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龙角镇委员会
关于印发《龙角镇建立社区“大党委”
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支部:
现将《龙角镇建立社区“大党委”工作的实施意见(试
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总结提升。
2012年7月26日
龙角镇建立社区“大党委”工作的实施意见
(试 行)
为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精神,为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构建新型区域化大党建格局,经镇党委研究决定,特制定我镇建立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
一、深刻领会建立社区“大党委”的重要意义
(一)构建社区“大党委”是城市社区快速发展的新要
求。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的变革,城市社区群众的构成、就业方式和利益需求日益多样化,辖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类别日益多元化,社区外来人口的复杂化,社区承担的各类社会事务日益繁重,这些都对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构建社区“大党委”是新形势下城市党建工作的
新需要。当前,传统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区域化党建的需要,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的组织关系互不隶属、行政隶属关系互不关联、管理格局条块分割,呈现出“三难”状况:一是党建工作协调沟通难。由于缺乏有效载体和平台,社区党组织横向协调的力度很小,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之间协调沟通较少。二是服务资源优势互补难。近年来,由于社会化管理程度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资源缺口不断扩大,而社区党组织服务资源相对较少,辖区
单位服务资源对外开放不足,资源难以整合、优势难以互补,制约了社区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三是在职党员在居住地社区作用发挥难。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居住在社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共建的意识淡薄,参与社区活动较少,作用发挥不够。建立社区“大党委”,就是要通过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突破社区党建“封闭单一”的传统模式,适应社区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推进社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抓、和谐共建,构建更加开放、更加民主、更加和谐、更加有效的社区党建新机制。
二、社区“大党委”的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围绕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以“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为原则,建立完善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推进社区党建从单一型走向复合型,从垂直管理走向区域整合,通过依靠区域内所有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职能优势和人才优势,实现社区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共建共享,进一步健全完善以社区“大党委”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为城市社区经济社会快速可持续和谐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性质。社区“大党委”是研究、协调社区党建和
社区工作的区域化党建组织,是区域化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实行“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议事原则。辖区内的每个党组织都是社区“大党委”的成员单
位,社区“大党委”对辖区内的居委会、党组织关系无归属的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实行直接管理;对有上级党组织、关系不在本街道的其他企事业单位、政府职能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党组织,在不改变其党组织隶属关系的基础上实行双重管理。
(三)主要模式。建立社区“大党委”主要采用两种模
式,一是可以在条件成熟的较大社区单独设置,成立“社区党委”;二是可以由几个相邻或较小的社区联合建立,成立“联合党委”。社区“大党委”以书记每月或每季度定期召集党委会为主要形式研究讨论工作,遇有重大问题,可随时召开。
(四)组织设置和委员产生、任职条件。社区“大党委”
设党委书记1名,由现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也可由辖区单位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一把手”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行常务副书记职责);专、兼职副书记2-3名,其中设专职副书记1名,由现任社区党组织成员担任;兼职副书记和委员由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或办公室主任(中共党员)担任;委员人数不限,原则上辖区内的党组织均应有1名以上同志进入社区“大党委”任委员,以确保社区“大党委”在成员构成上更具代表性,更具有统筹各方的能力。
社区“大党委”的产生实行“推荐任命”的方式,即由
选举产生的现任社区党组织成员直接进入,其它兼职副书记、委员由党员代表大会在辖区党组织中推荐产生,并报镇
党委审批。委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是热心街道、社区事务;二是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三是能够正常参加“大党委”的相关活动。
(五)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社区“大党委”的主要工
作目标:实施“党建工作联做、社区资源联享、精神文明联创、服务难题联解、公益事业联办、生活环境联建”,深化党建服务群众工作,共创美好和谐社区。
社区“大党委”的主要工作职责:
——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结合辖区单位和社区实际,
讨论决定社区建设与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民主自治、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发挥辖区资源优势,全面抓好社区内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
——搭建社区工作的服务平台。积极构建社区“大党
委”工作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机制制度,完善社区功能,从服务和解决问题入手,科学设计和实施各类载体活动,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做好协调服务工作,服务“机关干部进社区”活动;服务“共驻共建”,协调与辖区单位、共建单位的关系,促进社区和辖区单位事业的合力发展,维护辖区稳定。
——加强区域化党的建设。创新党的组织设置,特别
是要加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加强对辖区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党员服务社区的意识与能力,建立《在职党
员双向管理办法》,抓好流动党员和在职党员的管理、教育。建立“党员(社区)服务联盟”,加强对辖区内志愿者服务队的指导,将辖区内的党员志愿(义工)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法律服务队、助老助残服务队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纳入服务联盟统一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加强辖区内党建资源的整合,带动引领党群共建。强化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社区居民自治,支持和保证社区群众组织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弘扬培育先进典型,增强社区党组织的社会动员力和创先争优的能动力。
——打造社区品牌特色。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等各项
特色主题实践活动,营造浓郁氛围培育社区党建意识,提炼社区精神,铸造社区品牌,弘扬各类先进典型,打造和谐型、平安型、文化型等各类特色社区,大力提高城市居民和辖区单位的社区归属感和幸福指数,提升社区美誉度、知名度和星级指数。
(六)基本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党委工作职责》,
建立《社区“大党委”会议制度》、《社区重要问题审议决策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等制度,建立社区“大党委”科学化的长效机制。实行“1+3”工作模式:社区“大党委”行使领导权、社区居委会行使执行权、社区监督委员会行使监督评议权、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行使参与权、评议权。建立党委会协调议事机制。由社区“大党委”牵头,社区党组织、辖区单位党组织及区域内“两新”组织党组织
共同参与,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社区“大党委”(扩大)会,引导辖区党组织和党员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民生热点集思广益,协商解决单位职工和社区居民关心的重大问题、监督政府部门落实综合服务。
三、探索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的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构建新的社区党委是解决
传统党建模式与社区党组织新任务的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辖区各类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参与,通过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发挥社区党委的实际作用。
(二)发挥优势,相互支持。辖区单位党组织要发挥自
身优势,社区党委要努力为辖区单位排难解忧,各方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共建共享和谐。
(三)注重实效,推进发展。社区党委要坚持实效第一
的原则,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促进社区和单位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龙角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主题词:党建 社区大党委 实施意见
报:县委组织部。
龙角镇党政办 2012年7月26日印发 (共印20份)
中共龙角镇委员会
关于印发《龙角镇建立社区“大党委”
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支部:
现将《龙角镇建立社区“大党委”工作的实施意见(试
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总结提升。
2012年7月26日
龙角镇建立社区“大党委”工作的实施意见
(试 行)
为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精神,为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构建新型区域化大党建格局,经镇党委研究决定,特制定我镇建立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
一、深刻领会建立社区“大党委”的重要意义
(一)构建社区“大党委”是城市社区快速发展的新要
求。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的变革,城市社区群众的构成、就业方式和利益需求日益多样化,辖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类别日益多元化,社区外来人口的复杂化,社区承担的各类社会事务日益繁重,这些都对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构建社区“大党委”是新形势下城市党建工作的
新需要。当前,传统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区域化党建的需要,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的组织关系互不隶属、行政隶属关系互不关联、管理格局条块分割,呈现出“三难”状况:一是党建工作协调沟通难。由于缺乏有效载体和平台,社区党组织横向协调的力度很小,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之间协调沟通较少。二是服务资源优势互补难。近年来,由于社会化管理程度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资源缺口不断扩大,而社区党组织服务资源相对较少,辖区
单位服务资源对外开放不足,资源难以整合、优势难以互补,制约了社区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三是在职党员在居住地社区作用发挥难。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居住在社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共建的意识淡薄,参与社区活动较少,作用发挥不够。建立社区“大党委”,就是要通过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突破社区党建“封闭单一”的传统模式,适应社区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推进社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抓、和谐共建,构建更加开放、更加民主、更加和谐、更加有效的社区党建新机制。
二、社区“大党委”的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围绕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以“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为原则,建立完善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推进社区党建从单一型走向复合型,从垂直管理走向区域整合,通过依靠区域内所有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职能优势和人才优势,实现社区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共建共享,进一步健全完善以社区“大党委”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为城市社区经济社会快速可持续和谐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性质。社区“大党委”是研究、协调社区党建和
社区工作的区域化党建组织,是区域化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实行“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议事原则。辖区内的每个党组织都是社区“大党委”的成员单
位,社区“大党委”对辖区内的居委会、党组织关系无归属的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实行直接管理;对有上级党组织、关系不在本街道的其他企事业单位、政府职能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党组织,在不改变其党组织隶属关系的基础上实行双重管理。
(三)主要模式。建立社区“大党委”主要采用两种模
式,一是可以在条件成熟的较大社区单独设置,成立“社区党委”;二是可以由几个相邻或较小的社区联合建立,成立“联合党委”。社区“大党委”以书记每月或每季度定期召集党委会为主要形式研究讨论工作,遇有重大问题,可随时召开。
(四)组织设置和委员产生、任职条件。社区“大党委”
设党委书记1名,由现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也可由辖区单位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一把手”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行常务副书记职责);专、兼职副书记2-3名,其中设专职副书记1名,由现任社区党组织成员担任;兼职副书记和委员由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或办公室主任(中共党员)担任;委员人数不限,原则上辖区内的党组织均应有1名以上同志进入社区“大党委”任委员,以确保社区“大党委”在成员构成上更具代表性,更具有统筹各方的能力。
社区“大党委”的产生实行“推荐任命”的方式,即由
选举产生的现任社区党组织成员直接进入,其它兼职副书记、委员由党员代表大会在辖区党组织中推荐产生,并报镇
党委审批。委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是热心街道、社区事务;二是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三是能够正常参加“大党委”的相关活动。
(五)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社区“大党委”的主要工
作目标:实施“党建工作联做、社区资源联享、精神文明联创、服务难题联解、公益事业联办、生活环境联建”,深化党建服务群众工作,共创美好和谐社区。
社区“大党委”的主要工作职责:
——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结合辖区单位和社区实际,
讨论决定社区建设与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民主自治、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发挥辖区资源优势,全面抓好社区内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
——搭建社区工作的服务平台。积极构建社区“大党
委”工作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机制制度,完善社区功能,从服务和解决问题入手,科学设计和实施各类载体活动,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做好协调服务工作,服务“机关干部进社区”活动;服务“共驻共建”,协调与辖区单位、共建单位的关系,促进社区和辖区单位事业的合力发展,维护辖区稳定。
——加强区域化党的建设。创新党的组织设置,特别
是要加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加强对辖区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党员服务社区的意识与能力,建立《在职党
员双向管理办法》,抓好流动党员和在职党员的管理、教育。建立“党员(社区)服务联盟”,加强对辖区内志愿者服务队的指导,将辖区内的党员志愿(义工)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法律服务队、助老助残服务队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纳入服务联盟统一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加强辖区内党建资源的整合,带动引领党群共建。强化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社区居民自治,支持和保证社区群众组织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弘扬培育先进典型,增强社区党组织的社会动员力和创先争优的能动力。
——打造社区品牌特色。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等各项
特色主题实践活动,营造浓郁氛围培育社区党建意识,提炼社区精神,铸造社区品牌,弘扬各类先进典型,打造和谐型、平安型、文化型等各类特色社区,大力提高城市居民和辖区单位的社区归属感和幸福指数,提升社区美誉度、知名度和星级指数。
(六)基本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党委工作职责》,
建立《社区“大党委”会议制度》、《社区重要问题审议决策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等制度,建立社区“大党委”科学化的长效机制。实行“1+3”工作模式:社区“大党委”行使领导权、社区居委会行使执行权、社区监督委员会行使监督评议权、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行使参与权、评议权。建立党委会协调议事机制。由社区“大党委”牵头,社区党组织、辖区单位党组织及区域内“两新”组织党组织
共同参与,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社区“大党委”(扩大)会,引导辖区党组织和党员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民生热点集思广益,协商解决单位职工和社区居民关心的重大问题、监督政府部门落实综合服务。
三、探索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的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构建新的社区党委是解决
传统党建模式与社区党组织新任务的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辖区各类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参与,通过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发挥社区党委的实际作用。
(二)发挥优势,相互支持。辖区单位党组织要发挥自
身优势,社区党委要努力为辖区单位排难解忧,各方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共建共享和谐。
(三)注重实效,推进发展。社区党委要坚持实效第一
的原则,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促进社区和单位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龙角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主题词:党建 社区大党委 实施意见
报:县委组织部。
龙角镇党政办 2012年7月26日印发 (共印2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