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过程中守恒定律的研究

实 验 报 告

210系07级

任少卿

日期:08年5月24日

学号:PB07210413

实验题目:碰撞过程中守恒定律的研究

实验目的:利用气垫导轨研究一维碰撞的三种情况,验证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通过实验提高误差分析的能力。

实验原理:如果一个力学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或在某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则该力学

系统总动量守恒或在某方向上守恒,即

∑m v

i i

=恒量

实验中用两个质量分别为m 1、m 2的滑块来碰撞(图4.1.2-1),若忽略气流阻力,根据动量守恒有

m 1v 10+

m 2v 20=m 1v 1+m 2v 2

1. 完全弹性碰撞

完全弹性碰撞的标志是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动能也守恒

如果v 20=0 动量损失率为

∆p p 0-p 1m 1v 10-(m 1v 1+m 2v 2)

== p 0p 0m 1v 10

11122

m 1v 10-(m 1v 12+m 2v 2)

∆E E 0-E 1能量损失率 ==

1E 0E 02m 1v 102

理论上,动量损失和能量损失都为零,但在实验中,由于空气阻力和气垫导轨本身的原因,不可能完全为零,但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可认为是守恒的。 2. 完全非弹性碰撞

碰撞后,二滑块粘在一起以10同一速度运动,即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系统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在实验中,让v 20=0 动量损失率

(m +m 2) v ∆p

=1-1 p 0m 1v 10m 2∆E = E 0m 1+m 2

动能损失率 3. 一般非弹性碰撞

一般情况下,碰撞后,一部分机械能将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守恒在此情况已不适用。牛顿总结实验结果并提出碰撞定律:碰撞后两物体的分离速度v 2-v 1与碰撞前两物体的接近速度成正比,比值称为恢复系数,即 e =

v 2-v 1

(16)

v 10-v 20

恢复系数e 由碰撞物体的质料决定。

4.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如果一个力学系统只有保守力做功,其他内力和一切外力都不作功,则系统机械能守恒。如图4.1.2-2所示,将气垫导轨一端加一垫块,使导轨与水平面成α角,把质量为m 的砝码用细绳通过滑轮与质量m ’的滑块相连,滑轮的等效质量为m e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gs =

12

(m +m ' +m e )(v 2-v 12) +m ' gs s i n α 2

式中s 为砝码m 下落的距离,v 1和v 2分别为滑块通过s 距离的始末速度。如果将导轨调成水平,则有

mgs =

12(m +m ' +m e )(v 2-v 12) 2

在无任何非保守力对系统作功时,系统机械能守恒。但在实验中存在耗散力,如空气阻力和滑轮的摩擦力等作功,使机械能有损失,但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可认为机械能是守恒的。

实验器材:气垫导轨,滑块,光电计时器 ,弹簧钢圈,尼龙搭扣,金属碰撞器 实验步骤:

1. 研究三种碰撞状态下的守恒定律

1) 取两滑块m1、m2,且m1>m2,用物理天平称m1、m2的质量(包括挡光片)。将

两滑块分别装上弹簧钢圈,滑块m2置于两光电门之间(两光电门距离不可太远),使其静止,用m1碰m2,分别记下m1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Δt10和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Δt1,以及m2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Δt2,重复五次,记录所

∆p ∆E

测数据,数据表格自拟,计算p 、E 。

2) 分别在两滑块上换上尼龙搭扣,重复上述测量和计算。 3) 分别在两滑块上换上金属碰撞器,重复上述测量和计算。 2.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 a=0时,滑块初速度设为0, 测量m 、m ’、me 、s 、v ,计算势能增量mgs 和动能增

1

(m +m ' +m e ) v 2

量2,重复五次测量,数据表格自拟。

sin α=

h

L ),重复以上测量。

2) a ≠0时,(即将导轨一端垫起一固定高度h ,

数据处理:

1.完全非弹性碰撞

可认为系统动量守恒 可认为系统动能守恒

0.948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即恢复系数近似为1,为完全弹性碰撞 2. 完全非弹性碰撞

可认为系统动量守恒

系统动能不守恒

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即恢复系数近似为0,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3. 一般非弹性碰撞

可认为系统动量守恒

系统动能不守恒

, 即恢复系数在0和1之间,为一般非弹性碰撞

误差分析: 实验系统动量,动能与理论值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如下:

1. 2. 3. 4. 5. 6. 7.

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行存在一定摩擦力,虽很小,但对系统产生的影响不可忽略 气垫导轨调平可能不是很好

气垫导轨由于长期受重力作用可能不是很直 滑块在空气中运动,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

滑块之间可能不是严格的对心碰撞,会产生额外的动量,动能损失 装上各种附件后滑块的重心产生偏移,在调平的导轨上也不是严格静止 m2的初速度可能不严格为0

思考题:

1. 碰撞前后系统总动量不相等,试分析其原因。

答:①滑块受导轨摩擦力,空气阻力作用,是动量减小

②可能的非对心碰撞导致滑块产生非平行导轨方向的速度,此速度使得滑块与导 轨的摩擦力变大,加速的动量的变化,导致动量不守恒更加明显

③气垫导轨的调平的精度不高,可能是滑块产生某沿导轨方向加速度,使动量不 守恒

2. 恢复系数e 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恢复系数不是仅仅依赖于材料的一种固有属性,它取决于撞击物和靶体的材料、

接触面的几何性质和撞击速度

实 验 报 告

210系07级

任少卿

日期:08年5月24日

学号:PB07210413

实验题目:碰撞过程中守恒定律的研究

实验目的:利用气垫导轨研究一维碰撞的三种情况,验证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通过实验提高误差分析的能力。

实验原理:如果一个力学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或在某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则该力学

系统总动量守恒或在某方向上守恒,即

∑m v

i i

=恒量

实验中用两个质量分别为m 1、m 2的滑块来碰撞(图4.1.2-1),若忽略气流阻力,根据动量守恒有

m 1v 10+

m 2v 20=m 1v 1+m 2v 2

1. 完全弹性碰撞

完全弹性碰撞的标志是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动能也守恒

如果v 20=0 动量损失率为

∆p p 0-p 1m 1v 10-(m 1v 1+m 2v 2)

== p 0p 0m 1v 10

11122

m 1v 10-(m 1v 12+m 2v 2)

∆E E 0-E 1能量损失率 ==

1E 0E 02m 1v 102

理论上,动量损失和能量损失都为零,但在实验中,由于空气阻力和气垫导轨本身的原因,不可能完全为零,但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可认为是守恒的。 2. 完全非弹性碰撞

碰撞后,二滑块粘在一起以10同一速度运动,即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系统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在实验中,让v 20=0 动量损失率

(m +m 2) v ∆p

=1-1 p 0m 1v 10m 2∆E = E 0m 1+m 2

动能损失率 3. 一般非弹性碰撞

一般情况下,碰撞后,一部分机械能将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守恒在此情况已不适用。牛顿总结实验结果并提出碰撞定律:碰撞后两物体的分离速度v 2-v 1与碰撞前两物体的接近速度成正比,比值称为恢复系数,即 e =

v 2-v 1

(16)

v 10-v 20

恢复系数e 由碰撞物体的质料决定。

4.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如果一个力学系统只有保守力做功,其他内力和一切外力都不作功,则系统机械能守恒。如图4.1.2-2所示,将气垫导轨一端加一垫块,使导轨与水平面成α角,把质量为m 的砝码用细绳通过滑轮与质量m ’的滑块相连,滑轮的等效质量为m e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gs =

12

(m +m ' +m e )(v 2-v 12) +m ' gs s i n α 2

式中s 为砝码m 下落的距离,v 1和v 2分别为滑块通过s 距离的始末速度。如果将导轨调成水平,则有

mgs =

12(m +m ' +m e )(v 2-v 12) 2

在无任何非保守力对系统作功时,系统机械能守恒。但在实验中存在耗散力,如空气阻力和滑轮的摩擦力等作功,使机械能有损失,但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可认为机械能是守恒的。

实验器材:气垫导轨,滑块,光电计时器 ,弹簧钢圈,尼龙搭扣,金属碰撞器 实验步骤:

1. 研究三种碰撞状态下的守恒定律

1) 取两滑块m1、m2,且m1>m2,用物理天平称m1、m2的质量(包括挡光片)。将

两滑块分别装上弹簧钢圈,滑块m2置于两光电门之间(两光电门距离不可太远),使其静止,用m1碰m2,分别记下m1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Δt10和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Δt1,以及m2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Δt2,重复五次,记录所

∆p ∆E

测数据,数据表格自拟,计算p 、E 。

2) 分别在两滑块上换上尼龙搭扣,重复上述测量和计算。 3) 分别在两滑块上换上金属碰撞器,重复上述测量和计算。 2.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 a=0时,滑块初速度设为0, 测量m 、m ’、me 、s 、v ,计算势能增量mgs 和动能增

1

(m +m ' +m e ) v 2

量2,重复五次测量,数据表格自拟。

sin α=

h

L ),重复以上测量。

2) a ≠0时,(即将导轨一端垫起一固定高度h ,

数据处理:

1.完全非弹性碰撞

可认为系统动量守恒 可认为系统动能守恒

0.948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即恢复系数近似为1,为完全弹性碰撞 2. 完全非弹性碰撞

可认为系统动量守恒

系统动能不守恒

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即恢复系数近似为0,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3. 一般非弹性碰撞

可认为系统动量守恒

系统动能不守恒

, 即恢复系数在0和1之间,为一般非弹性碰撞

误差分析: 实验系统动量,动能与理论值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如下:

1. 2. 3. 4. 5. 6. 7.

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行存在一定摩擦力,虽很小,但对系统产生的影响不可忽略 气垫导轨调平可能不是很好

气垫导轨由于长期受重力作用可能不是很直 滑块在空气中运动,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

滑块之间可能不是严格的对心碰撞,会产生额外的动量,动能损失 装上各种附件后滑块的重心产生偏移,在调平的导轨上也不是严格静止 m2的初速度可能不严格为0

思考题:

1. 碰撞前后系统总动量不相等,试分析其原因。

答:①滑块受导轨摩擦力,空气阻力作用,是动量减小

②可能的非对心碰撞导致滑块产生非平行导轨方向的速度,此速度使得滑块与导 轨的摩擦力变大,加速的动量的变化,导致动量不守恒更加明显

③气垫导轨的调平的精度不高,可能是滑块产生某沿导轨方向加速度,使动量不 守恒

2. 恢复系数e 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恢复系数不是仅仅依赖于材料的一种固有属性,它取决于撞击物和靶体的材料、

接触面的几何性质和撞击速度


相关内容

  • 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反冲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
  • 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反冲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知识总结归纳 1. 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对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而满足动量守恒的物理过程常常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短暂时间内发生的. 2. 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 (1)理想守恒: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合力为零(不管物体间是否相互作用),此时合外 ...

  •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动量
  • 动量 考点扫描 近几年高考中,本章的命题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动量.冲量的概念,动量定理的应用:(2)动量守恒定律及守恒条件的理解:(3)应用动量守恒解决碰撞.反冲等物体相互作用问题:4.动量守恒在微观粒子相互作用中的应用. 从题型方面来看,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内容多与牛顿运动定律.能量观点.电磁 ...

  •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 动量守恒定律 一.动量守恒定律 1.定律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说明:(1)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守恒定律之一,它既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既适用于低速运动物体,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物体,它是一个实验规律 ...

  • 动量定理知识点和练习
  • 知识点一:动量 1. 定义:2. 动量是矢量3. 动量变化四边形求出. 知识点二:冲量 1. 定义:2. 冲量是矢量向确定.单位:注意:3. 冲量的物理意义:冲量是过程物理量,与具体的物理过程相关,冲量是力F在时间t内的积累效果.不是瞬时效果.如汽车启动时,为了达到相同的速度,牵引力要作用一段时间. ...

  • 同济大学 大学物理 上学期 (4)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4年第24卷第3期 SUN Y ATS EN UNIVERSITY FORUM , V ol 124 N o 13 2004 刚体转动的问题 朱 青Ξ (广东教育学院物理系, 广东广州510310) 摘 要:在大学物理"刚体转动问题"一章的讲授过程中, ...

  • 物理守恒定律
  • 编辑本段动量守恒定律? 定律内容: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以及角动量守恒定律一起成为现代物理学中的三大基本守恒定律.最初它们是牛顿定律的推论, 但后来发现它们的适用范围远远广于牛顿定律, 是比牛顿定律更基础的物理规律, 是时空性质的反映.其中, 动量守恒定律由空间平移不变性推出, 能量守恒定律由 ...

  • 动量 冲量
  • 第十五章 动 量 知识网络: 第1单元 动量 冲量 动量定理 一.动量和冲量 1.动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p=mv ⑴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状态量,它与时刻相对应. ⑵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同. ⑶动量的相对性:由于物体的速度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所以物体的动量也与参 ...

  • 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
  • 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 GA/T643-2006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 ...

  • 第1课时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 第1课时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考纲解读 1.理解动量.动量变化量的概念.2.知道动量守恒的条件.3.会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碰撞.反冲等相互作用问题. 1.[对动量.动量变化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它的动量一定也大 B.动量大的物体,它的速度一定也大 C.只要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