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鲁多说到米洛舍维奇

作者:皇甫茹

《东方》 2001年09期

  把特鲁多和米洛舍维奇联在一起,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少共同点,而是因为这两人的政治生涯形成了鲜明对比。特鲁多在风雨飘摇中拯救了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米洛舍维奇却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着族际裂隙瓦解了南斯拉夫。

  加拿大法裔人集居的魁北克省,一直是国家统一的大问题。60年代末,魁北克涌动着独立的疾流,罢工、示威、骚乱连续不断。外面还有“西方帝国主义的干涉”:1967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魁北克,受到狂热的欢迎,他在魁北克最大城市蒙特利尔市政厅的阳台上,对着欢迎人群高呼:“自由魁北克万岁!”在国家统一受到严重威胁的关头,加拿大英裔居民表现了极大的政治智慧——他们于1968年选举了魁北克的特鲁多作总理。

  特鲁多本身是魁北克法裔人士,这在策略上非常重要。1970年10月5日,魁北克分离主义者绑架了英国贸易代表James Cross;10月10日,他们又劫持了省劳工部长Pierre Laporte。分离主义者甚至在群众集会上进行模拟审判。10月16日,特鲁多的联邦政府反击了——他的反击,今天大概没有哪一个西方政府敢执行,幸亏那是30年前的事。特鲁多在魁北克实施二次大战时的战争法规,出动军队封锁道路,保护政府官员;警察一举逮捕了468名煽动暴乱的嫌疑犯,并全面搜捕杀害了Cross和Laporte的恐怖分子。刚露头的暴力火苗,被及时扑灭。

  如果是一位英裔总理如此痛下重手,加拿大或许就分裂了;最低限度,魁北克大概也会像英国的北爱尔兰或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区那样,成为流血事件充斥的政治地震带。也正是在1970年,在停顿了近10年之后,北爱尔兰共和军(NRA)重新发起武装斗争。而巴斯克分离主义组织“祖国和自由”(ETA)于1959年成立后,是在1968年爆炸他们第一颗炸弹的。当时,正是西方分离主义组织开始恐怖活动的年代,意大利红色旅、西德红军等恐怖组织也即将进入暗杀高峰。加拿大幸运地避过了这一劫。

  南斯拉夫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且是一次大战后才在奥匈帝国的废墟上匆匆拼凑起来的。能从二次大战后一直维持统一到80年代末,原因之一,或许是因为总统兼共产党总书记铁托(1892—1980)是占人口总数20%的克罗地亚人,而不是占人口总数36%的塞尔维亚人。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并不是很愿意与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共组国家,但是铁托毫不留情地镇压自己民族的分离倾向,至少保证了各民族表面的团结。

  在去世之前10年,铁托就开始准备后事。1970年,他建议成立联邦大主席团,南斯拉夫联邦的6个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蒙特尼哥罗)和两个自治省(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伏伊伏丁——匈牙利人)各有一成员,由当地选出。大主席团主席由6个共和国的总统轮流担任。两个自治省在名义上属塞尔维亚,不担任主席一职。这一安排在1974年写入宪法。同时,他把很多权力下放给联邦各共和国。铁托希望,在他身后,各民族间的权力平衡能够继续维持南斯拉夫脆弱的统一。

  强人一去万事空。铁托死后,民族主义迅猛发酵。米洛舍维奇在塞尔维亚上台后,先是取消伏伊伏丁的自治,在1989年又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加上塞尔维亚与蒙特尼哥罗的传统关系,他实际上控制了大主席团一半席位。铁托精心设计的权利平衡被米洛舍维奇精心摧毁了。别的共和国当然不干,1991年,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首先宣布退出联邦。开始的时候,西方各国还是很慎重的,谁都不愿捅巴尔干这个火药桶,没人承认斯、克的独立。但是,德国有几百万克罗地亚人,他们游行请愿,要求德国政府带头承认。克服了邻国种种疑虑、1990年刚刚重新统一的德国,在公众感情上很难拒绝克罗地亚人的民族权利,德国甚至准备单独行动,于是欧盟被拖着承认了斯、克两国,美国接着跟进。铁托的南斯拉夫就此瓦解。

  民族主义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情绪,靠压是压不下去的,特别是当民族主义以“受害者”的姿态诉求“正义”的时候。法裔加拿大人忘不了决定性的1759年阿伯拉罕之战——蒙特利尔城里连男童都踊跃助战,但法国军队还是被英国人打败了,法国的海外“新法兰西”成了英国的加拿大。魁北克分离主义者要独立、要雪耻。

  塞尔维亚人也忘不了改写民族历史的1389年科索沃之战——他们败于奥斯曼帝国,后来国土也被吞并。300年后,1689年,萨诺耶维奇大主教鼓动起义失败,率领塞尔维亚人逃出他们的祖居地科索沃。在贝尔格莱德的大主教座堂里,至今挂着一幅题为《塞尔维亚人的迁徙》的油画。“前景是一位蓄着胡须的士兵,腰间挎刀,长枪背在肩头,手臂裹在血淋淋的绷带里,坚定地走向前方。在他身后是一对母子骑在马上,马驮的物什便是全部的家当。背景上是成千的塞尔维亚士兵,萨诺耶维奇大主教立在中央,两边是塞尔维亚的旗帜。另一侧是一位老人,轰赶着羊群,身后是坐在木车中的妇孺和老人。那描述的正是塞尔维亚人历史上这最悲壮的一幕。”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要雪耻、要报仇。

  如果人人都要追讨历史旧债,天下势必大乱。怎样才能超越历史仇恨呢?哥伦比亚教授萨伊德在《文化和帝国主义》一书中说得好:要超越“我们”和“他们”的界线,认识到所有的文化都是相互依赖的;尽管帝国主义的扩张给弱势民族带来了种种灾难,到了今天,不管是曾经站在帝国一边的人,还是曾经站在抵抗一边的人,都应该把这段历史作为我们共同的历史。作为文人,他只能写书,告诉学生应该怎样阅读帝国时代的经典。作为政治家,则必须提出超越民族主义的理想,才能整合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特鲁多聪明的地方,不在于他以霹雳手段扑灭了魁北克的短暂动乱,而在于他提出了超越法裔民族主义的理想——把加拿大建设成一个“公正社会”。在他引导下,加拿大把《权利和自由宪章》并入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平等权利,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法裔被定为加拿大两大奠基民族之一,加拿大成了双语国家,政府机构必须提供法语服务;同时,他将很多联邦权力下放到省一级,魁北克获得的权力还更多一些。另一方面,特鲁多坚决反对在宪法内写入给予魁北克特殊地位的条款。当他的后继者向魁北克让步,准备在法律上承认魁北克是个“独特社会”时,特鲁多鼓动议员和民众挫败了这类提案。具体的经济政策,可以照顾魁北克,但在理论和法律上,只有各族裔共有的公正社会,没有某一族裔的“独特社会”。特鲁多的政治遗产,例如多元文化,今天已是加拿大主流价值的核心。

  共产主义曾经是一种超越民族主义并强烈反对民族主义的理想。东欧共产党向社会民主党转化之后,米洛舍维奇能给南斯拉夫人提供什么新的理想呢?他只有大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而且还是运用得非常蛮横的民族主义。克罗地亚宣布独立时,当地塞族人武装暴动,塞尔维亚军队立即介入。在古城Vucovar,发生了南斯拉夫解体后第一桩种族屠杀事件——塞族准军事组织集体处决了260余名克罗地亚平民。

  对克罗地亚,米洛舍维奇还不敢过分乱来。写了《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的塞缪尔·亨廷顿曾说:东、西欧的南部界线,按宗教划分,是在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之间;斯、克两国属于西方文化圈,是北约应该保护的。到1992年波黑要独立时,巴尔干这个火药桶真的爆炸了。在历史上,塞尔维亚人自认是基督教文明抵抗伊斯兰的东部前哨,他们坚决不接受以穆斯林为主的波黑政府的管辖。在米洛舍维奇支持下,他们大规模屠杀和驱赶穆斯林。难民的口述、波黑停战后各地发现的集体葬地、还有被捕战犯的供词,都证明了波黑内战中有大量严重违反人权和《日内瓦公约》的罪行。

  如果米洛舍维奇见好就收,在波黑处于军事优势时罢手,波黑和克罗地亚的塞族聚居区,今天或许已经并入“大塞尔维亚”了。但到这时,民族主义的野火,大概已不是他能控制的。1995年7月,塞军强占Srebrenica——联合国宣布的安全区,缴了一营荷兰兵(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械,屠杀了7000伊斯兰男性。这件惨案震撼了西方人的良心。西方各国终于觉得忍无可忍:签了停火协议不遵守,派了联合国部队不尊重,那就只剩北约的武力干涉了。

  在北约支持下,穆斯林军队和克罗地亚军队反功获胜。米洛舍维奇被迫签订了戴顿和约。在戴顿,克林顿一再警告米洛舍维奇:事不过三,你不能再在科索沃搞种族清洗了,那地方紧靠北约最弱的东南角,希腊(与塞尔维亚同信东正教)和土耳其(与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同信伊斯兰)已是关系尴尬,科索沃要闹起来,为防止战火蔓延,北约要干涉的。米洛舍维奇不听警告,结果被美国领着北约痛揍一顿,不但在事实上失去了科索沃,也毁了塞尔维亚的经济。

  米洛舍维奇13年的统治,留给塞尔维亚的是国土蹙缩,经济崩溃,人心思变。

  不过,如果米洛舍维奇回过头看特鲁多的生平,他或许会注意到,在特鲁多16年总理任期的末尾,加拿大也是失业率高涨,经济一团糟。特鲁多为实现“公正社会”而推行的福利政策,恰逢1973年的石油危机,西方经济大倒退。税收减少时却增加支出,由此欠下的巨额债务,至今还是压在加拿大背上的沉重磨盘。加拿大在国际上也有点孤立,为了给严重的经济问题找替罪羊,特鲁多经常要骂骂美国。他还不顾美国的脸色,在1976年访问了古巴,拥抱卡斯特罗。骂美国之外,特鲁多也反对北约的“冷战心态”。面对着国内国外的厌烦面孔,心力交瘁的特鲁多,于1984年2月29日黯然辞职。

  政治是易变的。加拿大人在特鲁多辞职后的16年里,逐渐认识到了他的工作的意义。人们开始承认,特鲁多是加拿大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

作者:皇甫茹

《东方》 2001年09期

  把特鲁多和米洛舍维奇联在一起,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少共同点,而是因为这两人的政治生涯形成了鲜明对比。特鲁多在风雨飘摇中拯救了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米洛舍维奇却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着族际裂隙瓦解了南斯拉夫。

  加拿大法裔人集居的魁北克省,一直是国家统一的大问题。60年代末,魁北克涌动着独立的疾流,罢工、示威、骚乱连续不断。外面还有“西方帝国主义的干涉”:1967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魁北克,受到狂热的欢迎,他在魁北克最大城市蒙特利尔市政厅的阳台上,对着欢迎人群高呼:“自由魁北克万岁!”在国家统一受到严重威胁的关头,加拿大英裔居民表现了极大的政治智慧——他们于1968年选举了魁北克的特鲁多作总理。

  特鲁多本身是魁北克法裔人士,这在策略上非常重要。1970年10月5日,魁北克分离主义者绑架了英国贸易代表James Cross;10月10日,他们又劫持了省劳工部长Pierre Laporte。分离主义者甚至在群众集会上进行模拟审判。10月16日,特鲁多的联邦政府反击了——他的反击,今天大概没有哪一个西方政府敢执行,幸亏那是30年前的事。特鲁多在魁北克实施二次大战时的战争法规,出动军队封锁道路,保护政府官员;警察一举逮捕了468名煽动暴乱的嫌疑犯,并全面搜捕杀害了Cross和Laporte的恐怖分子。刚露头的暴力火苗,被及时扑灭。

  如果是一位英裔总理如此痛下重手,加拿大或许就分裂了;最低限度,魁北克大概也会像英国的北爱尔兰或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区那样,成为流血事件充斥的政治地震带。也正是在1970年,在停顿了近10年之后,北爱尔兰共和军(NRA)重新发起武装斗争。而巴斯克分离主义组织“祖国和自由”(ETA)于1959年成立后,是在1968年爆炸他们第一颗炸弹的。当时,正是西方分离主义组织开始恐怖活动的年代,意大利红色旅、西德红军等恐怖组织也即将进入暗杀高峰。加拿大幸运地避过了这一劫。

  南斯拉夫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且是一次大战后才在奥匈帝国的废墟上匆匆拼凑起来的。能从二次大战后一直维持统一到80年代末,原因之一,或许是因为总统兼共产党总书记铁托(1892—1980)是占人口总数20%的克罗地亚人,而不是占人口总数36%的塞尔维亚人。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并不是很愿意与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共组国家,但是铁托毫不留情地镇压自己民族的分离倾向,至少保证了各民族表面的团结。

  在去世之前10年,铁托就开始准备后事。1970年,他建议成立联邦大主席团,南斯拉夫联邦的6个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蒙特尼哥罗)和两个自治省(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伏伊伏丁——匈牙利人)各有一成员,由当地选出。大主席团主席由6个共和国的总统轮流担任。两个自治省在名义上属塞尔维亚,不担任主席一职。这一安排在1974年写入宪法。同时,他把很多权力下放给联邦各共和国。铁托希望,在他身后,各民族间的权力平衡能够继续维持南斯拉夫脆弱的统一。

  强人一去万事空。铁托死后,民族主义迅猛发酵。米洛舍维奇在塞尔维亚上台后,先是取消伏伊伏丁的自治,在1989年又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加上塞尔维亚与蒙特尼哥罗的传统关系,他实际上控制了大主席团一半席位。铁托精心设计的权利平衡被米洛舍维奇精心摧毁了。别的共和国当然不干,1991年,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首先宣布退出联邦。开始的时候,西方各国还是很慎重的,谁都不愿捅巴尔干这个火药桶,没人承认斯、克的独立。但是,德国有几百万克罗地亚人,他们游行请愿,要求德国政府带头承认。克服了邻国种种疑虑、1990年刚刚重新统一的德国,在公众感情上很难拒绝克罗地亚人的民族权利,德国甚至准备单独行动,于是欧盟被拖着承认了斯、克两国,美国接着跟进。铁托的南斯拉夫就此瓦解。

  民族主义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情绪,靠压是压不下去的,特别是当民族主义以“受害者”的姿态诉求“正义”的时候。法裔加拿大人忘不了决定性的1759年阿伯拉罕之战——蒙特利尔城里连男童都踊跃助战,但法国军队还是被英国人打败了,法国的海外“新法兰西”成了英国的加拿大。魁北克分离主义者要独立、要雪耻。

  塞尔维亚人也忘不了改写民族历史的1389年科索沃之战——他们败于奥斯曼帝国,后来国土也被吞并。300年后,1689年,萨诺耶维奇大主教鼓动起义失败,率领塞尔维亚人逃出他们的祖居地科索沃。在贝尔格莱德的大主教座堂里,至今挂着一幅题为《塞尔维亚人的迁徙》的油画。“前景是一位蓄着胡须的士兵,腰间挎刀,长枪背在肩头,手臂裹在血淋淋的绷带里,坚定地走向前方。在他身后是一对母子骑在马上,马驮的物什便是全部的家当。背景上是成千的塞尔维亚士兵,萨诺耶维奇大主教立在中央,两边是塞尔维亚的旗帜。另一侧是一位老人,轰赶着羊群,身后是坐在木车中的妇孺和老人。那描述的正是塞尔维亚人历史上这最悲壮的一幕。”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要雪耻、要报仇。

  如果人人都要追讨历史旧债,天下势必大乱。怎样才能超越历史仇恨呢?哥伦比亚教授萨伊德在《文化和帝国主义》一书中说得好:要超越“我们”和“他们”的界线,认识到所有的文化都是相互依赖的;尽管帝国主义的扩张给弱势民族带来了种种灾难,到了今天,不管是曾经站在帝国一边的人,还是曾经站在抵抗一边的人,都应该把这段历史作为我们共同的历史。作为文人,他只能写书,告诉学生应该怎样阅读帝国时代的经典。作为政治家,则必须提出超越民族主义的理想,才能整合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特鲁多聪明的地方,不在于他以霹雳手段扑灭了魁北克的短暂动乱,而在于他提出了超越法裔民族主义的理想——把加拿大建设成一个“公正社会”。在他引导下,加拿大把《权利和自由宪章》并入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平等权利,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法裔被定为加拿大两大奠基民族之一,加拿大成了双语国家,政府机构必须提供法语服务;同时,他将很多联邦权力下放到省一级,魁北克获得的权力还更多一些。另一方面,特鲁多坚决反对在宪法内写入给予魁北克特殊地位的条款。当他的后继者向魁北克让步,准备在法律上承认魁北克是个“独特社会”时,特鲁多鼓动议员和民众挫败了这类提案。具体的经济政策,可以照顾魁北克,但在理论和法律上,只有各族裔共有的公正社会,没有某一族裔的“独特社会”。特鲁多的政治遗产,例如多元文化,今天已是加拿大主流价值的核心。

  共产主义曾经是一种超越民族主义并强烈反对民族主义的理想。东欧共产党向社会民主党转化之后,米洛舍维奇能给南斯拉夫人提供什么新的理想呢?他只有大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而且还是运用得非常蛮横的民族主义。克罗地亚宣布独立时,当地塞族人武装暴动,塞尔维亚军队立即介入。在古城Vucovar,发生了南斯拉夫解体后第一桩种族屠杀事件——塞族准军事组织集体处决了260余名克罗地亚平民。

  对克罗地亚,米洛舍维奇还不敢过分乱来。写了《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的塞缪尔·亨廷顿曾说:东、西欧的南部界线,按宗教划分,是在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之间;斯、克两国属于西方文化圈,是北约应该保护的。到1992年波黑要独立时,巴尔干这个火药桶真的爆炸了。在历史上,塞尔维亚人自认是基督教文明抵抗伊斯兰的东部前哨,他们坚决不接受以穆斯林为主的波黑政府的管辖。在米洛舍维奇支持下,他们大规模屠杀和驱赶穆斯林。难民的口述、波黑停战后各地发现的集体葬地、还有被捕战犯的供词,都证明了波黑内战中有大量严重违反人权和《日内瓦公约》的罪行。

  如果米洛舍维奇见好就收,在波黑处于军事优势时罢手,波黑和克罗地亚的塞族聚居区,今天或许已经并入“大塞尔维亚”了。但到这时,民族主义的野火,大概已不是他能控制的。1995年7月,塞军强占Srebrenica——联合国宣布的安全区,缴了一营荷兰兵(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械,屠杀了7000伊斯兰男性。这件惨案震撼了西方人的良心。西方各国终于觉得忍无可忍:签了停火协议不遵守,派了联合国部队不尊重,那就只剩北约的武力干涉了。

  在北约支持下,穆斯林军队和克罗地亚军队反功获胜。米洛舍维奇被迫签订了戴顿和约。在戴顿,克林顿一再警告米洛舍维奇:事不过三,你不能再在科索沃搞种族清洗了,那地方紧靠北约最弱的东南角,希腊(与塞尔维亚同信东正教)和土耳其(与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同信伊斯兰)已是关系尴尬,科索沃要闹起来,为防止战火蔓延,北约要干涉的。米洛舍维奇不听警告,结果被美国领着北约痛揍一顿,不但在事实上失去了科索沃,也毁了塞尔维亚的经济。

  米洛舍维奇13年的统治,留给塞尔维亚的是国土蹙缩,经济崩溃,人心思变。

  不过,如果米洛舍维奇回过头看特鲁多的生平,他或许会注意到,在特鲁多16年总理任期的末尾,加拿大也是失业率高涨,经济一团糟。特鲁多为实现“公正社会”而推行的福利政策,恰逢1973年的石油危机,西方经济大倒退。税收减少时却增加支出,由此欠下的巨额债务,至今还是压在加拿大背上的沉重磨盘。加拿大在国际上也有点孤立,为了给严重的经济问题找替罪羊,特鲁多经常要骂骂美国。他还不顾美国的脸色,在1976年访问了古巴,拥抱卡斯特罗。骂美国之外,特鲁多也反对北约的“冷战心态”。面对着国内国外的厌烦面孔,心力交瘁的特鲁多,于1984年2月29日黯然辞职。

  政治是易变的。加拿大人在特鲁多辞职后的16年里,逐渐认识到了他的工作的意义。人们开始承认,特鲁多是加拿大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


相关内容

  • 苏联卫国战争前的筑垒地域
  • 苏军卫国战争前的筑垒地域 在苏德战争爆发前,筑垒地域在苏联国境线的防御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苏军赋予它们的战役战术使命如下 ――可靠地掩护最重要的边境方向或地域,为野战部队在攻防战役作战中提供有准备的地区 ――敌在主要战役方向发动进攻时作为我军机动兵力的可靠依托. 在筑垒地域的正面.两翼和纵深建立了 ...

  • 从文学大师们的演讲看演讲稿结尾写作技巧
  •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应该说称其为文学大师当之无愧.每一位获奖者在当年的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前后都会前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大厅举行的庄严的授奖仪式,领取由瑞典国王颁发的获奖证书,并同时发表受奖演说.文学大师们的受奖演说虽内容各异,但精彩纷呈,特别是一些文学大师演讲的经典结尾,令人赞叹, ...

  • "特鲁多"医师启示录
  • "特鲁多"医师启示录 几十年来,在我主编的教材及上课中,常引用一位名叫特鲁多(E.L.Trudean)的美国医生的话:"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 ...

  •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真诚哀悼卡斯特罗被西方世界骂惨了
  • 尴尬指数:★★ 目前状态:尴尬持续中-- 未来预测:少年,吃一堑长一智啊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万万没想到,只因自己哀悼卡斯特罗时对他的生平略加称赞,顷刻间就被推上风口浪尖,引发西方政界和舆论界的一通口诛笔伐. 特鲁多在对卡斯特罗的离世表示哀悼的�明中称赞卡斯特罗是一位"杰出的领导人" ...

  • 川普和特鲁多将首次白宫会谈
  • 川普和特鲁多将首次白宫会谈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hosts Canadian Prime Minister Justin Trudeau at the White House for talks Monday that are expected to includ ...

  • 南斯拉夫解体
  • 南斯拉夫解体 编辑词条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词条暂无分类 南斯拉夫解体是指一系列的冲突和政治动荡使得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的过程,南斯拉夫的八个联邦构成单位包括了六个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以及塞尔维亚境内的两个自治省 ...

  • [名人演讲]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乔治·布朗学院的精彩演讲
  • [名人演讲]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乔治·布朗学院的精彩演讲 加拿大帅哥总理特鲁多被媒体称为有着好莱坞的明星脸,在这个看脸的时代,特鲁多这张大帅脸分分钟让一些平时只会刷剧的人们一下关心起政治来.今天就一起来看看特鲁多在乔治·布朗学院的演讲. Good morning, everyone. Thank yo ...

  • 南斯拉夫战争
  • 南斯拉夫战争 历史背景编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德国和意大利占领的多民族国家南斯拉夫在战后,经由一支民族解放军的领导者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带领下成功独立.成立了这个后来称其拥有―七国国境.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两套文字.一个国家|的多样性国家. 战后的世界主要由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 ...

  • 从米洛舍维奇到卡拉季奇:国人的思想进步(评论辑录:组图)
  • 从米洛舍维奇到卡拉季奇:国人的思想进步(评论辑;组图) 被通缉的卡拉季奇 风云际会也招人白眼:图为卡拉季奇1992年8月26日在英国伦敦出席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和平会议时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记者刘宇摄 恶人恶像秉性难移:这张拼版照片显示卡拉季奇易容前后的对比 难兄难弟 2008年07月24日08: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