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分析与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和创造常常以“自然”为其最高的建造标准和境界。与中国园林相比较,英国园林则有很大不同,直到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才冲破传统的束缚,以其高度的革命性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近、现代西方园林艺术的主流。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多姿多彩,极具艺术魅力,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1.1商周时期
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造园始于商周,称之为“囿”。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
1.2汉时期
汉朝初期时,称“苑”,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1.3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的普遍风尚,文人、画家参与造园。
1.4隋唐时期
在隋唐之后,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中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
1.5宋、元时期
宋元朝步入造园的一个兴盛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
1.6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等。
1.7清末时期
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园林创作由全盛时期转为衰落。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历史的峰巅,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2 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的影响
2.1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园林的第1次影响 1685年威廉·坦布尔在书中写道,不规则的园林比规则的园林更美。亚历山大·蒲柏也推崇未修饰的自然,他认为古老的中国园林一直发出灿烂的光芒。他根据新的原则对一座几何
式园林进行了改建。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这座园林里建了一个山洞,这在以前的英格兰园林里是非常罕见的。蒲柏认为,所有园林都是风景画。这些都是中国几百年前对园林造型的总结。在世界园林发展过程中起到过重要作用的威廉·肯特认为,自然很厌恶直线。这也是中 国园林的一个特点。在他设计的其世威克宫内尽管还保留着巴洛克园林风格的林荫道,但其他都已经非常自然了。在园林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欧洲从中国的园林艺术中受到很多启发。
2.2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园林的第2 次影响
中国园林艺术对英格兰的第2次影响在18世纪中期。当时有2个人推荐中国园林,一个是法国人耶稣会牧师王致诚,另一个是英格兰著名建筑师瑟·威廉·钱伯斯。王致诚牧师作为画师在北京皇宫生活过很长时间。他曾画过40 幅关于圆明园的画,并在一封长信中对圆 明园进行了详细描述。这封信让英格兰人知道,中国园林追求自然,但不是纯粹的自然。作为一个建筑师,钱伯斯对中国园林的理解要远高于传教士和商人,他将中国式园林景观实现在伦敦丘园中。在丘园里,他除了建造了一些中国式房屋外,还模仿南京瓷塔修建了一个中 国式的宝塔。
3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发展
3.1“庄园园林化”时期 18世纪20年代至80 年代,英国学派的造园艺术对自然美的追求集中体现为一种“庄园园林化”风格。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因地制宜; ②抛弃围墙;③结合兼具生产性的牧场和
庄园进行景观设计。
3.2“写意式园林”时期
随着18 世纪中叶浪漫主义在欧洲艺术领域中的风行,出现了画意式自然风致园林。它具有以下特点:①缅怀中世纪的田园风光,喜欢建造哥特式的小建筑和模仿中世纪风格的废墟、残迹; ②喜用茅屋、村舍、山洞和瀑布等更具野性的景观作为造园元素,使园林具有粗 犷、变化和不规则的美; ③大胆采用异域情调的景观元素。
3.3“园艺派”时期
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英国海外贸易、殖民事业的日益拓展,世界各地的名花异卉陆续传入,从而形成了19 世纪的“自然风景园的园艺派”。因为它更具商业性和折衷性,符合商业时代的需求,所以逐渐成为19 世纪的主流,并直接影响到20 世纪的世界园林艺术。 4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相似特征
4.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法则
郭吴羽教授曾经提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的艺术法则,也是
中国造园艺术对自然态度的高度概括。中国的造园艺术从一开始就视自然为师为友。自然界
的高山流水,郁木繁花,明晦的变化,空间的开合,无不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描摹对象。中
国古代造园家们善于从大自然抽象出本质性的东西,然后用石头、植物、水体等加以表现。
而相对于英国学派的设计,郭吴羽教授也说过,它们均是以崇尚自然、讴歌自然、赞叹造物
的多样与变化作为美学目标的。同时,英国的造园家也深知适当地去修饰自然的重要性。钱
伯斯认为,自然需要经过加工才会“赏心悦目”,对自然要进行提炼修饰,才能使景致更为新
颖。这种观念在英国学派的中、晚期的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得到加强。
4.2强调情感的表达
中国文人总是把园林看作抒发情感和省思的场所。在他们眼里,落花有意,流水含情,
一山一石,一草一木,无不寄托着观者的主观情绪与感受。这种把审美主体的主观情绪外化
于审美客体,并产生情感共鸣的审美心理模式,一直是中国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 的重
要特点。在中国人心目中,不包含情感的风景没有存在的价值,因为意境的产生要由风景和
情感2 个方面共同决定。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所谓的意在言外、相由心生。17世纪,康
斯泰勃等浪漫主义绘画大师描述大自然的四季之变、雷电雨雪的雄浑震撼以及不同地域独特
的大自然风光,饱含画家的个人感情,具有强烈的情感张力。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受到浪漫
主义的影响,也相当注意情感的表达。如钱伯斯的写意式园林艺术里,中世纪的废墟在园林
中广为出现,以表达一种怀旧的情愫。可以说,浪漫主义的出现改变了欧洲中世纪艺术的呆
板面貌,情感的追求和表达为英国学派园林注入生命力。 5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不同特点
5.1园林具体空间组织 从园林的总体形象和总体气氛上看,中国古典园林显得幽深、隐逸,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曲径通幽”。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入园处理是入园门,迎面一座假山或一丛修竹,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让人有一种期待感和神秘感,之后又往往是曲径(或曲廊、曲桥) ,曲径两侧为粉墙或茂林,在这么一个半闭合的曲线空间穿行一段之后,终于豁然开朗,来到一个面向湖面的敞轩。这种游线使人产生强烈的内向感,仿佛从外面的大千世界经过一重重障碍来到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总的来说,中国园林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自然。它来 自于自然,但它仅属于你,它是你内在心灵的反映,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浸染了你的内心情绪,是一种内向的自然。 然而,当你来到钱伯斯设计的丘园,你会发现自然又是另外一种面貌。大片的草坡沿着自然的地形起伏,这里没有围墙,你的视线可以跟你的心灵一起自由驰骋。这里也有大片的水面,但水边没有驳岸,
草坡很自然地以一个优美的角度伸人湖中。一切都是宁静的,但同 时也显得开朗、大方和安详。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所具有的这种开放性和公共性使它所表现的自然呈现一种外向开朗的性格。
5.2园林功能
在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一向拒绝功利主义的倾向。虽然园林建设有休息和娱乐的目的,但由于中国文人的休息和娱乐越来越走向纯精神功能的非功利倾向,中国园林设计的目标也变得越来越飘渺和意味深长。因此,中国园林一直以来都是少数文人自 省和精神自我满足的场所,物质功能从未成为中国园林的重要功能。相反,英国人很快就注意到把花园变成实用的场所,美丽的花园同时也是公众会聚的场所,药物、蔬菜和花卉的生产基地,牛羊的牧场等。这种把物质功能与审美愉悦相结合的思想,把英国园林艺术推上了 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向,并为传统的风景园林艺术插上了科学、民主的翅膀。与中国园林相比,英国园林的服务对象更广泛,也更具开放性和公众性。
6 中英自然风格园林艺术差异形成的原因
中、西园林受宗教、哲学思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生产方式的影响而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自然山水风格从宋朝成熟后直至清朝近1000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内,一直在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系统内自然发展。平民艺术得不到发展,园林艺术仍然是贵族、官僚 阶层的专利,直至清末我国的园林仍只是少数达官贵人的玩物。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则恰恰相反。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在英伦三岛的蓬勃
发展,新贵族心中充满了自信与豪情。他们让自己的花园与周围环境完全融合,看不到边界,这正好反映了他们的勃勃野心。地方特色、 乡土情怀便成为抒发这种骄傲和自信心的重要载体。此外,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社会的等级观念逐渐弱化,艺术的阶级特征淡化,园林艺术越来越大众化和具有公共性。园林虽然只是一种空间环境艺术,但它的风格仍然深受政治体制、经济模式的影响。近年随着我国经济 建设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美化日益受到重视。全国各地近年建设了许多“广场”、“花园”等人造景观。这些景观在美化环境及改善人民生活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园林环境艺术必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人民大众的艺术,是广大劳动人民休闲游憩的场所。园林必须具有时代特征,按照社会的需要来设计。因此,开放、务实、民主既是英国自然风致园林冲破传统的宝贵经验,也将是我国园林迈向成熟,在21 世纪重铸辉煌的力 量源泉。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霍尔登. 环境空间——国际景观建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刘晓明,肖玲. IFLA 主席A S 施密特教授及其作品[J ]. 中国园林,2000(2) :43 - 44.
[3] 查尔斯·莫尔,威廉·米歇尔,威廉·图布尔. 风景:诗化般的园艺为人类再造乐园[M]. 李
斯,译.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 .
[4] 佟裕哲. 景园建筑[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5] BIRKHAUSER. Publishers for architecture[M].Basel :Switzeland ,1999.
[6] 冯国禄. 试论中国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J]. 湖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7(4)
:101 - 104.
[7] 高祥斌. 浅谈城市园林植物造景[J].
18 (4) :99 -101.
江西农业学报,2006 ,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分析与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和创造常常以“自然”为其最高的建造标准和境界。与中国园林相比较,英国园林则有很大不同,直到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才冲破传统的束缚,以其高度的革命性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近、现代西方园林艺术的主流。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多姿多彩,极具艺术魅力,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1.1商周时期
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造园始于商周,称之为“囿”。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
1.2汉时期
汉朝初期时,称“苑”,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1.3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的普遍风尚,文人、画家参与造园。
1.4隋唐时期
在隋唐之后,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中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
1.5宋、元时期
宋元朝步入造园的一个兴盛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
1.6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等。
1.7清末时期
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园林创作由全盛时期转为衰落。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历史的峰巅,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2 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的影响
2.1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园林的第1次影响 1685年威廉·坦布尔在书中写道,不规则的园林比规则的园林更美。亚历山大·蒲柏也推崇未修饰的自然,他认为古老的中国园林一直发出灿烂的光芒。他根据新的原则对一座几何
式园林进行了改建。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这座园林里建了一个山洞,这在以前的英格兰园林里是非常罕见的。蒲柏认为,所有园林都是风景画。这些都是中国几百年前对园林造型的总结。在世界园林发展过程中起到过重要作用的威廉·肯特认为,自然很厌恶直线。这也是中 国园林的一个特点。在他设计的其世威克宫内尽管还保留着巴洛克园林风格的林荫道,但其他都已经非常自然了。在园林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欧洲从中国的园林艺术中受到很多启发。
2.2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园林的第2 次影响
中国园林艺术对英格兰的第2次影响在18世纪中期。当时有2个人推荐中国园林,一个是法国人耶稣会牧师王致诚,另一个是英格兰著名建筑师瑟·威廉·钱伯斯。王致诚牧师作为画师在北京皇宫生活过很长时间。他曾画过40 幅关于圆明园的画,并在一封长信中对圆 明园进行了详细描述。这封信让英格兰人知道,中国园林追求自然,但不是纯粹的自然。作为一个建筑师,钱伯斯对中国园林的理解要远高于传教士和商人,他将中国式园林景观实现在伦敦丘园中。在丘园里,他除了建造了一些中国式房屋外,还模仿南京瓷塔修建了一个中 国式的宝塔。
3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发展
3.1“庄园园林化”时期 18世纪20年代至80 年代,英国学派的造园艺术对自然美的追求集中体现为一种“庄园园林化”风格。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因地制宜; ②抛弃围墙;③结合兼具生产性的牧场和
庄园进行景观设计。
3.2“写意式园林”时期
随着18 世纪中叶浪漫主义在欧洲艺术领域中的风行,出现了画意式自然风致园林。它具有以下特点:①缅怀中世纪的田园风光,喜欢建造哥特式的小建筑和模仿中世纪风格的废墟、残迹; ②喜用茅屋、村舍、山洞和瀑布等更具野性的景观作为造园元素,使园林具有粗 犷、变化和不规则的美; ③大胆采用异域情调的景观元素。
3.3“园艺派”时期
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英国海外贸易、殖民事业的日益拓展,世界各地的名花异卉陆续传入,从而形成了19 世纪的“自然风景园的园艺派”。因为它更具商业性和折衷性,符合商业时代的需求,所以逐渐成为19 世纪的主流,并直接影响到20 世纪的世界园林艺术。 4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相似特征
4.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法则
郭吴羽教授曾经提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的艺术法则,也是
中国造园艺术对自然态度的高度概括。中国的造园艺术从一开始就视自然为师为友。自然界
的高山流水,郁木繁花,明晦的变化,空间的开合,无不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描摹对象。中
国古代造园家们善于从大自然抽象出本质性的东西,然后用石头、植物、水体等加以表现。
而相对于英国学派的设计,郭吴羽教授也说过,它们均是以崇尚自然、讴歌自然、赞叹造物
的多样与变化作为美学目标的。同时,英国的造园家也深知适当地去修饰自然的重要性。钱
伯斯认为,自然需要经过加工才会“赏心悦目”,对自然要进行提炼修饰,才能使景致更为新
颖。这种观念在英国学派的中、晚期的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得到加强。
4.2强调情感的表达
中国文人总是把园林看作抒发情感和省思的场所。在他们眼里,落花有意,流水含情,
一山一石,一草一木,无不寄托着观者的主观情绪与感受。这种把审美主体的主观情绪外化
于审美客体,并产生情感共鸣的审美心理模式,一直是中国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 的重
要特点。在中国人心目中,不包含情感的风景没有存在的价值,因为意境的产生要由风景和
情感2 个方面共同决定。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所谓的意在言外、相由心生。17世纪,康
斯泰勃等浪漫主义绘画大师描述大自然的四季之变、雷电雨雪的雄浑震撼以及不同地域独特
的大自然风光,饱含画家的个人感情,具有强烈的情感张力。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受到浪漫
主义的影响,也相当注意情感的表达。如钱伯斯的写意式园林艺术里,中世纪的废墟在园林
中广为出现,以表达一种怀旧的情愫。可以说,浪漫主义的出现改变了欧洲中世纪艺术的呆
板面貌,情感的追求和表达为英国学派园林注入生命力。 5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不同特点
5.1园林具体空间组织 从园林的总体形象和总体气氛上看,中国古典园林显得幽深、隐逸,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曲径通幽”。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入园处理是入园门,迎面一座假山或一丛修竹,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让人有一种期待感和神秘感,之后又往往是曲径(或曲廊、曲桥) ,曲径两侧为粉墙或茂林,在这么一个半闭合的曲线空间穿行一段之后,终于豁然开朗,来到一个面向湖面的敞轩。这种游线使人产生强烈的内向感,仿佛从外面的大千世界经过一重重障碍来到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总的来说,中国园林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自然。它来 自于自然,但它仅属于你,它是你内在心灵的反映,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浸染了你的内心情绪,是一种内向的自然。 然而,当你来到钱伯斯设计的丘园,你会发现自然又是另外一种面貌。大片的草坡沿着自然的地形起伏,这里没有围墙,你的视线可以跟你的心灵一起自由驰骋。这里也有大片的水面,但水边没有驳岸,
草坡很自然地以一个优美的角度伸人湖中。一切都是宁静的,但同 时也显得开朗、大方和安详。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所具有的这种开放性和公共性使它所表现的自然呈现一种外向开朗的性格。
5.2园林功能
在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一向拒绝功利主义的倾向。虽然园林建设有休息和娱乐的目的,但由于中国文人的休息和娱乐越来越走向纯精神功能的非功利倾向,中国园林设计的目标也变得越来越飘渺和意味深长。因此,中国园林一直以来都是少数文人自 省和精神自我满足的场所,物质功能从未成为中国园林的重要功能。相反,英国人很快就注意到把花园变成实用的场所,美丽的花园同时也是公众会聚的场所,药物、蔬菜和花卉的生产基地,牛羊的牧场等。这种把物质功能与审美愉悦相结合的思想,把英国园林艺术推上了 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向,并为传统的风景园林艺术插上了科学、民主的翅膀。与中国园林相比,英国园林的服务对象更广泛,也更具开放性和公众性。
6 中英自然风格园林艺术差异形成的原因
中、西园林受宗教、哲学思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生产方式的影响而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自然山水风格从宋朝成熟后直至清朝近1000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内,一直在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系统内自然发展。平民艺术得不到发展,园林艺术仍然是贵族、官僚 阶层的专利,直至清末我国的园林仍只是少数达官贵人的玩物。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则恰恰相反。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在英伦三岛的蓬勃
发展,新贵族心中充满了自信与豪情。他们让自己的花园与周围环境完全融合,看不到边界,这正好反映了他们的勃勃野心。地方特色、 乡土情怀便成为抒发这种骄傲和自信心的重要载体。此外,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社会的等级观念逐渐弱化,艺术的阶级特征淡化,园林艺术越来越大众化和具有公共性。园林虽然只是一种空间环境艺术,但它的风格仍然深受政治体制、经济模式的影响。近年随着我国经济 建设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美化日益受到重视。全国各地近年建设了许多“广场”、“花园”等人造景观。这些景观在美化环境及改善人民生活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园林环境艺术必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人民大众的艺术,是广大劳动人民休闲游憩的场所。园林必须具有时代特征,按照社会的需要来设计。因此,开放、务实、民主既是英国自然风致园林冲破传统的宝贵经验,也将是我国园林迈向成熟,在21 世纪重铸辉煌的力 量源泉。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霍尔登. 环境空间——国际景观建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刘晓明,肖玲. IFLA 主席A S 施密特教授及其作品[J ]. 中国园林,2000(2) :43 - 44.
[3] 查尔斯·莫尔,威廉·米歇尔,威廉·图布尔. 风景:诗化般的园艺为人类再造乐园[M]. 李
斯,译.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 .
[4] 佟裕哲. 景园建筑[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5] BIRKHAUSER. Publishers for architecture[M].Basel :Switzeland ,1999.
[6] 冯国禄. 试论中国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J]. 湖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7(4)
:101 - 104.
[7] 高祥斌. 浅谈城市园林植物造景[J].
18 (4) :99 -101.
江西农业学报,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