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教师思考: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佳作。《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及说明:

信息资料: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情感目标

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

1.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搜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地给予评价,可满足学和的成功需要。相互的交流,扩大了每个学生的信息量,促进了合作与发展。同时所搜集资料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作了铺垫,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积累。]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从学生的自主质疑中,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走向,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1.教师介绍毛主席写“咏梅”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体现教师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初步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此活动有扶有放,提高并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问题设计适于探究,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理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阅读欣赏能力。]

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理解是语文教学的追求。如何使学生的表达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教师引发的多形式评价和

巧妙的点拨是关键。这个环节对教学的教学功底有着较高的要求。]

2.学习小结。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益。学生在创作表现中深刻地体会了词句的妙处,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陆游的词作来进行读背练习。]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教师思考: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佳作。《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及说明:

信息资料: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情感目标

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

1.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搜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地给予评价,可满足学和的成功需要。相互的交流,扩大了每个学生的信息量,促进了合作与发展。同时所搜集资料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作了铺垫,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积累。]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从学生的自主质疑中,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走向,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1.教师介绍毛主席写“咏梅”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体现教师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初步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此活动有扶有放,提高并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问题设计适于探究,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理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阅读欣赏能力。]

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理解是语文教学的追求。如何使学生的表达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教师引发的多形式评价和

巧妙的点拨是关键。这个环节对教学的教学功底有着较高的要求。]

2.学习小结。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益。学生在创作表现中深刻地体会了词句的妙处,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陆游的词作来进行读背练习。]


相关内容

  • -图像边缘提取方法研究
  • 图像边缘提取方法研究 摘 要 图像边缘检测一直以来都是图像处理与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边缘提取是图像处理的基础工作,如何精确.有效地提取边缘是图像处理领域相关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由此产生的各种边缘检测算法层出不穷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对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各种图像边缘提取方法进行了阐述.对比和分析了 ...

  •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 <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卜算子 咏梅> [教学目标] 1.能感情诵读<卜算子 咏梅>. 2.积累关于"愁"的诗句. 3.理解词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的排挤. 4.对比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与毛泽东的<卜 ...

  • log算子边缘检测6
  • 基于双边滤波的LOG边缘检测算法 摘要:传统LOG边缘检测算法采用高斯函数滤波时,尽管抑制了噪声,但同时也损坏了部分低强度边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结合双边滤波的LOG边缘检测算法,首先采用双边滤波来替代传统LOG算子中的高斯滤波,然后计算平滑后图像的拉普拉斯,最后提取运算后的零交叉点作为图像的 ...

  • 解与常系数高阶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
  • 第13卷第6期 N0・6 型竺!!旦 丝些竺些竖型燮-----』坠竺一 长春大学学报 Ⅷ・13 文章编号:1009-3907(2003)06一0036-04 逆微分算子的分解与常系数高阶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 贡韶红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江苏江阴214431) 摘要:讨论了微分算子度其逆算子的可分 ...

  • 卜算子咏梅
  • 卜算子.咏梅 目的要求 1.了解梅花的特点.2.体会两首词的寓意.作者的感情.3.比较阅读两首词的异同点.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 教学重点 1.体会两首词的寓意.作者的感情.2.比较阅读两首词的异同点.3.感悟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 比较阅读两首词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 阅读.欣赏 ...

  • 粗糙集算法
  • DUFE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方法概论 学号: 专业: 姓名: 粗糙集理论 一.粗糙集的来源与发展 智能信息处理是当前信息科学理论和应用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领域.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每日每时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信息量的不断增长,对信息分析工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希望自 ...

  • 惩罚函数法在遗传算法处理约束问题中的应用
  • 第24卷 第2期2002年2月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 o l. 24 No. 2 Feb. 2002 文章编号:1671-4431(2002) 02-0056-04 惩罚函数法在遗传算法处理约束问题中的 ...

  • 排课系统的遗传算法交叉算子实现--本科毕业论文
  • 天 津 师 范 大 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排课系统的遗传算法交叉算子实现 学 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 学 号: ********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 级: 2008级 完成日期: 2012年4月 指导教师: 排课系统的遗传算法交叉算子实现 摘要:近年来随着 ...

  • 图像分割方法
  • MATLAB的图像分割方法 蒋翠翠 湖北 李明 430079) 武汉 并借助MATLAB 对几种边缘检测算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指出MATLAB 后再用新的区域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没有可接受的邻近点时生长过程终止:对于有多个目标区域的图像,可在之前已划分的区域外再选取一种子点,按同样过程生成新的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