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

作者:任宪春 单位:威海四中 联系电话:[1**********]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摩擦力

——探究式教学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和“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分析结论,得出规律”的程序设计课堂教学。在本节课中围绕三个不同的摩擦力分别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采用第一种探究方式,滑动摩擦力采用第二种探究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上述程序得出结论,并学会简单的应用。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采用以问题串联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符合思维的逻辑性,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由于学生只掌握到二力平衡的知识水平,所以在设计演示实验时举的例子尽可能做到既简单又能明显的说明问题,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状况,而要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对摩擦力的认识方面,对于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上有个初步的思路,为健全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2.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4.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外力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探究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3.通过分组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5.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4.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应用摩擦力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三种摩擦力的大小决定因素,以及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1.学生基于初中所学的知识,往往误认为压力F N 的大小总是跟滑动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采用多举一些实例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也是一个难点,采用举出各个不同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领会判断方向的方法。

四、教学资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社物理必修①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编排在弹力之后。就地位而言,由于高中物理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所以熟练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同时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演示实验、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力和机械》一章已经学习了摩擦力的基本知识,但还不会具体的计算;会分析简单的现象,但不深入;学生只掌握了简单的二力平衡的知识,只会对二力平衡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进行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摩擦力是否存在有一定的认识,对摩擦力的方向有一定的体会。

3.教学策略: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结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亲自探究出三种不同的摩擦力的性质特点。

4.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观察提问、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 5.教学准备:

学生每四人一组,学生实验桌上配备:白纸、弹簧秤、木块、长木板、毛巾、钩码等。

教师用具:玻璃珠、塑料筷子,木筷子、烧杯、洗衣粉、表面涂油的啤酒瓶、一端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木块、砂桶、砂、细绳、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五、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一、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

产生条件: 大小: 0<F≤Fmax

①接触面粗糙 与外力有关,与压力无关

②存在压力 最大静摩擦力:

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方向: 三、滑动摩擦力:

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 大小:F =uF N

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u :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四、滚动摩擦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和以往授课相比最大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在体

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观察和实际操作中思考和体会摩擦现象。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的培养。授课过程中反映出的不足是学生参与这种高效课堂的机会太少,所以在一些环节上用时过多。

高一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

作者:任宪春 单位:威海四中 联系电话:[1**********]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摩擦力

——探究式教学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和“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分析结论,得出规律”的程序设计课堂教学。在本节课中围绕三个不同的摩擦力分别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采用第一种探究方式,滑动摩擦力采用第二种探究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上述程序得出结论,并学会简单的应用。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采用以问题串联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符合思维的逻辑性,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由于学生只掌握到二力平衡的知识水平,所以在设计演示实验时举的例子尽可能做到既简单又能明显的说明问题,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状况,而要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对摩擦力的认识方面,对于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上有个初步的思路,为健全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2.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4.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外力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探究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3.通过分组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5.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4.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应用摩擦力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三种摩擦力的大小决定因素,以及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1.学生基于初中所学的知识,往往误认为压力F N 的大小总是跟滑动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采用多举一些实例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也是一个难点,采用举出各个不同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领会判断方向的方法。

四、教学资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社物理必修①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编排在弹力之后。就地位而言,由于高中物理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所以熟练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同时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演示实验、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力和机械》一章已经学习了摩擦力的基本知识,但还不会具体的计算;会分析简单的现象,但不深入;学生只掌握了简单的二力平衡的知识,只会对二力平衡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进行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摩擦力是否存在有一定的认识,对摩擦力的方向有一定的体会。

3.教学策略: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结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亲自探究出三种不同的摩擦力的性质特点。

4.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观察提问、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 5.教学准备:

学生每四人一组,学生实验桌上配备:白纸、弹簧秤、木块、长木板、毛巾、钩码等。

教师用具:玻璃珠、塑料筷子,木筷子、烧杯、洗衣粉、表面涂油的啤酒瓶、一端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木块、砂桶、砂、细绳、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五、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一、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

产生条件: 大小: 0<F≤Fmax

①接触面粗糙 与外力有关,与压力无关

②存在压力 最大静摩擦力:

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方向: 三、滑动摩擦力:

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 大小:F =uF N

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u :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四、滚动摩擦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和以往授课相比最大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在体

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观察和实际操作中思考和体会摩擦现象。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的培养。授课过程中反映出的不足是学生参与这种高效课堂的机会太少,所以在一些环节上用时过多。


相关内容

  •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三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三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的规律.知道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物 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3.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 ...

  • 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 高一物理 粤教版必修1 教学案 罗老师 联系电话:1314-885-8850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知识体系 见的力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 摩擦力弹力 产生:①物体直接接触,②接触处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 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与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同 ①在接触面上产生的弹力的方 ...

  •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林东海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一物理教学工作, 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刚接触这些新生,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虽然大家都说这届高 一 年学生的基础相对说比较差,但是目前从整体上课的情 况来看,学生普遍听得懂, ...

  • 高一物理必修摩擦力综合问题
  • 1.如右图所示,A .B 两物体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C 物体叠放在A .B 上,D 物体悬挂在竖直悬线下端,且与斜面接触,若接触面均光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C 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C 的重力 B .B 对A 的弹力方向水平向左 C .斜面对D 的支持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D .D 对斜面 ...

  • 高一必修1物理公式总结1
  •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力学 1.胡克定律: F = kx (1)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2) ② 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 3.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有挤压或拉伸作用.常 ...

  • 高中物理教研组第一学期教学计划30
  •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备课成员:XXX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这是我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起点,我一定化压力为动力,在教学中不断改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刚接触这些新生,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虽然这届高一年级普通班学生的基础比较差,但是目前从整体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一般听 ...

  •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 末.4s 时.第5s 初„„均为时刻:4s 内.第4s .第2s 至第4s 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 ...

  • 高一物理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课后巩固作业 粤教版必修1
  • 高一物理 4.2.4.3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课后 巩固作业 粤教版必修1 (40分钟 50分) 1.(5分)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关于平衡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衡摩擦力"的本质就是设法让小车 ...

  • 高一物理公式人教版必修一
  • 高一物理公式.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Vt =Vo+at 2.位移s =Vot+at²/2=V 平t= Vt/2t 3. 有用推论Vt ²-Vo ²=2as 4. 平均速度V 平=s/t(定义式) 5. 中间时刻速度Vt/2=V 平=(Vt+V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