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13年05月20日 01 版)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随着开局之年各项工作的推进,各级干部不妨想一想,为什么中央领导如此强调过紧日子?
中国的发展一直保持良好势头,这是基本面。然而,对中国经济形势,我们也有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过去20多年来的高速增长、财政收入超常规增长的时代,已经去而不返。这是经济规律使然。最近几年,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下行,加上外部的需求萎缩,财政面临较大压力,虽然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未来会有好转,但财政偏紧的状况将成常态。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还要认识到,经济再发展,也不能大手大脚奢侈享受。一些发达国家殷鉴不远,寅吃卯粮的教训尤其深刻。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逐步接近一些中等发达国家,控制好这一比例,已势在必行。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很能说明问题。钱袋子小了,更要精打细算,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方能细水长流、遇事不愁。何况在有限的财政中,我们还有那么多民生工程要做。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地方,一些领导干部依然把过紧日子视作临时现象,习惯用老思维渡难关,对如何勤俭节约过“紧日子”思之不多,对怎样维持大把花钱的“好日子”却想方设法。有的违规办事,强派税收指标征收“过头税”;有的继续摊派,靠不合理行政性罚款填补收入。这些行为,是对经济形势的一种误判,损害了群众利益,更背离了中央要求。
过紧日子的首要之举,就是压缩政府开支,走节俭型政府之路。中央之所以三令五申“节支毫不动摇”,就是要采取严厉措施,从政府入手,从公务消费入手,坚决杜绝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将省下来的钱,用在为民谋利的“刀刃”上。说白了,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让百姓“过好日子”。否则,谈何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宗旨信念,遑论顺应现实国情和发展阶段?
应当说,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已有初步成果,群众拍手叫好。但还有一些地方动作慢、力度小,有些方面还太宽松、太舒服。对此,既要长抓不懈,严查重究;更要明白,“戒奢”只是底线要求,我们做的远未达到勤俭程度。
比如,编制缩减了,吃空饷的没了,但编制内的人是否还在“奢”?舌尖腐败的不敢了,公款浪费的少多了,但办公室是否可以简朴些、公务消费的尺度能否再严些?行政开销控制了,减下来的钱用在哪、怎么管?控制再紧一点、制度再细一点,才能把节省下来的钱花在该花的地方,花在群众呼声强烈的方面,比如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治理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屡创新高的过去,各级领导干部可能还不太适应现在的紧日子。但困难再大也要做。牢牢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要求,把当前该做的事情做好,政府的“紧日子”,才能为百姓赢得更多“好日子”。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13年05月20日 01 版)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随着开局之年各项工作的推进,各级干部不妨想一想,为什么中央领导如此强调过紧日子?
中国的发展一直保持良好势头,这是基本面。然而,对中国经济形势,我们也有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过去20多年来的高速增长、财政收入超常规增长的时代,已经去而不返。这是经济规律使然。最近几年,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下行,加上外部的需求萎缩,财政面临较大压力,虽然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未来会有好转,但财政偏紧的状况将成常态。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还要认识到,经济再发展,也不能大手大脚奢侈享受。一些发达国家殷鉴不远,寅吃卯粮的教训尤其深刻。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逐步接近一些中等发达国家,控制好这一比例,已势在必行。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很能说明问题。钱袋子小了,更要精打细算,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方能细水长流、遇事不愁。何况在有限的财政中,我们还有那么多民生工程要做。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地方,一些领导干部依然把过紧日子视作临时现象,习惯用老思维渡难关,对如何勤俭节约过“紧日子”思之不多,对怎样维持大把花钱的“好日子”却想方设法。有的违规办事,强派税收指标征收“过头税”;有的继续摊派,靠不合理行政性罚款填补收入。这些行为,是对经济形势的一种误判,损害了群众利益,更背离了中央要求。
过紧日子的首要之举,就是压缩政府开支,走节俭型政府之路。中央之所以三令五申“节支毫不动摇”,就是要采取严厉措施,从政府入手,从公务消费入手,坚决杜绝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将省下来的钱,用在为民谋利的“刀刃”上。说白了,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让百姓“过好日子”。否则,谈何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宗旨信念,遑论顺应现实国情和发展阶段?
应当说,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已有初步成果,群众拍手叫好。但还有一些地方动作慢、力度小,有些方面还太宽松、太舒服。对此,既要长抓不懈,严查重究;更要明白,“戒奢”只是底线要求,我们做的远未达到勤俭程度。
比如,编制缩减了,吃空饷的没了,但编制内的人是否还在“奢”?舌尖腐败的不敢了,公款浪费的少多了,但办公室是否可以简朴些、公务消费的尺度能否再严些?行政开销控制了,减下来的钱用在哪、怎么管?控制再紧一点、制度再细一点,才能把节省下来的钱花在该花的地方,花在群众呼声强烈的方面,比如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治理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屡创新高的过去,各级领导干部可能还不太适应现在的紧日子。但困难再大也要做。牢牢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要求,把当前该做的事情做好,政府的“紧日子”,才能为百姓赢得更多“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