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比较

万方数据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总第140期)

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和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位。所谓“茶禅一位”,也就是说中国茶文化与禅学相通。

“和”是中国茶文化的灵魂,是茶文化的哲学思想核心,也足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和”其实就是‘!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的中国儒、佛、道三家思想杂糅的具体体现。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以“和”为最高理想,它是任何时代也不会消亡的永恒不变的真理。

(二)日本茶道的精神

自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茶道广泛普及于民众,并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而留传至今。茶道所使用的陶瓷器、竹器、漆器、诗词字画、茶室建筑、庭院等皆为日本传统文化的珍贵文物,由虔诚的茶人世世代代承传下来。因此,这些茶人作为日本文化的继承人而受到极高的评价。

日本茶道是具有一整套的严格程序和规则,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茶室多安排在幽雅清静的山林中,室内陈设要有书、画等高雅古玩,茶室的面积大小不等,以“四叠半”(约合九平方米)大的茶室居多,小于四叠半的称“小间”,大于四叠半的称“大间”,而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现代日本茶道仪式虽有所简化,但茶室的布置,冲饮方法,插花艺术仍很讲究,并仍遵循“四规”“七则”,增加精巧糕点,以增添欢乐气氛。在茶道中,整个过程数小时都洋溢着“四则”的精神。这是日本人把茶道视为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和进行社会交际手段的原因之一。

茶道乃是终身的养生之道,在主人与客人饮茶交流之中,不难发现人类共同的友爱,“一碗茶中的和平”,“一碗茶中的友爱”,乃是茶道的真正内涵之所在。通过茶道,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友爱的美之本性。

三、中日茶文化比较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道,佛为一体。“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致”。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入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和、敬、清、寂”公开声名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中国茶文化崇尚自然美、随和美,中国茶文化作为艺术层面强调自然美学精神,成了一种传统,没有礼仪可循,所以一说茶道,往往首推日本;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四规”、“七则”似乎过于拘泥形式,

・182・

万方数据

世人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

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各个阶层,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馆、茶楼、茶庭、茶室,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民间不同的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中国茶道具有民众性;日本茶道尚未具备全民文化内容,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更具有典型性。

.茶文化目前正处于一个新的变革期,需要重新予以等化的精华引进来,使古老的东方茶文化重新焕发活力,并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有所贡献。

虽然茶原产地是中国,但是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他今天保留了一套完整的饮茶习惯,并将它们作为教程编入大、中、小学生的教材中,可见其普遍性。换个角度讲,习礼仪、以环境幽雅为主体,以高尚享受为目的。茶道的茶是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正与人们追求真、善、美,追求超越的精神相契合。茶道的“和”精神,恰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要求相适应。因此,现代社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矛盾冲突的日益加剧,天地人道和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同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相辅相成。人既要激烈、昂奋、粗犷、豪放的阳刚之秉赋,也需要平和、寂静、清悠、素俭的阴柔之素质,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发展,人际关系才能达到和谐,在现代社会里,人在功利生活中,难免产生消极心理,而心灵复归清静、恬谈和振作是人所追求的心理需要。茶的基本精神,与这种心理正相吻合,故“茶道”内容,应反映现实社会处境下人们的心灵渴求,引导人们追求品茶精神境界,使品茶生活成为人生旅途的“绿色

栖所”。

【责任编辑明月】

理解和诠释,更需要将儒、道、佛三家学说中最人性化、平们对茶文化的追求,大不必以泱泱大国的心态自居。日本茶道基本精神是将茶饮视为生活规范,籍以修身养性、学基本精神丰富人的精神生活、陶冶人的情操。

会弘扬茶道精神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谐共处的问题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期,机遇与危机都是前所未有的,人类生存状态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人类的使命并不只是谋求在物质上掌握世界,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掌握自身,达到精神与物质的和谐统一。茶道所蕴涵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力弘扬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中日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比较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于丽萍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7,31(2)2次

引证文献(2条)

1.董婳.谭雪婷 中日茶文化渊源及异同比较[期刊论文]-大庆社会科学 2010(2)2.陈静秋.冯国禄 浅析中日茶文化的异同[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07(3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ysfdxxb-skb200702049.aspx

万方数据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总第140期)

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和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位。所谓“茶禅一位”,也就是说中国茶文化与禅学相通。

“和”是中国茶文化的灵魂,是茶文化的哲学思想核心,也足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和”其实就是‘!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的中国儒、佛、道三家思想杂糅的具体体现。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以“和”为最高理想,它是任何时代也不会消亡的永恒不变的真理。

(二)日本茶道的精神

自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茶道广泛普及于民众,并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而留传至今。茶道所使用的陶瓷器、竹器、漆器、诗词字画、茶室建筑、庭院等皆为日本传统文化的珍贵文物,由虔诚的茶人世世代代承传下来。因此,这些茶人作为日本文化的继承人而受到极高的评价。

日本茶道是具有一整套的严格程序和规则,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茶室多安排在幽雅清静的山林中,室内陈设要有书、画等高雅古玩,茶室的面积大小不等,以“四叠半”(约合九平方米)大的茶室居多,小于四叠半的称“小间”,大于四叠半的称“大间”,而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现代日本茶道仪式虽有所简化,但茶室的布置,冲饮方法,插花艺术仍很讲究,并仍遵循“四规”“七则”,增加精巧糕点,以增添欢乐气氛。在茶道中,整个过程数小时都洋溢着“四则”的精神。这是日本人把茶道视为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和进行社会交际手段的原因之一。

茶道乃是终身的养生之道,在主人与客人饮茶交流之中,不难发现人类共同的友爱,“一碗茶中的和平”,“一碗茶中的友爱”,乃是茶道的真正内涵之所在。通过茶道,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友爱的美之本性。

三、中日茶文化比较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道,佛为一体。“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致”。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入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和、敬、清、寂”公开声名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中国茶文化崇尚自然美、随和美,中国茶文化作为艺术层面强调自然美学精神,成了一种传统,没有礼仪可循,所以一说茶道,往往首推日本;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四规”、“七则”似乎过于拘泥形式,

・182・

万方数据

世人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

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各个阶层,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馆、茶楼、茶庭、茶室,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民间不同的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中国茶道具有民众性;日本茶道尚未具备全民文化内容,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更具有典型性。

.茶文化目前正处于一个新的变革期,需要重新予以等化的精华引进来,使古老的东方茶文化重新焕发活力,并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有所贡献。

虽然茶原产地是中国,但是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他今天保留了一套完整的饮茶习惯,并将它们作为教程编入大、中、小学生的教材中,可见其普遍性。换个角度讲,习礼仪、以环境幽雅为主体,以高尚享受为目的。茶道的茶是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正与人们追求真、善、美,追求超越的精神相契合。茶道的“和”精神,恰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要求相适应。因此,现代社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矛盾冲突的日益加剧,天地人道和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同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相辅相成。人既要激烈、昂奋、粗犷、豪放的阳刚之秉赋,也需要平和、寂静、清悠、素俭的阴柔之素质,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发展,人际关系才能达到和谐,在现代社会里,人在功利生活中,难免产生消极心理,而心灵复归清静、恬谈和振作是人所追求的心理需要。茶的基本精神,与这种心理正相吻合,故“茶道”内容,应反映现实社会处境下人们的心灵渴求,引导人们追求品茶精神境界,使品茶生活成为人生旅途的“绿色

栖所”。

【责任编辑明月】

理解和诠释,更需要将儒、道、佛三家学说中最人性化、平们对茶文化的追求,大不必以泱泱大国的心态自居。日本茶道基本精神是将茶饮视为生活规范,籍以修身养性、学基本精神丰富人的精神生活、陶冶人的情操。

会弘扬茶道精神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谐共处的问题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期,机遇与危机都是前所未有的,人类生存状态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人类的使命并不只是谋求在物质上掌握世界,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掌握自身,达到精神与物质的和谐统一。茶道所蕴涵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力弘扬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中日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比较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于丽萍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7,31(2)2次

引证文献(2条)

1.董婳.谭雪婷 中日茶文化渊源及异同比较[期刊论文]-大庆社会科学 2010(2)2.陈静秋.冯国禄 浅析中日茶文化的异同[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07(3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ysfdxxb-skb200702049.aspx


相关内容

  • 中日企业文化比较研究
  • 中日企业文化比较研究 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企业文化就被提出,自此以后越来越受到企业界和理论界的重视,成为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内在要求.由于不同国家所处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企业文化现象也千差万别.本文将以中日为例,探讨中日企业文化的区别与融通之处,其融通之处是中日两国企业交流 ...

  • 中日茶道传承方式对比
  • 中日茶文化传承方式之比较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中日茶道的起源与文化内涵的论述,对中日茶道的传承制度以及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中日茶道在文化表达方式及传承方式上的不同. 关键词:中日:茶文化:传承:比较 茶在日本称为茶道,而在中国普遍称为茶艺,一个"道"与"艺&quo ...

  • 浅析中日茶文化
  • 中日茶文化之比较 邢孟达 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 吉林 137000 [摘 要]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上许多饮茶国家都与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使茶文化传播世界,同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至宗教意识相融合,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各民族饮茶习俗.众所周知,茶文化最早发源于中国,而 ...

  • 中日两国端午节的异同1
  • 中日两国端午节的异同 摘要: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的端午节是由中国传入的,但是传入日本之后,其文化内涵与日本的社会.文化相结合,并成立中国驱毒避邪,报生护命的文化内涵,同时抛却了龙舟竞渡,追思先哲的文化意义,即你问演变成为了祈祷男孩健康成长的"儿童节&quo ...

  •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及其策略分析
  • 2014年第20期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 高等教育 .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及其策略分析 尹凤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36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然而,由于在文 ...

  • 中日文化差异
  • 中日文化差异 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特点.其特点都有浓郁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分不开的. 中国自古是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势众,民族复杂,文化多元.这些造就了中国人的个性,谁都无法逃避.因为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势众,古代史来都是个首屈一指的强国.因此中国人有着自大甚至是自恋的心理.对外没有危机感和压 ...

  • 中日人类起源神话之比较
  • [摘要]神话是原始先人的原始理解,透过神话,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一个民族.本文从起源神话入手,通过对起源神话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中日两国人在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别,从而为研究中日民族心理结构差异的起源找到了一些证据. [关键词]神话:女娲神话: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神话:比较 一中国女娲神话 据<太平御 ...

  • 论中日文化差异与大学日语文化教学
  • 论中日文化差异与大学日语文化教学 张怀云张秀清 [摘要]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必须要融入文化教学.中日两国的文化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性.文章针对大学日语教学的现状,通过分析比较中日文化的差异,指出大学日语教学必须加强文化差异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 ...

  •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 2009MPA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学号 042080055 姓名 沈健 一.听课感言 通过杨苏老师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受益良多.通过学习,我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其内在要素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