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名词解释1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学 是以法学、社会学、心理学为基础,融汇各种有关学科知识,以研究犯罪现象为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2、被害人 是指自身的合法权益被他人的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自然人、单位和国家。

3、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是指内部结构紧密,成员固定,首犯的操纵、控制行为突出并且具有相当的权威,通过暴力、威胁等手段称霸一方、为非作恶的犯罪。

4、犯罪对策 是指国家司法、行政机关和各种社会组织以至全体公民,为预防或者减少犯罪现象而采取的一切宏观、微观的政策、策略、措施、方法的总和。

5、犯罪规律 是指犯罪状况的变化、犯罪行为的实施和犯罪主体的条件等诸多关系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包括犯罪数量的增减起伏、犯罪类型的分布与传播、犯罪手段的更新与升级、犯罪运行的条件与转换等,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背景以及具体时空环境的内在的、本质的关系。

6、犯罪原因 是指由各种犯罪因素按其作用层次和作用机制构成的动态系统,这一系统总体上决定犯罪现象的存在,而具体表现为诱发、影响犯罪行为的产生。

1、犯罪数量 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的犯罪总量。可以分为两种数据来表示,一是犯罪案件数,二是犯罪人数;而一般多表示犯罪案件的数量,

2、暴力犯罪,是指使用暴力或以强暴手段相威胁,侵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攻击型犯罪。

3、犯罪的相对性,是指对某一行为的犯罪标定是相对的,具有可变性,此时此地是犯罪行为,彼时彼地则可能不是犯罪行为;反之亦然。

4、犯罪动态 是指犯罪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与发展趋势情况,以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类型结构等的发展变化来综合反映出来,其中,各类犯罪的增减变化与发展趋势是最重要的指数。

5、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不尽职责,严重违背职务要求,致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6、犯罪对策

犯罪对策是指国家司法、行政机关和各种社会组织以至全体公民,为预防或者减少犯罪现象而采取的一切宏观、微观的政策、策略、措施、方法的总和。

1、犯罪率

犯罪率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的犯罪数量与同期总人口数之比,通常按万分比计算。

2、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 是指违反国家有关毒品管制法规,从事与毒品有关的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和公民身心健康的活动,依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

3、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是指由于选择犯罪而必须舍弃的其他利益;在特定条件下,人可以有多种行为选择,而犯罪人选择了犯罪,在追求犯罪成功所带来的收益时,就要放弃从事正当职业与合法行为的一系列好处。

4、团伙犯罪

团伙犯罪 是指具有首犯或是骨干分子,但一般成员不固定,由首犯召集而经常进行的共同犯罪。

5、行为得逞律

行为得逞律 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总是要使其行为得逞的规律。

6、经济犯罪

经济犯罪 是指在经济活动领域中,为谋取非法利益,违反国家有关法律,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经济关系,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1、犯罪预备 即行为人实施犯罪,进行在混被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是一种未完成犯罪的行为状态。

2、结伙犯罪 是制少数犯罪成员结帮成伙,临时组合性的共同犯罪

3、犯罪因素的消长律 指犯罪态势的辩护必然受到热会上的抑制犯罪积极因素和诱发犯罪的消权利因素之间的相互斗争的影响与制约

4、犯罪行为 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罚处罚或者必须进行社会监控,矫治行为。

5、逃避处罚律 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总是逃避社会发现与惩处的规律

6、时空影响律 指一定的时间、空间环境必然影响着犯罪行为运行的规律。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学 是以法学、社会学、心理学为基础,融汇各种有关学科知识,以研究犯罪现象为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2、被害人 是指自身的合法权益被他人的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自然人、单位和国家。

3、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是指内部结构紧密,成员固定,首犯的操纵、控制行为突出并且具有相当的权威,通过暴力、威胁等手段称霸一方、为非作恶的犯罪。

4、犯罪对策 是指国家司法、行政机关和各种社会组织以至全体公民,为预防或者减少犯罪现象而采取的一切宏观、微观的政策、策略、措施、方法的总和。

5、犯罪规律 是指犯罪状况的变化、犯罪行为的实施和犯罪主体的条件等诸多关系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包括犯罪数量的增减起伏、犯罪类型的分布与传播、犯罪手段的更新与升级、犯罪运行的条件与转换等,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背景以及具体时空环境的内在的、本质的关系。

6、犯罪原因 是指由各种犯罪因素按其作用层次和作用机制构成的动态系统,这一系统总体上决定犯罪现象的存在,而具体表现为诱发、影响犯罪行为的产生。

1、犯罪数量 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的犯罪总量。可以分为两种数据来表示,一是犯罪案件数,二是犯罪人数;而一般多表示犯罪案件的数量,

2、暴力犯罪,是指使用暴力或以强暴手段相威胁,侵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攻击型犯罪。

3、犯罪的相对性,是指对某一行为的犯罪标定是相对的,具有可变性,此时此地是犯罪行为,彼时彼地则可能不是犯罪行为;反之亦然。

4、犯罪动态 是指犯罪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与发展趋势情况,以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类型结构等的发展变化来综合反映出来,其中,各类犯罪的增减变化与发展趋势是最重要的指数。

5、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不尽职责,严重违背职务要求,致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6、犯罪对策

犯罪对策是指国家司法、行政机关和各种社会组织以至全体公民,为预防或者减少犯罪现象而采取的一切宏观、微观的政策、策略、措施、方法的总和。

1、犯罪率

犯罪率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的犯罪数量与同期总人口数之比,通常按万分比计算。

2、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 是指违反国家有关毒品管制法规,从事与毒品有关的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和公民身心健康的活动,依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

3、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是指由于选择犯罪而必须舍弃的其他利益;在特定条件下,人可以有多种行为选择,而犯罪人选择了犯罪,在追求犯罪成功所带来的收益时,就要放弃从事正当职业与合法行为的一系列好处。

4、团伙犯罪

团伙犯罪 是指具有首犯或是骨干分子,但一般成员不固定,由首犯召集而经常进行的共同犯罪。

5、行为得逞律

行为得逞律 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总是要使其行为得逞的规律。

6、经济犯罪

经济犯罪 是指在经济活动领域中,为谋取非法利益,违反国家有关法律,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经济关系,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1、犯罪预备 即行为人实施犯罪,进行在混被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是一种未完成犯罪的行为状态。

2、结伙犯罪 是制少数犯罪成员结帮成伙,临时组合性的共同犯罪

3、犯罪因素的消长律 指犯罪态势的辩护必然受到热会上的抑制犯罪积极因素和诱发犯罪的消权利因素之间的相互斗争的影响与制约

4、犯罪行为 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罚处罚或者必须进行社会监控,矫治行为。

5、逃避处罚律 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总是逃避社会发现与惩处的规律

6、时空影响律 指一定的时间、空间环境必然影响着犯罪行为运行的规律。


相关内容

  • 论单位犯罪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 单位犯罪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龚培华) 单位犯罪作为一种有别于自然人犯罪的特殊犯罪类型,在刑法理论的研究和司法实践的认定中,都存在着较多的争议.<华东刑事司法评论>第四卷曾刊登了上海法院系统审理单位犯罪案件的长篇调查报告,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统计数据和具有实证材料支撑的分析意见.本文则立足于 ...

  • 刑法学知识点整理
  • 第一章 刑法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刑法:一切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简答题: 刑法的渊源: 1.刑法典: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单行刑法(规定.决定.条例.补充规定) 3.附属刑法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名词解释: 1.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刑 ...

  • 刑法学课堂笔记 专升本专用
  • 第一部分 刑法论强调定罪时把客观方面放在首位,其次是主观方面.客观上没有侵犯刑法所保护的利益的为无罪.一.刑法概说(一)刑法的概念.渊源.分类1.刑法概念:规定犯罪及刑罚的法注意:这里的"犯罪"不仅仅是事实描述,而更是一种价值评价2.刑法渊源:刑法典(修正案是刑法典的组成部分); ...

  • 刑法1名词解释
  • 刑法1名词解释 刑法:即一个国家规定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刑法的体系:指刑法的组成与结构.立法解释:指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为和承担刑事责任相适应,罚当其罪.刑法溯及力:刑法生效后,对其生效前未经审判 ...

  • 刑法考研真题 2004--2016
  • 刑法学]部分: 第一章:刑法概说 刑法的概念.性质和任务,制定刑法的根据,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真题: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真题:罪刑法定原则 (12解释) 罪刑相适应原则含义及立法体现 (12论述 14论述) 第三章:刑法的 ...

  • 单位犯罪的处罚标准和追诉标准质疑
  • 单位犯罪的处罚标准和追诉标准质疑 我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规定了单位犯罪,是对1979年刑法的重要修改补充, 标志着我国刑法的惩治对象从自然人的一元对象到自然人和单位二元对象的发 展.不容忽视的是,单位犯罪自立法之初就有诸多争议.本文仅就相同罪名的 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的处罚标准和追诉标准不一致的问 ...

  • 刑法名词解释复习
  • 刑法学名词解释 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在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活动中,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进入实行阶段的状态 犯罪未遂: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为能达到既遂状态的未完成形态.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 ...

  • 从一起盗窃案谈盗窃未遂的认定及定罪处罚
  • 从一起盗窃案谈盗窃未遂的认定及定罪处罚 一. 案情简介 2009年3月28日凌晨4时许,犯罪嫌疑人魏某.崔某到某通讯商店,撬门入店,将放在店内桌子上的电脑显示器(价值1860元)搬至地上准备盗走,但因二人把电脑显示器与电脑主机的连接线拔不下来而未能将电脑显示器盗走,后二人盗走该通讯店内的手机1部(价 ...

  • 罪刑法定原则
  • 罪刑法定原则 [相关法条]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知识要点] (一)思想基础 1.基本含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沿革渊源:三权分立.自然法思想.心理强制说. 3.现代基础: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