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研组活动简报
2015年第1期
展示●交流●研讨●提高
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本期主编:高二备课组
2015年4月
1
导读
活动概况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研讨纪实教学论坛活动总结
2
3
4
5
6
7
8
9
12
13
进入奔月轨道中段轨道修正误
16
轨道.图中MN之间的一段曲线表示转移轨道的一部分,P是轨道上的一点,直线AB过P点且和两边轨道相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在此段轨道上,动能一直减小
B.卫星经过P点时动能最小
C.卫星经过P点时速度方向由P向B
D.卫星经过P点时加速度为0
6.地球赤道上有一物体甲随地球的自转而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为F1,向心加速度为a1,
线速度为v1,角速度为1;随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一起运动的物体乙所需的向心力为F2,向心加速度为a2,线速度为v2,角速度为2;随地球同步卫星一起运动的物体丙所需的向心力为F3,向心加速度为a3,线速度v3,角速度为3.假设甲、乙、丙的质量相等,则(
A.F1F2)F3B.a2a3a1C.v1v2v3D.132∨∨∨∨
电磁感应现象及楞次定律习题课教学设计
高二孟维峰
【复习目标】
1、通过探究得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并会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
2、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感受“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并用来分析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内容】
一、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1、内容:只要通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2、条件: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磁通量发生变化△ф=ф2-ф1,一般存在以下几种情形:
①投影面积不变,磁感应强度变化,即△ф=△B·S;
②磁感应强度不变,投影面积发生变化,即△ф=B·△S。其中投影面
17∧
积的变化又有两种形式:
A.处在磁场的闭合回路面积发生变化,引起磁通量变化;
B.闭合回路面积不变,但与磁场方向的夹角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投影面积变化.
③磁感应强度和投影面积均发生变化,这种情况少见。此时,△ф=B2S2-B1S1;注意不能简单认为△ф=△B·△S。
二、感应电流方向——楞次定律
1、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方法一:右手定则;方法二:楞次定律。
2、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3、楞次定律的理解:掌握楞次定律,具体从下面四个层次去理解:①谁阻碍谁——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
②阻碍什么——阻碍的是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磁通量本身.
③如何阻碍——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即“增反减同”.
④阻碍的结果——阻碍并不是阻止,结果是增加的还增加,减少的还减少.
4、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①首先明确闭合回路中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方向.
②确定原磁场穿过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是如何变化的.(是增大还是减小)
18
③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增反减同”.④利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5、楞次定律的“阻碍”含义可以推广为下列三种表达方式:
①阻碍原磁通量(原电流)变化.(线圈的扩大或缩小的趋势)—“增反减同”
②阻碍(磁体的)相对运动,(由磁体的相对运动而引起感应电流).—“来推去拉”
③从能量守恒角度分析:能量的转化是通过做功来量度的,这一点正是楞次定律的根据所在,楞次定律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
有时应用推广含义解题比用楞次定律本身方便得多。
【题型练习】
探究1.如图所示,开始时矩形线圈平面与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且一半在磁场内,一半在磁场外.若
要使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下列做法中可行的是
()
B.以bd边为轴转动(转动的A.以ab边为轴转动
角度小于60°)
C.以bd边为轴转动90°后,增大磁感应强度
动(转动的角度小于60°)D.以ac边为轴转
练习1.矩形线框在磁场中作如下图所示的各种运动,运动到图上所示位
19
置时,其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的是图()
探究2如图所示,线幽abcd自由下落进入匀强磁场中,则当只有dc边进入磁场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是________.当整个线圈进入磁场中时,线圈中________感应电流(选填“有”或“无”).
练习2如图所示,当导线棒MN在外力作用下沿导轨向
运动时,流过R的电流方向是(
(A)由A→B(B)由B→A).【0.5】(C)无感应电流(D)无法确定
所
看右探究3由细弹簧围成的圆环中间插入一根条形磁铁,如图示.当用力向四周扩圆展环,使其面积增大时,从上向下
().
(A)穿过圆环的磁通量减少,圆环中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B)穿过圆环的磁通量增加,圆环中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C)穿过圆环的磁通量增加,圆环中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D)穿过圆环的磁通量不变,圆环中没有感应电流
练习3.右如图所示,当条形磁铁作下列运动时,线
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应是(从左往右看)(
(A)磁铁靠近线圈时,电流的方向是逆时针的
(B)磁铁靠近线圈时,电流的方向是顺时针的
(C)磁铁向上平动时,电流的方向是逆时针的
(D)磁铁向上平动时,电流的方向是顺时钊的
探究4.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光滑杆上套有A、B、
三个金属环,其中B接电源.在接通电源的瞬间,A、
两环().
20圈).CC
(A)都被B吸引
(B)都被B排斥
(C)A被吸引,C被排斥
(D)A被排斥,C被吸引
练习4.如图所示,小金属环和大金属环重叠在同一平面
环相互绝缘,小环有一半面积在大环内,当大环接通电源
间,小环中感应电流的情况是(
(A)无感臆电流
(B)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C)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D)无法确定
探究5.如下图(a)所示,一个由导体制成的矩形线圈,以恒定速度v运动,从无场区域进入匀强磁场区域,然后出来.若取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那么在(b)图中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出回路中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是图().).内,两的瞬
练习5.闭合线圈固定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设向里为磁感应强度B的正方向.线圈中的箭头为电流i的正方向,如图所示,已知线圈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而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磁感应强B随时间而变化的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21
【巩固练习】1
.如图所示,通电导线与矩形线圈
abcd
处于同一平面,下
说法中正确的是().列
(A)若线圈向右平动,其中感应电流方向是a→d→c→b
(B)若线圈竖直向下平动,无感应电流产生
(C)当线圈以ab边为轴转动时(小于90°),其中感应电流方向是a→b→c→d
(D)当线圈向导线靠近时,其中感应电流方向是a→d→c→b
2.右如图所示,当条形磁铁作下列运动时,线圈中
感应电流方向应是(从左往右看)().的
(A)磁铁靠近线圈时,电流的方向是逆时针的
(B)磁铁靠近线圈时,电流的方向是顺时针的
(C)磁铁向上平动时,电流的方向是逆时针的
(D)磁铁向上平动时,电流的方向是顺时钊的
5如图所示,光滑固定导体M、N水平放置,两根导体捧P、
22
Q平行放于导轨上,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一条形磁铁从高处下落接近回路时()
B、P、Q将互相远离
D、磁铁的加速度小于gA、P、Q将互相靠拢C、磁铁的加速度仍为g
6如图所示,固定于水平面上的金属架CDEF处在竖直向
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MN沿框架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运
动。t=0时,磁感应强度为B0,此时MN到达的位置恰好使
MDEN构成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为使MN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从t=0开始,磁感应强度B应怎样随时间t变化?请推导这种情况下B与t的关系式。
教学反思
楞次定律习题课教学反思
高二物理备课组孟维峰
1、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
本节内容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教师只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楞次定律理解深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对实
23
验分析技能,以及归纳和逻辑思维能力。
2、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Flash演示最能直观明了地反映事物的某些现象,通过它我们不但看到一些宏观现象,对定律微观本质的分析也非常形象,教师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生动形象地展示两磁场间
3、采用类比教学变抽象为具体: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利用比喻的方法,尤其对于楞次定律这一类字数少但难理解和记忆内容,教师在师生得出定律之后,将定律概括成“增反减同”四个字,方便了学生理解和记忆,之后又做个拟人化的比喻,将感应电流比喻成一个专门与“父母”“对着干”的“坏孩子”,不仅将抽象的内容生动具体化,还调节了课堂气氛。
4、注重德育渗透
本节课讲授的楞次定律是从实验分析开始,归纳概括出初步结论后,再用实验来验证,不仅体现物理学科是实验学科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还符合辩证法中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验中去的认识规律,达到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5.不足之处
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时候,对课堂的控制和对学生思维导向做的不是很好;另外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准备不是很充分,平时还要加强课前准备,对做习题,做到见多识广;此外,语言虽然幽默风趣,但还不够精炼,这个要平时多听课,多学习。
24
曲线运动教学反思
高三物理备课组:张广耀
一、课题的确定:单元复习课定位很困难,复习的广度与深度存在很大的争议,本人开这节课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挑战。原计划到开课的时间刚好上完本章,刚好可以进行本章节的复习。不过实际进度比计划略微慢点,剩下离心现象没有完成。(所以在题目的设置的时候加入一个小问,解释离心现象。)
二、课的设计反思:
1.用小实验引入,以提问的方式(你所认识的圆周运动是怎样的一种运动,如何比较他们的快慢?)引出本章主要的概念。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性质再认识,加深理解。从速度的变化引出向心加速度(及其意义),从而引出向心力(及其意义)。在这一过渡环节,普通班的过渡不够自然,
第二节课在重点班过渡比较自然。
2.小单元的复习不同于规律应用课或专题复习。不能只抓一点深入,再说是高一的学生,难度不能太大。本人的定位是概念的再认识细化。规律的总结归纳,方法的总结与归纳。不过上完课之后发现,内容的时间安排有待调整和改进。比如前面的概念时间可以压缩。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总结归纳方法与规律。
3.总体师生互动比较好,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堂的效果比较好。达到复习知识的目的。对规律的总结归纳,应用的方法等总结到位。
4.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班级的对比上课,组内的研讨,不同老师有不同的认识。对我也提了很多的建议。很多方面都是本人没有考虑到的地方
25
或则细节,对本人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在次对组内老师给我这个机会别是感谢。
重力势能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孙德波
在完成《重力势能的变化》教学后,对课堂教学做了几点思考总结:
(一)关于物理概念的教学
对于一个物理概念的形成,学生往往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计算,对于概念应用更需要创设一些特例情景供学生探究,在实践中强化物理概念。遵循以上规律,在这堂课中《重力势能的变化》教学中做了如下处理:
首先引入概念,这一阶段主要通过视屏创设情景,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引入的物理概念的认同感。
接着通过实验和理论探究相结合引入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该环节教学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起点,引导学生从感性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接受表达物理现象的抽象符号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元的感知方式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形成。
最后是物理概念的应用,在这一堂课中关于“重力势能变化与重力做功关系”及“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这两点教学内容的安排就是针对重力势能概念应用而设计的,通过这一环节学习,能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物理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时有意识选择典型的特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即有对
26
学生的有效指导,可供学生水平较低的学生从思想方法获得模仿,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实践,巩固物理概念,并在应用中体验和感悟知识应用。
以这节课的教学,总结一下概念课教学模式其基本教学环节:“引入,定性定量描述,应用”;相应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实验及理论探究,特例探究分析总结”。
(二)关于教学中时间把握及教学效率教学方式问题
对于课时紧张问题,是课改以来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在上一个学段中,我的一个指导原则即在有限时间中,以高效的方式授课方式传授知识,这样很多探究直接由教师讲授,一堂课下来,学生被动紧张,身心疲惫,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教学中,我也在不断反思采用的教学策略,但为了赶进度,也是无计可施,最终进度是赶完了,可教学效果很差,于是我们也在不断反思调整教学策略,在有限时间资源下,做到最优化。同时给自己教学确定了几项原则和做法,并付诸实践。
(1)教学中不平均用力,要做到张驰有度,对于重点难度放慢放缓
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不赶进度。
(2)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3)综合应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提升上课效率。
(4)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5)课前有计划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教师要做到有效指导。
基于以上的理念,这堂课还有一点体会就是,“直接的传授式教学,
27
学生接受式学习”在课堂中仍然是的最直接有效的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并不是所有学习内容都适合,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学生个性不同,“探究式”与好,“接受式”也罢,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如果学习对学生是有意义的,它肯定能启迪学生思维,它肯定有“探究”的成份。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实现课堂的最优化。
研讨纪实
◆物理教研组老师们就三位老师讲课进行研讨。以下是发言要点:对孙德波老师课堂评价:
一、从教师的角色定位来看。
本节课角色把握到位,教师始终把自己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激励者;同时教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互动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包括不成熟的甚至不正确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激励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分享探究活动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加之教学技巧辅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融合,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到极致,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得了知识,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活动,真正实践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来看。
28
本节课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例如: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先是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接着提出问题、引导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信息、分析交流、得出结论等,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增强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勇气和信心。
三、重点处理恰当,难点突破得法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感知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定性关系,又通过反馈练习和列举生活中具体有关动能的事例,使学生对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形成清楚的认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是有用的。
四、本节课的几点不足及建议
首先,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时间调控不够恰当,如“探究质量和速度哪一个对动能影响大”,可以安排学生课后探究,反馈练习可以根据时间增减……
再如,学生实验室缺少计划性,有些学生在实验时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老师应该在实验前进行适当的提示。
对张广耀老师课堂评价:
成功之处
29
1、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用实例和多媒体手段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来夯实基础,使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针对曲线运动的产生条件,学生对其理解往往停留在简单的记忆上,在用其分析物体运动的合成时往往不知如何入手的具体情况,我们进行了专项研究讨论,讨论的课题均来源于学生熟悉的实例,例如演示钢球在磁铁的吸引或排斥下的曲线运动、蜡块在水中同时做竖直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并播放对应的课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形成共识要从受力分析入手,再进行运动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情况的运动合成的分析,就变得得心应手了。
2、在教学实践中重视为学生提供探究活动的场所和时间,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动脑积极思考的时间。
3、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渗透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思维的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
4、在学生练习方面为学生营造了物理情景。我们用了新教材的所有练习,因为新教材的练习是精心设计的、并且绝大多数题目与生活贴近,很好地为学生营造了物理情景,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的实用价值,有些题目是研究性质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在习题课上也同样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景,用实验的方式来设置题目,同时让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解决开放性题目的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思维锻炼。
不足之处: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发现,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还是不能完全做到对学生进行完全的解放,对学生的所作、所想还是不放心,总
30
想多给学生一些指导,总希望学生按我们的想法去做、去想,这无疑为学生的思维套上了枷锁。对孟维峰老师课堂评价:
1、突出科学研究方法,注重科学素质培养
2、优化教学过程,培养思维能力
3、归纳总结掌握知识的系统结构
4、在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5、注重问题情境设置,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切入STS,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论坛
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只有那些符合本校本班学生的教学实际、能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导与主体作用的教法,才称得上是“最佳”的教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不同的教法进行恰当的“优化组合”,吸其所长,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本文根据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反应,从教材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等三个方面,结合自己平常的教学经验,叙述了兴趣的激发巩固和深化的一般做法,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1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与学的关系作过精辟的论述:“先生的的责任不在教,不在学,而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应该一面教一面学,教与学必须合一”,“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怎样“教学生学”,“法子”定然很重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学方法也呈现多样化的良好态势。虽然如此,但纵观国内外近年来的“课改”或“教改”实验不难发现——无不都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了首位!
心理学理论指出:认识兴趣也叫求知欲,它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则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本身产生兴趣,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产生动力。可见,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就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成为知识的构建者。也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情感时,才能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亲切感和好奇心,才能产生持之以恒的巨大内驱力,其智力因素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我们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
从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看:兴趣具有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因果认识兴趣和概括认识兴趣四个特点。归纳起来,即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一般而言,初中或大多数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有直接兴趣,而高中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好的同学会由直接兴趣转向间接兴趣。因而物理教学应抓住这个兴趣特点,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巩固和深化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以下仅从三个常见方面进行论述:
一、紧扣教材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32
1、发挥实验的独特魅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喜欢学习物理,在物理学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行。加强实验的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因此,物理实验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常用手段之一。
⑴认真完成教材实验,辅助物理教学。物理教学大纲规定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必须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从事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物理实验来实现的。实验教学具有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作风、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精神等几方面的作用。因此,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抑或是课外小实验教师均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的需要和教材的实际,认真地完成。
教学实践证明,认真完成教材中规定的实验,可以辅助物理的教学,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⑵改进实验装置,自制物理教具,突破教学难点。物理教学中有一些难点知识,往往不能借助现成仪器进行直观演示,这时可以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自制物理教具或小实验加于配合,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如用试电笔中的氖管代替小灯泡观察自感现象,避免了由于电流太弱而不易观察灯泡发光的弊端;用小孩子玩的泡泡水演示薄膜干涉,具有取材简单方便和可
33
见度大的优点;用包有塑料薄膜的橡皮泥演示浸没于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跟物体形状无关的实验,化解了“物体形状不同所受浮力也不同”的错误认识等。
⑶尝试探索性实验,发展创造性思维。除了教材的实验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以及教法的实际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探求物理规律,以发展创造性思维。如对平面镜的教学,教师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将原教材的演示实验,改为边教边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作图验证,经过大家的分析、讨论,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样的处理要比教师单一演示“讲出”结论的印象深得多!
⑷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实践能力。第二课堂活动由于具有灵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极大地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有效途径。比方,在学完长度的测量、光的反射、摩擦力和简单机械等知识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以“观察自行车的构造”为题的调查实践活动。利用刻度尺进行简单机械的测量,利用手电筒观察尾灯的反光作用,利用润滑油进行自行车的养护……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以依校情、班情及学生个性的不同,有选择地开展电工,无线电维修、航模制作等兴趣小组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不同特长。
⑸利用电教手段,提高信息含量。由于教学手段的逐渐现代化,象电影、电视、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器件,已经开始进入课堂,辅助物理教学,可以达到声图并茂,能提高学习效率,缩短学时,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量——这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挖掘教材的兴趣点
34
现行的物理课本往往增加了很多图片、漫画,补充了不少的故事、事例,行文力求适合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避免学究气、成人化。正是这些增补的部分,蕴藏着极大的兴趣点,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以一战期间,一法国飞行员在二千米高空手抓德国子弹的故事指出机械运动的相对性;以阅读材料“阿基米德的故事”导入浮力概念;以胖矮子和瘦个子利用定滑轮拉吊粮食的漫画讽刺不懂得滑轮知识的人在使用滑轮时闹的笑话等。教师通过巧妙地“借用”,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好物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多变的教法,巩固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途径和程序,它包括教师所采用的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方面,是传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教法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教师“教”的实际,更要考虑学生“学”的实际。当然,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而发展变化的随着不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而发展变化的;也随着对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的不断加深认识而发展变化的。
1、讲课内容的生活化、故事化
物理课程相对枯燥、抽象、深奥难懂,如果能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或把讲课内容故事化,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如举雷雨天总是先见闪电而后闻雷声为例,说明光速远远比声速大;以菜刀磨得薄而锋利,而在房屋建筑时墙基则做得宽而结实为例来讲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举电灯泡灯丝断了以后再搭接起来要比原来亮的例子,解释电功率公式的运用;用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出平面镜成虚像;以曹冲称象的例子加深对浮
35
力概念的理解等。
2、精心设计导入语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开头设计,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一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情绪,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有了一个可喜的开端。
⑴趣味问题导入。在介绍杠杆的应用时若这样导入新课——教师一边走进教室一边摇头晃脑地唱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学生便马上接下去:“三个和尚没水喝。”而教师的话锋立即一转:“但我说三个和尚也有水喝!”紧接下来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在用扁担在抬水过程中其实就是杠杆的应用……这就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⑵悬念式导入。在讲蒸发这一汽化方式的内容时,教师用醮了水的手指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过一段时间后便发现水“消失”了!这样引入新课,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心,营造了热烈的课堂气氛,对液体蒸发特点的理解也就透彻了。
⑶实验猜想导入。在介绍电磁感应知识时教师可事先用漆包线绕制一个大线圈,上课前将两块条形磁铁隐蔽地缚在手臂上。上课时教师则煞有其事地把手伸入跟电流计组成闭合回路的线圈中,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了明显的偏转。
引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实用实例导入、物理学故事导入、趣味游戏导入等。
3、帮助学生识记
学习物理,理解和识记是关键的环节。要使识记有效果,就应多进行“意义识记”,即通过对概念、规律和结论等材料的理解而进行识记。在教学
36
中,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帮助学生理解识记的材料。用精练的语言、或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去整理、归纳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记得牢、学得活,达到巩固兴趣的目的。
⑴精练的语言。在用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后,用“静者能静,动者能动”八个字解释定律的含义;用“来之抗之,走之拉之”来描述感应电流的磁场跟原磁场的关系;用“物近像远像变大”去归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⑵师生齐编“顺口溜”。在介绍物体的受力分析时,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归纳出对物体进行受力的一般方法后,师生一起编下列的“顺口溜”进行记忆:隔离先画重力线,弹力有无查周边,摩擦有无须判断,千万莫忘“磁浮电”;关于力臂的作图,有很多学生不甚了解。经过多次的作图训练后,师生共同编“顺口溜”:找支点,作用线;经过支点作垂线;垂线请你用虚线。直角符号需标记,垂足支点括号系,标出“L”莫忘记。关于“滑动变阻器”的接线,不少同学感到“棘手”。教师可以这样帮助学生记忆:一上配一下,下柱来当家;近时电阻小,远时电阻大等等。
4、为习题搭配实验
物理课中有不少的习题理论性较强,要求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如果学生的解题思路没有及时跟上来,就容易形成教学的难点,严重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纵观茫茫题海,却有不少物理习题跟实验紧密相连。如果在习题的教学中搭配物理实验,用理论推导加实验验证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解题的“高原现象”,进而达到巩固学习兴趣的目的。如在浮力一章的习题教学中,有关“液面的升降”问题一度成为学生学习的“拦路虎”:一块冰漂浮在一杯浓盐水中,当冰块熔化后,液面将________;浮在水面的一个木盒,里面放有一铁块,如果将铁块从
37
木盒中取出投入水中,容器里水面将会________等。教师可根据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浮力跟重力平衡,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进行求解,同时如果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的话,还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冰浮在水面上熔化后水面高度不变、浮在酒精等密度比水小的液面上熔化后液面将下降;含有木块(或气泡)的冰块浮在水面上熔化后水面高度不变,但含有铅等金属颗粒的冰块熔化后水面下降,含有油等杂质的冰熔化后水面上升;木盒中所放物体投入水中后或吊于盒底,若受容器底的支持力,液面下降,否则液面都不变。
5、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
教师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教师可举例:当你的父母打你的时候,你父母的手痛不痛?学生会根据力作用的相互性回答说:父母的手也应该痛。教师可以幽默一下:你父母不但手痛,而且心更痛!这样的语言处理既活跃了学习气氛,学到了知识,也加深了对父母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巩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6、定期开展学习方法的教育
“学习方法”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保证。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而无效的学习方法则是“事倍功半”。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乏成绩优异的同学,他(她)们成功的秘诀莫过于学习方法的科学有效!定期进行学习方法的教育,其目的就是为同学互相交流、相互学习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通过同学的“现身说法”,让成绩好的同学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成绩偏差的同学得到一次学习的好机会。总之,全体学生在教师精
38
心的组织和安排下,经过学习方法的教育,定期检查学习的得失,交流学习的方法,增强学习的信心,巩固学习物理的兴趣。三、推行教学改革,深化学习兴趣
转变教育观念,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创造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我国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了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改革实验。其中既有一些结合中国实际从外国移植的实验,如掌握学习、程序教学、暗示教学、合作教学等,又有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的实验,如整体性的教学改革实验、综合性的教学改革实验、单科性的教学改革实验、课程与结构的改革实验等。教师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应及时了解国内外理科的发展趋势,将启发式物理教学思想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深化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为最终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成绩,从而让绝大多数的同学喜欢学物理,学好物理。
活动总结
第一轮一周一课一研已经圆满结束,较之上学期一周一课一研,在深度和高度上,讲课老师和评课老师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下一步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三位老师的课堂设计都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设学
39
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的浓厚兴趣。
二、课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位教师都很有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老师们的评价和鼓励语言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自己很吝啬,很少用到激励性的语言。在这几位教师的课堂中评价语言是那么到位、那么自然,如“你记忆力真好!”“你知道的可真多!”“讲的真不错,比老师讲的还精彩!”“你不但思维快,而且计算快!”“你的发现多有价值呀!”“老师非常欣赏你的表达能力!”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通过这次的组内听评课活动,我们不但发现了很多的闪光点,同时也发现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工作中也存在了很多的不足和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教师要在“导”上下工夫,基础学科课程,不管是哪类课程,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放任学生自己学习,更不是降低了对教师的要求,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努力在“导”上下工夫,也就是说,要在组织、指导、点拨、参与等方面精心设计、精心安排。
40
举一个例子:分组学习讨论。这是各学科课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很重视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学生的参与,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分组学习什么,讨论什么;学习讨论多长时间;谁来主持讨论;学习讨论达到什么目的;学习讨论之后有什么要求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老师精心思考,精心设计,才会取得好的效果。这就是说教师备课要备方法。
二、精讲、多练,有层次的出题
我感觉在讲授课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吃透本节课的设计精神。就是这节课要讲授什么知识,让学生学会什么知识,掌握哪些技能,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哪些能力,也即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只有站的更高,我们才能抓住重点,才能做到精讲。另外,我感觉数学就要学生多练习才能达到理解、巩固、应用,但是在出题的时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把握好所出题的层次。
三、整合教材、增加容量、适当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现,有一些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是
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知识,学生不学这节课也能掌握这些知识,但是有些课内容比较多,知识点较多难点也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节课要用两到三个课时才能解决这节课。
41
物理教研组活动简报
2015年第1期
展示●交流●研讨●提高
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本期主编:高二备课组
2015年4月
1
导读
活动概况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研讨纪实教学论坛活动总结
2
3
4
5
6
7
8
9
12
13
进入奔月轨道中段轨道修正误
16
轨道.图中MN之间的一段曲线表示转移轨道的一部分,P是轨道上的一点,直线AB过P点且和两边轨道相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在此段轨道上,动能一直减小
B.卫星经过P点时动能最小
C.卫星经过P点时速度方向由P向B
D.卫星经过P点时加速度为0
6.地球赤道上有一物体甲随地球的自转而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为F1,向心加速度为a1,
线速度为v1,角速度为1;随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一起运动的物体乙所需的向心力为F2,向心加速度为a2,线速度为v2,角速度为2;随地球同步卫星一起运动的物体丙所需的向心力为F3,向心加速度为a3,线速度v3,角速度为3.假设甲、乙、丙的质量相等,则(
A.F1F2)F3B.a2a3a1C.v1v2v3D.132∨∨∨∨
电磁感应现象及楞次定律习题课教学设计
高二孟维峰
【复习目标】
1、通过探究得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并会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
2、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感受“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并用来分析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内容】
一、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1、内容:只要通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2、条件: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磁通量发生变化△ф=ф2-ф1,一般存在以下几种情形:
①投影面积不变,磁感应强度变化,即△ф=△B·S;
②磁感应强度不变,投影面积发生变化,即△ф=B·△S。其中投影面
17∧
积的变化又有两种形式:
A.处在磁场的闭合回路面积发生变化,引起磁通量变化;
B.闭合回路面积不变,但与磁场方向的夹角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投影面积变化.
③磁感应强度和投影面积均发生变化,这种情况少见。此时,△ф=B2S2-B1S1;注意不能简单认为△ф=△B·△S。
二、感应电流方向——楞次定律
1、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方法一:右手定则;方法二:楞次定律。
2、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3、楞次定律的理解:掌握楞次定律,具体从下面四个层次去理解:①谁阻碍谁——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
②阻碍什么——阻碍的是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磁通量本身.
③如何阻碍——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即“增反减同”.
④阻碍的结果——阻碍并不是阻止,结果是增加的还增加,减少的还减少.
4、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①首先明确闭合回路中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方向.
②确定原磁场穿过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是如何变化的.(是增大还是减小)
18
③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增反减同”.④利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5、楞次定律的“阻碍”含义可以推广为下列三种表达方式:
①阻碍原磁通量(原电流)变化.(线圈的扩大或缩小的趋势)—“增反减同”
②阻碍(磁体的)相对运动,(由磁体的相对运动而引起感应电流).—“来推去拉”
③从能量守恒角度分析:能量的转化是通过做功来量度的,这一点正是楞次定律的根据所在,楞次定律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
有时应用推广含义解题比用楞次定律本身方便得多。
【题型练习】
探究1.如图所示,开始时矩形线圈平面与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且一半在磁场内,一半在磁场外.若
要使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下列做法中可行的是
()
B.以bd边为轴转动(转动的A.以ab边为轴转动
角度小于60°)
C.以bd边为轴转动90°后,增大磁感应强度
动(转动的角度小于60°)D.以ac边为轴转
练习1.矩形线框在磁场中作如下图所示的各种运动,运动到图上所示位
19
置时,其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的是图()
探究2如图所示,线幽abcd自由下落进入匀强磁场中,则当只有dc边进入磁场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是________.当整个线圈进入磁场中时,线圈中________感应电流(选填“有”或“无”).
练习2如图所示,当导线棒MN在外力作用下沿导轨向
运动时,流过R的电流方向是(
(A)由A→B(B)由B→A).【0.5】(C)无感应电流(D)无法确定
所
看右探究3由细弹簧围成的圆环中间插入一根条形磁铁,如图示.当用力向四周扩圆展环,使其面积增大时,从上向下
().
(A)穿过圆环的磁通量减少,圆环中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B)穿过圆环的磁通量增加,圆环中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C)穿过圆环的磁通量增加,圆环中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D)穿过圆环的磁通量不变,圆环中没有感应电流
练习3.右如图所示,当条形磁铁作下列运动时,线
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应是(从左往右看)(
(A)磁铁靠近线圈时,电流的方向是逆时针的
(B)磁铁靠近线圈时,电流的方向是顺时针的
(C)磁铁向上平动时,电流的方向是逆时针的
(D)磁铁向上平动时,电流的方向是顺时钊的
探究4.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光滑杆上套有A、B、
三个金属环,其中B接电源.在接通电源的瞬间,A、
两环().
20圈).CC
(A)都被B吸引
(B)都被B排斥
(C)A被吸引,C被排斥
(D)A被排斥,C被吸引
练习4.如图所示,小金属环和大金属环重叠在同一平面
环相互绝缘,小环有一半面积在大环内,当大环接通电源
间,小环中感应电流的情况是(
(A)无感臆电流
(B)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C)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D)无法确定
探究5.如下图(a)所示,一个由导体制成的矩形线圈,以恒定速度v运动,从无场区域进入匀强磁场区域,然后出来.若取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那么在(b)图中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出回路中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是图().).内,两的瞬
练习5.闭合线圈固定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设向里为磁感应强度B的正方向.线圈中的箭头为电流i的正方向,如图所示,已知线圈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而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磁感应强B随时间而变化的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21
【巩固练习】1
.如图所示,通电导线与矩形线圈
abcd
处于同一平面,下
说法中正确的是().列
(A)若线圈向右平动,其中感应电流方向是a→d→c→b
(B)若线圈竖直向下平动,无感应电流产生
(C)当线圈以ab边为轴转动时(小于90°),其中感应电流方向是a→b→c→d
(D)当线圈向导线靠近时,其中感应电流方向是a→d→c→b
2.右如图所示,当条形磁铁作下列运动时,线圈中
感应电流方向应是(从左往右看)().的
(A)磁铁靠近线圈时,电流的方向是逆时针的
(B)磁铁靠近线圈时,电流的方向是顺时针的
(C)磁铁向上平动时,电流的方向是逆时针的
(D)磁铁向上平动时,电流的方向是顺时钊的
5如图所示,光滑固定导体M、N水平放置,两根导体捧P、
22
Q平行放于导轨上,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一条形磁铁从高处下落接近回路时()
B、P、Q将互相远离
D、磁铁的加速度小于gA、P、Q将互相靠拢C、磁铁的加速度仍为g
6如图所示,固定于水平面上的金属架CDEF处在竖直向
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MN沿框架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运
动。t=0时,磁感应强度为B0,此时MN到达的位置恰好使
MDEN构成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为使MN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从t=0开始,磁感应强度B应怎样随时间t变化?请推导这种情况下B与t的关系式。
教学反思
楞次定律习题课教学反思
高二物理备课组孟维峰
1、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
本节内容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教师只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楞次定律理解深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对实
23
验分析技能,以及归纳和逻辑思维能力。
2、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Flash演示最能直观明了地反映事物的某些现象,通过它我们不但看到一些宏观现象,对定律微观本质的分析也非常形象,教师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生动形象地展示两磁场间
3、采用类比教学变抽象为具体: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利用比喻的方法,尤其对于楞次定律这一类字数少但难理解和记忆内容,教师在师生得出定律之后,将定律概括成“增反减同”四个字,方便了学生理解和记忆,之后又做个拟人化的比喻,将感应电流比喻成一个专门与“父母”“对着干”的“坏孩子”,不仅将抽象的内容生动具体化,还调节了课堂气氛。
4、注重德育渗透
本节课讲授的楞次定律是从实验分析开始,归纳概括出初步结论后,再用实验来验证,不仅体现物理学科是实验学科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还符合辩证法中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验中去的认识规律,达到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5.不足之处
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时候,对课堂的控制和对学生思维导向做的不是很好;另外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准备不是很充分,平时还要加强课前准备,对做习题,做到见多识广;此外,语言虽然幽默风趣,但还不够精炼,这个要平时多听课,多学习。
24
曲线运动教学反思
高三物理备课组:张广耀
一、课题的确定:单元复习课定位很困难,复习的广度与深度存在很大的争议,本人开这节课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挑战。原计划到开课的时间刚好上完本章,刚好可以进行本章节的复习。不过实际进度比计划略微慢点,剩下离心现象没有完成。(所以在题目的设置的时候加入一个小问,解释离心现象。)
二、课的设计反思:
1.用小实验引入,以提问的方式(你所认识的圆周运动是怎样的一种运动,如何比较他们的快慢?)引出本章主要的概念。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性质再认识,加深理解。从速度的变化引出向心加速度(及其意义),从而引出向心力(及其意义)。在这一过渡环节,普通班的过渡不够自然,
第二节课在重点班过渡比较自然。
2.小单元的复习不同于规律应用课或专题复习。不能只抓一点深入,再说是高一的学生,难度不能太大。本人的定位是概念的再认识细化。规律的总结归纳,方法的总结与归纳。不过上完课之后发现,内容的时间安排有待调整和改进。比如前面的概念时间可以压缩。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总结归纳方法与规律。
3.总体师生互动比较好,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堂的效果比较好。达到复习知识的目的。对规律的总结归纳,应用的方法等总结到位。
4.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班级的对比上课,组内的研讨,不同老师有不同的认识。对我也提了很多的建议。很多方面都是本人没有考虑到的地方
25
或则细节,对本人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在次对组内老师给我这个机会别是感谢。
重力势能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孙德波
在完成《重力势能的变化》教学后,对课堂教学做了几点思考总结:
(一)关于物理概念的教学
对于一个物理概念的形成,学生往往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计算,对于概念应用更需要创设一些特例情景供学生探究,在实践中强化物理概念。遵循以上规律,在这堂课中《重力势能的变化》教学中做了如下处理:
首先引入概念,这一阶段主要通过视屏创设情景,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引入的物理概念的认同感。
接着通过实验和理论探究相结合引入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该环节教学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起点,引导学生从感性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接受表达物理现象的抽象符号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元的感知方式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形成。
最后是物理概念的应用,在这一堂课中关于“重力势能变化与重力做功关系”及“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这两点教学内容的安排就是针对重力势能概念应用而设计的,通过这一环节学习,能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物理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时有意识选择典型的特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即有对
26
学生的有效指导,可供学生水平较低的学生从思想方法获得模仿,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实践,巩固物理概念,并在应用中体验和感悟知识应用。
以这节课的教学,总结一下概念课教学模式其基本教学环节:“引入,定性定量描述,应用”;相应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实验及理论探究,特例探究分析总结”。
(二)关于教学中时间把握及教学效率教学方式问题
对于课时紧张问题,是课改以来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在上一个学段中,我的一个指导原则即在有限时间中,以高效的方式授课方式传授知识,这样很多探究直接由教师讲授,一堂课下来,学生被动紧张,身心疲惫,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教学中,我也在不断反思采用的教学策略,但为了赶进度,也是无计可施,最终进度是赶完了,可教学效果很差,于是我们也在不断反思调整教学策略,在有限时间资源下,做到最优化。同时给自己教学确定了几项原则和做法,并付诸实践。
(1)教学中不平均用力,要做到张驰有度,对于重点难度放慢放缓
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不赶进度。
(2)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3)综合应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提升上课效率。
(4)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5)课前有计划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教师要做到有效指导。
基于以上的理念,这堂课还有一点体会就是,“直接的传授式教学,
27
学生接受式学习”在课堂中仍然是的最直接有效的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并不是所有学习内容都适合,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学生个性不同,“探究式”与好,“接受式”也罢,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如果学习对学生是有意义的,它肯定能启迪学生思维,它肯定有“探究”的成份。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实现课堂的最优化。
研讨纪实
◆物理教研组老师们就三位老师讲课进行研讨。以下是发言要点:对孙德波老师课堂评价:
一、从教师的角色定位来看。
本节课角色把握到位,教师始终把自己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激励者;同时教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互动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包括不成熟的甚至不正确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激励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分享探究活动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加之教学技巧辅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融合,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到极致,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得了知识,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活动,真正实践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来看。
28
本节课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例如: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先是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接着提出问题、引导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信息、分析交流、得出结论等,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增强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勇气和信心。
三、重点处理恰当,难点突破得法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感知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定性关系,又通过反馈练习和列举生活中具体有关动能的事例,使学生对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形成清楚的认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是有用的。
四、本节课的几点不足及建议
首先,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时间调控不够恰当,如“探究质量和速度哪一个对动能影响大”,可以安排学生课后探究,反馈练习可以根据时间增减……
再如,学生实验室缺少计划性,有些学生在实验时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老师应该在实验前进行适当的提示。
对张广耀老师课堂评价:
成功之处
29
1、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用实例和多媒体手段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来夯实基础,使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针对曲线运动的产生条件,学生对其理解往往停留在简单的记忆上,在用其分析物体运动的合成时往往不知如何入手的具体情况,我们进行了专项研究讨论,讨论的课题均来源于学生熟悉的实例,例如演示钢球在磁铁的吸引或排斥下的曲线运动、蜡块在水中同时做竖直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并播放对应的课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形成共识要从受力分析入手,再进行运动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情况的运动合成的分析,就变得得心应手了。
2、在教学实践中重视为学生提供探究活动的场所和时间,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动脑积极思考的时间。
3、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渗透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思维的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
4、在学生练习方面为学生营造了物理情景。我们用了新教材的所有练习,因为新教材的练习是精心设计的、并且绝大多数题目与生活贴近,很好地为学生营造了物理情景,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的实用价值,有些题目是研究性质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在习题课上也同样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景,用实验的方式来设置题目,同时让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解决开放性题目的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思维锻炼。
不足之处: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发现,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还是不能完全做到对学生进行完全的解放,对学生的所作、所想还是不放心,总
30
想多给学生一些指导,总希望学生按我们的想法去做、去想,这无疑为学生的思维套上了枷锁。对孟维峰老师课堂评价:
1、突出科学研究方法,注重科学素质培养
2、优化教学过程,培养思维能力
3、归纳总结掌握知识的系统结构
4、在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5、注重问题情境设置,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切入STS,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论坛
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只有那些符合本校本班学生的教学实际、能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导与主体作用的教法,才称得上是“最佳”的教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不同的教法进行恰当的“优化组合”,吸其所长,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本文根据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反应,从教材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等三个方面,结合自己平常的教学经验,叙述了兴趣的激发巩固和深化的一般做法,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1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与学的关系作过精辟的论述:“先生的的责任不在教,不在学,而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应该一面教一面学,教与学必须合一”,“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怎样“教学生学”,“法子”定然很重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学方法也呈现多样化的良好态势。虽然如此,但纵观国内外近年来的“课改”或“教改”实验不难发现——无不都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了首位!
心理学理论指出:认识兴趣也叫求知欲,它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则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本身产生兴趣,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产生动力。可见,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就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成为知识的构建者。也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情感时,才能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亲切感和好奇心,才能产生持之以恒的巨大内驱力,其智力因素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我们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
从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看:兴趣具有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因果认识兴趣和概括认识兴趣四个特点。归纳起来,即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一般而言,初中或大多数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有直接兴趣,而高中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好的同学会由直接兴趣转向间接兴趣。因而物理教学应抓住这个兴趣特点,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巩固和深化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以下仅从三个常见方面进行论述:
一、紧扣教材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32
1、发挥实验的独特魅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喜欢学习物理,在物理学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行。加强实验的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因此,物理实验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常用手段之一。
⑴认真完成教材实验,辅助物理教学。物理教学大纲规定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必须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从事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物理实验来实现的。实验教学具有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作风、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精神等几方面的作用。因此,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抑或是课外小实验教师均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的需要和教材的实际,认真地完成。
教学实践证明,认真完成教材中规定的实验,可以辅助物理的教学,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⑵改进实验装置,自制物理教具,突破教学难点。物理教学中有一些难点知识,往往不能借助现成仪器进行直观演示,这时可以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自制物理教具或小实验加于配合,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如用试电笔中的氖管代替小灯泡观察自感现象,避免了由于电流太弱而不易观察灯泡发光的弊端;用小孩子玩的泡泡水演示薄膜干涉,具有取材简单方便和可
33
见度大的优点;用包有塑料薄膜的橡皮泥演示浸没于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跟物体形状无关的实验,化解了“物体形状不同所受浮力也不同”的错误认识等。
⑶尝试探索性实验,发展创造性思维。除了教材的实验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以及教法的实际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探求物理规律,以发展创造性思维。如对平面镜的教学,教师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将原教材的演示实验,改为边教边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作图验证,经过大家的分析、讨论,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样的处理要比教师单一演示“讲出”结论的印象深得多!
⑷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实践能力。第二课堂活动由于具有灵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极大地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有效途径。比方,在学完长度的测量、光的反射、摩擦力和简单机械等知识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以“观察自行车的构造”为题的调查实践活动。利用刻度尺进行简单机械的测量,利用手电筒观察尾灯的反光作用,利用润滑油进行自行车的养护……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以依校情、班情及学生个性的不同,有选择地开展电工,无线电维修、航模制作等兴趣小组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不同特长。
⑸利用电教手段,提高信息含量。由于教学手段的逐渐现代化,象电影、电视、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器件,已经开始进入课堂,辅助物理教学,可以达到声图并茂,能提高学习效率,缩短学时,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量——这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挖掘教材的兴趣点
34
现行的物理课本往往增加了很多图片、漫画,补充了不少的故事、事例,行文力求适合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避免学究气、成人化。正是这些增补的部分,蕴藏着极大的兴趣点,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以一战期间,一法国飞行员在二千米高空手抓德国子弹的故事指出机械运动的相对性;以阅读材料“阿基米德的故事”导入浮力概念;以胖矮子和瘦个子利用定滑轮拉吊粮食的漫画讽刺不懂得滑轮知识的人在使用滑轮时闹的笑话等。教师通过巧妙地“借用”,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好物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多变的教法,巩固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途径和程序,它包括教师所采用的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方面,是传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教法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教师“教”的实际,更要考虑学生“学”的实际。当然,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而发展变化的随着不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而发展变化的;也随着对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的不断加深认识而发展变化的。
1、讲课内容的生活化、故事化
物理课程相对枯燥、抽象、深奥难懂,如果能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或把讲课内容故事化,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如举雷雨天总是先见闪电而后闻雷声为例,说明光速远远比声速大;以菜刀磨得薄而锋利,而在房屋建筑时墙基则做得宽而结实为例来讲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举电灯泡灯丝断了以后再搭接起来要比原来亮的例子,解释电功率公式的运用;用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出平面镜成虚像;以曹冲称象的例子加深对浮
35
力概念的理解等。
2、精心设计导入语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开头设计,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一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情绪,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有了一个可喜的开端。
⑴趣味问题导入。在介绍杠杆的应用时若这样导入新课——教师一边走进教室一边摇头晃脑地唱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学生便马上接下去:“三个和尚没水喝。”而教师的话锋立即一转:“但我说三个和尚也有水喝!”紧接下来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在用扁担在抬水过程中其实就是杠杆的应用……这就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⑵悬念式导入。在讲蒸发这一汽化方式的内容时,教师用醮了水的手指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过一段时间后便发现水“消失”了!这样引入新课,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心,营造了热烈的课堂气氛,对液体蒸发特点的理解也就透彻了。
⑶实验猜想导入。在介绍电磁感应知识时教师可事先用漆包线绕制一个大线圈,上课前将两块条形磁铁隐蔽地缚在手臂上。上课时教师则煞有其事地把手伸入跟电流计组成闭合回路的线圈中,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了明显的偏转。
引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实用实例导入、物理学故事导入、趣味游戏导入等。
3、帮助学生识记
学习物理,理解和识记是关键的环节。要使识记有效果,就应多进行“意义识记”,即通过对概念、规律和结论等材料的理解而进行识记。在教学
36
中,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帮助学生理解识记的材料。用精练的语言、或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去整理、归纳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记得牢、学得活,达到巩固兴趣的目的。
⑴精练的语言。在用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后,用“静者能静,动者能动”八个字解释定律的含义;用“来之抗之,走之拉之”来描述感应电流的磁场跟原磁场的关系;用“物近像远像变大”去归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⑵师生齐编“顺口溜”。在介绍物体的受力分析时,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归纳出对物体进行受力的一般方法后,师生一起编下列的“顺口溜”进行记忆:隔离先画重力线,弹力有无查周边,摩擦有无须判断,千万莫忘“磁浮电”;关于力臂的作图,有很多学生不甚了解。经过多次的作图训练后,师生共同编“顺口溜”:找支点,作用线;经过支点作垂线;垂线请你用虚线。直角符号需标记,垂足支点括号系,标出“L”莫忘记。关于“滑动变阻器”的接线,不少同学感到“棘手”。教师可以这样帮助学生记忆:一上配一下,下柱来当家;近时电阻小,远时电阻大等等。
4、为习题搭配实验
物理课中有不少的习题理论性较强,要求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如果学生的解题思路没有及时跟上来,就容易形成教学的难点,严重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纵观茫茫题海,却有不少物理习题跟实验紧密相连。如果在习题的教学中搭配物理实验,用理论推导加实验验证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解题的“高原现象”,进而达到巩固学习兴趣的目的。如在浮力一章的习题教学中,有关“液面的升降”问题一度成为学生学习的“拦路虎”:一块冰漂浮在一杯浓盐水中,当冰块熔化后,液面将________;浮在水面的一个木盒,里面放有一铁块,如果将铁块从
37
木盒中取出投入水中,容器里水面将会________等。教师可根据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浮力跟重力平衡,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进行求解,同时如果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的话,还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冰浮在水面上熔化后水面高度不变、浮在酒精等密度比水小的液面上熔化后液面将下降;含有木块(或气泡)的冰块浮在水面上熔化后水面高度不变,但含有铅等金属颗粒的冰块熔化后水面下降,含有油等杂质的冰熔化后水面上升;木盒中所放物体投入水中后或吊于盒底,若受容器底的支持力,液面下降,否则液面都不变。
5、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
教师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教师可举例:当你的父母打你的时候,你父母的手痛不痛?学生会根据力作用的相互性回答说:父母的手也应该痛。教师可以幽默一下:你父母不但手痛,而且心更痛!这样的语言处理既活跃了学习气氛,学到了知识,也加深了对父母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巩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6、定期开展学习方法的教育
“学习方法”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保证。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而无效的学习方法则是“事倍功半”。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乏成绩优异的同学,他(她)们成功的秘诀莫过于学习方法的科学有效!定期进行学习方法的教育,其目的就是为同学互相交流、相互学习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通过同学的“现身说法”,让成绩好的同学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成绩偏差的同学得到一次学习的好机会。总之,全体学生在教师精
38
心的组织和安排下,经过学习方法的教育,定期检查学习的得失,交流学习的方法,增强学习的信心,巩固学习物理的兴趣。三、推行教学改革,深化学习兴趣
转变教育观念,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创造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我国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了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改革实验。其中既有一些结合中国实际从外国移植的实验,如掌握学习、程序教学、暗示教学、合作教学等,又有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的实验,如整体性的教学改革实验、综合性的教学改革实验、单科性的教学改革实验、课程与结构的改革实验等。教师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应及时了解国内外理科的发展趋势,将启发式物理教学思想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深化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为最终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成绩,从而让绝大多数的同学喜欢学物理,学好物理。
活动总结
第一轮一周一课一研已经圆满结束,较之上学期一周一课一研,在深度和高度上,讲课老师和评课老师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下一步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三位老师的课堂设计都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设学
39
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的浓厚兴趣。
二、课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位教师都很有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老师们的评价和鼓励语言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自己很吝啬,很少用到激励性的语言。在这几位教师的课堂中评价语言是那么到位、那么自然,如“你记忆力真好!”“你知道的可真多!”“讲的真不错,比老师讲的还精彩!”“你不但思维快,而且计算快!”“你的发现多有价值呀!”“老师非常欣赏你的表达能力!”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通过这次的组内听评课活动,我们不但发现了很多的闪光点,同时也发现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工作中也存在了很多的不足和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教师要在“导”上下工夫,基础学科课程,不管是哪类课程,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放任学生自己学习,更不是降低了对教师的要求,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努力在“导”上下工夫,也就是说,要在组织、指导、点拨、参与等方面精心设计、精心安排。
40
举一个例子:分组学习讨论。这是各学科课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很重视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学生的参与,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分组学习什么,讨论什么;学习讨论多长时间;谁来主持讨论;学习讨论达到什么目的;学习讨论之后有什么要求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老师精心思考,精心设计,才会取得好的效果。这就是说教师备课要备方法。
二、精讲、多练,有层次的出题
我感觉在讲授课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吃透本节课的设计精神。就是这节课要讲授什么知识,让学生学会什么知识,掌握哪些技能,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哪些能力,也即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只有站的更高,我们才能抓住重点,才能做到精讲。另外,我感觉数学就要学生多练习才能达到理解、巩固、应用,但是在出题的时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把握好所出题的层次。
三、整合教材、增加容量、适当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现,有一些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是
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知识,学生不学这节课也能掌握这些知识,但是有些课内容比较多,知识点较多难点也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节课要用两到三个课时才能解决这节课。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