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酸的化学性质
磐石四中 王鑫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磐石四中的王鑫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生学习完酸碱盐知识之后关于酸的一节复习课,即探索酸的化学性质的复习课,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谈谈我的设想。
一、教材分析(我从四个方面解读,分别为地位和作用、课标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具体内容如下:)
1、地位和作用:
《常见的酸及酸的化学性质》是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它对学生今后复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2、课标分析: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对“常见酸碱主要性质和用途”的要求有所提高;且复习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将系统归纳和探究活动结合起来,采取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教师点评、解惑答疑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
3、教学目标:
根据对《2011年版化学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教材内容的分析,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我整合三维目标,如下
⑴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并能以此分析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⑵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
⑶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创新性,领会实践的科学精神;
4、重点和难点:
重点:稀盐酸和稀硫酸的主要性质;
难点:酸的相似的化学性质。
二、学情分析(我从学生知识储备、存在问题两个角度分析,具体内容为:)
知识储备:
1、知道酸、碱、盐在水中溶解后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中;
2、知道稀盐酸和稀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存在问题:
1、学生对相关知识缺乏融会贯通能力;
2、学习完酸、碱、盐的性质之后,学生普遍存在两大困惑:知识点多——记忆困难, 变化多——应用困难
三、教学方法
教法:我以竞赛的方式,采用探究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分析比较法进行教学。 学法: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讨论、推理、交流、总结等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
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针对学生学习了酸、碱、盐性质之后,存在的两大困惑,我首先对酸的性质进行综合复习,因为关于酸的知识理顺清楚后,碱和盐的困惑就迎刃而解了。
我这节课教学内容分二个部分(课前复习——整理所学,课堂交流--巩固所学,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前复习——整理所学: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我将学生组成“师友”
互助学习小组,在课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预习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并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二)课堂交流--巩固所学:我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教学中以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为主线,通过找找看、分分看、用用看一系列学生活动落实本节课的重、难点。 具体设计如下:
情境导入:在上课之前我先为大家做一个趣味魔术实验, Vc 泡腾片在水中溶解,水变成了“橙汁”。那位同学愿意品尝一下它的味道呢? 品尝后,请问这杯“橙汁”有什么味道呢?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1、 找找看:
首先我给学生一些卡片,内容如下:(HCl 、H 2SO 4、Mg 、Fe 、NaOH 、Cu(OH)2、CaCO 3、AgNO 3、CuO 、Fe 2O 3、CO 2、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然后,我出示盐酸的卡片,并贴到黑板上。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找出哪张卡片上的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并通过竞赛的方式请各组同学将卡片贴在盐酸的周围;接着师生共同分析,纠正错误,比较哪组找到的最多,同时写出反应方程式。最后,将不与稀盐酸反应的物质的卡片也贴在黑板上,并请学生说出原因;
设计意图:以竞赛的形式再现酸的性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整理所学知识。
2、 分分看:
学生贴到黑板上的卡片是杂乱无章的,为了使发散的知识条理化、规律化,我进一步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将上述与酸反应的物质自拟标准,进行归类吗?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分类标准:
①指示剂—— 石蕊试液、酚酞试液②金属单质—Mg 、Fe ③金属氧化物—CuO 、Fe 2O 3④碱—NaOH 、Cu(OH)2⑤盐—CaCO 3、AgNO 3
设计意图:通过物质和酸反应的归类复习,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规律,使学生进一步从多角度、全方位深化了酸的性质。(在黑板上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同时用“一只手”来中接触酸的化学性质,加深学生的印象。
3、用用看
通过上述复习,学生对酸的性质有了全方位的认识,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但学生在生活中往往理论脱离实际,想不到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学以致用,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强化酸的用途,在前面的环节中,学生已总结出酸的一些的用途,在上述基础上,我又给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请同学们帮我解决:
如何依据酸的化学性质来紧急处理泄露的废酸!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后思考,如果你在现场,并且你是应急专家,你将如何处理泄露的废酸呢?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化学,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创新性,领会实践的科学精神
4、中考连接
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设计了几道中考真题进行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在这种探究活动中,学生们的思维被打开了,他们学会用化学视角来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使化学服务于生活,并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对酸的性质和用途的复习,教给学生一种方法,对碱和盐的复习起引导作用,为酸碱盐知识的综合运用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探索酸的化学性质
磐石四中 王鑫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磐石四中的王鑫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生学习完酸碱盐知识之后关于酸的一节复习课,即探索酸的化学性质的复习课,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谈谈我的设想。
一、教材分析(我从四个方面解读,分别为地位和作用、课标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具体内容如下:)
1、地位和作用:
《常见的酸及酸的化学性质》是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它对学生今后复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2、课标分析: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对“常见酸碱主要性质和用途”的要求有所提高;且复习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将系统归纳和探究活动结合起来,采取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教师点评、解惑答疑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
3、教学目标:
根据对《2011年版化学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教材内容的分析,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我整合三维目标,如下
⑴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并能以此分析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⑵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
⑶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创新性,领会实践的科学精神;
4、重点和难点:
重点:稀盐酸和稀硫酸的主要性质;
难点:酸的相似的化学性质。
二、学情分析(我从学生知识储备、存在问题两个角度分析,具体内容为:)
知识储备:
1、知道酸、碱、盐在水中溶解后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中;
2、知道稀盐酸和稀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存在问题:
1、学生对相关知识缺乏融会贯通能力;
2、学习完酸、碱、盐的性质之后,学生普遍存在两大困惑:知识点多——记忆困难, 变化多——应用困难
三、教学方法
教法:我以竞赛的方式,采用探究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分析比较法进行教学。 学法: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讨论、推理、交流、总结等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
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针对学生学习了酸、碱、盐性质之后,存在的两大困惑,我首先对酸的性质进行综合复习,因为关于酸的知识理顺清楚后,碱和盐的困惑就迎刃而解了。
我这节课教学内容分二个部分(课前复习——整理所学,课堂交流--巩固所学,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前复习——整理所学: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我将学生组成“师友”
互助学习小组,在课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预习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并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二)课堂交流--巩固所学:我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教学中以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为主线,通过找找看、分分看、用用看一系列学生活动落实本节课的重、难点。 具体设计如下:
情境导入:在上课之前我先为大家做一个趣味魔术实验, Vc 泡腾片在水中溶解,水变成了“橙汁”。那位同学愿意品尝一下它的味道呢? 品尝后,请问这杯“橙汁”有什么味道呢?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1、 找找看:
首先我给学生一些卡片,内容如下:(HCl 、H 2SO 4、Mg 、Fe 、NaOH 、Cu(OH)2、CaCO 3、AgNO 3、CuO 、Fe 2O 3、CO 2、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然后,我出示盐酸的卡片,并贴到黑板上。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找出哪张卡片上的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并通过竞赛的方式请各组同学将卡片贴在盐酸的周围;接着师生共同分析,纠正错误,比较哪组找到的最多,同时写出反应方程式。最后,将不与稀盐酸反应的物质的卡片也贴在黑板上,并请学生说出原因;
设计意图:以竞赛的形式再现酸的性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整理所学知识。
2、 分分看:
学生贴到黑板上的卡片是杂乱无章的,为了使发散的知识条理化、规律化,我进一步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将上述与酸反应的物质自拟标准,进行归类吗?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分类标准:
①指示剂—— 石蕊试液、酚酞试液②金属单质—Mg 、Fe ③金属氧化物—CuO 、Fe 2O 3④碱—NaOH 、Cu(OH)2⑤盐—CaCO 3、AgNO 3
设计意图:通过物质和酸反应的归类复习,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规律,使学生进一步从多角度、全方位深化了酸的性质。(在黑板上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同时用“一只手”来中接触酸的化学性质,加深学生的印象。
3、用用看
通过上述复习,学生对酸的性质有了全方位的认识,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但学生在生活中往往理论脱离实际,想不到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学以致用,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强化酸的用途,在前面的环节中,学生已总结出酸的一些的用途,在上述基础上,我又给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请同学们帮我解决:
如何依据酸的化学性质来紧急处理泄露的废酸!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后思考,如果你在现场,并且你是应急专家,你将如何处理泄露的废酸呢?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化学,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创新性,领会实践的科学精神
4、中考连接
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设计了几道中考真题进行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在这种探究活动中,学生们的思维被打开了,他们学会用化学视角来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使化学服务于生活,并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对酸的性质和用途的复习,教给学生一种方法,对碱和盐的复习起引导作用,为酸碱盐知识的综合运用拓展思维,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