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设计2

《落花生》教学设计

嵩山路小学 张华伟

教学目的:

1、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

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出示第一张)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

花。”

生:花生(出示第二张)

师:你吃过花生做的什么食品?

生: 自由谈

师:瞧瞧你们都吃过这么多花生做的食品。(出示第三张)大家看大屏幕,

这些都是花生做的食品,琳琅满目啊!哈哈,馋了吧?你知道花生是怎么接出来

的?

生:在土里结的。

师:土里接的,怎么结的呢?土里不会凭空长出花生来吧?(出示第四张)

咱们具体看一下落花生的成长过程,简单点说花生啊是它的花落了以后,然后它

原来长花的那个顶就越来越长,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最后土里就结成了花生,

所以我们也叫它什么?

生:落花生。

师:话说这落花生啊,它不仅仅是这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们现代作家学

者许地山的笔名。今天这节课啊,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板书课题),

请大家齐读。

生齐:15.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放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顺句子并思考,课文围绕题

目写了哪些内容?(出示第五张)

生: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出示第六张)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谁来读读文中第一自然段。老师想请大家再读读,读着读着哪个词,就

跳进你眼睛里了?

生:跳进我眼睛里的是那个“居然”。我觉得收获应该是很平常的事情,为

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呢?(出示第七张)

师:收获了,他的家人事先想到还是没想到?

生:没想到。

师:没想到,所以用居然。为什么就没想到呢?别着急回答,看你们能不能

联系上下文找找答案。

生:因为没过几个月就收获了。

师: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

生:要短。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看看母亲说的话,你能发现原因吗?

生:因为它本身是荒田。

生:这是我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

师: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意外不意外?

生:意外。

师:心情如何?

生:高兴。

师:意外的高兴用个词叫什么?

生:激动。

生:喜出望外。

师:瞧,他说的词多好,喜出望外。那是惊喜啊!就让我们带着收获之后的

惊喜来读读这段话。(生齐读)

师: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出示第八张)生自由说

师:“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师:这一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你们找找看,

文中真正写“尝花生”是在哪儿?

生:“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

师:这会儿尝了没?(学生摇头)还没呢!真正写尝花生的,看看课文的结尾,

就那么一句话。说花生做的食品都——

生:吃完了。

师:是啊,就那么一句。其实那天晚上我们是边尝边议,可是经过刚才大家

的学习。我们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

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生:因为议花生这件事,让作者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启示。

师:这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重点的部分作者写得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

写得简略。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你看咱们已经看出来了,就是主次

分明、详略得当。咱们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主次,主要的详写,

次要的略写。

师: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3-15自然段,有疑问的地

方做上标记。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出示第九张)

生:姐姐说它味美;

生: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

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生:两次。

师:第一次是怎么议论?

生;自由说。(出示第十张)

师: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这个可贵指什么(出示第十

一张)问题提出来了,靠谁解决?

生:靠自己。

师:我最欣赏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为了更好地读书思考,老师这儿有个友

情提示,围绕问题去读课文,就读第10自然段,边读边勾画。

生:我觉得花生的品格最可贵,父亲就是要我们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

无闻、不炫耀自己。

师:有两个词我特别喜欢: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谁能读读这段原文?

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

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也想想: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扯上桃子、

石榴、苹果干什么呀?

生:因为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都非常漂亮,而且是挂在高高的枝头上。

师:大家想一想,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那儿,(出示第十二张)就

是在炫耀吗?——摇头了。不是。那是它生长的特点呀,对不对?它就长在那儿!

你说苹果要是长土里去那还叫苹果吗?

师:刚才这个孩子的发言有一点我很欣赏,就是她发现了父亲其实是在拿花

生跟和它的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比,干什么?

生:作比较。

师:(出示第十三张)聪明!对比啊!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

虽然不好看,外表不好看的花生却能默默地给人带来好处,真的是更可贵,更让

人钦佩。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齐读。)

师:谁来读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出示第十四张)

师:父亲的这句话对我影响深吗?(生自由说)(出示十五、十六张)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师:课文读到这里,孩子们,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生:不是。是在讲做人的道理。

师:哪句话告诉我们,在讲做人?

生:“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师:真有眼光。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做人外表可以丑陋一些,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

师:她的意思是说,外表丑一点没关系,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少年许地山

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出示十七张)“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生齐读。

师:什么是有用?

师:对谁有用?

师:什么是体面?

生:体面就是——

师:有点困难。看看我今天穿得体面吗?——还行。穿得好看叫体面。长得

帅那也叫体面。体面就是外表光鲜好看。讲体面有没有错?

生:没有。

师:所以讲体面并没有错,关键是不能——

生:不能只讲体面。

师:是的,不能只讲体面。不能只讲究外表光鲜好看,只顾自己生活的安逸,

而要做有用的人。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结合生活说说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呢?

生:他得乐于帮助别人。

生:就是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师:能举个例子吗?

生:警察。

生:为人分忧的人。

师:说得多好啊!谁能像他这样说说。

生:我觉得清洁工也是,每天早上起得很早在默默奉献。

生:我们要默默地做奉献,不图虚名。

生:我觉得老师就是这样默默奉献的人。

师:谢谢你,孩子。只要你们学有所获,我们的付出是心甘情愿的。刚刚大

家说了不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但是都对这

个社会有用。(出示第十八张)我们做人就要做——

生:有用的人。

师:不要做——

生: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老师也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他留学西洋多年却从不穿西服,不抽烟

不喝酒,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还

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著名作家郭沫若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竞逐,极其恬淡。他就是本

文的作者——许地山。他曾说——(出示第十九张)

生: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

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师: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将“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吗?

生:因为他要提醒自己,时刻要做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议花生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

心,其它内容略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

篇课文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 (出示第二十张)在我

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

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

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出示第二十一张﹞

师: 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请同学们根据生活中

的某一事物写一篇借物喻理的小短文。或者在课外阅读有关书籍,学习做一个像

落花生一样的人。(出示第二十二张)

15 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 议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高高地 挂

花生 矮矮地 埋

借物----------- 喻--------------理(做有用的人)

《落花生》教学设计

嵩山路小学 张华伟

教学目的:

1、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

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出示第一张)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

花。”

生:花生(出示第二张)

师:你吃过花生做的什么食品?

生: 自由谈

师:瞧瞧你们都吃过这么多花生做的食品。(出示第三张)大家看大屏幕,

这些都是花生做的食品,琳琅满目啊!哈哈,馋了吧?你知道花生是怎么接出来

的?

生:在土里结的。

师:土里接的,怎么结的呢?土里不会凭空长出花生来吧?(出示第四张)

咱们具体看一下落花生的成长过程,简单点说花生啊是它的花落了以后,然后它

原来长花的那个顶就越来越长,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最后土里就结成了花生,

所以我们也叫它什么?

生:落花生。

师:话说这落花生啊,它不仅仅是这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们现代作家学

者许地山的笔名。今天这节课啊,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板书课题),

请大家齐读。

生齐:15.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放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顺句子并思考,课文围绕题

目写了哪些内容?(出示第五张)

生: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出示第六张)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谁来读读文中第一自然段。老师想请大家再读读,读着读着哪个词,就

跳进你眼睛里了?

生:跳进我眼睛里的是那个“居然”。我觉得收获应该是很平常的事情,为

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呢?(出示第七张)

师:收获了,他的家人事先想到还是没想到?

生:没想到。

师:没想到,所以用居然。为什么就没想到呢?别着急回答,看你们能不能

联系上下文找找答案。

生:因为没过几个月就收获了。

师: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

生:要短。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看看母亲说的话,你能发现原因吗?

生:因为它本身是荒田。

生:这是我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

师: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意外不意外?

生:意外。

师:心情如何?

生:高兴。

师:意外的高兴用个词叫什么?

生:激动。

生:喜出望外。

师:瞧,他说的词多好,喜出望外。那是惊喜啊!就让我们带着收获之后的

惊喜来读读这段话。(生齐读)

师: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出示第八张)生自由说

师:“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师:这一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你们找找看,

文中真正写“尝花生”是在哪儿?

生:“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

师:这会儿尝了没?(学生摇头)还没呢!真正写尝花生的,看看课文的结尾,

就那么一句话。说花生做的食品都——

生:吃完了。

师:是啊,就那么一句。其实那天晚上我们是边尝边议,可是经过刚才大家

的学习。我们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

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生:因为议花生这件事,让作者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启示。

师:这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重点的部分作者写得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

写得简略。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你看咱们已经看出来了,就是主次

分明、详略得当。咱们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主次,主要的详写,

次要的略写。

师: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3-15自然段,有疑问的地

方做上标记。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出示第九张)

生:姐姐说它味美;

生: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

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生:两次。

师:第一次是怎么议论?

生;自由说。(出示第十张)

师: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这个可贵指什么(出示第十

一张)问题提出来了,靠谁解决?

生:靠自己。

师:我最欣赏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为了更好地读书思考,老师这儿有个友

情提示,围绕问题去读课文,就读第10自然段,边读边勾画。

生:我觉得花生的品格最可贵,父亲就是要我们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

无闻、不炫耀自己。

师:有两个词我特别喜欢: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谁能读读这段原文?

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

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也想想: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扯上桃子、

石榴、苹果干什么呀?

生:因为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都非常漂亮,而且是挂在高高的枝头上。

师:大家想一想,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那儿,(出示第十二张)就

是在炫耀吗?——摇头了。不是。那是它生长的特点呀,对不对?它就长在那儿!

你说苹果要是长土里去那还叫苹果吗?

师:刚才这个孩子的发言有一点我很欣赏,就是她发现了父亲其实是在拿花

生跟和它的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比,干什么?

生:作比较。

师:(出示第十三张)聪明!对比啊!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

虽然不好看,外表不好看的花生却能默默地给人带来好处,真的是更可贵,更让

人钦佩。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齐读。)

师:谁来读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出示第十四张)

师:父亲的这句话对我影响深吗?(生自由说)(出示十五、十六张)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师:课文读到这里,孩子们,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生:不是。是在讲做人的道理。

师:哪句话告诉我们,在讲做人?

生:“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师:真有眼光。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做人外表可以丑陋一些,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

师:她的意思是说,外表丑一点没关系,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少年许地山

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出示十七张)“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生齐读。

师:什么是有用?

师:对谁有用?

师:什么是体面?

生:体面就是——

师:有点困难。看看我今天穿得体面吗?——还行。穿得好看叫体面。长得

帅那也叫体面。体面就是外表光鲜好看。讲体面有没有错?

生:没有。

师:所以讲体面并没有错,关键是不能——

生:不能只讲体面。

师:是的,不能只讲体面。不能只讲究外表光鲜好看,只顾自己生活的安逸,

而要做有用的人。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结合生活说说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呢?

生:他得乐于帮助别人。

生:就是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师:能举个例子吗?

生:警察。

生:为人分忧的人。

师:说得多好啊!谁能像他这样说说。

生:我觉得清洁工也是,每天早上起得很早在默默奉献。

生:我们要默默地做奉献,不图虚名。

生:我觉得老师就是这样默默奉献的人。

师:谢谢你,孩子。只要你们学有所获,我们的付出是心甘情愿的。刚刚大

家说了不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但是都对这

个社会有用。(出示第十八张)我们做人就要做——

生:有用的人。

师:不要做——

生: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老师也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他留学西洋多年却从不穿西服,不抽烟

不喝酒,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还

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著名作家郭沫若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竞逐,极其恬淡。他就是本

文的作者——许地山。他曾说——(出示第十九张)

生: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

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师: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将“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吗?

生:因为他要提醒自己,时刻要做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议花生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

心,其它内容略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

篇课文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 (出示第二十张)在我

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

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

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出示第二十一张﹞

师: 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请同学们根据生活中

的某一事物写一篇借物喻理的小短文。或者在课外阅读有关书籍,学习做一个像

落花生一样的人。(出示第二十二张)

15 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 议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高高地 挂

花生 矮矮地 埋

借物----------- 喻--------------理(做有用的人)


相关内容

  • 落花生评课稿
  • 听<落花生>有感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我有幸聆听了龚老师执教的<落花生>一课,让我受益匪浅.<落花 生>这篇课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顺序来写的,重点写了 "议花生"这部分内容. 在教学<落花生 ...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 ...

  •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5[落花生]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能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 ...

  • 落花生教学设计
  • <落花生>教学设计 下新桥学校 李笑枚 设计理念: 1.探究学习.强调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探究,自己体验,在探究中获得自己的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充分发挥群体中每个成员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加深体验.通过生生交流,师 ...

  • 落花生参考资料(1)
  • <落花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探究学习.强调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探究,自己体验,在探究中获得自己的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充分发挥群体中每个成员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加深体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重点问题 ...

  • [落花生]说课稿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落花生>说课稿 院系:B11级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 姓名:王亚敏 学号:[1**********]7 <落花生>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11级教育科学学院小教二班的王亚敏,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 ...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
  •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联棚小学 闵先锋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九册15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指导学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落花生公开课
  • 公开课<落花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 ...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一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