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

生堡监鏖医咂盘查(鱼王题)垫!!生!旦筮!鲞筮!Q塑垦垡旦』g丛遁垡!堡(旦!也皇堕!些堕墨),丛翌!!:垫!!,型:!。№:!Q

・综述・

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

王继涛张绍庚朱震宇孙百军

移植物抗宿主病(弘Ift.versus.hostdisease,GVHD)是肝移植(1ivertransplantation,LT)后一种罕见的并发症,但病死率极高。GVHD患者常见临床表现是发热、皮疹、腹泻以及骨髓抑制等,最终常因全身感染或骨髓衰竭死亡。随着肝移植手术在全世界

范围内的开展,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断出现。但是由于它发病率极低,医学界目前尚未形成肝移植术后GVHD明确治疗方

案,其病死率依然很高。

一、发病概况

1.疾病介绍:肝移植术后GVHD是指肝移植术后供肝内的淋巴细胞(主要为T淋巴细胞)识别宿主体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bility

complex,MHC)抗原后致敏并克隆扩

增,进而攻击宿主皮肤、消化道、骨髓等器官,最终导致宿主发生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甚至死亡…。

肝移植术后GVHD根据发病时间可分为急性GVHD和慢性GVHD。急性GVHD多发生在术后100d以内,而慢性GVHD一般发生在术后100d以后。但最近的一些研究认为慢性GVHD可以看作急性GVHD的进一步发展,不再明确区分两者。因为急性GVHD的病理变化可以在100d以后发现,而慢性GVHD的症状也可以在100d以内出现心J。

2.流行病学:从1988年Burdick等”3第一次报道了肝移植术后GVHD病例以来,GVHD逐渐被医学界公认为器官移植术后致死性并发症之一。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O.1%~2%,病死率仍大于75%【2J。但不得不考虑的是一方面现在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GVHD诊断标准,各移植中心所采用的标准都有所不同;另一方面GVHD发病率较低的原因之一是GVHD的症状可能会被错误地归于其他病因,如感染或药物不良反应等。所以肝移植术后GVHD真正的发病率尚未明确。国际上多引用发病率为1%,病死率为85%。低发病率和缺乏特异性诊断也是往往被忽视或误诊的原因。

二、发病机制

肝移植术后GVHD确切的发病机制还未被详细阐明。1966年,Billigharfl卜。提出了GVHD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1)移植物内必须含有足够数量的具有活性的免疫细胞;(2)受体必须被移植物识别为“异己”;(3)受体未发生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受体处于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状态)。现在医学界仍然认可上述观点。

肝移植术后GVHD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血型ABO不相容所致的GVHD体液反应,其发生机制是供肝携带的淋巴细胞产生抗宿主红细胞抗体,导致受体发生溶血性贫血。这类过程常发生在移植手术后1~2周。这类疾病大多具有自愈性,个别严重贫血的患者可行输血治疗。另一类即文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3.10.05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30772692)作者单位:100088北京,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胆外科一中心通讯作者:孙百军,Email:sbjdoctor@yahoo.corn.cn

万方数据

献中及临床上常描述的,供体T细胞所导致的细胞免疫性GVHD。其发生机制是供肝内的T细胞识别宿主MHC或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而激活,随后发生克隆性分化和扩增。致敏T细胞分泌IL-2、IFN・’等细胞因子,形成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storm)”1,并进一步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

cell,NK)及

抗宿主细胞的毒性T淋巴细胞(cytolyticT

lymphocyte,CTL),进

而导致一系列的正反馈连锁反应,最终作用于受者皮肤、消化道

及骨髓等器官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

三、风险因素

1.HLA配型:受体和供体之间的HLA匹配程度不仅影响供肝的长期适应,更会导致发生致命性GVHD。最新研究怕剖表

明:供体特异性HLA等位基因是人类GVHD的发病率及表现强烈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Kamei等一1的研究表明,肝移植术后

致命性GVHD发病风险取决于供体主导的单向匹配的HLA配型(HLA—A,一B,一DR)位点数量,即供肝与受体的HLA匹配率越高越易发生GVHD,且与发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故当三个位点均匹配时极易发生致死性GVHD。很多研究¨_2’“”1显示当供体为HLA纯合子,而受体为HLA杂合子即供受体间呈单向显性HLA匹配是发生GVHD高危因素。活体肝移植(1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由于亲属间的遗传因素的存在,比尸

体供肝更易形成HLA配型匹配,也就更易造成GVHD的发生‘10‘。

2.受者与供体的年龄: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受体的年龄增

加以及供受体的年龄差的增大会导致肝移植术后GVHD风险上升。据报道年龄大于65岁的受体比小于65岁的受体发生GVHD的风险升高九倍¨“。Akbulut等旧1的研究表明供体与受体之间的年龄差是肝移植术后GVHD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之间年龄差大于40被认为是GVHD的危险因素之一。

3.受体免疫:受体免疫低下会间接导致供肝致敏T细胞的

攻击效能提高,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很多临床研究报道自身免疫性肝病、糖尿病及酒精性肝炎的患者移植后易造成GVHDu…。究其原因这些因素均是导致了受体自身的免疫能力下降。肝移植术前免疫抑制的准备也是受体免疫力下降的原因。当然我们认为年龄过大的受体可能也是由于免疫力下降才更易发生GVHD。

4.其他因素:肝移植术后GVHD的发生可能也与肝移植前的输血治疗、再次肝移植以及多器官联合移植有关。前两项可能是由于肝移植手术前准备导致受体内识别“异己”成分,发生

免疫反应,产生7ⅢF-d、IL一1等细胞因子。当供肝植入受体后,

供肝内的T细胞被强烈刺激并发生一系列的级联反应,最终导致GVHD的发生¨’“1。Mawad等¨纠的研究显示多器官移植更易导致GVHD且临床表现及预后也更严重。其原因可能是供体器官内拥有了更多的致敏T细胞。

四、临床表现

1.皮疹:肝移植术后GVHD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就是皮肤病变¨。2’”1。皮疹常为红色斑丘疹,压之可褪色,先见于胸部和颈

生堡!鲢压医殛盘查(鱼王题)垫!!生!旦筮!鲞筮!Q翅£堕里!£堕堕巫!璺曼(坠幽!逝婴):丛型!§:垫!≥,里丛:!,丛!:!Q

部,随后逐渐扩展至全身。随疾病发展,皮疹颜色逐渐加深并融合成片,常伴明显瘙痒。个别严重患者与剥脱性皮炎类似,呈大疱样皮疹,临床上常需与药疹相鉴别¨昏1引。

2.发热:GvHD的发热多为不明原因的高烧,一般伴随皮疹出现,体温常在38℃以上波动。由于缺乏特异性极易被误诊为术后感染。故当肝移植术后出现皮疹伴高烧时应高度警惕发生GVHD的可能。

3.消化道症状:腹泻一般出现在皮疹与发热之后,呈水样腹泻。此症状的个体差异性较大,轻者可仅表现为恶心、呕吐及轻微腹泻,重者可出现严重腹泻和消化道糜烂出血。有些症状严重的患者最终死于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腹泻的机制n7删可能是供体淋巴细胞在消化道的浸润,造成肠道黏膜的吸收功能丧失。

4.骨髓抑制:骨髓抑制症状一般发生较晚,但患者一旦发生

多为不可逆性。多数患者逐渐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直至骨髓衰竭,导致受者免疫功能下降,最终死于各种感染等并发症。

5.其他症状:由于肝脏为豁免器官,供肝缺乏宿主抗原,肝功能一般不会受到影响。GVHD后期。患者常因并发各种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症导致肝功能出现损害。

五、诊断依据

Triulzi等¨州将肝脏移植术后GVHD的诊断标准归纳为以下三点:靶器官受累而引起的特征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如皮肤、消化道、骨髓等;受累及器官组织学检查;受累及器官或外周血中供体淋巴细胞存在的HLA或DNA证据。

(一)病理诊断

1.皮肤活检:皮疹是肝移植术后GVHD最常见的首发临床症状u瑚1。有报道心1统计出肝移植术后GVHD受体出现的临床症状频率依次是:皮疹(94.2%)、发热(66.6%)、腹泻(54%)及全血细胞减少症(54%)。所以皮疹出现早期行常规皮肤活检可用于早期排查。如活检发现表皮基底层呈空泡样改变,苔藓样淋巴细胞浸润、角化不良、嗜酸粒细胞坏死等组织学特征,则高

度提示GVHD,但特异性较差。需要与药疹、感染等相

鉴别‘21划。

2.消化道活检:当患者出现严重消化道反应,尤其是出现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时可行消化道活检。若胃、十二指肠或结肠黏膜活检提示黏膜细胞凋亡并发现供者淋巴细胞浸润高度提示为GVHD[201。

3.骨髓活检:在GVHD发生早期,骨髓活检常提示一系血细胞(常首先为粒细胞系)减少,骨髓表现为轻微抑制。后期骨

髓象示骨髓严重发育不良,各系血细胞减少,严重再生障碍性贫

血表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很难纠正,患者最终常因败血症或全身多器官衰竭而死。

(二)嵌合体检测

嵌合体是指不同基因型细胞在同一组织或器官内共生。肝移植后供肝内大约有携带了109—10”供体淋巴样细胞,嵌合体经常出现在肝移植后的最初几周,尤其是第一周,术后3—4周迅速下降u“。因此,GVHD主要发生在肝移植最初的几周内。这也是慢性GVHD时外周血嵌合体检查不明显的原因。受体外周血中出现供体细胞数量>受者外周血有核细胞数量的1%时,再加上皮疹、发热、腹泻、全血细胞减少等临床表现即高度提示肝移植术后GVHD【l_2,18。。临床上有很多种检查可以确认嵌合体的存在。

I.HLA配型:HLA配型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是血清学方法和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法(PCR-SSP)。PCR-SSP方法检测受体

万方数据

组织(外周血、骨髓、皮肤及消化道黏膜)中存在供体淋巴细胞嵌合体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肝移植术后GVHD的检测方法之一。Taylor等旧’采用PCR-SSPHLA分型去筛选33例临床上怀疑为

GVHD的患者,检查他们是否有供体细胞嵌合体的证据。其中7

例患者检测到供体DNA,并经过流式细胞仪进行了确认。这7例患者中5例在出现GVHD症状时,行PCR.SSP检测到他们体内供体CD3+细胞的水平为20%一50%;另2例患者在行肝移植4周后行检测,结果分别为4%和8%。最终高嵌合表达的5例患者都死于肝移植后GVHD。而另2例也最终确诊为GVHD。

2.微卫星标记(microsatellitemarkers)/扩增短片段串联重复序列(PCR-shorttandem

repeats,PCR—STR):短串联重复序列

(short

tandem

repeat,STR),又称微卫星DNA(micmsatemte

DNA),是指简单重复的DNA片断,一般每个重复单位仅有l~4

个碱基,广泛分布于真核细胞的基因组中。STR具有数量多、高度多态性,进化所受选择压力小等特点。PCR.STR可以快速检测受体内外周血中供体DNA,且不受供受体间HLA匹配影响,具有检测嵌合体时具有多态性高、结果稳定可靠等特点。其检测灵敏度可达1%。Domiati.Ssad等Ⅲ1的研究发现肝移植术后出现GVHD特异性临床症状且皮疹区组织活检行PCR.STR检测提示20%以上的供体CD3+T淋巴细胞就可确诊GVHD。

3.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eem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

FISH是以荧光标记取代同位素标记的一种新的原位杂交方法。当供者与受者为异性时,利用性染色体FISH分析确诊GVHD嗌1。wu等瞄1最新研究表明即使同性间肝移植也可以用一种新的FISH定量检测受体内的嵌合体。一旦这种方法能够在临床标准化应用,将有助于动态检查肝移植后细胞嵌合的变化,从而能够快速诊断GVHD。

(三)免疫组化

常用的检查方式是取皮疹区组织活检行免疫组化来标记供体细胞。通过免疫组化确定供体来源的淋巴细胞在受体皮肤中的浸润情况,以此来确定患者皮损的原因是供体的淋巴细胞攻

击引起,而非药物反应或病毒感染所致。Paczesny等瞄¨的研究

显示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在皮肤活组织切片检查结果显示天然抗

生素肽(elafin)过度表达在GVHD患者。故未来Elafin可能会作

为GVHD的皮肤生物标志物,对GVHD的诊断和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

六、重在预防

1.供体选择:尽量避免使用HLA位点相近的供体;在供体的配型上尽量选择ABO血型相合的供肝;尽量避免HLA配型过

大的差异。在肝移植时应避免HLA纯合子的供体给HLA杂合

子的供体,原因是这种配对会造成HLA纯合子的供体细胞能识别受体自身抗原,而HLA杂合子的受体不能识别供体细胞,更不能激活自身的免疫细胞,易造成致死性的GVHD归1。

2.供肝处理:耗竭供体中的T细胞。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eglobulin,ALG)或OKT3处理供肝。也可以用放疗照射供肝或直接针对淋巴细胞表面蛋白的细胞溶解酶单克隆抗体灌注供肝¨4刀J。从而清除供肝内供体淋巴细胞可能对预防GVHD有益,但这也可能会增加受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风险。

3.减少免疫抑制剂:对HLA配型相近或年龄较大,肝移植术后发生GVHD风险较高的患者,术后使用比较温和的免疫抑制方案(如仅使用类固醇激素和硫唑嘌呤)。因为不使用钙神经因子抑制剂的受体免疫功能较好,能够排斥供体淋巴细胞,从而阻止GVHD的发生,但同时也可能增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

生堡整鏖匡垣盘查(鱼王题)垫!!生!旦筮!鲞筮!Q塑鱼垡翌』g堕垡堕!翌(量!!堕!塑堡墅鱼塑):丛型!j,垫!!z!尘:!z塑!:!Q

应的风险。另外限制血液制品的应用,并使用洗涤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可能有助于预防GVHD的发生。故肝移植术后患者需要输血时可给予经过常规照射的红细胞悬浮液Ⅲ1。

七、治疗现状

1.调整免疫抑制剂:目前各移植中心对于增加还是下调免疫抑制剂的主张有所不同。wu等m1报道增加免疫抑制剂药物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也有报道下调免疫抑制剂也可以治疗GVHD。下调免疫抑制剂的机制是通过增加受体自身免疫力来排斥供体淋巴细胞,并可减少发生感染的概率。但这同时也增加了受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机会。另外也有研究Ⅲ1显示

4.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受体抗体:在GVHD发

展过程中,受体激活的效应CTL细胞发挥功能依赖于IL-2和标

记有CD25(高亲和性的IL-2受体,IL-2Ra)的T细胞。抗IL-2受体单克隆抗体,如巴利昔单抗(舒莱)、达利珠单抗(赛尼哌),可以用于治疗GVHD。

5.控制感染和支持治疗:GVHD患者最终常因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故尽早给予抗菌谱广的抗生素、抗真菌药等预防感染的发生和发展。在流感季节可给予患者及其家属接种流感病毒疫苗。也可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增强免疫力。若患者出现寒战、低血压等休克前的症状应及时行胸部透视和(或)CT扫描,并抽血进行细菌、真菌培养。这是因为GVHD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时进展迅速且难以纠正,应尽早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若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现象应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缓解骨髓抑制,促进骨髓功能恢复。

6.其他治疗:Gregoire.Gauthier等mo报道了人类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更换另一种免疫抑制剂对于治疗GVHD似乎更合理。

2.糖皮质激素:糖皮质具有高效的抗炎能力,也可以诱导供体淋巴细胞凋亡。临床上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同种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后GVHD的首选用药。糖皮质激素可以缓解炎性因子的瀑布效应,改善受体的全身症状。但大剂量激素治疗加重了受体免疫抑制,增大了感染的可能。故应同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临床上联合大剂量激素和免疫球蛋白(IVIG)是治疗肝移植术后GVHD较为合理的方案。但也有研究唧1显示在肝移植术后应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GVHD可能并不改善预后,并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3.抗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cells,MSC)可用于治疗难治的GVHD。

虽然作用机制仍尚不清楚,但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完善,骨髓间

充质细胞很可能使GVHD治愈成为可能唧J。

总之,肝移植术后GVHD的诊断和治疗还有待于标准化。GVHD早期的临床症状都是非特异性的,且没有标准化的治疗。

factor,TNF一仅)抗体:减少发展为GVHD的危险因素、快速诊断及时确认疾病、尽早治疗并预防感染对更好的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参考文献见光盘)

(收稿日期:2013JD2-25)

TNF.Ot是GVHD发生过程中关键的炎性细胞因子,它可以激活抗原呈递细胞,招募效应细胞,导致组织损伤p“。所以,抗TNF一仪药物如依那西普H引和英夫利昔单抗m’已被用于在激素难治性GVHD。

(本文编辑:马超)

王继涛,张绍庚,朱震宇,等.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Eq-版,2013,7(10):4442-4445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在关节炎性疾病中的意义

王志燕张群群徐金辉

关节软骨是由软骨细胞及丰富的细胞外基质组成,近年来

同类型早期关节炎的标记物。在对抗-CCP抗体阳性诊断的早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非软骨基质蛋白在决定软骨基质方面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构成了正常成人软骨中10%的非软骨非蛋白多糖成分…,是研究较多的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本文将针对COMP在关节炎性疾病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一、COMP与类风湿关节炎(RA)

COMP在RA中的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门问题,但很多问题仍存在争议。由于COMP在各种关节炎疾病中都会升高,所以与其他RA抗体相比,COMP作为诊断指标的敏感性(15%~48%)及特异性(66%~69%)均较低旧1,Soderlin等口1研究发现抗一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在RA早期诊断中特异性和灵敏性均较高,但COMP在各类关节炎中均升高,不能作为区分不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3.10.057

作者单位:262700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王志燕、张群群),内科(徐金辉)

通讯作者:张群群,Email:qunqun529@yahoo.tom.cn

期RA患者,COMP水平升高,说明可以用于观察早期RA软骨

受累的情况。

COMP作为软骨破坏的标记物,在RA早期即可发现软骨破坏HJ,比MRI、X放射学检测早期判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且花费更少。多项研究结果显示b“:关节侵蚀性RA患者较非侵蚀性患者COMP水平明显升高,由此可见COMP可预测患者是否存在关节严重破坏的风险。经治疗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一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可降至正常,但COMP值仍高于正常,说明疾病炎症状态与关节损伤是两个不同的病理机制,关节炎

和关节破坏并不一定平行川。Skoumal掣副对RA患者进行了

长年的跟踪研究得出结果:基础COMP值越高的患者将来发生关节破坏的可能性越大。

血清COMP除可用于评估软骨破坏情况,还可评估治疗方案的疗效。实验证明归J:关节腔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4h内可显著降低关节液内的COMP水平,并可持续至少2周时间,提示糖皮质激素不仅是急性期治疗的有效手段,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软骨保护作用,延缓软骨破坏。小鼠模型实验u训及多项临

万方数据

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王继涛, 张绍庚, 朱震宇, 孙百军

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胆外科一中心,北京,100088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2013,7(10)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hlcyszz201310057.aspx

生堡监鏖医咂盘查(鱼王题)垫!!生!旦筮!鲞筮!Q塑垦垡旦』g丛遁垡!堡(旦!也皇堕!些堕墨),丛翌!!:垫!!,型:!。№:!Q

・综述・

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

王继涛张绍庚朱震宇孙百军

移植物抗宿主病(弘Ift.versus.hostdisease,GVHD)是肝移植(1ivertransplantation,LT)后一种罕见的并发症,但病死率极高。GVHD患者常见临床表现是发热、皮疹、腹泻以及骨髓抑制等,最终常因全身感染或骨髓衰竭死亡。随着肝移植手术在全世界

范围内的开展,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断出现。但是由于它发病率极低,医学界目前尚未形成肝移植术后GVHD明确治疗方

案,其病死率依然很高。

一、发病概况

1.疾病介绍:肝移植术后GVHD是指肝移植术后供肝内的淋巴细胞(主要为T淋巴细胞)识别宿主体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bility

complex,MHC)抗原后致敏并克隆扩

增,进而攻击宿主皮肤、消化道、骨髓等器官,最终导致宿主发生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甚至死亡…。

肝移植术后GVHD根据发病时间可分为急性GVHD和慢性GVHD。急性GVHD多发生在术后100d以内,而慢性GVHD一般发生在术后100d以后。但最近的一些研究认为慢性GVHD可以看作急性GVHD的进一步发展,不再明确区分两者。因为急性GVHD的病理变化可以在100d以后发现,而慢性GVHD的症状也可以在100d以内出现心J。

2.流行病学:从1988年Burdick等”3第一次报道了肝移植术后GVHD病例以来,GVHD逐渐被医学界公认为器官移植术后致死性并发症之一。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O.1%~2%,病死率仍大于75%【2J。但不得不考虑的是一方面现在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GVHD诊断标准,各移植中心所采用的标准都有所不同;另一方面GVHD发病率较低的原因之一是GVHD的症状可能会被错误地归于其他病因,如感染或药物不良反应等。所以肝移植术后GVHD真正的发病率尚未明确。国际上多引用发病率为1%,病死率为85%。低发病率和缺乏特异性诊断也是往往被忽视或误诊的原因。

二、发病机制

肝移植术后GVHD确切的发病机制还未被详细阐明。1966年,Billigharfl卜。提出了GVHD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1)移植物内必须含有足够数量的具有活性的免疫细胞;(2)受体必须被移植物识别为“异己”;(3)受体未发生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受体处于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状态)。现在医学界仍然认可上述观点。

肝移植术后GVHD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血型ABO不相容所致的GVHD体液反应,其发生机制是供肝携带的淋巴细胞产生抗宿主红细胞抗体,导致受体发生溶血性贫血。这类过程常发生在移植手术后1~2周。这类疾病大多具有自愈性,个别严重贫血的患者可行输血治疗。另一类即文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3.10.05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30772692)作者单位:100088北京,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胆外科一中心通讯作者:孙百军,Email:sbjdoctor@yahoo.corn.cn

万方数据

献中及临床上常描述的,供体T细胞所导致的细胞免疫性GVHD。其发生机制是供肝内的T细胞识别宿主MHC或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而激活,随后发生克隆性分化和扩增。致敏T细胞分泌IL-2、IFN・’等细胞因子,形成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storm)”1,并进一步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

cell,NK)及

抗宿主细胞的毒性T淋巴细胞(cytolyticT

lymphocyte,CTL),进

而导致一系列的正反馈连锁反应,最终作用于受者皮肤、消化道

及骨髓等器官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

三、风险因素

1.HLA配型:受体和供体之间的HLA匹配程度不仅影响供肝的长期适应,更会导致发生致命性GVHD。最新研究怕剖表

明:供体特异性HLA等位基因是人类GVHD的发病率及表现强烈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Kamei等一1的研究表明,肝移植术后

致命性GVHD发病风险取决于供体主导的单向匹配的HLA配型(HLA—A,一B,一DR)位点数量,即供肝与受体的HLA匹配率越高越易发生GVHD,且与发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故当三个位点均匹配时极易发生致死性GVHD。很多研究¨_2’“”1显示当供体为HLA纯合子,而受体为HLA杂合子即供受体间呈单向显性HLA匹配是发生GVHD高危因素。活体肝移植(1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由于亲属间的遗传因素的存在,比尸

体供肝更易形成HLA配型匹配,也就更易造成GVHD的发生‘10‘。

2.受者与供体的年龄: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受体的年龄增

加以及供受体的年龄差的增大会导致肝移植术后GVHD风险上升。据报道年龄大于65岁的受体比小于65岁的受体发生GVHD的风险升高九倍¨“。Akbulut等旧1的研究表明供体与受体之间的年龄差是肝移植术后GVHD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之间年龄差大于40被认为是GVHD的危险因素之一。

3.受体免疫:受体免疫低下会间接导致供肝致敏T细胞的

攻击效能提高,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很多临床研究报道自身免疫性肝病、糖尿病及酒精性肝炎的患者移植后易造成GVHDu…。究其原因这些因素均是导致了受体自身的免疫能力下降。肝移植术前免疫抑制的准备也是受体免疫力下降的原因。当然我们认为年龄过大的受体可能也是由于免疫力下降才更易发生GVHD。

4.其他因素:肝移植术后GVHD的发生可能也与肝移植前的输血治疗、再次肝移植以及多器官联合移植有关。前两项可能是由于肝移植手术前准备导致受体内识别“异己”成分,发生

免疫反应,产生7ⅢF-d、IL一1等细胞因子。当供肝植入受体后,

供肝内的T细胞被强烈刺激并发生一系列的级联反应,最终导致GVHD的发生¨’“1。Mawad等¨纠的研究显示多器官移植更易导致GVHD且临床表现及预后也更严重。其原因可能是供体器官内拥有了更多的致敏T细胞。

四、临床表现

1.皮疹:肝移植术后GVHD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就是皮肤病变¨。2’”1。皮疹常为红色斑丘疹,压之可褪色,先见于胸部和颈

生堡!鲢压医殛盘查(鱼王题)垫!!生!旦筮!鲞筮!Q翅£堕里!£堕堕巫!璺曼(坠幽!逝婴):丛型!§:垫!≥,里丛:!,丛!:!Q

部,随后逐渐扩展至全身。随疾病发展,皮疹颜色逐渐加深并融合成片,常伴明显瘙痒。个别严重患者与剥脱性皮炎类似,呈大疱样皮疹,临床上常需与药疹相鉴别¨昏1引。

2.发热:GvHD的发热多为不明原因的高烧,一般伴随皮疹出现,体温常在38℃以上波动。由于缺乏特异性极易被误诊为术后感染。故当肝移植术后出现皮疹伴高烧时应高度警惕发生GVHD的可能。

3.消化道症状:腹泻一般出现在皮疹与发热之后,呈水样腹泻。此症状的个体差异性较大,轻者可仅表现为恶心、呕吐及轻微腹泻,重者可出现严重腹泻和消化道糜烂出血。有些症状严重的患者最终死于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腹泻的机制n7删可能是供体淋巴细胞在消化道的浸润,造成肠道黏膜的吸收功能丧失。

4.骨髓抑制:骨髓抑制症状一般发生较晚,但患者一旦发生

多为不可逆性。多数患者逐渐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直至骨髓衰竭,导致受者免疫功能下降,最终死于各种感染等并发症。

5.其他症状:由于肝脏为豁免器官,供肝缺乏宿主抗原,肝功能一般不会受到影响。GVHD后期。患者常因并发各种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症导致肝功能出现损害。

五、诊断依据

Triulzi等¨州将肝脏移植术后GVHD的诊断标准归纳为以下三点:靶器官受累而引起的特征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如皮肤、消化道、骨髓等;受累及器官组织学检查;受累及器官或外周血中供体淋巴细胞存在的HLA或DNA证据。

(一)病理诊断

1.皮肤活检:皮疹是肝移植术后GVHD最常见的首发临床症状u瑚1。有报道心1统计出肝移植术后GVHD受体出现的临床症状频率依次是:皮疹(94.2%)、发热(66.6%)、腹泻(54%)及全血细胞减少症(54%)。所以皮疹出现早期行常规皮肤活检可用于早期排查。如活检发现表皮基底层呈空泡样改变,苔藓样淋巴细胞浸润、角化不良、嗜酸粒细胞坏死等组织学特征,则高

度提示GVHD,但特异性较差。需要与药疹、感染等相

鉴别‘21划。

2.消化道活检:当患者出现严重消化道反应,尤其是出现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时可行消化道活检。若胃、十二指肠或结肠黏膜活检提示黏膜细胞凋亡并发现供者淋巴细胞浸润高度提示为GVHD[201。

3.骨髓活检:在GVHD发生早期,骨髓活检常提示一系血细胞(常首先为粒细胞系)减少,骨髓表现为轻微抑制。后期骨

髓象示骨髓严重发育不良,各系血细胞减少,严重再生障碍性贫

血表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很难纠正,患者最终常因败血症或全身多器官衰竭而死。

(二)嵌合体检测

嵌合体是指不同基因型细胞在同一组织或器官内共生。肝移植后供肝内大约有携带了109—10”供体淋巴样细胞,嵌合体经常出现在肝移植后的最初几周,尤其是第一周,术后3—4周迅速下降u“。因此,GVHD主要发生在肝移植最初的几周内。这也是慢性GVHD时外周血嵌合体检查不明显的原因。受体外周血中出现供体细胞数量>受者外周血有核细胞数量的1%时,再加上皮疹、发热、腹泻、全血细胞减少等临床表现即高度提示肝移植术后GVHD【l_2,18。。临床上有很多种检查可以确认嵌合体的存在。

I.HLA配型:HLA配型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是血清学方法和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法(PCR-SSP)。PCR-SSP方法检测受体

万方数据

组织(外周血、骨髓、皮肤及消化道黏膜)中存在供体淋巴细胞嵌合体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肝移植术后GVHD的检测方法之一。Taylor等旧’采用PCR-SSPHLA分型去筛选33例临床上怀疑为

GVHD的患者,检查他们是否有供体细胞嵌合体的证据。其中7

例患者检测到供体DNA,并经过流式细胞仪进行了确认。这7例患者中5例在出现GVHD症状时,行PCR.SSP检测到他们体内供体CD3+细胞的水平为20%一50%;另2例患者在行肝移植4周后行检测,结果分别为4%和8%。最终高嵌合表达的5例患者都死于肝移植后GVHD。而另2例也最终确诊为GVHD。

2.微卫星标记(microsatellitemarkers)/扩增短片段串联重复序列(PCR-shorttandem

repeats,PCR—STR):短串联重复序列

(short

tandem

repeat,STR),又称微卫星DNA(micmsatemte

DNA),是指简单重复的DNA片断,一般每个重复单位仅有l~4

个碱基,广泛分布于真核细胞的基因组中。STR具有数量多、高度多态性,进化所受选择压力小等特点。PCR.STR可以快速检测受体内外周血中供体DNA,且不受供受体间HLA匹配影响,具有检测嵌合体时具有多态性高、结果稳定可靠等特点。其检测灵敏度可达1%。Domiati.Ssad等Ⅲ1的研究发现肝移植术后出现GVHD特异性临床症状且皮疹区组织活检行PCR.STR检测提示20%以上的供体CD3+T淋巴细胞就可确诊GVHD。

3.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eem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

FISH是以荧光标记取代同位素标记的一种新的原位杂交方法。当供者与受者为异性时,利用性染色体FISH分析确诊GVHD嗌1。wu等瞄1最新研究表明即使同性间肝移植也可以用一种新的FISH定量检测受体内的嵌合体。一旦这种方法能够在临床标准化应用,将有助于动态检查肝移植后细胞嵌合的变化,从而能够快速诊断GVHD。

(三)免疫组化

常用的检查方式是取皮疹区组织活检行免疫组化来标记供体细胞。通过免疫组化确定供体来源的淋巴细胞在受体皮肤中的浸润情况,以此来确定患者皮损的原因是供体的淋巴细胞攻

击引起,而非药物反应或病毒感染所致。Paczesny等瞄¨的研究

显示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在皮肤活组织切片检查结果显示天然抗

生素肽(elafin)过度表达在GVHD患者。故未来Elafin可能会作

为GVHD的皮肤生物标志物,对GVHD的诊断和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

六、重在预防

1.供体选择:尽量避免使用HLA位点相近的供体;在供体的配型上尽量选择ABO血型相合的供肝;尽量避免HLA配型过

大的差异。在肝移植时应避免HLA纯合子的供体给HLA杂合

子的供体,原因是这种配对会造成HLA纯合子的供体细胞能识别受体自身抗原,而HLA杂合子的受体不能识别供体细胞,更不能激活自身的免疫细胞,易造成致死性的GVHD归1。

2.供肝处理:耗竭供体中的T细胞。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eglobulin,ALG)或OKT3处理供肝。也可以用放疗照射供肝或直接针对淋巴细胞表面蛋白的细胞溶解酶单克隆抗体灌注供肝¨4刀J。从而清除供肝内供体淋巴细胞可能对预防GVHD有益,但这也可能会增加受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风险。

3.减少免疫抑制剂:对HLA配型相近或年龄较大,肝移植术后发生GVHD风险较高的患者,术后使用比较温和的免疫抑制方案(如仅使用类固醇激素和硫唑嘌呤)。因为不使用钙神经因子抑制剂的受体免疫功能较好,能够排斥供体淋巴细胞,从而阻止GVHD的发生,但同时也可能增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

生堡整鏖匡垣盘查(鱼王题)垫!!生!旦筮!鲞筮!Q塑鱼垡翌』g堕垡堕!翌(量!!堕!塑堡墅鱼塑):丛型!j,垫!!z!尘:!z塑!:!Q

应的风险。另外限制血液制品的应用,并使用洗涤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可能有助于预防GVHD的发生。故肝移植术后患者需要输血时可给予经过常规照射的红细胞悬浮液Ⅲ1。

七、治疗现状

1.调整免疫抑制剂:目前各移植中心对于增加还是下调免疫抑制剂的主张有所不同。wu等m1报道增加免疫抑制剂药物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也有报道下调免疫抑制剂也可以治疗GVHD。下调免疫抑制剂的机制是通过增加受体自身免疫力来排斥供体淋巴细胞,并可减少发生感染的概率。但这同时也增加了受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机会。另外也有研究Ⅲ1显示

4.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受体抗体:在GVHD发

展过程中,受体激活的效应CTL细胞发挥功能依赖于IL-2和标

记有CD25(高亲和性的IL-2受体,IL-2Ra)的T细胞。抗IL-2受体单克隆抗体,如巴利昔单抗(舒莱)、达利珠单抗(赛尼哌),可以用于治疗GVHD。

5.控制感染和支持治疗:GVHD患者最终常因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故尽早给予抗菌谱广的抗生素、抗真菌药等预防感染的发生和发展。在流感季节可给予患者及其家属接种流感病毒疫苗。也可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增强免疫力。若患者出现寒战、低血压等休克前的症状应及时行胸部透视和(或)CT扫描,并抽血进行细菌、真菌培养。这是因为GVHD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时进展迅速且难以纠正,应尽早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若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现象应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缓解骨髓抑制,促进骨髓功能恢复。

6.其他治疗:Gregoire.Gauthier等mo报道了人类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更换另一种免疫抑制剂对于治疗GVHD似乎更合理。

2.糖皮质激素:糖皮质具有高效的抗炎能力,也可以诱导供体淋巴细胞凋亡。临床上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同种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后GVHD的首选用药。糖皮质激素可以缓解炎性因子的瀑布效应,改善受体的全身症状。但大剂量激素治疗加重了受体免疫抑制,增大了感染的可能。故应同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临床上联合大剂量激素和免疫球蛋白(IVIG)是治疗肝移植术后GVHD较为合理的方案。但也有研究唧1显示在肝移植术后应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GVHD可能并不改善预后,并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3.抗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cells,MSC)可用于治疗难治的GVHD。

虽然作用机制仍尚不清楚,但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完善,骨髓间

充质细胞很可能使GVHD治愈成为可能唧J。

总之,肝移植术后GVHD的诊断和治疗还有待于标准化。GVHD早期的临床症状都是非特异性的,且没有标准化的治疗。

factor,TNF一仅)抗体:减少发展为GVHD的危险因素、快速诊断及时确认疾病、尽早治疗并预防感染对更好的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参考文献见光盘)

(收稿日期:2013JD2-25)

TNF.Ot是GVHD发生过程中关键的炎性细胞因子,它可以激活抗原呈递细胞,招募效应细胞,导致组织损伤p“。所以,抗TNF一仪药物如依那西普H引和英夫利昔单抗m’已被用于在激素难治性GVHD。

(本文编辑:马超)

王继涛,张绍庚,朱震宇,等.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Eq-版,2013,7(10):4442-4445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在关节炎性疾病中的意义

王志燕张群群徐金辉

关节软骨是由软骨细胞及丰富的细胞外基质组成,近年来

同类型早期关节炎的标记物。在对抗-CCP抗体阳性诊断的早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非软骨基质蛋白在决定软骨基质方面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构成了正常成人软骨中10%的非软骨非蛋白多糖成分…,是研究较多的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本文将针对COMP在关节炎性疾病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一、COMP与类风湿关节炎(RA)

COMP在RA中的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门问题,但很多问题仍存在争议。由于COMP在各种关节炎疾病中都会升高,所以与其他RA抗体相比,COMP作为诊断指标的敏感性(15%~48%)及特异性(66%~69%)均较低旧1,Soderlin等口1研究发现抗一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在RA早期诊断中特异性和灵敏性均较高,但COMP在各类关节炎中均升高,不能作为区分不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3.10.057

作者单位:262700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王志燕、张群群),内科(徐金辉)

通讯作者:张群群,Email:qunqun529@yahoo.tom.cn

期RA患者,COMP水平升高,说明可以用于观察早期RA软骨

受累的情况。

COMP作为软骨破坏的标记物,在RA早期即可发现软骨破坏HJ,比MRI、X放射学检测早期判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且花费更少。多项研究结果显示b“:关节侵蚀性RA患者较非侵蚀性患者COMP水平明显升高,由此可见COMP可预测患者是否存在关节严重破坏的风险。经治疗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一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可降至正常,但COMP值仍高于正常,说明疾病炎症状态与关节损伤是两个不同的病理机制,关节炎

和关节破坏并不一定平行川。Skoumal掣副对RA患者进行了

长年的跟踪研究得出结果:基础COMP值越高的患者将来发生关节破坏的可能性越大。

血清COMP除可用于评估软骨破坏情况,还可评估治疗方案的疗效。实验证明归J:关节腔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4h内可显著降低关节液内的COMP水平,并可持续至少2周时间,提示糖皮质激素不仅是急性期治疗的有效手段,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软骨保护作用,延缓软骨破坏。小鼠模型实验u训及多项临

万方数据

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王继涛, 张绍庚, 朱震宇, 孙百军

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胆外科一中心,北京,100088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2013,7(10)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hlcyszz201310057.aspx


相关内容

  • 什么是骨髓移植?骨髓移植你适合吗?
  • 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此 一过程既为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通常分为哪三类? 1.自体骨髓移植由患者自己提供骨髓.供髓的前提是肿瘤患者经治疗后,瘤细胞在体内明显减少甚至基本消失或瘤细胞未侵犯骨髓时可取自身骨髓移植. 2.同基因骨 ...

  • 陈聪聪中国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机制
  • 理论研究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审计学 姓名:陈聪聪 学号:[1**********]5 中国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机制.现状及 摘要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是指将他人的具有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和肾脏等器官移植给患者以替代其病损器官的技术.然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各种致病因子有着非常完善的防御机制,能够对细 ...

  •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疗进展
  •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疗进展 白血病.淋巴瘤 2014-05-31 发表评论 分享 文章作者:侯慧明 刘林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发生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的一种特异的免疫现象,是移植物组织中的免疫活性细胞与组织抗原不相容的受者组织之间的反应. 即便是人类白细胞抗 ...

  • [病例]乙肝难治:规范治疗已缓解 骨髓移植又激活
  • 骨髓移植致乙型肝炎再激活1例 肝脏 2014-06-26 发表评论(1人参与) 分享 作者  甘肃省兰州市解放军第一医院感染科  杨生义  周小平  李维  李惠珍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6岁主因全身肌肉僵硬.行动不便2年,乏力.纳差2月就诊.患者于2010年1月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

  • 树突状细胞与角膜移植免疫耐受
  • [摘要]树突状细胞是专职的抗原提呈的细胞,其功能受发育阶段的影响,在移植免疫中起关键作用.既能激活T细胞参与排斥反应;也能在诱导免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器官移植领域中.本文就树突状细胞功能作用与诱导角膜移植免疫耐受的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角膜移植;免疫耐受 [中图分类号]R ...

  • 脂肪来源干细胞在脂肪移植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 长期以来,对于各种原发的和继发的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一直是困扰整形外科医生的难题之一.自体脂肪作为一种软组织填充物,由于其诸多的并发症曾一度被人们放弃,但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及细胞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自体脂肪移植又逐渐被人们认可.现将脂肪干细胞在脂肪移植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1脂肪移植的发展概况 ...

  • 教育部关于2011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我部组织开展了2011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评审工作.经评审,决定授予" ...

  • 直系亲属不能相互献血
  • 时间:2012-06-25 11:16:06  来源:大同市中心血站  作者:大连日报 张丽霞  点击数: 15050 前段时间,一位武汉市民要给等待做手术的父亲献血遭到拒绝,使得亲属献血的话题热了起来.那么,直系亲属之间真的不能相互输血?昨日记者采访了市血液中心业务科副主任叶萍,她说,事实上,直系 ...

  • 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 友好三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期中测试 生物试题 测试范围:选修Ⅲ+必修Ⅰ一.二章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命题人:陈莉娜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请把答案涂在机读卡上) 1.( )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