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人醉驾触刑,司法如何处置

徐德高 伍倩

郭山泽/漫画

紧急情形下为救人而醉驾,依刑法入罪似乎不近情理,当事人想不通,群众也想不通。对此,司法应当如何处置呢?

为救人酒驾被查

薛明(化名)是一名有着35年驾龄的老驾驶员,同时也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一家颇具规模的纺织企业的负责人。

2013年4月的某日傍晚,薛明弟弟家的女婿第一次上门吃饭。这是让一家人都高兴的事情,薛明作为长辈在席间也不免喝了一两白酒和一瓶啤酒。

薛明家和其弟家比邻而居。饭后,薛明步行回家休息。

这是一次普通而圆满的家庭聚会。

然而,令薛明没有想到的是,晚8时许,纺织厂里上夜班的一名年轻小伙子不慎被粗纱管打中头部,血流不止。如果不及时送医,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工厂管理员赶紧给薛明打电话。薛明听到消息后,立即驾车赶到工厂,接上受伤的工人就往医院赶。

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注意到薛明喝了酒,薛明自己也没有考虑到酒后驾车可能造成的后果。

薛明载着受伤工人在公路上行驶了约3公里后,被执勤交警查获。经探测器检测,薛明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5“g/100“1血液,已经达到醉酒标准,涉嫌危险驾驶罪。

薛明不能再开车了,可受伤的工人还是要抢救。见此情景,交警接过薛明的车钥匙,将伤员送到医院。

伤员得到了及时救治,可薛明却成了犯罪嫌疑人。

当时在场目睹了薛明救人经过的24名工人想不通。他们联名给交警队写了一封信,信上说:

“大家得知薛明为了抢救工人却获酒后驾车的罪名,心里都不甘。人心都是肉长的,见到他人将有生命危险,谁都不会见死不救吧!”

工人们请求公安机关对薛明这次酒后驾车事件免予处罚。酒驾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

法律对酒驾行为是有明文规定的。7月4日,通州区公安局还是依法将该案移送通州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面对这个特殊案件,检察院承办人沉思良久:该如何评价、处理薛明的危险驾驶行为呢?

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的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该罪是2011年5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罪名。毋庸置疑,薛明的行为完全符合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

司法处置解决难题

薛明作为一个1978年就拿到驾驶证的老司机,应该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和社会危害性,但薛明之所以会酒后驾车确实有着在他、甚至在很多人看来非如此不可的理由。当然,从理性的角度看,薛明在酒后亲自驾车送伤者去医院,可能并不是最佳选择。他可以拨打120急救,可以求助于警察,可以请其他没有饮酒的驾驶员驾车等等……但事发突然,似乎也不必苛责薛明没有思量周全,毕竟在那样紧急的时刻,薛明的做法确实是最直接、最快速、最有效的选择,救治伤员是造成薛明犯罪的直接动因。这就不禁使人联想到有些纠结的哲学思辨:救人的善花,为何结出了犯罪的恶果?

对其犯罪行为的处罚,是否要与其救人行为的评价相联系?该案如何处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在保障法律公平正义的前提下,维护积极向善的社会风气?

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发现,同样是酒后驾车,也分为不同的情形:有醉酒驾车造成轻微事故的;有无驾驶证、行驶证醉酒驾车的;血液中酒精含量刚达到醉酒标准的,也有超醉酒标准数倍的;但还有很多是像薛明这样证照齐全,未发生事故,血液中酒精含量刚刚达到醉酒标准,在例行检查中被发现的。而在司法实践中,还经常遇到这样的案例:在农村,油漆工、瓦工、木工等人员工作一天后,雇主往往会请他们吃一餐晚饭,喝两口小酒,然后他们便驾驶摩托车回家,途中被交巡警查获。通州区检察院调查发现,这样的案件在当地已决危险驾驶罪案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于这些不同的情况,该如何区别对待?除了刑期长短之别之外,能否在适用非监禁刑,甚至在诉与不诉之间作出选择呢?

刑罚的目的除了惩罚犯罪,还要防止再犯罪的可能。对危险驾驶罪而言,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该规定基本上已经可以杜绝犯罪嫌疑人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了。而在刑事处罚上,做一个横向的比较可以发现,交通肇事和轻伤害案件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就可适用非监禁刑甚至被不起诉,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做法,也得到了业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同。举重以明轻,危险驾驶作为法定刑更低,客观危害结果更小的犯罪,为什么不可以在符合一定条件下适用缓刑,甚至相对不起诉呢?

当然,这样的处理必须制定明确而严格的标准,否则便容易成为权力寻租的工具。在公开、公正、公平机制下对危险驾驶罪适用有区别、分层次的刑罚处罚,既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也符合刑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更是现实的需要和诉求。

基于上述考虑,7月19日通州区检察院经充分讨论后,依法对薛明作出了相对不起诉的决定。

徐德高 伍倩

郭山泽/漫画

紧急情形下为救人而醉驾,依刑法入罪似乎不近情理,当事人想不通,群众也想不通。对此,司法应当如何处置呢?

为救人酒驾被查

薛明(化名)是一名有着35年驾龄的老驾驶员,同时也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一家颇具规模的纺织企业的负责人。

2013年4月的某日傍晚,薛明弟弟家的女婿第一次上门吃饭。这是让一家人都高兴的事情,薛明作为长辈在席间也不免喝了一两白酒和一瓶啤酒。

薛明家和其弟家比邻而居。饭后,薛明步行回家休息。

这是一次普通而圆满的家庭聚会。

然而,令薛明没有想到的是,晚8时许,纺织厂里上夜班的一名年轻小伙子不慎被粗纱管打中头部,血流不止。如果不及时送医,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工厂管理员赶紧给薛明打电话。薛明听到消息后,立即驾车赶到工厂,接上受伤的工人就往医院赶。

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注意到薛明喝了酒,薛明自己也没有考虑到酒后驾车可能造成的后果。

薛明载着受伤工人在公路上行驶了约3公里后,被执勤交警查获。经探测器检测,薛明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5“g/100“1血液,已经达到醉酒标准,涉嫌危险驾驶罪。

薛明不能再开车了,可受伤的工人还是要抢救。见此情景,交警接过薛明的车钥匙,将伤员送到医院。

伤员得到了及时救治,可薛明却成了犯罪嫌疑人。

当时在场目睹了薛明救人经过的24名工人想不通。他们联名给交警队写了一封信,信上说:

“大家得知薛明为了抢救工人却获酒后驾车的罪名,心里都不甘。人心都是肉长的,见到他人将有生命危险,谁都不会见死不救吧!”

工人们请求公安机关对薛明这次酒后驾车事件免予处罚。酒驾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

法律对酒驾行为是有明文规定的。7月4日,通州区公安局还是依法将该案移送通州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面对这个特殊案件,检察院承办人沉思良久:该如何评价、处理薛明的危险驾驶行为呢?

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的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该罪是2011年5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罪名。毋庸置疑,薛明的行为完全符合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

司法处置解决难题

薛明作为一个1978年就拿到驾驶证的老司机,应该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和社会危害性,但薛明之所以会酒后驾车确实有着在他、甚至在很多人看来非如此不可的理由。当然,从理性的角度看,薛明在酒后亲自驾车送伤者去医院,可能并不是最佳选择。他可以拨打120急救,可以求助于警察,可以请其他没有饮酒的驾驶员驾车等等……但事发突然,似乎也不必苛责薛明没有思量周全,毕竟在那样紧急的时刻,薛明的做法确实是最直接、最快速、最有效的选择,救治伤员是造成薛明犯罪的直接动因。这就不禁使人联想到有些纠结的哲学思辨:救人的善花,为何结出了犯罪的恶果?

对其犯罪行为的处罚,是否要与其救人行为的评价相联系?该案如何处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在保障法律公平正义的前提下,维护积极向善的社会风气?

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发现,同样是酒后驾车,也分为不同的情形:有醉酒驾车造成轻微事故的;有无驾驶证、行驶证醉酒驾车的;血液中酒精含量刚达到醉酒标准的,也有超醉酒标准数倍的;但还有很多是像薛明这样证照齐全,未发生事故,血液中酒精含量刚刚达到醉酒标准,在例行检查中被发现的。而在司法实践中,还经常遇到这样的案例:在农村,油漆工、瓦工、木工等人员工作一天后,雇主往往会请他们吃一餐晚饭,喝两口小酒,然后他们便驾驶摩托车回家,途中被交巡警查获。通州区检察院调查发现,这样的案件在当地已决危险驾驶罪案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于这些不同的情况,该如何区别对待?除了刑期长短之别之外,能否在适用非监禁刑,甚至在诉与不诉之间作出选择呢?

刑罚的目的除了惩罚犯罪,还要防止再犯罪的可能。对危险驾驶罪而言,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该规定基本上已经可以杜绝犯罪嫌疑人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了。而在刑事处罚上,做一个横向的比较可以发现,交通肇事和轻伤害案件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就可适用非监禁刑甚至被不起诉,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做法,也得到了业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同。举重以明轻,危险驾驶作为法定刑更低,客观危害结果更小的犯罪,为什么不可以在符合一定条件下适用缓刑,甚至相对不起诉呢?

当然,这样的处理必须制定明确而严格的标准,否则便容易成为权力寻租的工具。在公开、公正、公平机制下对危险驾驶罪适用有区别、分层次的刑罚处罚,既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也符合刑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更是现实的需要和诉求。

基于上述考虑,7月19日通州区检察院经充分讨论后,依法对薛明作出了相对不起诉的决定。


相关内容

  • 伦理学小论文
  • 当救人和"手术签字"制度发生冲突时 --伦理学角度审视 2007年11月21日,"正义网"报道了北京朝阳医院的一名患者李丽云因其丈夫肖志军拒绝手术签字,致使该院不能手术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的事件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有关"一个人的生命是 ...

  • 非法行医案件的司法鉴定与伦理学分析
  • 第22卷第5期 2009年10月 中国医学伦理学 ChineseMedicalEthics Vol.22No.5Oct.2009 非法行医案件的司法鉴定与伦理学分析 王发红,李石松,苏昌沛,柯 咏,韩江鸿 1 2 3 4 5 (1 福建省泉州市公安局泉港分局,福建 泉州 362801;2 陕西省安康 ...

  • 公开考选副科级干部考试案例分析七
  • 案例分析题1 对县政府的决定能否起诉? 某县集体企业金秋雕刻工艺厂原来生产木雕工艺品.该县人民政府为发展农业,命令金秋雕刻工艺厂改生产农具.该厂对县政府的命令不服,向本地区的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请问: (1)金秋雕刻工艺厂对县政府的上述决定能否起诉?为什么? (2)该厂接到决定后2个月零10 ...

  • 2011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案件
  • 2011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案件简介 北海律师维权案 [案情]杨在新等4名律师为2009年发生在广西北海市一桩命案的4名被告人辩护,质疑检察机关对被告人的指控,反被控作伪证,"全军覆没".来自各地的律师组成"北海律师团"提供法律援助,遭到有组织围攻,全国律协发 ...

  • 2014度十大刑事案件
  • 2014年十大刑事案件 2015年1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推出了2014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刑事案件.这十大刑事案件的评选,对2014年度全国各级法院依法审理的刑事案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做了一次认真的梳理,展示了法官在过去的一年中,通过依法审判刑事案件,为促进依法治国.纠正冤假错案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

  • [党风·聚焦]聚焦新形势下的执纪审理工作(中)
  • 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审查处理的案件呈现出数量多.类型新.案情繁.时限紧.节奏快.程序严.政策法规适用难度大等特点,给新时期执纪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省纪委案件审理室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省委.省纪委全会工作部署,在省纪委常委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提高政治 ...

  • 捐肾救人的王燕娜
  • 捐肾救人的新疆姑娘获"民族团结模范"称号 ( 2008-05-04 11:43:10) 稿件来源:新华网新疆频道 为了挽救身患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毛兰·吾买尔,乌鲁木齐市23岁的女青年王燕娜把自己的一颗肾无偿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弟弟".王燕娜捐肾救 ...

  • 党员干部[准则]和[条例]竞赛题
  • 党员干部<准则>和<条例> 一.单选题 1.党员受到警告处分(一年内).受到严重警告处分(一年半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A A.一年内.一年半内 B.半年内.一年半内 C.一年.两年 D.一年.一年半 2.留党察看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

  • 自我保护的班会
  • 教育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能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学法重要性的认识. 在2004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开展此次活动,把法制宣传活动推向高潮. 活动过程: 主持人甲:国家法律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人人都在法律的保护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