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的简介和由来

  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他们做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  9月10日历史上的今天  教师节的宗旨就是提高人们对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贡献的认识和评价。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不久,国民党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为教师节,后又将教师节改为公历9月28日(孔子生日)。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教师们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与大陆不同,宝岛台湾的教师节时间是9月28日。  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  1951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曾宣布“五一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执行的结果是教师节没有了。文化大革命中,教师被贬为“臭老九”,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从1980年起,全国教育工会开展“庆教龄”、“五讲四美,为人师表”等一系列尊师重教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社会地位。  1981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提案指出,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报告中并建议以马克思的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  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方明和民进18位政协委员联名再次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经研究政协一次会议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复教师节。  1983年12月,由教育部何东昌部长和方明共同签发的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送中央宣传部。  1984年10月,万里、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对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的请示圈阅。  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  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从XX年开始,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着名人文学者李汉秋以提案的方式,多次呼吁以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他认为:传统节日是世代相传,我们已无权择日;而重新设定的节日是由我们自己择日的,就应当考虑这日子是否有历史文化内涵、如何接续历史传统。教师节应当是很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应该延续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以孔子诞辰作为中华教师节是非常合适的。经权威部门研究测算,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阳历),这个日子也恰当其时:新学年开始时的繁忙已经过去,可以有时间筹办教师节和国庆节。

  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他们做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  9月10日历史上的今天  教师节的宗旨就是提高人们对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贡献的认识和评价。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不久,国民党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为教师节,后又将教师节改为公历9月28日(孔子生日)。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教师们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与大陆不同,宝岛台湾的教师节时间是9月28日。  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  1951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曾宣布“五一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执行的结果是教师节没有了。文化大革命中,教师被贬为“臭老九”,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从1980年起,全国教育工会开展“庆教龄”、“五讲四美,为人师表”等一系列尊师重教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社会地位。  1981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提案指出,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报告中并建议以马克思的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  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方明和民进18位政协委员联名再次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经研究政协一次会议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复教师节。  1983年12月,由教育部何东昌部长和方明共同签发的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送中央宣传部。  1984年10月,万里、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对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的请示圈阅。  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  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从XX年开始,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着名人文学者李汉秋以提案的方式,多次呼吁以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他认为:传统节日是世代相传,我们已无权择日;而重新设定的节日是由我们自己择日的,就应当考虑这日子是否有历史文化内涵、如何接续历史传统。教师节应当是很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应该延续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以孔子诞辰作为中华教师节是非常合适的。经权威部门研究测算,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阳历),这个日子也恰当其时:新学年开始时的繁忙已经过去,可以有时间筹办教师节和国庆节。


相关内容

  • 中国教师节由来简介
  • 中国教师节由来简介 中国教师节 9 月 10 日 1985 年 1 月 21 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 的 9 月 10 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 其实早在 1932 年,民国政府曾规定 6 月 6 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 6 月 6 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 ...

  • 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
  •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布达拉宫1.布达拉宫的位置与"布达拉"的含义 2.布达拉宫的由来 3.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 4.布达拉宫建筑的艺术风格1.布达拉宫形成藏汉合璧建筑风格的原因. 2.布达拉宫建筑风格是藏汉人民团结协作的 ...

  • dsxlzp教_师节黑板报资料
  • .| !_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节日简介 中国教师节 (9月10日)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 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 ...

  • 15 听诊器的由来
  • 听诊器的由来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图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爱科学,学科学,树立长大为人类做贡献的理想. 3.学会1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 ...

  • 关于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意义简介
  •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 1918年11月11日,延续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等国的胜利和德.奥等国的失败而告结束.1919年1月,获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会议 ...

  • "三皇"和"五帝"华夏谱系之由来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 Y FOR NATIONALITIES 第30卷第5期□2008年9月 V OL. 30N O. 5□SEP. 2008 & ...

  • 感恩节的由来50字简介
  • 1620年,一些朝拜者乘坐"五月花"号船去美洲寻求宗教自由.他们在海上颠簸了两个月之后,终于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现在的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登陆. 在第一个冬天,半数以上的移民都死于(die)饥饿和传染病,活下来的人们在第一个春 感恩节食物火鸡 季即1621年开始播种.整个夏天(s ...

  •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3
  • 游褒禅山记 一.说教材: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补世力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 ...

  • 汉族传统节日
  • "我行我秀" -- 汉族的传统节日 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严信蓉 [设计理念] 人类所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解决现实问题,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