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的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中华文化的认同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 *** **

调查时间:2011年3月—5月

调查地点:***学院(***校区)

调查对象:部分在校大学生(大一、大二、大三)

巍巍大国,有着悠久长远的历史,在这漫漫的五千年,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了一种反映民族物质和民族文化,它,便是——中华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圣诞节、西餐、哥特风等富有西方文化的字眼逐渐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仿佛已经淡出,大家听的已不再是民乐戏曲,看的也不再是四书五经,我们喜欢那音律优雅的钢琴,喜欢那激情澎湃的歌剧,喜欢那惊心动魄的电影,喜欢那或许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外来文化,本应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已有些许的动摇,传统文化的地位岌岌可危!就此问题,我组对部分该校区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本次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样本问量203份,获得有效样本200份,有效问卷率为98%。

二、本次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与传统文化的接触程度,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相对比较全面。

三、 调查结果分析

1. 接触机会不足,热爱精神不够

我们的第14个问题“你对《百家讲坛》节目是否有所关注”,用于了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传统文化,不出意料,有63%的同学的首选是偶尔关注,的确,相比韩剧、动漫和电影的轻松诙谐,《百家讲坛》稍微逊色些许,但是《百家讲坛》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从实际效果来看,它无疑是做得最好的节目之一,它让千千万万的观众从中了解历史,汲取知识,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但是只有18%的人选择了关注,大家平日里看韩剧、看动漫、看电影,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的古今历史的已寥寥无几。

2. 宣传的力度不够,但学习精神高涨

我们的第2道题是“你愿意参加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吗 ”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答案,高达56%的同学选择了“愿意”,24%的同学选择了“非常愿意”,看来同学们对传统文化仍是有渴求的。

再看这一个问题“你认为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有没有必要”有42%的同学选择了“很有必要”,53%的同学选择了“必要”,说明开设这门课还是有一定的必要性,而选择“不必要的”和“无所谓”的只占5%,从整体上看,不赞同的几乎很少,而不是我校在校生的不关注,是因为渠道还不够多,从教学上看,还是觉得不够完善。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认同, 至少在现有的基础上应该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教育,正确引导激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高校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这样便能培养出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来看第4题“你关注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吗” 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价值取向影响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在对4题调查时,有15%的同学选择“非常关注”,另有39%的人选择了“关注” ,“一般关注”的有38%。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的甚至不想去了解。又比如说像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这些以往还只是见于书刊载体的西方文化产物, 今天已被大多数青年人所熟悉,所接受。西方辉煌的科学成就的确值得我们学习,西方的创业精神值得我们借鉴,难道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我们也要照搬吗?当然不是的,不同的地域养育不同的人,因而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如果刻意去模仿别人的生活方式、跟随别人的文化传统,那样无疑是扼杀了自己的民族根源,是不可取的。

第12个题是“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吗”有60%的同学选择了感兴趣,但是非常感兴趣的却只有10%,说明中国的教育机制对中国传统文化宣传力度不够,应该多开展一些课程,举办一些活动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 采取建议与意见

曾看到一段话:“中华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化,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

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没有像《圣经》文化和《古兰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现在最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贯彻,而这种贯彻是民主的、自由的、人们自觉自愿地接受的,不愿接受马上就可以反对,而不是像欧洲中世纪历史上的《圣经》文化和现在的《古兰经》文化那样,是强迫的。”

既然中华文化的贯彻是容易的,是可以彻底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根据同学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以及小组的见解,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 学校应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教育

2、 多开展呼吁大学生去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活动,从意识上去加

3、 从自身出发,多与传统文化接触,并多宣传我们的精华部分

4、 国家应出台更多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政策

另外:

(一) 、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要领导并长期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动力,党要坚持并完善科学执政方式,健全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在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上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党要积极制定并颁发有利于推传统文化保护和复兴的意见和决定。

(二)、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收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要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略的落实,要加强立法,提高立法的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民群众释清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三)、全社会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同率,要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

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在市场经济中,积极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上消费,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延长传统文化的产业链条,对传统文化要深加工,细加工,扩大其市场份额,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一个民族的文化,不管是民德、民风还是民俗是世代相传的,它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力量,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的继承和发扬体现出这个民族的自信和强大。因此传承文明,弘扬传统文化是民族振兴的必要条件。大学生是祖国培养人才的主体,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着重要的意义。总之,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所有华夏儿女共同的义务,我们继往开来,肩负重任,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咱们的传统文化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五、 总结

中华民族拥有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坚实载体,认同传统文化就是认同我们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和平崛起”的今天,作为中国人应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一方面珍惜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对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不应该被视为是中国走向世界走向繁荣的障碍,而是更重要的中华民族根系之所在,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力量源泉。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较肤浅,受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一些传统文化不能得到认同和支持,但绝大多数同学对大力倡导和重视传统文化持积极态度,由此可见我校大学生还是比较认同传统文化的,只是缺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缺少弘扬传统文化的条件。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人们意识的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不能满足开展文化活动的需求,以及民族文化教育及整体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冷漠是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经过这次调查,让我们觉得经历了许多,同时又成长了许多,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学到的东西,在最后,本小组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与合作。

关于中华文化的认同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 *** **

调查时间:2011年3月—5月

调查地点:***学院(***校区)

调查对象:部分在校大学生(大一、大二、大三)

巍巍大国,有着悠久长远的历史,在这漫漫的五千年,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了一种反映民族物质和民族文化,它,便是——中华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圣诞节、西餐、哥特风等富有西方文化的字眼逐渐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仿佛已经淡出,大家听的已不再是民乐戏曲,看的也不再是四书五经,我们喜欢那音律优雅的钢琴,喜欢那激情澎湃的歌剧,喜欢那惊心动魄的电影,喜欢那或许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外来文化,本应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已有些许的动摇,传统文化的地位岌岌可危!就此问题,我组对部分该校区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本次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样本问量203份,获得有效样本200份,有效问卷率为98%。

二、本次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与传统文化的接触程度,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相对比较全面。

三、 调查结果分析

1. 接触机会不足,热爱精神不够

我们的第14个问题“你对《百家讲坛》节目是否有所关注”,用于了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传统文化,不出意料,有63%的同学的首选是偶尔关注,的确,相比韩剧、动漫和电影的轻松诙谐,《百家讲坛》稍微逊色些许,但是《百家讲坛》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从实际效果来看,它无疑是做得最好的节目之一,它让千千万万的观众从中了解历史,汲取知识,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但是只有18%的人选择了关注,大家平日里看韩剧、看动漫、看电影,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的古今历史的已寥寥无几。

2. 宣传的力度不够,但学习精神高涨

我们的第2道题是“你愿意参加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吗 ”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答案,高达56%的同学选择了“愿意”,24%的同学选择了“非常愿意”,看来同学们对传统文化仍是有渴求的。

再看这一个问题“你认为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有没有必要”有42%的同学选择了“很有必要”,53%的同学选择了“必要”,说明开设这门课还是有一定的必要性,而选择“不必要的”和“无所谓”的只占5%,从整体上看,不赞同的几乎很少,而不是我校在校生的不关注,是因为渠道还不够多,从教学上看,还是觉得不够完善。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认同, 至少在现有的基础上应该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教育,正确引导激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高校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这样便能培养出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来看第4题“你关注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吗” 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价值取向影响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在对4题调查时,有15%的同学选择“非常关注”,另有39%的人选择了“关注” ,“一般关注”的有38%。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的甚至不想去了解。又比如说像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这些以往还只是见于书刊载体的西方文化产物, 今天已被大多数青年人所熟悉,所接受。西方辉煌的科学成就的确值得我们学习,西方的创业精神值得我们借鉴,难道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我们也要照搬吗?当然不是的,不同的地域养育不同的人,因而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如果刻意去模仿别人的生活方式、跟随别人的文化传统,那样无疑是扼杀了自己的民族根源,是不可取的。

第12个题是“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吗”有60%的同学选择了感兴趣,但是非常感兴趣的却只有10%,说明中国的教育机制对中国传统文化宣传力度不够,应该多开展一些课程,举办一些活动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 采取建议与意见

曾看到一段话:“中华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化,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

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没有像《圣经》文化和《古兰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现在最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贯彻,而这种贯彻是民主的、自由的、人们自觉自愿地接受的,不愿接受马上就可以反对,而不是像欧洲中世纪历史上的《圣经》文化和现在的《古兰经》文化那样,是强迫的。”

既然中华文化的贯彻是容易的,是可以彻底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根据同学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以及小组的见解,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 学校应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教育

2、 多开展呼吁大学生去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活动,从意识上去加

3、 从自身出发,多与传统文化接触,并多宣传我们的精华部分

4、 国家应出台更多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政策

另外:

(一) 、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要领导并长期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动力,党要坚持并完善科学执政方式,健全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在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上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党要积极制定并颁发有利于推传统文化保护和复兴的意见和决定。

(二)、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收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要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略的落实,要加强立法,提高立法的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民群众释清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三)、全社会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同率,要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

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在市场经济中,积极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上消费,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延长传统文化的产业链条,对传统文化要深加工,细加工,扩大其市场份额,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一个民族的文化,不管是民德、民风还是民俗是世代相传的,它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力量,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的继承和发扬体现出这个民族的自信和强大。因此传承文明,弘扬传统文化是民族振兴的必要条件。大学生是祖国培养人才的主体,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着重要的意义。总之,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所有华夏儿女共同的义务,我们继往开来,肩负重任,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咱们的传统文化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五、 总结

中华民族拥有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坚实载体,认同传统文化就是认同我们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和平崛起”的今天,作为中国人应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一方面珍惜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对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不应该被视为是中国走向世界走向繁荣的障碍,而是更重要的中华民族根系之所在,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力量源泉。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较肤浅,受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一些传统文化不能得到认同和支持,但绝大多数同学对大力倡导和重视传统文化持积极态度,由此可见我校大学生还是比较认同传统文化的,只是缺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缺少弘扬传统文化的条件。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人们意识的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不能满足开展文化活动的需求,以及民族文化教育及整体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冷漠是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经过这次调查,让我们觉得经历了许多,同时又成长了许多,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学到的东西,在最后,本小组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与合作。


相关内容

  • 两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开题:献策"一带一路",繁荣民族艺术
  • 原标题:献策"一带一路",繁荣民族艺术,增强国家认同 编者按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是受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由文化部管理的3个单列学科之一,也是现阶段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类别之一,主要资助我国文化艺术建设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以及对艺术科学 ...

  • 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目标
  • [摘要]从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内在构成来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可以定位为"民族认同文化",其建设目标在于弘扬和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因的建设过程中,要把培养和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意识作为导向和目标,要注意确认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应有地位,要注意消除影响中华民族认同 ...

  • 农村土地权属:农民的认同与法律的规定
  • 作者:史清华卓建伟 管理世界 2009年06期 有关农村土地的权属问题似乎是一个早已十分明白,无需争论的问题.学术界对于农村土地权属的讨论也多集中在对现有农地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叶玉国,1990:赵德起,2007)与改革上(李全伦,2007:段文技.孙航飞,2006:姜冰雨.赵守东,2006:章政, ...

  • 关于就业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 对于今天的大学生,人们已经不太爱用“天之骄子”来称呼他们,转轨时期形成的就业压力更让大学生还没来得及体会到考学成功的快乐,就投身到另外一种更猛烈的竞争中。对未来的就业意向来说,哪一类企业最受大学生的青睐? 北京世纪蓝图市场调查公司最近针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 ...

  • 企业文化对员工组织认同与关联绩效研究_刘剑锋
  • BEIFANGJINGMAO 北方 经企业文化对员工组织认同与关联绩效研究 刘剑锋1,何立2 (1.广东白云学院,广州 510450:2.暨南大学,广州 510632) 文摘编号:1005-913X(2008)08-0127-CA 摘要:以我国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对不同类型组织文化与员工组织认同和关 ...

  •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教学目的: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特别提出了"三个倡导'. 对此,一要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二要准确理解其科学内涵,三要引导青年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价值追求. 课程内容: 1.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2.正确理解" ...

  • 社会工作与就业援助:一项评估研究
  • 作者:陈成文汪希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03期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10)06-0076-06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

  • "男性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研究的文献整理
  • 题目:"男性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研究的文献整理 一.历史背景 (一)时代动因 1.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及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逐步加强,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已成为幼儿教师的重要后备力量,并以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出勃勃生机!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 ...

  • 青少年国家认同及其教育_困境与对策_郑航
  • 2015年7月 总第 337 期 第4期当 代 青 年 研 究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July ,2015 Serial No.337 No.4 青少年国家认同及其教育:困境与对策 郑 航 颜小芳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代青少年的国家认同程度高,但在国家认同及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