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的10种假设

或然历史(审校注:就历史的不同节点假设发生了与历史截然想反的事情)通常研究人们在某些历史时期做出的不同决定所带来的结果和影响。但是除非我们生活在完全确定的世界,我们才能过回到过去探索地球发展的不同可能。

10.假如盘古大陆从未分裂

两三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还连成一片,被称为盘古大陆(Pangaea),随着大陆的缓慢漂移,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样子,于是出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印度轰然扎入亚洲的底部而抬高了喜马拉雅山。但是如果版块漂移从未发生,如果盘古大陆仍然控制一个半球而其他地方仍为特提斯大洋,那么我们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如果大陆是一个整体,那么世界上生物的种类将大大减少,因为不同物种主要是通过地理隔离形成的,从而导致选择的压力和新性状的产生。此外,由于含湿云的运动范围有限,大部分内陆地区将极度干燥。陆地的重量还会影响地球的自转,使大部分的陆地位于炎热的赤道地区。

与现在的地球相比较,整个夏天的气温将会高出20摄氏度(36华氏度)。由于没有岛链和大陆架的阻拦,特提斯海巨大的循环系统也会造成巨大的台风。

在盘古大陆经历历史上第二阶段分裂期间,哺乳动物主要分布于炎热而潮湿的季风地带,而爬行动物则出现在特别干旱的地区,主要原因是哺乳动物繁衍生息的时候需要更多的水。根据盘古大陆化石横切面的研究结果,热带地区主要分布有北方阔齿兽(一种已经灭绝了的原始哺乳动物),而气候温和的地区主要被椎掠蜥(一种和现代海龟有远亲关系的长得像矮壮蜥蜴的动物)所占据。

现代大陆的不同地区或许分布着不同种类的动物,多种热带哺乳动物和类哺乳动物居住于炎热潮湿的地区,而爬行动物和类爬行动物则在干燥温和的内陆地区生活。由于环境变化相对停滞,智能生命可能不会进化,但如果气候发生了变化,那么其影响对于气候相反的地区将是很恐怖的。

9.假如地球没有倾斜

在一年当中,倾斜的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而产生了季节的交替,并且让南北半球处于不同强度的光照之下。如果地球没有倾斜23度,地球上每个地区每天都将有大约12个小时的白天,此外,南北两极太阳将永远位于地平线以上。

虽然一年中地球与太阳之间距离的变化会使天气有一点小小的改变,但是天气状况更会趋同。北纬地区会经历持续的寒冬,而赤道附近的地区会成为潮湿多雨的热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走,你会遭遇持续不断的夏日,然后是温和的春天或秋天,最后是仙境般的冬天,两极地区则会变得更不适合居住。

有人认为地球的倾斜是与大型物体碰撞所致,这也是月球产生的原因。根据地球殊异假说(Rare Earth hypothesis),这对生物的进化是一件好事。如果行星不倾斜,它将不能维持大气层的存在,太阳对赤道的极度照射将使气体蒸发到太空,凝结后将落到地球的两极。

即使生命能够存活,这样的生存条件对于类似于人类的智慧生命仍是灾难性的。由于没有季节变化以及热带地区持续降雨,我们将不能用传统的方法种植农作物。疾病也会在赤道地区大范围传播。如果像我们人类一样的智慧生物确实得以进化,他们可能也几乎没有能力去开始工业革命,因为大部分的工业技术都将用于制造冬日里的供暖设备。

8.假如地球倾斜角度或公转跟现在不一样

改变地球的倾斜角会极大地改变气候和环境状况,因为不同的倾斜角会改变地球的阳光照射量和季节的时间长度。如果地球倾斜90°,那么季节的变化将是最极端的。当地球绕着太阳旋转的时候,太阳直射或垂直于两极。当一个半球持续笼罩在太阳的高温之下时,另一个半球却寒冷而黑暗。三个月以后,太阳高度角处于最小值,赤道附近地区每天分别会有12个小时白天和黑夜,而且太阳从北边升起,南边落下。

生命似乎不可能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存,其夏天的炎热堪比放射灭菌的温度,而冬天气温又特别低,然而极端微生物等有机生物仍可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这样的微生物进化成更复杂的生物,它们有可能会冬眠或者具有迁移的习性。

艺术家、狂热的梦想家克里斯·韦恩(Chris Wayan)探索了若干假想,比如在黄赤交角仍是23.5°的情况下,调换两极的位置。在一个被称为“海极”的假想中,他倾斜地球仪使其两极都位于海上,而后推测气候的变化。通过移动南极和格陵兰岛的冰穹,他创造了一个生物量更大和生物多样性更丰富、更加温暖潮湿的世界。

在另一个相反的假想“Shiveria”当中,两极冰穹都放在陆上(中国和南美洲北部),创造出一个更加寒冷干燥的世界。尽管如此,南极将变成热带,而地中海将成为被他称为“深渊”的温室。

颠倒地球将完全改变水流、风循环和降水模式。中国和北美变成了沙漠,但是整个地球会比之前更肥沃和富有生机。XKCD(美国漫画网站)也研究了将两极放在赤道然后旋转地球的想法,跟“Shiveria”十分相似。网站探讨了将世界上所有的城市都错置之后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把马尼拉(Manila)放到一个与雷克雅未克(Reykjavik)一样的地方,把莫斯科放到干旱沙漠地区,或是将伦敦变成酷热的城市。

7.假如南美洲是一座独立的岛屿

从侏罗纪后期到350万年前,南美洲和北美洲一直被海洋隔离。这两个洲各自演化了大约1亿6千万年,它们通过8000万年前的加勒比岛和2000万年前的中美洲半岛的生物进行有限的联系。

那时南美洲类似于现在的澳大利亚,主要以有袋类动物为主,同时也有一些奇特的、带胎盘的有蹄类哺乳动物(包括最早的骆驼)和食蚁兽、犰狳和树懒的祖先贫齿类动物(无牙)。北美洲、欧亚大陆和非洲主要以胎盘类哺乳动物为主,但是没有有袋类动物。

所有现存的有袋类动物都来自于南美洲,与袋鼠和负鼠拥有共同的遗传祖先。南美洲的有袋类动物可能有食肉类动物——被称为“南美袋犬”(borhyaenoids)的有袋类食肉动物与黄鼠狼、狗、熊和剑齿虎相似,即使我们不能确定它们是否真的把“幼崽”放入自己的育儿袋里。

当美洲两大版块联合起来时,北美洲的哺乳动物散布南美洲,胜过了大多数有袋类物种。与此同时,南美洲的爬行类动物、鸟类和小部分哺乳动物迁移到了北美洲。

如果这两块大陆保持分离状态,很可能很多有袋类动物至今仍会存在,美洲则会像澳大利亚那样保留一个原始而奇异的世界。可惜的是,当人类或类似的动物来到这块大陆时,他们可能从欧亚大陆带来了胎盘哺乳动物。这大大增加了动物濒临灭种的危险,如同今天澳大利亚有袋动物所面临的灭种危机。

6.假如地中海保持封闭

大概六百万年以前,直布罗陀海峡是封闭的,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只有两个狭小的海峡相通。这样的后果是可怕的。随着地壳构造压力推着非洲板块不断向欧洲板块移动,海水能够外流的海峡被封堵了,而海水却持续从另一个海峡涌入地中海。由于无法流出,地中海的水开始蒸发,从而形成了一个类似于死海的巨大的卤水海,其海床上形成了1.6千米(1英里)厚的盐层,绝大部分的海洋生命也走向灭绝。这就是所谓的“墨西拿盐度危机”(Messinian salinity crisis)。

成千上百年之后,地中海与大西洋在“赞克尔洪灾”(Zanclean flood)中重新互通。在这场洪灾中,大西洋海水迅速地重新注满地中海,导致连接欧洲与北非之间的陆地爆发洪水,动物物种因此而被隔离,各自独立地开始形成新的物种,大西洋的海洋生物也被迫迅速适应环境以便继续在地中海繁衍生息。

如果这件事没有发生,地中海始终像一个逐渐变干的盐水盘那样,事情又将如何呢?如果确是如此,那么人类将比现在更加容易到达欧洲,只需通过富含盐份的低地便可轻松迁移,而不用远远地绕道中东。

盐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资源。随着文明的发展,这些地区的文名就会要求开发这些资源,并将其卖到了较远的非洲和亚洲地区。谷物作为人类的主食后,盐就成为了人类的必需品。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容易得到盐,而这促进了农业在西方更快更成功地发展。

即便如此,盐的价值因其过度丰富而遭到贬低,且因为少有宗教或象征性意义而被认为是廉价商品。说一个人“身价等同于盐”(“worth their salt”)可能已经变为一种侮辱而非夸赞了。

5.假如地球上没有大量的金属储藏

人类和动物需要金属才能生存。但是如果金属,比如铜,没有以可开采的方式浓缩富集起来,或者分布于早期人类无法获取的地方,如冰层下或者海水里,那么将会怎样呢?虽然石器时代更加高效更加先进的技术会继续发展下去,但整体的发展之路将更有可能受制于人类(或产生于那个时期的任何智慧生命)。

即使没有金属,新石器时代的转变也会发生,这是因为农业变革已经能够保证日益增加的定居地和更加密集的人口。在石器时代社会,虽然犁和车轮会彻底改变人类生活,但缺少有用的金属将阻碍冶金、贸易和社会阶层的发展。美洲地区金属藏量不丰富,但是先进文明仍然存在,这种情况或许也出现在欧亚地区。然而,如果缺少的金属还包括金和银,那么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艺术将是暗淡乏味的。

中美洲的金属相对匮乏,这使得火山玻璃——黑曜石的应用达到了先进水平,它能够变得如现代手术刀般锋利,却也很易碎。古阿兹特克人用黑曜石制造以多重玻璃薄片为锋刃的剑、箭头、矛和刀。黑曜石具有深刻的宗教象征意义,它与生俱来的锋利特质正是阿兹特克文化中追求牺牲精神的原因之一。在宗教仪式上用锋利的刀刃切开舌头或耳朵放血并不会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受伤。

从埃塞俄比亚和近东国家进口的黑曜石同样会在埃及使用。然而,在前王朝统治时期(尤指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随着冶金术的发展,虽然作为一种艺术材料同样能够占据一席之地,但黑曜石在制作刀和镰刀形刀片的应用方面却逐渐被淘汰。没有金属的话,埃及文明会更需要控制黑曜石这一资源,将其势力范围扩展至近东和东非地区以保证关键资源可以为己所用。在欧洲,喀尔巴阡山脉周边是黑曜石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本可以产生另一种与玻璃锋刃剑相关的文化。

目前尚不清楚,一个只使用玻璃、石头和陶器的社会,其文化能够达到多么先进的程度。这些非金属在转运、烹饪和工程方面的许多应用或许已经不可能了。当然,如我们所知,当时并没有发生工业变革。即使这个社会已经深入认识了药物学和天文学,却不太可能能登上月球。

4.假如撒哈拉地区仍旧保持湿润

直到5000年前,撒哈拉还是一个有很多湖水和绿地的葱翠地区,栖息着河马和长颈鹿。那是非洲的潮湿时期,但科学家始终不清楚这个时期是如何开始和结束的。这种气候使得早期的人类迁居非洲。否则,撒哈拉就应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阻碍。撒哈拉转变为现在的沙漠环境大概发生在3000年前,居民被迫迁移到更适合居住的地区。

但是,如果潮湿时期没有结束将会怎样呢?这个时期,利比亚南部有若干很大的湖泊。相比而言,乍得湖更大。这些文明创造了很多工具和一些艺术,在湖边的沙土里留下了很多骨头和手工制品。2000年,一队在尼日尔南部寻找恐龙骨头化石的古生物学家发现了几十具人类骨骸。他们还发现了黏土陶瓷碎片、串珠、石器,以及成百件的鳄鱼骨、鱼骨、蛤骨、龟骨和河马骨。

2003年,接下来的一个远征队发现了至少173个墓地。根据瓷器碎片上的设计图案,这些部落被认定为已经消失了的Kiffian和 Tenerian部落。与此同时,化石记录证实苏丹的沙漠地区曾经是大批牛群的栖息地。

从历史上看,撒哈拉沙漠扮演着隔离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和北非及地中海文化的角色。由于肥沃新月地带发展的技术无法轻易传播到萨哈撒沙漠南边,很多欧亚人的创新或者无法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产生,或者不得不独立发展。

另一方面,在早期,葱翠的撒哈拉地区点燃了聚居地、城市以及集权政府发展的火花。除了增加人口聚居地的面积和古老交易网络的范围,在非洲和欧亚之间本将存在着更多的遗传、语言和文化方面的融合。

热带疾病的存在或许是某些地区的麻烦。正如其他地区一样,环境湿润的撒哈拉地区的文化应该具有不同水平的发展。但总体而言,或许这里曾经有过更高水平的人类文明,并且有了进一步发展。撒哈拉地区曾经可能发展出了如中国那样的大统一文明,促进了地中海文明和欧洲文明的发展。

3.假如不存在墨西哥湾洋流

从佛罗里达延伸至欧洲西北部,墨西哥湾洋流是北半球最为重要的海洋洋流系统。它会带动着温暖的加勒比水域穿越大西洋,从而使欧洲变得温暖。如果没有墨西哥湾洋流,同一纬度的北欧将会如加拿大一样寒冷。这个洋流系统由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差异所驱动,密度更大、温度更低、盐度更高的北大西洋海水向南流动,直至温度升高、密度降低,然后流回北部。

由于注入了淡水和地球所接收太阳能总量的变化,这个洋流已经被阻断过几次。由于太阳照耀到地球的能量增加了,墨西哥洋流在11700年前最近一次冰河时期得到恢复。否则,欧洲西北部将经历更长时间的冰河时期,而北极冰盖也将更大,阿尔卑斯山的冰川也将更多。

这个地区将不适合农业和文明发展。欧洲西北部居民的文化或许将更加接近萨米族(Saami)或因纽特人(Inuit)文化,而不是美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西方文明也将局限于地中海、北非以及中东。从好的方面来讲,这样更加寒冷的气候或许可以抑制中亚一些喜好侵虐的部落——如胡人和蒙古族部落——骑马疾驰,杀戮平民。

成型的文明发展形成后,如果墨西哥洋流再次回归的话,将会产生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冰川消退将会为居民开辟一个新的定居区域,因此也会引发侵占地中海南岸沿海狭长城市的战争。

2.假如多格兰依然存在

直到8200年前,在北海地区存在着一个地势较低的陆地板块,名为“多格兰”或“英国的亚特兰蒂斯”。多格兰的残余部分曾经覆盖着整个北海地区,这一部分包括山脉、沼泽、多岩石的峡谷以及湿地,居住着中石器时期随季节迁移,靠打猎和收集草莓生存的人类。他们的手工制品以及动物骨头偶尔会被北海渔人发现。气候变化致使这一地区慢慢发生洪水,迫使居民远离。

多格兰的最后一部分位于现在的多哥浅滩的中心,即北海水域的底部。最近的分析暗示这一最后残存的部分及其居民在8200年前消失。这是由一次浪高5米(16英寸)的海啸造成的。海啸产生于3000立方米(720立方英里)沉积物的崩裂。这一事件被称为Storegga海底滑坡。(Storegga是挪威语,意为巨大的边缘。)

但是如果Storrega海底滑坡没有发生,或者多格兰浅滩地势较高,又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人类在那里生存了下来,那么,即使由于被隔离而造成文明发展受阻,他们也将对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石器时期的居民或许会被来自欧洲大陆的新石器时期的侵略者所取代,而后者也将会被不列颠群岛的凯尔特人征服。

不久之后,因为多格兰上的凯尔特人数量低于不列颠群岛和欧洲大陆,凯尔特人必将因日耳曼侵略者的扩张而被取代。北日耳曼多格兰人也将因此实现挪威文化与不列颠文化之间的传承。多格兰也有可能为已经消失了的波罗的海民族或一个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民族所殖民统治。

无论如何,生存下来的多格兰面对气候变化将会极端脆弱。全球变暖会给多格兰带来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目前太平洋中低地势岛屿同样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一个富足、发达、面临灭绝的北欧国家也许在解决欧洲环境问题的政策上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

1.假如冰河世纪的冰川稍微少一些

2006年,威斯康星大学的Steven Dutch向美国地理学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冰川减少的冰河世纪的猜想报告。他猜测了如果北美冰层没有扩展到加拿大边界,以及苏格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冰层没有融合到一起将会发生什么。这将会产生三方面重大影响:密苏里河将保持其原有的河道流入哈德逊湾,而不会改变为现在的河道;大湖区和俄亥俄河将不会形成;英吉利海峡也将不复存在。

在我们现在的世界,当斯堪的纳维亚与苏格兰冰层形成后,将产生一个原始的前冰川湖,其水流会溢出并流入原莱茵-泰晤士河流系统,从而使英吉利海峡得以形成。如果两个冰层没有结合在一起,水流将会向北流动,从而保持英格兰岛与欧洲大陆的连接。历史上不列颠面对欧洲大陆的防守优势也将不会存在,而这将对西方人类的迁移、定居以及文化融合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与此同时,在北美洲,冰层的缺失将会影响排水系统的工作方式,使得前更新纪时期的该梛河继续存在,尼亚加拉河保持其原有的河道。尼亚加拉瀑布将不会存在。最早穿越阿巴拉契山脉的将是圣劳伦斯河,这将极大地改变殖民模式。同时,密苏里河也将改道,去除这一条从东向西的方便的水路——这条水路曾为路易斯和克拉克探险队所使用。

如果这一条方便的水路最终消失了,那么由于可通航水路减少,欧洲侵略者在整个北美洲的扩张过程将会明显变慢。这条水路或许确实被北部民族阻断过。这个北部民族有可能是一支融合了英国文化和法国文化的民族,或者甚至是一支我们根本无法猜测的具有异类文化的民族。

作者/DAVID TORMSEN

翻译/@JK123456

或然历史(审校注:就历史的不同节点假设发生了与历史截然想反的事情)通常研究人们在某些历史时期做出的不同决定所带来的结果和影响。但是除非我们生活在完全确定的世界,我们才能过回到过去探索地球发展的不同可能。

10.假如盘古大陆从未分裂

两三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还连成一片,被称为盘古大陆(Pangaea),随着大陆的缓慢漂移,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样子,于是出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印度轰然扎入亚洲的底部而抬高了喜马拉雅山。但是如果版块漂移从未发生,如果盘古大陆仍然控制一个半球而其他地方仍为特提斯大洋,那么我们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如果大陆是一个整体,那么世界上生物的种类将大大减少,因为不同物种主要是通过地理隔离形成的,从而导致选择的压力和新性状的产生。此外,由于含湿云的运动范围有限,大部分内陆地区将极度干燥。陆地的重量还会影响地球的自转,使大部分的陆地位于炎热的赤道地区。

与现在的地球相比较,整个夏天的气温将会高出20摄氏度(36华氏度)。由于没有岛链和大陆架的阻拦,特提斯海巨大的循环系统也会造成巨大的台风。

在盘古大陆经历历史上第二阶段分裂期间,哺乳动物主要分布于炎热而潮湿的季风地带,而爬行动物则出现在特别干旱的地区,主要原因是哺乳动物繁衍生息的时候需要更多的水。根据盘古大陆化石横切面的研究结果,热带地区主要分布有北方阔齿兽(一种已经灭绝了的原始哺乳动物),而气候温和的地区主要被椎掠蜥(一种和现代海龟有远亲关系的长得像矮壮蜥蜴的动物)所占据。

现代大陆的不同地区或许分布着不同种类的动物,多种热带哺乳动物和类哺乳动物居住于炎热潮湿的地区,而爬行动物和类爬行动物则在干燥温和的内陆地区生活。由于环境变化相对停滞,智能生命可能不会进化,但如果气候发生了变化,那么其影响对于气候相反的地区将是很恐怖的。

9.假如地球没有倾斜

在一年当中,倾斜的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而产生了季节的交替,并且让南北半球处于不同强度的光照之下。如果地球没有倾斜23度,地球上每个地区每天都将有大约12个小时的白天,此外,南北两极太阳将永远位于地平线以上。

虽然一年中地球与太阳之间距离的变化会使天气有一点小小的改变,但是天气状况更会趋同。北纬地区会经历持续的寒冬,而赤道附近的地区会成为潮湿多雨的热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走,你会遭遇持续不断的夏日,然后是温和的春天或秋天,最后是仙境般的冬天,两极地区则会变得更不适合居住。

有人认为地球的倾斜是与大型物体碰撞所致,这也是月球产生的原因。根据地球殊异假说(Rare Earth hypothesis),这对生物的进化是一件好事。如果行星不倾斜,它将不能维持大气层的存在,太阳对赤道的极度照射将使气体蒸发到太空,凝结后将落到地球的两极。

即使生命能够存活,这样的生存条件对于类似于人类的智慧生命仍是灾难性的。由于没有季节变化以及热带地区持续降雨,我们将不能用传统的方法种植农作物。疾病也会在赤道地区大范围传播。如果像我们人类一样的智慧生物确实得以进化,他们可能也几乎没有能力去开始工业革命,因为大部分的工业技术都将用于制造冬日里的供暖设备。

8.假如地球倾斜角度或公转跟现在不一样

改变地球的倾斜角会极大地改变气候和环境状况,因为不同的倾斜角会改变地球的阳光照射量和季节的时间长度。如果地球倾斜90°,那么季节的变化将是最极端的。当地球绕着太阳旋转的时候,太阳直射或垂直于两极。当一个半球持续笼罩在太阳的高温之下时,另一个半球却寒冷而黑暗。三个月以后,太阳高度角处于最小值,赤道附近地区每天分别会有12个小时白天和黑夜,而且太阳从北边升起,南边落下。

生命似乎不可能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存,其夏天的炎热堪比放射灭菌的温度,而冬天气温又特别低,然而极端微生物等有机生物仍可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这样的微生物进化成更复杂的生物,它们有可能会冬眠或者具有迁移的习性。

艺术家、狂热的梦想家克里斯·韦恩(Chris Wayan)探索了若干假想,比如在黄赤交角仍是23.5°的情况下,调换两极的位置。在一个被称为“海极”的假想中,他倾斜地球仪使其两极都位于海上,而后推测气候的变化。通过移动南极和格陵兰岛的冰穹,他创造了一个生物量更大和生物多样性更丰富、更加温暖潮湿的世界。

在另一个相反的假想“Shiveria”当中,两极冰穹都放在陆上(中国和南美洲北部),创造出一个更加寒冷干燥的世界。尽管如此,南极将变成热带,而地中海将成为被他称为“深渊”的温室。

颠倒地球将完全改变水流、风循环和降水模式。中国和北美变成了沙漠,但是整个地球会比之前更肥沃和富有生机。XKCD(美国漫画网站)也研究了将两极放在赤道然后旋转地球的想法,跟“Shiveria”十分相似。网站探讨了将世界上所有的城市都错置之后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把马尼拉(Manila)放到一个与雷克雅未克(Reykjavik)一样的地方,把莫斯科放到干旱沙漠地区,或是将伦敦变成酷热的城市。

7.假如南美洲是一座独立的岛屿

从侏罗纪后期到350万年前,南美洲和北美洲一直被海洋隔离。这两个洲各自演化了大约1亿6千万年,它们通过8000万年前的加勒比岛和2000万年前的中美洲半岛的生物进行有限的联系。

那时南美洲类似于现在的澳大利亚,主要以有袋类动物为主,同时也有一些奇特的、带胎盘的有蹄类哺乳动物(包括最早的骆驼)和食蚁兽、犰狳和树懒的祖先贫齿类动物(无牙)。北美洲、欧亚大陆和非洲主要以胎盘类哺乳动物为主,但是没有有袋类动物。

所有现存的有袋类动物都来自于南美洲,与袋鼠和负鼠拥有共同的遗传祖先。南美洲的有袋类动物可能有食肉类动物——被称为“南美袋犬”(borhyaenoids)的有袋类食肉动物与黄鼠狼、狗、熊和剑齿虎相似,即使我们不能确定它们是否真的把“幼崽”放入自己的育儿袋里。

当美洲两大版块联合起来时,北美洲的哺乳动物散布南美洲,胜过了大多数有袋类物种。与此同时,南美洲的爬行类动物、鸟类和小部分哺乳动物迁移到了北美洲。

如果这两块大陆保持分离状态,很可能很多有袋类动物至今仍会存在,美洲则会像澳大利亚那样保留一个原始而奇异的世界。可惜的是,当人类或类似的动物来到这块大陆时,他们可能从欧亚大陆带来了胎盘哺乳动物。这大大增加了动物濒临灭种的危险,如同今天澳大利亚有袋动物所面临的灭种危机。

6.假如地中海保持封闭

大概六百万年以前,直布罗陀海峡是封闭的,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只有两个狭小的海峡相通。这样的后果是可怕的。随着地壳构造压力推着非洲板块不断向欧洲板块移动,海水能够外流的海峡被封堵了,而海水却持续从另一个海峡涌入地中海。由于无法流出,地中海的水开始蒸发,从而形成了一个类似于死海的巨大的卤水海,其海床上形成了1.6千米(1英里)厚的盐层,绝大部分的海洋生命也走向灭绝。这就是所谓的“墨西拿盐度危机”(Messinian salinity crisis)。

成千上百年之后,地中海与大西洋在“赞克尔洪灾”(Zanclean flood)中重新互通。在这场洪灾中,大西洋海水迅速地重新注满地中海,导致连接欧洲与北非之间的陆地爆发洪水,动物物种因此而被隔离,各自独立地开始形成新的物种,大西洋的海洋生物也被迫迅速适应环境以便继续在地中海繁衍生息。

如果这件事没有发生,地中海始终像一个逐渐变干的盐水盘那样,事情又将如何呢?如果确是如此,那么人类将比现在更加容易到达欧洲,只需通过富含盐份的低地便可轻松迁移,而不用远远地绕道中东。

盐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资源。随着文明的发展,这些地区的文名就会要求开发这些资源,并将其卖到了较远的非洲和亚洲地区。谷物作为人类的主食后,盐就成为了人类的必需品。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容易得到盐,而这促进了农业在西方更快更成功地发展。

即便如此,盐的价值因其过度丰富而遭到贬低,且因为少有宗教或象征性意义而被认为是廉价商品。说一个人“身价等同于盐”(“worth their salt”)可能已经变为一种侮辱而非夸赞了。

5.假如地球上没有大量的金属储藏

人类和动物需要金属才能生存。但是如果金属,比如铜,没有以可开采的方式浓缩富集起来,或者分布于早期人类无法获取的地方,如冰层下或者海水里,那么将会怎样呢?虽然石器时代更加高效更加先进的技术会继续发展下去,但整体的发展之路将更有可能受制于人类(或产生于那个时期的任何智慧生命)。

即使没有金属,新石器时代的转变也会发生,这是因为农业变革已经能够保证日益增加的定居地和更加密集的人口。在石器时代社会,虽然犁和车轮会彻底改变人类生活,但缺少有用的金属将阻碍冶金、贸易和社会阶层的发展。美洲地区金属藏量不丰富,但是先进文明仍然存在,这种情况或许也出现在欧亚地区。然而,如果缺少的金属还包括金和银,那么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艺术将是暗淡乏味的。

中美洲的金属相对匮乏,这使得火山玻璃——黑曜石的应用达到了先进水平,它能够变得如现代手术刀般锋利,却也很易碎。古阿兹特克人用黑曜石制造以多重玻璃薄片为锋刃的剑、箭头、矛和刀。黑曜石具有深刻的宗教象征意义,它与生俱来的锋利特质正是阿兹特克文化中追求牺牲精神的原因之一。在宗教仪式上用锋利的刀刃切开舌头或耳朵放血并不会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受伤。

从埃塞俄比亚和近东国家进口的黑曜石同样会在埃及使用。然而,在前王朝统治时期(尤指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随着冶金术的发展,虽然作为一种艺术材料同样能够占据一席之地,但黑曜石在制作刀和镰刀形刀片的应用方面却逐渐被淘汰。没有金属的话,埃及文明会更需要控制黑曜石这一资源,将其势力范围扩展至近东和东非地区以保证关键资源可以为己所用。在欧洲,喀尔巴阡山脉周边是黑曜石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本可以产生另一种与玻璃锋刃剑相关的文化。

目前尚不清楚,一个只使用玻璃、石头和陶器的社会,其文化能够达到多么先进的程度。这些非金属在转运、烹饪和工程方面的许多应用或许已经不可能了。当然,如我们所知,当时并没有发生工业变革。即使这个社会已经深入认识了药物学和天文学,却不太可能能登上月球。

4.假如撒哈拉地区仍旧保持湿润

直到5000年前,撒哈拉还是一个有很多湖水和绿地的葱翠地区,栖息着河马和长颈鹿。那是非洲的潮湿时期,但科学家始终不清楚这个时期是如何开始和结束的。这种气候使得早期的人类迁居非洲。否则,撒哈拉就应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阻碍。撒哈拉转变为现在的沙漠环境大概发生在3000年前,居民被迫迁移到更适合居住的地区。

但是,如果潮湿时期没有结束将会怎样呢?这个时期,利比亚南部有若干很大的湖泊。相比而言,乍得湖更大。这些文明创造了很多工具和一些艺术,在湖边的沙土里留下了很多骨头和手工制品。2000年,一队在尼日尔南部寻找恐龙骨头化石的古生物学家发现了几十具人类骨骸。他们还发现了黏土陶瓷碎片、串珠、石器,以及成百件的鳄鱼骨、鱼骨、蛤骨、龟骨和河马骨。

2003年,接下来的一个远征队发现了至少173个墓地。根据瓷器碎片上的设计图案,这些部落被认定为已经消失了的Kiffian和 Tenerian部落。与此同时,化石记录证实苏丹的沙漠地区曾经是大批牛群的栖息地。

从历史上看,撒哈拉沙漠扮演着隔离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和北非及地中海文化的角色。由于肥沃新月地带发展的技术无法轻易传播到萨哈撒沙漠南边,很多欧亚人的创新或者无法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产生,或者不得不独立发展。

另一方面,在早期,葱翠的撒哈拉地区点燃了聚居地、城市以及集权政府发展的火花。除了增加人口聚居地的面积和古老交易网络的范围,在非洲和欧亚之间本将存在着更多的遗传、语言和文化方面的融合。

热带疾病的存在或许是某些地区的麻烦。正如其他地区一样,环境湿润的撒哈拉地区的文化应该具有不同水平的发展。但总体而言,或许这里曾经有过更高水平的人类文明,并且有了进一步发展。撒哈拉地区曾经可能发展出了如中国那样的大统一文明,促进了地中海文明和欧洲文明的发展。

3.假如不存在墨西哥湾洋流

从佛罗里达延伸至欧洲西北部,墨西哥湾洋流是北半球最为重要的海洋洋流系统。它会带动着温暖的加勒比水域穿越大西洋,从而使欧洲变得温暖。如果没有墨西哥湾洋流,同一纬度的北欧将会如加拿大一样寒冷。这个洋流系统由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差异所驱动,密度更大、温度更低、盐度更高的北大西洋海水向南流动,直至温度升高、密度降低,然后流回北部。

由于注入了淡水和地球所接收太阳能总量的变化,这个洋流已经被阻断过几次。由于太阳照耀到地球的能量增加了,墨西哥洋流在11700年前最近一次冰河时期得到恢复。否则,欧洲西北部将经历更长时间的冰河时期,而北极冰盖也将更大,阿尔卑斯山的冰川也将更多。

这个地区将不适合农业和文明发展。欧洲西北部居民的文化或许将更加接近萨米族(Saami)或因纽特人(Inuit)文化,而不是美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西方文明也将局限于地中海、北非以及中东。从好的方面来讲,这样更加寒冷的气候或许可以抑制中亚一些喜好侵虐的部落——如胡人和蒙古族部落——骑马疾驰,杀戮平民。

成型的文明发展形成后,如果墨西哥洋流再次回归的话,将会产生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冰川消退将会为居民开辟一个新的定居区域,因此也会引发侵占地中海南岸沿海狭长城市的战争。

2.假如多格兰依然存在

直到8200年前,在北海地区存在着一个地势较低的陆地板块,名为“多格兰”或“英国的亚特兰蒂斯”。多格兰的残余部分曾经覆盖着整个北海地区,这一部分包括山脉、沼泽、多岩石的峡谷以及湿地,居住着中石器时期随季节迁移,靠打猎和收集草莓生存的人类。他们的手工制品以及动物骨头偶尔会被北海渔人发现。气候变化致使这一地区慢慢发生洪水,迫使居民远离。

多格兰的最后一部分位于现在的多哥浅滩的中心,即北海水域的底部。最近的分析暗示这一最后残存的部分及其居民在8200年前消失。这是由一次浪高5米(16英寸)的海啸造成的。海啸产生于3000立方米(720立方英里)沉积物的崩裂。这一事件被称为Storegga海底滑坡。(Storegga是挪威语,意为巨大的边缘。)

但是如果Storrega海底滑坡没有发生,或者多格兰浅滩地势较高,又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人类在那里生存了下来,那么,即使由于被隔离而造成文明发展受阻,他们也将对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石器时期的居民或许会被来自欧洲大陆的新石器时期的侵略者所取代,而后者也将会被不列颠群岛的凯尔特人征服。

不久之后,因为多格兰上的凯尔特人数量低于不列颠群岛和欧洲大陆,凯尔特人必将因日耳曼侵略者的扩张而被取代。北日耳曼多格兰人也将因此实现挪威文化与不列颠文化之间的传承。多格兰也有可能为已经消失了的波罗的海民族或一个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民族所殖民统治。

无论如何,生存下来的多格兰面对气候变化将会极端脆弱。全球变暖会给多格兰带来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目前太平洋中低地势岛屿同样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一个富足、发达、面临灭绝的北欧国家也许在解决欧洲环境问题的政策上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

1.假如冰河世纪的冰川稍微少一些

2006年,威斯康星大学的Steven Dutch向美国地理学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冰川减少的冰河世纪的猜想报告。他猜测了如果北美冰层没有扩展到加拿大边界,以及苏格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冰层没有融合到一起将会发生什么。这将会产生三方面重大影响:密苏里河将保持其原有的河道流入哈德逊湾,而不会改变为现在的河道;大湖区和俄亥俄河将不会形成;英吉利海峡也将不复存在。

在我们现在的世界,当斯堪的纳维亚与苏格兰冰层形成后,将产生一个原始的前冰川湖,其水流会溢出并流入原莱茵-泰晤士河流系统,从而使英吉利海峡得以形成。如果两个冰层没有结合在一起,水流将会向北流动,从而保持英格兰岛与欧洲大陆的连接。历史上不列颠面对欧洲大陆的防守优势也将不会存在,而这将对西方人类的迁移、定居以及文化融合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与此同时,在北美洲,冰层的缺失将会影响排水系统的工作方式,使得前更新纪时期的该梛河继续存在,尼亚加拉河保持其原有的河道。尼亚加拉瀑布将不会存在。最早穿越阿巴拉契山脉的将是圣劳伦斯河,这将极大地改变殖民模式。同时,密苏里河也将改道,去除这一条从东向西的方便的水路——这条水路曾为路易斯和克拉克探险队所使用。

如果这一条方便的水路最终消失了,那么由于可通航水路减少,欧洲侵略者在整个北美洲的扩张过程将会明显变慢。这条水路或许确实被北部民族阻断过。这个北部民族有可能是一支融合了英国文化和法国文化的民族,或者甚至是一支我们根本无法猜测的具有异类文化的民族。

作者/DAVID TORMSEN

翻译/@JK123456


相关内容

  • 全球变化复习资料
  • 第一章 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 第一节 地球系统 1.地球系统:可划分为地圈和生物圈,其中地圈包括物理气候系统(水圈.大气圈)和固体地球系统(岩 石圈),生物圈又称全球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全部生物和生命系统.人类由于主观能动性,在这3个系统之上构建了独特的人类生态系统,也是地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 详析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 www.ycy.com.cn ·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一.主干知识解析: 详析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1.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其形成是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然带的形成,如下思维简图: 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分布对照图,如下图: ①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 温带 ...

  • 我对探究性学习的看法
  • 我对探究性学习的看法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新型课程模式.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方式.它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出发,以问题"为中心,以"创遣"为指向而展开一系列的掌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叫艇要经历问题博境.实践体验和表达交流三个阶段.它强调过程而不是 ...

  • 福州市1961_2001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 科技论坛 福州市1961-2001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陈晓丽 摘 黄章斌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要:利用福州市1961-2001年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进行Mann-Kendall趋势检验.回归分析.累积距平分析和序列分析,研究福州市气 41年来福州市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 ...

  • 高中生物必修三4.2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第一课时
  •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能力目标 (1)学会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2)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3)通过分析问题→探究数学规律→解决 ...

  •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绥德中学 高贝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绥德中学 高贝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三圈环流形成原理,全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解析 ...

  • 第七章病因与因果推断教案
  • 第七章 病因与因果推断 Causes and causal Inference 流行病学的任务是控制和消灭疾病以保障人群健康,研究病因和消除病因则是完成此项任务的根本措施.对于疾病,最有效的治疗.预防手段应是针对病因的治疗与预防.因此,研究病因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病因的研究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涉及 ...

  • 高考地理试题
  • 高中地理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图,回答1-2题. 1.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图中标注的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的是 A.混交林 B.针叶林 C.水稻 D.冬小麦 2.在图示季节,该区域可能出现 ...

  • 环境污染.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
  • 作者:张宝山袁晓玲张小妮 科学决策 2013年03期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12)11-D020-23 1 引言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年度报告中称,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如何妥善解决全球气候变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