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政党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5-31发表评论>>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政党?与西方意义上的政党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自己的特殊性?答案是:中国共产党是“1-2-3”结构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

首先,“1-2-3”结构中的“1”,指的是在中国的政党政治中,中国共产党是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唯一的“领导党”。这源于中西方政党政治的历史起源与发展现状不同。在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1689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还是1775年的美国独立战争,没有什么政党领导了国家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近代国家的建立、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与政党没什么关系。政党自然而然地谈不上“领导党”的地位。中国则不同。中国共产党建立时,并非中共一家,而是“政党林立”的时代,当时中国有300个政党和类似政党的政治团体。因为当时中国面临着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300个政党都努力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有所作为。只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正确、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定和实际行动百折不挠、中国共产党深入工农群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比其他政党彻底,所以才领导中国人民逐步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革命中全中国人民逐步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他299个政党经过多次分化改组,最后绝大多数政党也逐步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中,曾两度出现“多党政治”的局势。一次是1927年春天,当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把中国革命从广东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的时候,再有两年就可以成功,建立起“多党政治”的国度,但国民党1927年春背叛了国民革命,“单边”撕裂了革命统一战线,“多党政治”的局势失去了。第二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多党政治”的局势再度到来。双方谈了40天,最后国民党蒋介石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中国的天上,不能同时存在两个太阳”。其实,“多党政治就是多个太阳”。中国共产党无奈,毛泽东只得回答:“那就由中国老百姓最后决定,留下一个、去掉一个”。结果中国的老百姓把中国共产党留下了,把国民党赶到中国的台湾岛上去了。新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其他政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起步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从建立新中国,到经历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的第一个30年,现在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第二个30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迅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日益增强,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过得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也越来越稳固,中国的多党合作局势也越来越稳定。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事实,是中国进一步前进的必然,和西方迥然不同。

其次,“1-2-3”结构中的“2”,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是“两个先锋队”,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点和西方国家的政党也截然不同。西方国家的政党,只有自己的阶级或阶层属性,而没有人民与民族属性。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同时还具有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政党属性,而且二者有着历史的辩证统一。一方面,作为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代表了中国的发展未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时,只有230万产业工人和1200万手工业工人和店员。人数虽然少,但代表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文明的国度,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发展中国现代工业和工人阶级队伍,一直致力于把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方向转变。到今天,中国有8000万国有企业工人,还有2.5亿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就业的日益形成的新型工人阶级队伍,这两支工人阶级队伍在日益发展壮大;而且在农业战线,正在日益形成和发展起农业工人队伍。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代表了中国正在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方向转变,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在日益巩固和扩大,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具有更加远大的发展前途。另一方面,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一是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风貌。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就一直追求建立全国性的、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度,工人阶级队伍人数少,农民阶级队伍占绝大多数,农民和小知识分子入党,必然构成中国共产党的主体多数。因此,中国共产党人注重于解决“思想上入党”,不管是农民,还是知识分子,只要思想上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是什么出身则不重要。因此在客观上,中国共产党是农民和知识分子占多数,自然而然地中国共产党也就成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的老百姓也承认这一事实。二是中国工人阶级队伍虽然过去人数少,但改革开放后却迅速增加和扩大;中国的知识分子过去人数少,改革开放后也在迅速增加和发展;中国的农民阶级队伍过去虽然占绝大多数,但改革开放后在逐年减少,改革开放新的30年将进一步减少。这种日益“两增加、一减少”的发展趋势,恰恰反映了由传统中华民族向现代中华民族嬗变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因此,中国共产党又有着一个伟大灿烂的民族发展前程。所以,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先锋队”的政党属性,代表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未来。

第三,“1-2-3”结构中的“3”,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的利益表达功能。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其利益表达就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立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如何代表、实现、维护和增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两个基本的实现途径,那就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持之以恒地发展生产力和发展先进文化,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来代表、实现、维护和增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在具体的行动中,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自始至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反对“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贯彻“立党为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决反对和治理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现象和腐败案件。虽然中国共产党执政活动中的腐败现象和腐败案件仍然处于高发多发态势,但中国共产党决心逐步治理腐败,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始终努力做到和实现“三个代表”。

第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六个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治国理政事业,不断推进事业的大发展。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培养选拔和使用干部,不断培养造就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具有很强能力素质的干部队伍。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培养、教育和管理党员队伍,使广大的共产党员在工作生活中日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把各级党组织造就成能够创造性工作的执政团队。五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培养造就伟大的中华民族,使中华民族日益成为善于创新的民族和文明的民族。六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大力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和繁荣昌盛。具体的运用的途径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这种推进,具有伟大的开放性。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传承,剔除其糟粕,传承其精华,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文化之根。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对西方优秀文化和人类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给予批判性地借鉴吸收和创新,使之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对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伟大新实践和新经验,给予不断地理论升华和理论结晶,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篇章。四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对党和人民所走过的历程和获得的历史经验不断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需要对国情、党情、世情、民情和各方面情况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把研究理论、研究历史、研究现状有机结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以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不断走向新天地。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就是走过90年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就是满怀信心迎接未来的中国共产党。(作者 张希贤)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5-31发表评论>>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政党?与西方意义上的政党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自己的特殊性?答案是:中国共产党是“1-2-3”结构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

首先,“1-2-3”结构中的“1”,指的是在中国的政党政治中,中国共产党是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唯一的“领导党”。这源于中西方政党政治的历史起源与发展现状不同。在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1689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还是1775年的美国独立战争,没有什么政党领导了国家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近代国家的建立、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与政党没什么关系。政党自然而然地谈不上“领导党”的地位。中国则不同。中国共产党建立时,并非中共一家,而是“政党林立”的时代,当时中国有300个政党和类似政党的政治团体。因为当时中国面临着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300个政党都努力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有所作为。只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正确、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定和实际行动百折不挠、中国共产党深入工农群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比其他政党彻底,所以才领导中国人民逐步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革命中全中国人民逐步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他299个政党经过多次分化改组,最后绝大多数政党也逐步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中,曾两度出现“多党政治”的局势。一次是1927年春天,当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把中国革命从广东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的时候,再有两年就可以成功,建立起“多党政治”的国度,但国民党1927年春背叛了国民革命,“单边”撕裂了革命统一战线,“多党政治”的局势失去了。第二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多党政治”的局势再度到来。双方谈了40天,最后国民党蒋介石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中国的天上,不能同时存在两个太阳”。其实,“多党政治就是多个太阳”。中国共产党无奈,毛泽东只得回答:“那就由中国老百姓最后决定,留下一个、去掉一个”。结果中国的老百姓把中国共产党留下了,把国民党赶到中国的台湾岛上去了。新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其他政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起步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从建立新中国,到经历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的第一个30年,现在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第二个30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迅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日益增强,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过得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也越来越稳固,中国的多党合作局势也越来越稳定。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事实,是中国进一步前进的必然,和西方迥然不同。

其次,“1-2-3”结构中的“2”,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是“两个先锋队”,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点和西方国家的政党也截然不同。西方国家的政党,只有自己的阶级或阶层属性,而没有人民与民族属性。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同时还具有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政党属性,而且二者有着历史的辩证统一。一方面,作为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代表了中国的发展未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时,只有230万产业工人和1200万手工业工人和店员。人数虽然少,但代表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文明的国度,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发展中国现代工业和工人阶级队伍,一直致力于把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方向转变。到今天,中国有8000万国有企业工人,还有2.5亿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就业的日益形成的新型工人阶级队伍,这两支工人阶级队伍在日益发展壮大;而且在农业战线,正在日益形成和发展起农业工人队伍。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代表了中国正在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方向转变,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在日益巩固和扩大,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具有更加远大的发展前途。另一方面,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一是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风貌。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就一直追求建立全国性的、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度,工人阶级队伍人数少,农民阶级队伍占绝大多数,农民和小知识分子入党,必然构成中国共产党的主体多数。因此,中国共产党人注重于解决“思想上入党”,不管是农民,还是知识分子,只要思想上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是什么出身则不重要。因此在客观上,中国共产党是农民和知识分子占多数,自然而然地中国共产党也就成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的老百姓也承认这一事实。二是中国工人阶级队伍虽然过去人数少,但改革开放后却迅速增加和扩大;中国的知识分子过去人数少,改革开放后也在迅速增加和发展;中国的农民阶级队伍过去虽然占绝大多数,但改革开放后在逐年减少,改革开放新的30年将进一步减少。这种日益“两增加、一减少”的发展趋势,恰恰反映了由传统中华民族向现代中华民族嬗变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因此,中国共产党又有着一个伟大灿烂的民族发展前程。所以,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先锋队”的政党属性,代表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未来。

第三,“1-2-3”结构中的“3”,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的利益表达功能。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其利益表达就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立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如何代表、实现、维护和增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两个基本的实现途径,那就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持之以恒地发展生产力和发展先进文化,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来代表、实现、维护和增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在具体的行动中,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自始至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反对“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贯彻“立党为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决反对和治理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现象和腐败案件。虽然中国共产党执政活动中的腐败现象和腐败案件仍然处于高发多发态势,但中国共产党决心逐步治理腐败,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始终努力做到和实现“三个代表”。

第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六个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治国理政事业,不断推进事业的大发展。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培养选拔和使用干部,不断培养造就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具有很强能力素质的干部队伍。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培养、教育和管理党员队伍,使广大的共产党员在工作生活中日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把各级党组织造就成能够创造性工作的执政团队。五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培养造就伟大的中华民族,使中华民族日益成为善于创新的民族和文明的民族。六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大力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和繁荣昌盛。具体的运用的途径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这种推进,具有伟大的开放性。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传承,剔除其糟粕,传承其精华,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文化之根。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对西方优秀文化和人类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给予批判性地借鉴吸收和创新,使之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对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伟大新实践和新经验,给予不断地理论升华和理论结晶,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篇章。四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对党和人民所走过的历程和获得的历史经验不断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需要对国情、党情、世情、民情和各方面情况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把研究理论、研究历史、研究现状有机结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以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不断走向新天地。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就是走过90年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就是满怀信心迎接未来的中国共产党。(作者 张希贤)

文章来源: 中国网


相关内容

  • 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 作者:何力平 杭州商学院学报 2002年10期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政党,虽然已经走过了80年的风雨历程,但面对今后还要进行的"几十代甚至几十代人"的艰苦奋斗,80年绝不意味着成熟和稳固.列宁缔造的苏联共产党,如果从1898年3月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算起, ...

  • 如何理解党的先进性.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 作者:高新民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4年02期 自从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两个先锋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如何理解党的先进性.阶级性和群众性的问题.从近两年笔者参加的中央党校进修部学员的讨论和部分学者的讨论来看,影响理解这一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党的群众性,在于吸收社 ...

  • 黄天柱:多元社会与民主党派的社会整合功能(2)
  • 发布时间:2011-09-16 10:28 作者:黄天柱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121次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这些问题,在民主党派利益代表问题上,笔者提出如下几个观点: 1.民主党派应该而且完全可以具有利益代表功能 不少民主党派成员一提到"利益代表"就担心参政党沦为"利益 ...

  • 坚持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 2013年,在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许多重大举措,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发展,给包括民主党派成员在内的全国人民以巨大鼓舞. 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刻,探索总结参政党建设发展的经验 ...

  • 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优
  • 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王 公 聚 政党和政党制度是在生产力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特别是工业化进程起步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最早萌芽于17世纪70年代的英国,即1679年英国议会分为两派开始.此后,世界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政党.由于各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生态千差万别,各国的政党制 ...

  • 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和基本经验
  • 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和基本经验 [大] [小] 2004-04-13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游洛屏 摘要:本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分析一些国家在政党制度方面的教训,总结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 ...

  • 列宁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 列宁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刘志明 [内容提要]列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俄国党的建设的实践,极富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新思想新观点,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率先创立了完整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列宁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科学把握涉及列宁无产阶级政 ...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建目标模式的演进
  • 作者:李先波 实事求是 2014年05期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党情的现实局面和发展趋势,是随着客观形势变化发展而调整的,是动态的认识,应体现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统一.党对自身历史方位的认知,是在特定发展阶段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党对自身历史方位认知的准确 ...

  • 怎么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
  • 2011年11月04日 09:59:4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微博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新华社信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怎么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 新华网北京11月4日电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