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护理理论教育和临床实践的结合

浅谈中国护理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摘要】通过对我国护理教育中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便于更好的优化教学过程各环节,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一支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师资队伍,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临床护理工作输送更加优秀的护理人才。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ome problem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nursing education with clinical practice in China,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reform measures to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better,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base and a close

combination with clinical teachers,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actical ability.At last,convey more excellent personnel nurses for clinical nursing work.

【关键词】护理理论教育,实践,结合

护理教育是为护理学科培养具有宽厚的医学、人文学、护理学等知识水平, 并能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护理专业人才的活动。护理教育的发展更是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护士队伍的基础[2] [1]。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生活质量和人的价值。社会对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服务模式等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护理专业的蓬勃发展使得护理专业学科越来越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在发展,护理专业的教育的重要性也在日渐凸显出来,但是国内的护理教育受多种因素影响, 护理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始终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种差距妨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严重地影响着护理人才的培养。如何缩短这种差距,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1 我国护理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结合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1 课程设置不合理

合理的课程设置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向学生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程序能够使学生在医院或社区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和验证,使学生具有护理人、研究人、教育人的综合实践能力,满足日益发展的临床实践需要。目前,我国临床普遍应用的护理模式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这对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人文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大多数护理院校课程的设置仍然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依然是以医学为导向的“三段式”课程体系, 即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 而且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临床实践在时间安排上截然分开。这种落后于临床发展的课程设置, 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仍然是以器官疾病为中心,人文知识相对缺乏,与现行的护理模式所要求的“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距。在课时安排上多数院校采用先上理论课、然后在实验室示教[3]

或课间见习,最后1年临床实习。这种课时安排不符合,应尽早让学生接触临床的教学理念, 使学生在入学初期所学到的有关知识需等到一二年后才能真正应用于临床,时间相隔太久,容易造成知识的混淆及遗忘,从而加大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1.2 部分教学内容落后于临床实践

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中每门课程多以一两本教科书为蓝本进行教学,一般只需要学生掌握教科书的内容。但教科书从编写到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编写时还是较为先进的知识,也许等到书本进入课堂时已经过时。因此, 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内容有时比较陈旧,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临床实践对护理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需求。同时讲授的重点是向学生讲述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或病人的典型症状与体征,由于医疗护理技术的进步和疾病自身的变异,在临床上所谓的典型表现较为少见,而更多的是病人的一般性症状或反应并不典型。这就造成了课堂知识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使理论与实践出现差距。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产生差距很难避免,而问题的关键是采取那些方法能缩短这种差距。

1.3 学生临床实践机会较少

国内医学院校实践教学普遍采用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两种方式。近年来各院校普遍扩招,护理学专业学生人数增加,符合见习、实习带教要求的医院数量和规模并没有成比例增加,在此背景下传统的见习、实习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一次性到医院见习或实习的人数太多,降低了学习效果。

而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病人“维权意识”的提高给实习带教带来一定影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医疗纠纷实行“举证倒置”,一些病人不愿意或拒绝实习生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的技能操作。多数实习带教医院、带教老师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往往采取首先保护自身利益的方式,降低带教的要求,导致许多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基本操作无法在实习阶段完成。

1.4 学校教师与临床教师的衔接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有熟练的临床实践能力。在临床实践中, 护理知识的学习和护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护理教育的核心。但是有关护理教师角色的研究表明,护理学院或护理系的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远远多于在临床教学的时间。而学院的护理教师在临床教学中大多只起联系作用,即把学生送到临床中,由临床教师或护士来完成临床实践的教学任务,这样容易出现知识衔接不上的问题。临床护理教师由于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工作繁忙等原因,往往很难真正[5][4][4]

地胜任临床实践的教学任务。这样,就造成了传授护理理论知识的教师与临床护理教师之间衔接不上的问题,加大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2 解决护理教育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不足的对策

2.1 调整课程

把“三段式”的护理课程调整为以人的功能和需求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即设置“自然科学基础课、人文社会科学课、预防保健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五大课程板块。这种课程设置打破了旧的护理教育体系中存在的学科壁垒,使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相互交融。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十分有利,能从最大限度上满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对护理教育提出的要求,使理论知识教育更接近临床实践的需求。在课时安排上,适当增加临床实践学习时间。有一些条件好的院校,理论与实践的课时分配比例为1:1.3~ 1:2.1。一般情况下,可采取从最后1年的临床实习中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分配到各主要理论课程之后,用来延长课间见习时间。授课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课间见习,通过对临床病例的直接观察和学生对病人进行实际的护理操作,及时解答学生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给予示范,这种“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时在临床实践中获得检验和强化,减少对知识的混淆和遗忘,从而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2.2 课堂增加最新理论知识

把最新的护理理论、科研成果、前沿知识及时地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使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发展同步。这就要求护理专业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进行创新思维,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护理教师要经常深入到临床一线,了解哪些疾病发生了变异,在症状和体征上有哪些改变,医学上有哪些相应的治疗措施。还要了解在护理技术方面又出现了那些新方法、新技术及其临床效果, 也可通过护理专业的杂志、报纸、网络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新动态。然后把这些内容加以整理,及时补充到相关的教学内容中。

教科书作为老师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的一种工具,在护理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对于书本上出现的某些已经过时的知识和技术操作方法,仍要向学生讲解清楚,并用新知识、新技术与之比较,找出新旧之间的差异,从新旧两个方面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只有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才会越来越小。

2.3 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增加或弥补学生实践机会

选择符合条件的医院,建立标准化实习教学基地。以规范的临床教学过程,保证学生合格的技能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8][7][6]

建设校内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或模拟仿真护理实训基地。模拟三级医院病房规格配备的仪器设备,设立体现临床岗位新技术、在技能上具有专业领域先进性的综合性护理训练项目,以满足基础护理、ICU技能护理、临床各科护理技能实践教学的需要[9] 。

应用模拟病人以缩短课堂到医院的距离。在实习、见习过程中,有时没有合适的病例,或由于病人病情不允许、病人不配合等,可以采用“模拟病人”替代病人,虽然不能达到完全模仿病人症状、体征的效果,但有助于学生通过与“模拟病人”接触学习沟通交流、护理评估等技能。此外目前国内、外已研制出各种“多功能模拟病人”,可以模拟相当一部分症状、体征或用于设计临床不同病例,通过校内模拟仿真技术操作训练,最大限度地缩短教学与临床工作实际的距离。

2.4 注重理论及临床老师的培养

负责课堂教学的护理教师如果能真正地进入临床,将能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起到监督、指导和示范的作用,大大地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10]。因此,各护理院校应安排教师亲自带学生进行临床实习,并安排一定的时间使教师真正参与到临床实践中,而不只是起到联系实习的作用。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也能及时更新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同时护理教师本身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及责任,他们不仅应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在临床实践中指导学生如何应用理论知识。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护理教师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而在临床实践中,护理教师是护理技能的示范者。

3 总结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疾病谱的变化、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的开展,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与多种因素有关,缩短护理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教育改革工程,需要学校、学生、教师、医院各方面有关人员的积极参与。缺乏实践检验的理论没有生命力,而缺乏理论支持的实践具有盲目性。因而我们还需要携手共同努力,找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最佳联系点,争取为临床护理工作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护理教育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6-106.

[2] 郭燕红.我国护理教育面临的形势[J].中华护理教育, 2004,1(1): 15.

[3] 李平.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3) :141- 142.

[4] 聂正怀,孙泽庭.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的困惑与对策.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8):56-57.

[5] Diana TFL.The clinical role of the nurse teacher: a review of the dispute.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6,23:1127-1134.

[6] Deborah J.How can we achiev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if we have a theory-practice gap in nursing today.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9,29(3):549-555.

[7] 高云.关于缩短护理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差距的思考[J]. 护理研究,2006,2(20):2

[8] 李扬.学生在早期护理临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4, 18(9A):

1583-1584.

[9] 唐益东,汪春惠.护理教学改革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讨.护理研究,

2007,21(4):926-927.

[10] Katharine EF.Integrating what is taught with what is practiced in the nursing

curriculum : a multi-dimensional model.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4,20:687-695.

浅谈中国护理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摘要】通过对我国护理教育中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便于更好的优化教学过程各环节,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一支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师资队伍,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临床护理工作输送更加优秀的护理人才。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ome problem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nursing education with clinical practice in China,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reform measures to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better,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base and a close

combination with clinical teachers,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actical ability.At last,convey more excellent personnel nurses for clinical nursing work.

【关键词】护理理论教育,实践,结合

护理教育是为护理学科培养具有宽厚的医学、人文学、护理学等知识水平, 并能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护理专业人才的活动。护理教育的发展更是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护士队伍的基础[2] [1]。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生活质量和人的价值。社会对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服务模式等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护理专业的蓬勃发展使得护理专业学科越来越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在发展,护理专业的教育的重要性也在日渐凸显出来,但是国内的护理教育受多种因素影响, 护理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始终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种差距妨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严重地影响着护理人才的培养。如何缩短这种差距,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1 我国护理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结合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1 课程设置不合理

合理的课程设置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向学生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程序能够使学生在医院或社区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和验证,使学生具有护理人、研究人、教育人的综合实践能力,满足日益发展的临床实践需要。目前,我国临床普遍应用的护理模式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这对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人文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大多数护理院校课程的设置仍然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依然是以医学为导向的“三段式”课程体系, 即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 而且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临床实践在时间安排上截然分开。这种落后于临床发展的课程设置, 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仍然是以器官疾病为中心,人文知识相对缺乏,与现行的护理模式所要求的“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距。在课时安排上多数院校采用先上理论课、然后在实验室示教[3]

或课间见习,最后1年临床实习。这种课时安排不符合,应尽早让学生接触临床的教学理念, 使学生在入学初期所学到的有关知识需等到一二年后才能真正应用于临床,时间相隔太久,容易造成知识的混淆及遗忘,从而加大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1.2 部分教学内容落后于临床实践

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中每门课程多以一两本教科书为蓝本进行教学,一般只需要学生掌握教科书的内容。但教科书从编写到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编写时还是较为先进的知识,也许等到书本进入课堂时已经过时。因此, 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内容有时比较陈旧,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临床实践对护理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需求。同时讲授的重点是向学生讲述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或病人的典型症状与体征,由于医疗护理技术的进步和疾病自身的变异,在临床上所谓的典型表现较为少见,而更多的是病人的一般性症状或反应并不典型。这就造成了课堂知识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使理论与实践出现差距。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产生差距很难避免,而问题的关键是采取那些方法能缩短这种差距。

1.3 学生临床实践机会较少

国内医学院校实践教学普遍采用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两种方式。近年来各院校普遍扩招,护理学专业学生人数增加,符合见习、实习带教要求的医院数量和规模并没有成比例增加,在此背景下传统的见习、实习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一次性到医院见习或实习的人数太多,降低了学习效果。

而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病人“维权意识”的提高给实习带教带来一定影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医疗纠纷实行“举证倒置”,一些病人不愿意或拒绝实习生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的技能操作。多数实习带教医院、带教老师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往往采取首先保护自身利益的方式,降低带教的要求,导致许多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基本操作无法在实习阶段完成。

1.4 学校教师与临床教师的衔接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有熟练的临床实践能力。在临床实践中, 护理知识的学习和护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护理教育的核心。但是有关护理教师角色的研究表明,护理学院或护理系的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远远多于在临床教学的时间。而学院的护理教师在临床教学中大多只起联系作用,即把学生送到临床中,由临床教师或护士来完成临床实践的教学任务,这样容易出现知识衔接不上的问题。临床护理教师由于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工作繁忙等原因,往往很难真正[5][4][4]

地胜任临床实践的教学任务。这样,就造成了传授护理理论知识的教师与临床护理教师之间衔接不上的问题,加大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2 解决护理教育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不足的对策

2.1 调整课程

把“三段式”的护理课程调整为以人的功能和需求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即设置“自然科学基础课、人文社会科学课、预防保健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五大课程板块。这种课程设置打破了旧的护理教育体系中存在的学科壁垒,使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相互交融。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十分有利,能从最大限度上满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对护理教育提出的要求,使理论知识教育更接近临床实践的需求。在课时安排上,适当增加临床实践学习时间。有一些条件好的院校,理论与实践的课时分配比例为1:1.3~ 1:2.1。一般情况下,可采取从最后1年的临床实习中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分配到各主要理论课程之后,用来延长课间见习时间。授课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课间见习,通过对临床病例的直接观察和学生对病人进行实际的护理操作,及时解答学生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给予示范,这种“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时在临床实践中获得检验和强化,减少对知识的混淆和遗忘,从而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2.2 课堂增加最新理论知识

把最新的护理理论、科研成果、前沿知识及时地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使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发展同步。这就要求护理专业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进行创新思维,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护理教师要经常深入到临床一线,了解哪些疾病发生了变异,在症状和体征上有哪些改变,医学上有哪些相应的治疗措施。还要了解在护理技术方面又出现了那些新方法、新技术及其临床效果, 也可通过护理专业的杂志、报纸、网络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新动态。然后把这些内容加以整理,及时补充到相关的教学内容中。

教科书作为老师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的一种工具,在护理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对于书本上出现的某些已经过时的知识和技术操作方法,仍要向学生讲解清楚,并用新知识、新技术与之比较,找出新旧之间的差异,从新旧两个方面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只有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才会越来越小。

2.3 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增加或弥补学生实践机会

选择符合条件的医院,建立标准化实习教学基地。以规范的临床教学过程,保证学生合格的技能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8][7][6]

建设校内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或模拟仿真护理实训基地。模拟三级医院病房规格配备的仪器设备,设立体现临床岗位新技术、在技能上具有专业领域先进性的综合性护理训练项目,以满足基础护理、ICU技能护理、临床各科护理技能实践教学的需要[9] 。

应用模拟病人以缩短课堂到医院的距离。在实习、见习过程中,有时没有合适的病例,或由于病人病情不允许、病人不配合等,可以采用“模拟病人”替代病人,虽然不能达到完全模仿病人症状、体征的效果,但有助于学生通过与“模拟病人”接触学习沟通交流、护理评估等技能。此外目前国内、外已研制出各种“多功能模拟病人”,可以模拟相当一部分症状、体征或用于设计临床不同病例,通过校内模拟仿真技术操作训练,最大限度地缩短教学与临床工作实际的距离。

2.4 注重理论及临床老师的培养

负责课堂教学的护理教师如果能真正地进入临床,将能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起到监督、指导和示范的作用,大大地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10]。因此,各护理院校应安排教师亲自带学生进行临床实习,并安排一定的时间使教师真正参与到临床实践中,而不只是起到联系实习的作用。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也能及时更新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同时护理教师本身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及责任,他们不仅应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在临床实践中指导学生如何应用理论知识。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护理教师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而在临床实践中,护理教师是护理技能的示范者。

3 总结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疾病谱的变化、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的开展,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与多种因素有关,缩短护理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教育改革工程,需要学校、学生、教师、医院各方面有关人员的积极参与。缺乏实践检验的理论没有生命力,而缺乏理论支持的实践具有盲目性。因而我们还需要携手共同努力,找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最佳联系点,争取为临床护理工作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护理教育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6-106.

[2] 郭燕红.我国护理教育面临的形势[J].中华护理教育, 2004,1(1): 15.

[3] 李平.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3) :141- 142.

[4] 聂正怀,孙泽庭.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的困惑与对策.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8):56-57.

[5] Diana TFL.The clinical role of the nurse teacher: a review of the dispute.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6,23:1127-1134.

[6] Deborah J.How can we achiev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if we have a theory-practice gap in nursing today.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9,29(3):549-555.

[7] 高云.关于缩短护理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差距的思考[J]. 护理研究,2006,2(20):2

[8] 李扬.学生在早期护理临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4, 18(9A):

1583-1584.

[9] 唐益东,汪春惠.护理教学改革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讨.护理研究,

2007,21(4):926-927.

[10] Katharine EF.Integrating what is taught with what is practiced in the nursing

curriculum : a multi-dimensional model.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4,20:687-695.


相关内容

  • 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 ・438・ 中华护理教育2011年10月第8卷第lO期ChinJNu玛Educ,October2011,V0l8,No.10 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汪庆玲戴鸿英巫向前王杨蔡虹 [摘要] 目的 对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20lo年l-6月.向在全国范围内按照 ...

  • 护理教育中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进展
  • ·240·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6月 慢病诊疗(三) Chin J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2016 参考文献 狄建忠.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医医院,2016,20(01):79-80. 徐凤铃.胃镜下黏膜切除术在早期胃 ...

  • 情境模拟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 ・516・ 中华护理教育2013年11月第lO卷第11期ChinJNursEduc,November2013,Vol10,No.11 ・综述・ 情境模拟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王桂敏张新宇尹兵 [关键词] 教学方法:教育,护理:情境模拟:综述文献 Methods:Education,Numing: ...

  • 国内外护理信息化实践现状-2010-许燕
  • 特别策划・护理信息化建设 Special Planning 国内外护理信息化实践现状 ◆许燕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全球医疗信息化的建设步伐,护理作为医疗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信息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所重视,希望借助信息科技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本文将从护理信息学教育.护理术语及分类标准化.护理 ...

  • 本科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国内外就业前景与就业现状分析
  • ·1898·CHINESEGENERALPRACTICENURSING July2015Vol.13No.19 教学方法,是一种诱导式的教学手段,是著名特级教师 蔡澄清先生所倡导的一种现代语文教学法.它的主要 ,内容是"点其要害,拨其弥彰"核心要求是"相机诱导, ,适时 ...

  • 浅议中医护理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
  • 浅议中医护理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现代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加深了护理服务的内涵和拓展了护理服务的范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医护理发挥了一定的优势,但在很大程度和范围内还存在不足,中医护理应满足中医药学科发展,加速培养高质量的中医护理人才队伍,积极探索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 护理学毕业自我鉴定
  • 三年的中专结束了,我在校领导和老师的教导下,在自身的努力下,合格的完成了各科学习,圆满的完成了临床实习,现将学习期间的工作生活做一总结: 本人在中专三年中,热爱祖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四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具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责任感,作为团员,严格要 ...

  • 拓展训练在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培养中的应用效果解析
  • ㊃ 2574㊃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年9月第35卷第18期 Int J Nurs,September 2016,Vol. 35. No. 18 3. 2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传统教学法老师示教-学生回示教-分组练习, 这种授课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教 ...

  • "一对一"模式带教在胸外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与探究
  • [摘要] 目的:对胸外科的传统带教方法与"一对一"模式的带教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胸外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理实习生8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名,对照组为传统带教方法,试验组采用"一对一"模式的临床带教方法,实习时间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