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教育改革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由于国家经济发展与政策制定问题影响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中教师与农民自身的素质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制约,现如今教育发展有了城乡差异。国家可以从解决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低、利用率低的问题上着手,适当安排有特色的农村基础教育课程,在搞好文化课的同时注意做到因地制宜的选择其他实用课程来改善目前国内教育的“城乡差异”。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城乡差异;因地制宜
1造成城乡基础教育差异的原因分析
1.1国家经济发展与政策制定问题的影响
改革开放政策带动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导致了农村与城市贫富差距的加大。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更加注重教育产业,用于教学建设的投资也日渐增多。但是农村的经济条件不可能与城市相比较,教育投资有了差异,教育发展就自然的有了差距。
目前,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投资体制是80年代以来根据财政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以分散管理为主的投资管理体制。其内容和特点是:实施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按财政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体制要求,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筹集和提供上级政府(主要是省级政府) 除了在业务上对基础教育的实施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指导外, 只对中、小学教育提供少量的专项补助。这打破了过去那种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管理僵化的分配格局,从而调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大力兴办教育的积极性,增强了初等教育管理与发展的灵活性。但是,把基础教育的投资支出全部下划到地方财政——城市是市财政,农村是县、乡财政,由地方政府全部负责和安排对基础教育的投资,等于把实施基础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全部交给了地方政府,从而使基础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只能取决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总是不平衡的,总存在着一定的甚至是比较悬殊的差距,各地区的财政收入水平及各地区对基础教育的投资能力自然各不相同。
2002年城乡小学入学率之比是1:0.75,表面看差距并不大,但是考虑到城乡适龄儿童的基数不同,这个比例意味着每年农村有110万儿童不能进入小学,城市是11万。而平均辍学率则超过40%,离国家3%的控制辍学率的标准相距甚远。
据统计,城市小学人均拥有计算机的数量是农村的5倍,农村生均危房面积却是城市生均的4倍。在办学基础薄弱、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农村小学公用经费和基建经费少得可怜,而政府预算发挥作用的程度很低,各项转移支付更是杯水
农村基础教育改革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由于国家经济发展与政策制定问题影响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中教师与农民自身的素质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制约,现如今教育发展有了城乡差异。国家可以从解决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低、利用率低的问题上着手,适当安排有特色的农村基础教育课程,在搞好文化课的同时注意做到因地制宜的选择其他实用课程来改善目前国内教育的“城乡差异”。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城乡差异;因地制宜
1造成城乡基础教育差异的原因分析
1.1国家经济发展与政策制定问题的影响
改革开放政策带动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导致了农村与城市贫富差距的加大。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更加注重教育产业,用于教学建设的投资也日渐增多。但是农村的经济条件不可能与城市相比较,教育投资有了差异,教育发展就自然的有了差距。
目前,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投资体制是80年代以来根据财政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以分散管理为主的投资管理体制。其内容和特点是:实施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按财政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体制要求,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筹集和提供上级政府(主要是省级政府) 除了在业务上对基础教育的实施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指导外, 只对中、小学教育提供少量的专项补助。这打破了过去那种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管理僵化的分配格局,从而调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大力兴办教育的积极性,增强了初等教育管理与发展的灵活性。但是,把基础教育的投资支出全部下划到地方财政——城市是市财政,农村是县、乡财政,由地方政府全部负责和安排对基础教育的投资,等于把实施基础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全部交给了地方政府,从而使基础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只能取决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总是不平衡的,总存在着一定的甚至是比较悬殊的差距,各地区的财政收入水平及各地区对基础教育的投资能力自然各不相同。
2002年城乡小学入学率之比是1:0.75,表面看差距并不大,但是考虑到城乡适龄儿童的基数不同,这个比例意味着每年农村有110万儿童不能进入小学,城市是11万。而平均辍学率则超过40%,离国家3%的控制辍学率的标准相距甚远。
据统计,城市小学人均拥有计算机的数量是农村的5倍,农村生均危房面积却是城市生均的4倍。在办学基础薄弱、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农村小学公用经费和基建经费少得可怜,而政府预算发挥作用的程度很低,各项转移支付更是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