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是河南汝阳县的农业产业化最具特色的经济作物,如何能够更进一步推进烟叶生产迈上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我们对照基层烟叶生产工作实际,开展烟叶生产工作调研,找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理清了稳步推进汝阳烟叶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为下一步的烟叶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汝阳县烟叶生产发展现状
2009年,汝阳全县签订合同面积3.36万亩,涉及11个种烟乡镇,8个烟叶工作站,95个植烟村,种烟农户2951户,户均面积11.4亩,与2008年相比种烟农户优化降幅达60.4%,户均规模增幅60.4%。全县万亩种烟乡镇2个,千亩以上种烟专业村15个,500亩以上种烟大村77个,全县建设省级现代烟草农业试点仝沟村和刘店乡二郎村、柏树乡枣林村等6个县级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村,7个试点村示范面积达1.03万亩,烟农630户。
二、汝阳烟叶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问题
汝阳烟叶的发展具有如下优势:
一是汝阳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等自然优势造就具有汝阳特色的“崤山”牌优质烟叶。二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烟叶生产工作,汝阳县委、县政府把烟叶生产列为全县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各乡镇都把烟叶生产列为重点产业。三是汝阳烟区农村土地面积大,农民收入低,烟叶与其他农作物相比,收入相对稳定。四是适宜种烟的土地面积40万亩,而汝阳县常年种烟稳定在5万~8万亩,有轮作调茬的可能,有较大的生产发展潜力。五是烟农有良好的耕作习惯,注重农家肥、饼肥的使用,基本没有作物套种的耕作方式,避免了对土地的掠夺式生产,有良好的地力生产环境。六是汝阳烟区烟叶种植历史较长,烟农有良好的生产技术基础,为提高汝阳烟叶种植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随着农业大环境的变化和烟草行业体制改革的深化,烟叶生产平稳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受气候影响较大,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烟株生长发育,导致烟叶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下降;二是基础设施薄弱,烟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调制设施和基层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三是部分新种烟农户和种烟大户烟田管理、烘烤、分级等环节措施落实不到位,各个环节严重滞后,管理粗放,影响烟叶种植整体效益;四是农村土地调整难度大,而且随着近年来其他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使烟叶生产在农业资源争夺中难争好田好地,客观上制约了烟叶的规模化种植;五是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现有劳力减少,烟农群体难稳定;六是烟农种烟积极性亟须稳定,服务烟农水平有待提高;七是烟叶生产科技支撑作用不明显,科研投入少,科技人才薄弱。
三、推进汝阳烟叶生产稳定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稳步推进汝阳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必须理清思路,严把发展方向,要做到三个不动摇,四个提高,五个到位。
坚持三个不动摇:
(一)坚持稳控规模,强化合同管理不动摇。把严控规模作为当前烟叶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处理好“控”和“稳”的关系,做到既控得住又稳得住,确保2010年2.86万亩种植面积足额落实、8.6万担收购计划不超。要坚持以合同管理为主线,全面与烟农签订种植收购合同,依靠合同落实烟叶生产计划、育苗、供苗、物资扶持、组织收购,把全面落实烟叶产购合同制作为稳控工作的重要手段。
(二)坚持标准化生产,突出质量特色意识不动摇。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市场形势,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以质量拓市场、求发展。在标准化生产上下工夫,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找准特色定位,坚持把突出质量特色作为主攻方向,落实浓香型技术措施,做精做强“崤山”烟叶品牌,增强汝阳烟叶的市场竞争力。
(三)坚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推进现代烟草农业步伐不动摇。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解决收购期间进度慢问题,增强烟叶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按照“一基四化”的要求,搞好烟水、烟炕、烟机、烟路、烟站综合配套建设。加快生产组织方式创新,鼓励扶持专业化生产和专业化服务,确保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出成效、出经验。进一步优化种植区域、生产地块和种烟农户,落实轮作制度,积极与工业企业开展优质烟叶基地建设。
同时,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提高:
(一)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水平大提高。要立足创优质烟叶品牌,认真贯彻“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行业方针,转变烟叶生产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创新企业管理机制,改革和完善责任目标的考核体系,要统筹协调,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切实提高应对特殊环境下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驾驭烟叶生产的组织领导能力。
(二)烟叶整体生产水平大提高。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汝阳的种烟村、种烟户进行优选,种植农户规模提倡在20~30亩,引导大户适度规模种植。重点抓好新品种示范、烟田轮作倒茬、土壤改良等,继续加大生产扶持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强本固基,稳定烟叶产量。规范烟叶收购程序,提高等级质量和纯度,确保烟叶生产经营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三)技术指导和服务烟农水平大提高。不断壮大技术人员队伍,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强化对生产技术人员工作绩效的考核与管理,提高烟叶生产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对广大烟农的服务水平,依靠深入细致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流烟农,生产一流烟叶。
(四)烟农整体素质大提高。要把做好对烟农的引导性教育、搞好烟农队伍的基础性培训作为首要任务,筛选铁杆烟农,发展职业烟农,培养新型烟农,引导教育烟农摒弃落后的传统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组织开展阶段性培训、以会带训、座谈讨论和入户指导等多种方式对烟农队伍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烟农队伍的整体素质。
狠抓生产管理环节的五个到位:
(一)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到位。选用良种,是奠定优质香气的基础,以豫烟6号和云烟87为主栽品种,搭配中烟100和秦烟96,建立良种引进模式,狠抓优良品种推广,逐步摸索培育适宜我区生产的优质品种资源。
(二)抢抓农时、适时移栽到位。 要在适时播种育苗的基础上,根据当年气候条件合理确定适宜的烟叶移栽期,解决烟叶晚熟、晚烤、晚收问题。
(三)改良土壤平衡、施肥到位。增加烟田有机肥和磷钾肥使用量,适当降低氮肥用量,提高烟田土壤质量,确保养分供应。积极扩大地膜和秸秆覆盖面积,促使烟叶早发、早熟、早烤、早收。
(四)成熟采收、科学烘烤到位。大力推广以提高烟叶成熟度、提高烘烤成功率、节能降耗为目标的采收烘烤技术。根据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不同地力及不同气候适时采收,做到不熟不采、熟不漏采、熟相一致。推行专业化烘烤、提高整体烘烤水平,改进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提高中上等烟比例。
(五)预检分级、收购管理到位。要加大预检队伍的管理力度,建立烟农和预检员信用评价体系,将烟叶质量与预检员的服务报酬密切结合。落实烟叶收购制度,要坚持计划收购、合同收购、国标收购不动摇,深入做好“封闭收购、密码验级”和原级原调工作,进一步提高收购等级质量和工商交接质量,真正把烟叶品牌做强叫响。
(叶红朝 河南省烟草公司汝阳分公司)
烟叶是河南汝阳县的农业产业化最具特色的经济作物,如何能够更进一步推进烟叶生产迈上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我们对照基层烟叶生产工作实际,开展烟叶生产工作调研,找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理清了稳步推进汝阳烟叶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为下一步的烟叶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汝阳县烟叶生产发展现状
2009年,汝阳全县签订合同面积3.36万亩,涉及11个种烟乡镇,8个烟叶工作站,95个植烟村,种烟农户2951户,户均面积11.4亩,与2008年相比种烟农户优化降幅达60.4%,户均规模增幅60.4%。全县万亩种烟乡镇2个,千亩以上种烟专业村15个,500亩以上种烟大村77个,全县建设省级现代烟草农业试点仝沟村和刘店乡二郎村、柏树乡枣林村等6个县级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村,7个试点村示范面积达1.03万亩,烟农630户。
二、汝阳烟叶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问题
汝阳烟叶的发展具有如下优势:
一是汝阳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等自然优势造就具有汝阳特色的“崤山”牌优质烟叶。二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烟叶生产工作,汝阳县委、县政府把烟叶生产列为全县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各乡镇都把烟叶生产列为重点产业。三是汝阳烟区农村土地面积大,农民收入低,烟叶与其他农作物相比,收入相对稳定。四是适宜种烟的土地面积40万亩,而汝阳县常年种烟稳定在5万~8万亩,有轮作调茬的可能,有较大的生产发展潜力。五是烟农有良好的耕作习惯,注重农家肥、饼肥的使用,基本没有作物套种的耕作方式,避免了对土地的掠夺式生产,有良好的地力生产环境。六是汝阳烟区烟叶种植历史较长,烟农有良好的生产技术基础,为提高汝阳烟叶种植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随着农业大环境的变化和烟草行业体制改革的深化,烟叶生产平稳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受气候影响较大,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烟株生长发育,导致烟叶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下降;二是基础设施薄弱,烟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调制设施和基层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三是部分新种烟农户和种烟大户烟田管理、烘烤、分级等环节措施落实不到位,各个环节严重滞后,管理粗放,影响烟叶种植整体效益;四是农村土地调整难度大,而且随着近年来其他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使烟叶生产在农业资源争夺中难争好田好地,客观上制约了烟叶的规模化种植;五是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现有劳力减少,烟农群体难稳定;六是烟农种烟积极性亟须稳定,服务烟农水平有待提高;七是烟叶生产科技支撑作用不明显,科研投入少,科技人才薄弱。
三、推进汝阳烟叶生产稳定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稳步推进汝阳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必须理清思路,严把发展方向,要做到三个不动摇,四个提高,五个到位。
坚持三个不动摇:
(一)坚持稳控规模,强化合同管理不动摇。把严控规模作为当前烟叶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处理好“控”和“稳”的关系,做到既控得住又稳得住,确保2010年2.86万亩种植面积足额落实、8.6万担收购计划不超。要坚持以合同管理为主线,全面与烟农签订种植收购合同,依靠合同落实烟叶生产计划、育苗、供苗、物资扶持、组织收购,把全面落实烟叶产购合同制作为稳控工作的重要手段。
(二)坚持标准化生产,突出质量特色意识不动摇。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市场形势,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以质量拓市场、求发展。在标准化生产上下工夫,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找准特色定位,坚持把突出质量特色作为主攻方向,落实浓香型技术措施,做精做强“崤山”烟叶品牌,增强汝阳烟叶的市场竞争力。
(三)坚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推进现代烟草农业步伐不动摇。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解决收购期间进度慢问题,增强烟叶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按照“一基四化”的要求,搞好烟水、烟炕、烟机、烟路、烟站综合配套建设。加快生产组织方式创新,鼓励扶持专业化生产和专业化服务,确保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出成效、出经验。进一步优化种植区域、生产地块和种烟农户,落实轮作制度,积极与工业企业开展优质烟叶基地建设。
同时,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提高:
(一)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水平大提高。要立足创优质烟叶品牌,认真贯彻“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行业方针,转变烟叶生产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创新企业管理机制,改革和完善责任目标的考核体系,要统筹协调,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切实提高应对特殊环境下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驾驭烟叶生产的组织领导能力。
(二)烟叶整体生产水平大提高。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汝阳的种烟村、种烟户进行优选,种植农户规模提倡在20~30亩,引导大户适度规模种植。重点抓好新品种示范、烟田轮作倒茬、土壤改良等,继续加大生产扶持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强本固基,稳定烟叶产量。规范烟叶收购程序,提高等级质量和纯度,确保烟叶生产经营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三)技术指导和服务烟农水平大提高。不断壮大技术人员队伍,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强化对生产技术人员工作绩效的考核与管理,提高烟叶生产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对广大烟农的服务水平,依靠深入细致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流烟农,生产一流烟叶。
(四)烟农整体素质大提高。要把做好对烟农的引导性教育、搞好烟农队伍的基础性培训作为首要任务,筛选铁杆烟农,发展职业烟农,培养新型烟农,引导教育烟农摒弃落后的传统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组织开展阶段性培训、以会带训、座谈讨论和入户指导等多种方式对烟农队伍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烟农队伍的整体素质。
狠抓生产管理环节的五个到位:
(一)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到位。选用良种,是奠定优质香气的基础,以豫烟6号和云烟87为主栽品种,搭配中烟100和秦烟96,建立良种引进模式,狠抓优良品种推广,逐步摸索培育适宜我区生产的优质品种资源。
(二)抢抓农时、适时移栽到位。 要在适时播种育苗的基础上,根据当年气候条件合理确定适宜的烟叶移栽期,解决烟叶晚熟、晚烤、晚收问题。
(三)改良土壤平衡、施肥到位。增加烟田有机肥和磷钾肥使用量,适当降低氮肥用量,提高烟田土壤质量,确保养分供应。积极扩大地膜和秸秆覆盖面积,促使烟叶早发、早熟、早烤、早收。
(四)成熟采收、科学烘烤到位。大力推广以提高烟叶成熟度、提高烘烤成功率、节能降耗为目标的采收烘烤技术。根据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不同地力及不同气候适时采收,做到不熟不采、熟不漏采、熟相一致。推行专业化烘烤、提高整体烘烤水平,改进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提高中上等烟比例。
(五)预检分级、收购管理到位。要加大预检队伍的管理力度,建立烟农和预检员信用评价体系,将烟叶质量与预检员的服务报酬密切结合。落实烟叶收购制度,要坚持计划收购、合同收购、国标收购不动摇,深入做好“封闭收购、密码验级”和原级原调工作,进一步提高收购等级质量和工商交接质量,真正把烟叶品牌做强叫响。
(叶红朝 河南省烟草公司汝阳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