于衷,而是漠不关心,足见当时社会的冷漠。

生28:我补充一点,就是孔乙己一到店,所有人都取笑他,而且专门戳他的心病——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生29:小说第9段说“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足见他在人们心中无足轻重。

师:由此可见,小说中其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谁来归纳归纳呢。

生30:小伙计是一个势利的人。

师:小伙计大约多大了?

生30:大概十三、四岁吧。

师:这样的年龄,应当是纯洁可爱的,可是小伙计却十分势利,反映什么?

生30:我想小孩子如此势利,更能够反映世态炎凉,反映当时人们的冷漠无情。

生31:掌柜应当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

生32:丁举人是残忍的人,缺少人性。

师:他打断了孔乙己的腿,没有见人有何忏悔之意,也未见人们对他的不满,反映什么? 生32:他很可能就是镇上一霸,鱼肉百姓,并非这一件事。

生33:周围的人是一群麻木不仁的人,特别是那群短衣帮。

师:通过大家这一段的交流,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孔乙己实际上是生活在一个冷漠无情的社会中。事实上小说一开始就为我们刻画了孔乙己生活的空间——鲁镇。鲁镇两大阵营中,孔乙己犹如一只蝙蝠,只能在冷漠的社会中死去。所以说,小说刻画孔乙己的性格,暗示了孔乙己必死无疑的悲剧命运,刻画其他人物形象,也是暗示孔乙己必死无疑。所以小说结尾说“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一词,只是指“我”未能亲见,作出的猜想吧,而重点则是“的确”。 本节课,我们围“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反复研读课文,反复讨论,反复信息,明确了这样一个形象,也明确了其他的形象,并从孔乙己的性格与社会生活两个方面来探究其必须无疑的悲剧命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家刻画这样的人物形象想反映什么生活,又通过那些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这些问题,我们后面将继续研究。这节课就学习到这里。

附:板书

《孔乙己》教学实录 班级: 姓名:

师:在大家仔细阅读了《孔乙己》一文后,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一个 的孔乙己。(教师板书)请大家用一个词评价孔乙己。

生1:一个好喝懒做的孔乙己,我用“好喝懒做”评价孔乙己。

师:何以见得?

生1:小说中第5小节中写道:“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

师:“好喝懒做”一词揭示了孔乙己性格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好喝”,另一方面是“懒做”。我们先说说孔乙己的“好喝”。刚才这位同学指出文中一个结论性的语句,我们能不能再从小说中找出具体的信息来表现孔乙己的“好喝”与“懒做”呢?

生2:文章第4、5、6小节就写了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情形;第11小节又一次写到了孔乙己到酒店喝酒的情形。可见他是“好喝”。

师:说得有道理。他在小说中第一次出场时付账是怎样的情形,后来呢?

生2:第一次是“便排出九文大钱”,后来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师:“排”是一种怎样的动作?“摸”又是怎样的动作呢?哪个同学能够为大家模仿模仿? 一名学生模仿,许多学生笑。

师:大家是觉得诸老师让这位同学模仿孔乙己的动作这样的教学好笑呢,还是领略到鲁迅先生用词精妙而会心一笑呢?

生3:我觉得孔乙己的动作可笑,从中也可以看到他的性格很可笑。

师:性格怎样可笑?

生3:他略有几个钱,就在人们面前炫耀,“排”出九文大钱,显示出其傲慢神情,显示出“财大气粗”的神情,也表现他看不起短衣帮,其实也未必比他们有钱。而“摸”则显示出他的困窘,他没钱的时候就“摸”出四文大钱,说明他底气不足。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大家再探究一下,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咸亨酒店时,用“摸”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生4:我认为“摸”字可以表现出孔乙己的钱不多了,如果钱多,一把就可以掏出来,用不着摸。

生5:我认为用“摸”可以和身着衣服有关,孔乙己钱不多,这四文钱,我想嗜酒如命的孔乙己一定是视若珍宝,一定要深藏,他一定会藏在破夹袄的最保险的口袋里,千万不要丢掉呀。(大家笑)

师:你这样说,倒让我想起了上个世纪80年代,诸老师去南京读书里,带了些钱,我母亲就将钱用针缝在裤子一个很深的口袋里。(学生笑)那个时代人们物质缺乏,因而格外珍惜。这可以作为你的理解的一种注释吧。

生6:我觉得可能还与他用手走来有关系,小说中写道“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你想,他用手走这么长时间,手会发麻,掏钱也不利索,只能慢慢地“摸”了。

师:你思考得很深入,分析得十分细致。鲁迅先生的作品往往一字传神,从这两个词中,我们体会到先生的语言表现力。

刚才我们这位同学说文中两处提到了孔乙己到店中喝酒,我觉得喝两次酒也不能说他“好喝”呀?我们能不能再找一找文中能够体现孔乙己的“好喝” 语句呢?

生7:我从“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中可以看出,孔乙己经常到店喝酒。 生8:我从“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中的“每每”一词,也可以看出孔乙己经常到店喝酒。

生9:第10节中掌柜的“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一句中也可以看出:掌柜发现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从反面突出了孔乙己经常来。

生10:第11节中,“听得一个声音”“却很耳熟”,“耳熟”一词也可以反映出孔乙己经常到店喝酒。

生11:我觉得第8节中的“有几回”也可以折射出孔乙己经常到店,这一段说明小孩子围着孔乙己要茴香豆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师:大家读得很细,我们常说“于细微处见精神”,我们的阅读,就应当提倡这样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入文本,才能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领会作品的情感。那么小说中何处体现了他的“懒做”呢?

生12:第4节中写道“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就体现了他的“懒做”。

生13:他不愿做事,“偶然做些偷窃的事”,后来偷丁举人家的书,也能说明这一点。

师:诸老师想问一句,他为什么会“好喝懒做”呢?或者说,什么原因使他变成一个“好喝懒做”的人呢?这其中折射出他怎样的性格?

生14:我觉得孔乙己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人,一个一心想向上爬的人。

师:何以见得?

生15:他“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终于”一词说明他一直想“进学”,说明他想搏一个功名。

生16:他一直穿着长衫,尽管“又脏又破”,“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师: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生16:长衫是读书人的标志,是有身份的标志,他不愿脱下那件长衫,是说明他不想承认自己贫穷窘迫的生活状态,不愿意与短衣帮为伍。可见他想进入上层社会,在这一个点与范进是相似的。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孔乙己与范进接受了相同的教育,他们有着相同追求——获取功名。所不同的是,范进在这场搏杀中成功了,社会少了一个腐儒,多了一个贪官污吏。而孔乙己则沦落下去。诸老师每每读《孔乙己》,常常这样想:孔乙己终其一生,他也不愿意脱下他的长衫,可是最后他不得不脱下,因为残废的他,怎么也不用穿长衫了;他一生都想踱进咸亨酒店,坐下来喝酒,他终于坐下来喝酒了,只是他永远站不起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呀。

还有谁补充?

生17:我觉得他与小说中的“我”的一段对话,也折射出他一心向上爬的性格。

师:请作一点分析。

生17:小说第17节中说“记着!这些字应当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他好为人师,教小伙计一个字,本也无可厚非,但偏偏要他“记着”,目的是为了做掌柜时用,这就不妥了。

师:经过大家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了孔乙己那热衷功名的性格,但为什么说这一性格是其“好喝懒做”的原因呢?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18:我是这样理解的:正是因为他热衷功名,所以他一直想考一个秀才,甚至想考一个举人什么的,就如同范进一样,所以他考了许多年,“终于没有进学”,长期的赶考生涯让他丧失了营生的能力,所以他就只能“好喝懒做”了。

师:我同意你所说的客观上他渐渐地丧失了谋生能力,那他如果主观上想去营生,慢慢也可以“营生”呀。你们看看,孔乙己具不具有“营生”的能力或者先决条件?

生19:应该有的,他字写得好,可以帮人家抄书;再者,反映那个时代生活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中,像孔乙己这样会写字的人,还可以帮别人代写书信。我想他应当能够独立谋生。 生20:他身材高大,做苦力也行,身材高大的人,不应该养不活自己。

师:你说的有道理。这么说长期的备考生活使得他“营生”能力下降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本身就不想去参加体力劳动,或者做代写书信一类的事,这就说明——

生18:他好面子,好虚荣,以参加劳动为耻。

师:你这样说,加上你前面所说,这样的分析就全面了。他“好喝懒做”的根本原因就是他所受的教育是以体力劳动为耻,他的思想就是“万般皆下品,唯为读书高”,他根本就看不起体力劳动者。正是因为如此,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就不可避免。

大家讨论讨论:孔乙己的悲剧结局究竟是怎样的?

生21:他死了。

生22:应该说是“可能死了”。

师:你们俩人的意见不是差不少吗?

生22:他是说孔乙己肯定死了,我是说可能死了,一种可能性,俩人意见还是有区别的。 师:哦。(生笑)诸老师想知道孔乙己到底死没有死?

生22:我坚持我的观点:可能死了。小说第13节说“大约的确死了”,“大约”一词就是我发言的依据。

生21:那“的确”一词,又作何解释?(其他学生起哄,笑)

师:是不是搞个投票决胜负?(生笑)

生22:支持我的举手。(极少部分学生举手)

生21:支持我的观点的举手。(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猜猜诸老师现在会说什么?

生21:少数服从多数。(其他学生起哄,笑)

生22: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其他学生起哄,笑)

师:你们都错了。我们无论发表什么看法,均当言之有据。

生(齐):哦——(笑)

师:据从何处来?

生(齐):从文章中来——

学生再读文章,筛选信息。

生23:孔乙己肯定会冻死。书上说“将近初冬;我整天靠着火电厂,也须穿上棉袄了”,而孔乙己却“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这该多冷呀!“我”管温酒,与热水打交道,而且要靠着火,穿棉袄,而孔乙己只能瘫坐地上,他会被冻死。

师:说得好。

生24:他会病死。还是这一小节中,他“黑且瘦,已经不成样子”,原来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那时已经落魄之至了,现在“黑且瘦”可能就是被打伤了,大病一场,还会继续得病而死。

师:有道理。

生25:我觉得他会饿死。大家想想,他平时都只能靠偷点书换点钱维持生计,现在他偷也偷不成了。他必然会饿死。

师:综合大家的意见,一句话,本来就缺少谋生能力的孔乙己,在双腿打折了后,必死无疑了。 这几天诸老师看新闻时,总能看到这样的一些消息:某地收容所近日收容了数名流浪街头者;

临近过年,政府的许多部门、社会上许多机构都纷纷捐资捐物,帮助一些低保户过年。孔乙己会不会受到这样的资助呢?

生26:不会。没有人会惦记孔乙己,连小伙计都看不起他——“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师:掌柜的不是还惦记着孔乙己吗?

生26:恰恰相反,掌柜并不是惦记孔乙己,而是惦记着他的十九个钱。这足以说明掌柜的冷漠。 生27:还有一点也说明掌柜的十分冷漠。当听到客人说“许是死了”时,“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当听到孔乙己被打断了腿,酒店里这些人居然都无动于衷,而是漠不关心,足见当时社会的冷漠。

生28:我补充一点,就是孔乙己一到店,所有人都取笑他,而且专门戳他的心病——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生29:小说第9段说“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足见他在人们心中无足轻重。

师:由此可见,小说中其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谁来归纳归纳呢。

生30:小伙计是一个势利的人。

师:小伙计大约多大了?

生30:大概十三、四岁吧。

师:这样的年龄,应当是纯洁可爱的,可是小伙计却十分势利,反映什么?

生30:我想小孩子如此势利,更能够反映世态炎凉,反映当时人们的冷漠无情。

生31:掌柜应当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

生32:丁举人是残忍的人,缺少人性。

师:他打断了孔乙己的腿,没有见人有何忏悔之意,也未见人们对他的不满,反映什么? 生32:他很可能就是镇上一霸,鱼肉百姓,并非这一件事。

生33:周围的人是一群麻木不仁的人,特别是那群短衣帮。

师:通过大家这一段的交流,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孔乙己实际上是生活在一个冷漠无情的社会中。事实上小说一开始就为我们刻画了孔乙己生活的空间——鲁镇。鲁镇两大阵营中,孔乙己犹如一只蝙蝠,只能在冷漠的社会中死去。所以说,小说刻画孔乙己的性格,暗示了孔乙己必死无疑的悲剧命运,刻画其他人物形象,也是暗示孔乙己必死无疑。所以小说结尾说“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一词,只是指“我”未能亲见,作出的猜想吧,而重点则是“的确”。 本节课,我们围“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反复研读课文,反复讨论,反复信息,明确了这样一个形象,也明确了其他的形象,并从孔乙己的性格与社会生活两个方面来探究其必须无疑的悲剧命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家刻画这样的人物形象想反映什么生活,又通过那些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这些问题,我们后面将继续研究。这节课就学习到这里。

附:板书


相关内容

  • 聚焦历史名人--鲁迅群文阅读教学实录
  • "聚焦历史名人--鲁迅"群文阅读教学实录 三建乡中心学校 陈光飞 课型:单元主题拓展阅读教学 执教:陈光飞 班级:三建乡中心学校 六年级二班 时间:2016年11月23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国文坛上,有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 ...

  • 余映潮课堂实录
  • 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实录 实录一: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他在幻灯片上将教学的几个阶段设为:序曲--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尾声.用交响乐的结构来定义教学环节,非常精妙. 请看我记录的课堂实录: 老师:咱们今天来学习一个大诗人的短诗. 一.序曲(幻灯) ...

  • Fcnki__明天不封阳台_课堂实录_宋晓民(2)
  • 活动现场 课堂 本版主持/水鱼 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指出这一惨案对于将来的意义. 当然,关于切入法还可以从其他角度研究下去. 1.从学习方法的角度研究切入.宁鸿彬老师要求学生把<哥白尼>和<祖冲之>这两篇课文作综合介绍.具体要 ...

  • 老王教学实录
  • 课前导入:播放音乐<二泉映月> 一.导入 师:上课. 生:起立.敬礼. 师:请坐.(展示幻灯片,图片为一个年迈佝偻的老车夫形象) 师:一个是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是普通的人力车夫.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绛先生的<老王>. 二.初读文本 1.了解作者 师: ...

  • 写人要凸显个性
  • "写人要凸显个性"课堂实录 第五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第四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     张俊峰   执教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我所教的班级又是高一的特快班, ...

  • 长春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2.[我的叔叔于勤]课堂实录
  •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请同学们读作家作品简介. 屏幕显示莫泊桑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作家.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 ...

  • 窃读记名师教学设计(共8篇)
  • 篇一:<窃读记>教学设计(公开课) <窃读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多读书,读好书"是<语文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之一.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节课上,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给 ...

  • 教学实录集--余映潮
  • 余映潮教学实录汇集(1) 1. <我的叔叔于勒> 2. <云南的歌会> 3. <说屏> 4. <记承天寺夜游> 5. <狼> 余映潮<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请同学们读作家作品简介. ...

  • 初二语文期末试卷
  •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卷共6页,四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