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教案(第一章)

中 国 计 量 学 院

教案

2009 ~ 2010 学年 第 2学期

二级学院(部、中心) 管理学院 学 科 ( 专 业 ) 企业管理 课 程 名 称 管理学原理 授 课 对 象 09财管1、2、3 授 课 教 师 乐为 职 称 职 务 教授 教 材 名 称 管理学 2010年 2月20日

管理学原理 课程教案

第一章 管理概论

§1

管理的定义

把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系统的研究是近一、二百年的事。但是,人类管理实践的历史却相当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例:

1) 古代战争 2) 科举制度

3) 修建金字塔、长城 4) 现代案例

可见,管理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什么离不开管理活动呢?

一、 人类活动特点

1、目的性

动物的活动是自发的、本能的活动,只有人类的活动是经过思考的、有目的的活动。为了达到目的,必须进行一定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而人类也正是在这种有目的的活动中不断进化的。

2、依存性

人类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个体,人类在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的过程中总是结成组织而生存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而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尽管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同集团、阶级、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并没有消除,但这仍未改变人类必须相互依存的特点,反而使各组织日益严密和完善。

3、知识性

人类与动物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人类具有学习的特点。人们从过去的实践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记忆、积累、分析、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的独特知识体系。科学技术越发达,个人所掌握的知识越专门化,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人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必要性。

以上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管理活动必将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

二、 管理的概念

在管理学的发展史上,对管理的定义有很多种,主要有: 1、关于管理的几种观点 1) 管理是一种艺术

早期的管理学者玛丽·帕克·福莱特把管理描述为:“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2) 管理是一个过程

斯蒂芬·P ·罗宾斯认为“管理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起并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这一定义即强调了人的因素,又强调了管理的双重目标:即要完成活动,又要讲究效率,即以最低的投入换取既定的产出。

两个概念:

● 效率(Efficiency )输入与输出的对比关系。管理经营的输入资源是稀缺的,

如资金、设备、人员等),因此管理关心的应是资源的有效利用,即使资源成本最小化。

● 效果(Effectiveness ):只有当实现了组织的目标时,才能说是有效的。 两者的关系:

● 效率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 ● 组织可能是有效率而无效果,也可能是有效果而无效率的; ● 管理应作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作到尽可能有效率。

3) 管理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4) 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与其他技术性工作一样,是一种专业性的工作,有自己专有的技能、方法、工具和技术。这一定义淡化了管理的社会属性,片面强调了管理的自然属性。

5) 管理就是决策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他将决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调查分析→制定方案→选择方案→评价决策。(例)任何组织、任何层次的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都要进行这种决策过程,因此,管理就是决策。

6) 管理的系统观点

系统论者认为管理就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从而使这个系统呈现一种新状态的过程。

2、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要点如下:

1)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管理不能脱离组织而存在,同样,组织中必定存在管理。

2)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3)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就是使个人的努力与集体的预期目标相一致。 4) 协调的中心是人。

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包括原材料、人员、资本、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在这些资源中,人是最重要的。在任何组织中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协调实际上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因此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2 管理者与管理的职能

一、 管理者

组织是我们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大多数人每天都会和许多组织发生接触,我

们每个人也至少在一个组织中工作和生活。

例:当你清早被闹钟叫醒,开灯、穿衣服、洗漱、准备早餐、吃早餐、步入街道、然后到车站、乘公交车到单位上班。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组织有: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服装厂、商店、超市、公交公司等。

组织是当今社会中各种结构的最为普遍的形式。因此,了解组织的运作十分必要。 1、 什么是组织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斯蒂芬·P ·罗宾斯) 例:学生会、班级、政府机构、教会、球队等 2、 操作者和管理者

组织成员的两种类型: 1) 操作者(Operatives ):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其他人工作的职

责。如:工人、厨师、办事员等) 2) 管理者(Managers ):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处于操作者之上的组织层次中。

3、 组织的层次

1) 基层管理者:如监工、领班、教练;

2) 中层管理者:办事处主任、系主任、部门经理、项目经理; 3) 高层管理者:总裁、校长、总监、首席执行官等。 4、 管理者的角色

明茨伯格将管理者扮演的角色分为三种、十项 1) 人际角色:代表人 、领导者、联络者 2)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3)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5、 管理者的技能

概念技能

高层管理者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6、 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1) 品德

● 强烈的意愿和责任感 ● 良好的精神素质

2) 知识

● 政治、法律知识 ● 经济学、管理学知识 ● 心理学、社会学知识 ● 专业技术知识

3) 能力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二、 管理的职能

1、 关于管理的职能的几种观点 1) 亨利·法约尔的观点 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以下五方面:计划(Plan )、组织(Organize )、指挥(Command )、协调(Coordinate )、控制(Control )。

2) 哈罗德·孔茨的观点

本世纪50年代中期加利福尼亚大学洛山矶分校的教授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的职能有: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2

1)计划: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人员的首要职能,它领先于其他管理职能,并为它们奠定了基础。它预先限定目标,根据目标发展战略,确定达成目标的行动方案,以及派生出一系列子计划,为各级部门勾画出行动路线。

2)组织:组织工作是创建一个有助于目标达成的结构,包括各级管理部门和支持管理部门的所有非管理岗位。在实施组织职能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确定必须完成的任务,并把这些任务组合成各工作岗位,配之合适的人选,并确定各岗位之间的关系。组织职能涉及对所需的资源加以组合,以达成组织的目标;建立组织的活动与职权之间的关系。

3)领导:领导工作是一门影响人们自愿并热情地为实现组织和群体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艺术。它涉及做人的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包括了激励、领导的方式方法、与他人沟通、帮助勾画能实现的组织前景等问题。好的领导者能激励和引导他人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4)控制:控制工作的目的是规范组织的活动,以使实际的绩效与预期的标准和目标一致。管理者必须监控组织的绩效,必须将实际的表现与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如果出现了显著的偏差,管理的任务就是使组织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种监控、比较和纠正的活动就是控制职能的含义。

3、 说明:

1)关于决策:管理的任何职能都离不开决策 2)关于创新:所谓创新就是改变现状。

三、 管理的属性

1、 管理的自然属性

1) 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

马克思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可见,管理之所以必要,是由劳动的社会化所决定的。它是共同劳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共同劳动的规模越大,劳动的社会化程度越高,管理就越重要。

2) 管理是由社会分工所产生的一种特殊职能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管理人员早已从一般社会劳动过程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专门从事国家管理的政治家和行政官员,出现了专门从事军队管理的军事家和军官,专门从事各种社会团体管理的社会活动家,出现了厂长、企业家、银行家等。据估计,在全体就业人员中,至少有30%~40%的人专门从事各类管理工作。因此,管理早已成为社会劳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特殊职能。

3) 管理也是生产力 企业的生产力是否发达,取决于各种生产要素是否得到有效利用,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这两者都有赖于有效的管理。

2、 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在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管理具有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目的的功能。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精密相连。

§3 管理学

一、 管理学的特点

●不确定性 ●综合性 ●实践性 ●发展性

二、 本课程基本构架

●绪论

●管理思想的发展 ●管理的环境分析 ●决策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本节内容以自学为主。课堂只做概要介绍。

中 国 计 量 学 院

教案

2009 ~ 2010 学年 第 2学期

二级学院(部、中心) 管理学院 学 科 ( 专 业 ) 企业管理 课 程 名 称 管理学原理 授 课 对 象 09财管1、2、3 授 课 教 师 乐为 职 称 职 务 教授 教 材 名 称 管理学 2010年 2月20日

管理学原理 课程教案

第一章 管理概论

§1

管理的定义

把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系统的研究是近一、二百年的事。但是,人类管理实践的历史却相当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例:

1) 古代战争 2) 科举制度

3) 修建金字塔、长城 4) 现代案例

可见,管理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什么离不开管理活动呢?

一、 人类活动特点

1、目的性

动物的活动是自发的、本能的活动,只有人类的活动是经过思考的、有目的的活动。为了达到目的,必须进行一定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而人类也正是在这种有目的的活动中不断进化的。

2、依存性

人类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个体,人类在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的过程中总是结成组织而生存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而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尽管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同集团、阶级、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并没有消除,但这仍未改变人类必须相互依存的特点,反而使各组织日益严密和完善。

3、知识性

人类与动物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人类具有学习的特点。人们从过去的实践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记忆、积累、分析、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的独特知识体系。科学技术越发达,个人所掌握的知识越专门化,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人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必要性。

以上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管理活动必将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

二、 管理的概念

在管理学的发展史上,对管理的定义有很多种,主要有: 1、关于管理的几种观点 1) 管理是一种艺术

早期的管理学者玛丽·帕克·福莱特把管理描述为:“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2) 管理是一个过程

斯蒂芬·P ·罗宾斯认为“管理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起并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这一定义即强调了人的因素,又强调了管理的双重目标:即要完成活动,又要讲究效率,即以最低的投入换取既定的产出。

两个概念:

● 效率(Efficiency )输入与输出的对比关系。管理经营的输入资源是稀缺的,

如资金、设备、人员等),因此管理关心的应是资源的有效利用,即使资源成本最小化。

● 效果(Effectiveness ):只有当实现了组织的目标时,才能说是有效的。 两者的关系:

● 效率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 ● 组织可能是有效率而无效果,也可能是有效果而无效率的; ● 管理应作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作到尽可能有效率。

3) 管理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4) 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与其他技术性工作一样,是一种专业性的工作,有自己专有的技能、方法、工具和技术。这一定义淡化了管理的社会属性,片面强调了管理的自然属性。

5) 管理就是决策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他将决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调查分析→制定方案→选择方案→评价决策。(例)任何组织、任何层次的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都要进行这种决策过程,因此,管理就是决策。

6) 管理的系统观点

系统论者认为管理就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从而使这个系统呈现一种新状态的过程。

2、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要点如下:

1)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管理不能脱离组织而存在,同样,组织中必定存在管理。

2)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3)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就是使个人的努力与集体的预期目标相一致。 4) 协调的中心是人。

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包括原材料、人员、资本、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在这些资源中,人是最重要的。在任何组织中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协调实际上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因此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2 管理者与管理的职能

一、 管理者

组织是我们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大多数人每天都会和许多组织发生接触,我

们每个人也至少在一个组织中工作和生活。

例:当你清早被闹钟叫醒,开灯、穿衣服、洗漱、准备早餐、吃早餐、步入街道、然后到车站、乘公交车到单位上班。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组织有: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服装厂、商店、超市、公交公司等。

组织是当今社会中各种结构的最为普遍的形式。因此,了解组织的运作十分必要。 1、 什么是组织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斯蒂芬·P ·罗宾斯) 例:学生会、班级、政府机构、教会、球队等 2、 操作者和管理者

组织成员的两种类型: 1) 操作者(Operatives ):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其他人工作的职

责。如:工人、厨师、办事员等) 2) 管理者(Managers ):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处于操作者之上的组织层次中。

3、 组织的层次

1) 基层管理者:如监工、领班、教练;

2) 中层管理者:办事处主任、系主任、部门经理、项目经理; 3) 高层管理者:总裁、校长、总监、首席执行官等。 4、 管理者的角色

明茨伯格将管理者扮演的角色分为三种、十项 1) 人际角色:代表人 、领导者、联络者 2)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3)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5、 管理者的技能

概念技能

高层管理者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6、 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1) 品德

● 强烈的意愿和责任感 ● 良好的精神素质

2) 知识

● 政治、法律知识 ● 经济学、管理学知识 ● 心理学、社会学知识 ● 专业技术知识

3) 能力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二、 管理的职能

1、 关于管理的职能的几种观点 1) 亨利·法约尔的观点 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以下五方面:计划(Plan )、组织(Organize )、指挥(Command )、协调(Coordinate )、控制(Control )。

2) 哈罗德·孔茨的观点

本世纪50年代中期加利福尼亚大学洛山矶分校的教授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的职能有: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2

1)计划: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人员的首要职能,它领先于其他管理职能,并为它们奠定了基础。它预先限定目标,根据目标发展战略,确定达成目标的行动方案,以及派生出一系列子计划,为各级部门勾画出行动路线。

2)组织:组织工作是创建一个有助于目标达成的结构,包括各级管理部门和支持管理部门的所有非管理岗位。在实施组织职能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确定必须完成的任务,并把这些任务组合成各工作岗位,配之合适的人选,并确定各岗位之间的关系。组织职能涉及对所需的资源加以组合,以达成组织的目标;建立组织的活动与职权之间的关系。

3)领导:领导工作是一门影响人们自愿并热情地为实现组织和群体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艺术。它涉及做人的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包括了激励、领导的方式方法、与他人沟通、帮助勾画能实现的组织前景等问题。好的领导者能激励和引导他人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4)控制:控制工作的目的是规范组织的活动,以使实际的绩效与预期的标准和目标一致。管理者必须监控组织的绩效,必须将实际的表现与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如果出现了显著的偏差,管理的任务就是使组织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种监控、比较和纠正的活动就是控制职能的含义。

3、 说明:

1)关于决策:管理的任何职能都离不开决策 2)关于创新:所谓创新就是改变现状。

三、 管理的属性

1、 管理的自然属性

1) 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

马克思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可见,管理之所以必要,是由劳动的社会化所决定的。它是共同劳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共同劳动的规模越大,劳动的社会化程度越高,管理就越重要。

2) 管理是由社会分工所产生的一种特殊职能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管理人员早已从一般社会劳动过程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专门从事国家管理的政治家和行政官员,出现了专门从事军队管理的军事家和军官,专门从事各种社会团体管理的社会活动家,出现了厂长、企业家、银行家等。据估计,在全体就业人员中,至少有30%~40%的人专门从事各类管理工作。因此,管理早已成为社会劳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特殊职能。

3) 管理也是生产力 企业的生产力是否发达,取决于各种生产要素是否得到有效利用,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这两者都有赖于有效的管理。

2、 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在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管理具有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目的的功能。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精密相连。

§3 管理学

一、 管理学的特点

●不确定性 ●综合性 ●实践性 ●发展性

二、 本课程基本构架

●绪论

●管理思想的发展 ●管理的环境分析 ●决策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本节内容以自学为主。课堂只做概要介绍。


相关内容

  • 护理管理学 管理理论和原理教案(3) 精品
  • 教 案 (理论教学用) 单教 研 位 : 室 : 护理管理教研室 护理管理学 2008年 月 日 任课教师姓名 : 课程名称 : 授课时间 : (理 论 教 学 用) 教学思路: ● 管理理论的发展 ● 早期的管理思想 ● 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内容 ● 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背景 ● 人际关系学说 ...

  • 量子保密通信技术教案
  • XX 大学课程教案用纸 教 案 内 容 教学设计 第一次课 量子与量子信息技术 1.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量子,了解量子特性: 2.教学重点:量子特性: 3.教学难点:量子特性: 4.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5.教学内容: 量子的定义: 一个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则这个物理量 ...

  • 连通器教案
  •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9.3 连通器与液压技术 --认识连通器 一.教材分析 "连通器与液压技术"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认识连通器对进一步学习船闸的工作原理及帕斯卡原理和液压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教材是这样来处理的,首 ...

  • 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实训教案
  • 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实训教案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1.课程性质 本实训项目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主干课程实训之一,主要研究和介绍电子商务的基本模式.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相关软件应用操作.学习本实训项目要求学生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管理学及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同时,只有在掌握了本课 ...

  • 教案标准格式
  • 教案格式① 天津农学院教案(首页) 系(部):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 ) 授课专业 生物化学实验 基础部 课程代码 学 分 ) ) 总学时: 学时 讲 课: 学时 上 机: 学时 实 验: 30 学时 理论课( ) 公共课( ) 必 修 课( √ 实验课( √ ) 专业课( ) 院级任选课( 农 ...

  • 高中物理 2.8 多用电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1
  • 高中物理 2.8 多用电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1 一.教材分析 "多用电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它是电流表.电压表改装学完后,研究欧姆表的改装问题,又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深化和实际应用,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能巩固电学问题的分析思路,加深对闭合电路欧 ...

  • 3612.沪科版物理4.7神奇的眼睛教案
  • §4.7 神奇的眼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的结构: ◆ 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2. 过程与方法: ◆ 经历望远镜.照相机模型的制作过程,了解其成像原理: ◆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简单比较 ...

  • 高三数学教案
  • 数学教案:组合2010-10-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正确区分排列.问题: (2)使学生掌握数的计算公式.数的性质用数与排列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知识,让学生掌握类比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 ....[阅读全文] ·数学教案:数的概念的发展 2010-10-4 教学目标 (1) ...

  • 液体对压强的传递教案
  • 资源信息表 1 ﹡6.5 液体对压强的传递 执教:上海普陀区教师进修学院 傅继芳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液体对压强的传递.其中帕斯卡定律是流体力学中重要规律之一,主要阐述了液体对压强传递的规律,而液压传动是液体传递压强规律的重要应用,液压传动原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很强的实用价值. 学习本节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