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译文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原文及译文 对„„说 晏子将 使 楚。 楚王闻 之, 谓左右曰:“晏婴, 将要 出使 听说 这件事,代“晏子将使楚”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这件事后,对左右的人说:“晏婴,

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 吾欲辱之,

的 善于辞令 正在 他,代晏子

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如今正在到我国来,我想要羞辱他, 何 以 也?” 左右对曰: “为 其 来 也, 臣请 缚 一 人, 什么 用 回答 在 他,代晏子 捆绑

请:请求,用在动词前时,表示请对方允许

自己去做该动词所表述的那件事情。

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 “在他来的时候,请让我捆一个人, 过 王 而 行。 王曰,何为 者也? 对 曰, 齐 人 也。

走过大王的面前。大王问:这是什么人?(这个人是干什么的?)我回答说,是齐国人。

王曰,何 坐? 曰,坐盗。”

犯罪

大王问,犯了什么罪?回答说,犯了盗窃罪。

晏子至, 楚王 赐 晏子酒, 酒 酣,

到,到达 赏赐 饮酒很畅快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酒宴招待晏子,酒正饮得畅快时, 吏二缚一人诣王。

到„„去,指到尊长那里去。

有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的面前。

王曰:“缚者 曷 为 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

曷,何,什么 做

楚王问:“捆着的是做什么的人呀? 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 王视晏子曰: “齐人 固 善 盗 乎?” 晏子避 席 对曰:

本来 离开 (座具,座位)席位,坐位 楚王盯视着晏子说:“齐国人一向就善于盗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 “ 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这样的说法,代下文的话。 就 是

我听说过这样的说法,橘树生长在淮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北就是枳树, 叶徒相似, 其 实味 不同。 所以 然 者 何? 只是 它们,代橘和枳 果实的味道 „„的原因 这样

这两种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不一样。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水土 异 也。 今民生长 于 齐 不 盗, 入 楚 则 盗,

不同 在

就是水土不同了。如今百姓生长在齐国不盗窃,进入楚国就盗窃, 得无 楚 之 水土 使 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 所与 熙也,

莫非,莫不是 的 不可 跟他„„ 通“嬉”,玩笑 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盗窃了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 寡人反 取 病焉。

无趣、难堪

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结构:

第一段:写晏子到楚国之前,楚君臣策划羞辱晏子的方法。

第二段:写晏子与楚王正面交锋,以巧妙地言辞使楚王折服。1层:楚王按照预谋向晏子发起攻击。

2层:晏子回击楚王的挑衅。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原文及译文 对„„说 晏子将 使 楚。 楚王闻 之, 谓左右曰:“晏婴, 将要 出使 听说 这件事,代“晏子将使楚”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这件事后,对左右的人说:“晏婴,

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 吾欲辱之,

的 善于辞令 正在 他,代晏子

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如今正在到我国来,我想要羞辱他, 何 以 也?” 左右对曰: “为 其 来 也, 臣请 缚 一 人, 什么 用 回答 在 他,代晏子 捆绑

请:请求,用在动词前时,表示请对方允许

自己去做该动词所表述的那件事情。

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 “在他来的时候,请让我捆一个人, 过 王 而 行。 王曰,何为 者也? 对 曰, 齐 人 也。

走过大王的面前。大王问:这是什么人?(这个人是干什么的?)我回答说,是齐国人。

王曰,何 坐? 曰,坐盗。”

犯罪

大王问,犯了什么罪?回答说,犯了盗窃罪。

晏子至, 楚王 赐 晏子酒, 酒 酣,

到,到达 赏赐 饮酒很畅快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酒宴招待晏子,酒正饮得畅快时, 吏二缚一人诣王。

到„„去,指到尊长那里去。

有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的面前。

王曰:“缚者 曷 为 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

曷,何,什么 做

楚王问:“捆着的是做什么的人呀? 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 王视晏子曰: “齐人 固 善 盗 乎?” 晏子避 席 对曰:

本来 离开 (座具,座位)席位,坐位 楚王盯视着晏子说:“齐国人一向就善于盗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 “ 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这样的说法,代下文的话。 就 是

我听说过这样的说法,橘树生长在淮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北就是枳树, 叶徒相似, 其 实味 不同。 所以 然 者 何? 只是 它们,代橘和枳 果实的味道 „„的原因 这样

这两种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不一样。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水土 异 也。 今民生长 于 齐 不 盗, 入 楚 则 盗,

不同 在

就是水土不同了。如今百姓生长在齐国不盗窃,进入楚国就盗窃, 得无 楚 之 水土 使 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 所与 熙也,

莫非,莫不是 的 不可 跟他„„ 通“嬉”,玩笑 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盗窃了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 寡人反 取 病焉。

无趣、难堪

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结构:

第一段:写晏子到楚国之前,楚君臣策划羞辱晏子的方法。

第二段:写晏子与楚王正面交锋,以巧妙地言辞使楚王折服。1层:楚王按照预谋向晏子发起攻击。

2层:晏子回击楚王的挑衅。


相关内容

  • [名贤集]原文.译文
  • <名贤集>原文.译文 <名贤集>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之一,具体作者不详,从内容上分析,是南宋以后儒家学者撰辑.它汇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学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谚语,有些还渗透了佛.道两教的因果报应等思想加以选 ...

  • 常见文言句式
  • 常见文言固定句式的翻译 语文学习 2010-02-14 12:59:49 阅读9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如--何:若--何:奈--何 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 ...

  • 100个例句
  • 文言实词100个例句精讲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 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 ...

  • 劝孝歌译文
  • 劝孝歌(译文) [原文]孝为百行首.译文: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是各行各业修身立行所推崇的. [原文]诗书不胜录.译文:中华民族的各种典籍之中都有所记载,数不胜数. [原文]富贵与贫贱.译文:一个人的富贵与贫贱. [原文]俱可追芳躅.译文:都可以在"孝道"这里 ...

  • 文言文字词翻译
  • 文言文字词翻译 41.绝,juã (1)动词 断绝 例: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野心. 绝交 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能够凭借江东的军队同中原的曹操相对抗,不 ...

  • 爱国诗词集锦(原文 译文 赏析)
  • 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原文.译文.赏析10-051448 曹植<白马篇>原文.注释.译文.赏析10-053918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译文.赏析10-05949 陈陶<陇西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10-051162 陈与义< ...

  • 予学原文及译文
  • <予学>原文及译文 作者简介:许劭(shào)(约150年-约195年),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县射桥镇)人.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据说他每月都要对当时人物进行一次品评,人称为"月旦评".曾经评价曹操为"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汉末南渡 ...

  • 基础词汇的积累与识记
  • 高考冲刺之文言文 --基础词汇的积累与识记 一.基础性词汇 1. 使人委.之而去 2. 文庄未达. 3. 永州铁炉步.志 4. (拯)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5. 而心甚衔.之 6. 牧录.而械.之 7. 无斧凿痕,方称合作.. 8. 于是括.旧药尽焚之 9. 倘不值.此医之 10 ...

  •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
  • <弟子规>总叙 弟 子 规 圣 人 训 首 孝 弟 次 谨 信 泛 爱 众 而 亲 仁 有 余 力 则 学 文 总叙: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 ...

  • 古书的翻译
  • 古书的翻译 •古文今译就是在正确理解文言材料的基础上,将其准确地译成通顺规范的现代文. •古文今译的目的 •一是训练和检验文言文学习的成果,以进一步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二是使没有学过古文的人也能由此了解和掌握古文的内容. 一.古文今译的标准 •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在总结外文翻译经验时指出:&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