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二重性理论及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上的应用

  摘要本文指出劳动力商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由于劳动力商品具有特殊性,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关键词劳动二重性 商品的二因素 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

  作者简介:潘晶晶,华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2009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1-245-01

  

  一、劳动二重性的内涵

  (一)什么是劳动二重性

  马克思指出:“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另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就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生产使用价值。”①劳动的二重性即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指具体形式下进行的生产不同的商品的劳动。例如皮鞋的生产是工人利用剪刀等生产工具对皮料进行加工生产,这种可以有效的测量和评估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例如工人在生产皮鞋和生产谷物的时候都付出了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投入,这就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商品经济中所特有的社会劳动,它产生了商品的价值。

  (二)劳动二重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性表现在它们不是两种劳动或者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任何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兼有二者。其矛盾性表现在,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的源泉有两个即具体劳动和自然,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抽象劳动。

  二、剩余价值的产生

  (一)什么是剩余价值

  所谓的剩余价值就是指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剥削)的、超过劳动力价值(工资)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因为劳动力作为商品,其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决定了劳动力商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自身的价值,而且还会创造出比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其差额就是剩余价值。

  (二)剩余价值的产生

  我们可以通过资本完整的运动公式来考察剩余价值的产生,就一般的情形而论,剩余价值的产生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资本家通过货币资本G购买生产要素(商品资本W),生产要素又包括生产资料Pm和劳动力A,该阶段也叫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阶段。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资本家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起来,启动生产过程,并将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其劳动力价值所需的时间之上,生产出剩余价值W’,该阶段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决定性阶段。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资本家将产品推销出去,收回价值和剩余价值,其职能是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即W’―G’(增殖的货币),该阶段是剩余价值的实现阶段。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领域里产生的,但其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三、劳动二性理论在剩余价值产生上的应用

  (一)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劳动二重性理论通过区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以及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根据劳动二重性理论,当生产商品的劳动被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以后,工人对商品生产的过程就可以分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所谓劳动过程,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工人的抽象劳动一方面创造了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

  (二)劳动二重性在剩余价值生产上的作用

  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重性,劳动力作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劳动力商品还具有特性:在价值方面,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劳动力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但由于劳动力的生产以劳动者的存在为前提,所以它直接表现为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耗费掉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在使用价值方面,劳动力商品的使用过程就是劳动,劳动是价值的源泉,所以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就是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它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这是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点。由于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的这种特点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而不是劳动的,所以工人所创造的价值并没有以工资的形式全部领回,二者之间存在一个差额即剩余价值。

  可见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则是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的形成过程,即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旧价值和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劳动者所创造的新价值仅够补偿劳动力价值,价值增殖过程也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通过劳动二重性理论展开了商品二因素揭开了劳动力作为商品后所创造的价值,揭开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真正面纱,进而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3页.

  

  参考文献:

  [1]李松龄.劳动二重性的再认识.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2(1).

  摘要本文指出劳动力商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由于劳动力商品具有特殊性,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关键词劳动二重性 商品的二因素 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

  作者简介:潘晶晶,华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2009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1-245-01

  

  一、劳动二重性的内涵

  (一)什么是劳动二重性

  马克思指出:“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另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就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生产使用价值。”①劳动的二重性即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指具体形式下进行的生产不同的商品的劳动。例如皮鞋的生产是工人利用剪刀等生产工具对皮料进行加工生产,这种可以有效的测量和评估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例如工人在生产皮鞋和生产谷物的时候都付出了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投入,这就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商品经济中所特有的社会劳动,它产生了商品的价值。

  (二)劳动二重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性表现在它们不是两种劳动或者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任何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兼有二者。其矛盾性表现在,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的源泉有两个即具体劳动和自然,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抽象劳动。

  二、剩余价值的产生

  (一)什么是剩余价值

  所谓的剩余价值就是指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剥削)的、超过劳动力价值(工资)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因为劳动力作为商品,其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决定了劳动力商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自身的价值,而且还会创造出比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其差额就是剩余价值。

  (二)剩余价值的产生

  我们可以通过资本完整的运动公式来考察剩余价值的产生,就一般的情形而论,剩余价值的产生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资本家通过货币资本G购买生产要素(商品资本W),生产要素又包括生产资料Pm和劳动力A,该阶段也叫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阶段。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资本家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起来,启动生产过程,并将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其劳动力价值所需的时间之上,生产出剩余价值W’,该阶段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决定性阶段。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资本家将产品推销出去,收回价值和剩余价值,其职能是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即W’―G’(增殖的货币),该阶段是剩余价值的实现阶段。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领域里产生的,但其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三、劳动二性理论在剩余价值产生上的应用

  (一)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劳动二重性理论通过区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以及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根据劳动二重性理论,当生产商品的劳动被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以后,工人对商品生产的过程就可以分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所谓劳动过程,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工人的抽象劳动一方面创造了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

  (二)劳动二重性在剩余价值生产上的作用

  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重性,劳动力作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劳动力商品还具有特性:在价值方面,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劳动力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但由于劳动力的生产以劳动者的存在为前提,所以它直接表现为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耗费掉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在使用价值方面,劳动力商品的使用过程就是劳动,劳动是价值的源泉,所以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就是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它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这是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点。由于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的这种特点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而不是劳动的,所以工人所创造的价值并没有以工资的形式全部领回,二者之间存在一个差额即剩余价值。

  可见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则是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的形成过程,即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旧价值和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劳动者所创造的新价值仅够补偿劳动力价值,价值增殖过程也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通过劳动二重性理论展开了商品二因素揭开了劳动力作为商品后所创造的价值,揭开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真正面纱,进而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3页.

  

  参考文献:

  [1]李松龄.劳动二重性的再认识.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2(1).


相关内容

  • 2016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区域870大纲
  • 013 经济学院 目录 一.初试考试大纲 ................................. 1 869西方经济学 ................................. 1 870专业综合考试 ............................... 3 872经 ...

  • 吉首大学专升本经济学
  • 专升本<政治经济学>课程考核大纲 一.参考教材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出版. 二.考试要求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在揭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一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运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

  •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绪论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1. 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1. 系统科学:把对象作为组织性.复杂性系统从整体上进行研究,以揭示其运动规律和实际处理这类系统 ...

  • 论双因素理论及其应用价值
  • 论双因素理论及其应用价值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双因素理论及其应用价值.首先阐述了双因素理论的概念,其次探讨了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接着对双因素理论的应用进行分析,最后指出了双因素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 激励 保健 局限 引言 双因素理论又称为"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

  • 马克思主义哲学测试题
  • 各位同学: 复习马原以课本复习为重点 下面网址是社科部网站的自测题 大家可以对照考察自己的复习效果 http://219.243.15.8/jpk/Marxism/index.html 点击 在线学习 自测试题 注意:仅为自测题(不要误解为考试范围,真的没有考试范围),请自查复习效果 期末复习注意事 ...

  • 关于人力资本:概念.理论.方法[分享]
  • 关于人力资本:概念.理论.方法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本概念理论计量方法 [论文摘要]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中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后天获得的知 识.技能.健康.迁移能力.思想观念等质量性因素的总和.西方人力资本理 论从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关注逐步转向对人力资 本产权.人力资本配置等 ...

  • 专题八:剩余价值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 专题十:剩余价值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一.剩余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必然出现资本所有者雇佣工人进行商品生产的生产关系,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和货币转化为资本为前提的. (一)劳动力成 ...

  • 对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阶级构成"学说的评判
  • 陈培永 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各流派研究热潮不相协调的是,起源于战后意大利工人主义(operaismo/workerism).自治主义(autonomia/autonomism).在当今欧美学界一般被统称为"自治主义的马克思主义"(Autonomist Marxism)的学派一直被忽略 ...

  •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科学技术观及其启示
  •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科学技术本身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论述,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科学技术的论点值得重视.对于科学技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其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二.科学技术履行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本文从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对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