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 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长率降低并不意味着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就减少。

2.二战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

①由于政治上的独立,②民族经济的发展,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3.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4.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等,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高龄少子化” 现象,使社会和家庭负担加重,可能使未来经济发展一蹶不振。因此必须大力推广 鼓励生育 的政策并 适当接纳移民 。

5.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 欧洲和北美: 现代型

全 球: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实质还是传统型)

我 国:基本现代型

6.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和 。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还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10.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②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 自然环境:气候、水、土壤、矿产等

 社会经济环境:经济、交通、文化、家庭婚姻等

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 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

13.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出地】 有利影响: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利影响: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迁入地】 有利影响: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有利影响: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14.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而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资源状况。

1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①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②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16.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正面】 ①缓解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劳动力紧缺的矛盾,促进迁入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②为输出地农民开辟了新的收入增长来源,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负面】 ①对城市环境造成压力,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②农民工普遍面临收入低、住房无保障、子女入学难等问题。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1.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山区相反。

2

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功能区。

4.三大功能区比较:

 三种模式的共同点:①都是以中心商务区作为核心;②高级住宅区趋向于分布在

距城中心较远的城市边缘,而低级住宅区则集聚在市中心附近,两者之间隔着中级住宅区。

6.付租能力。

7.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① ②

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9.我国的城市等级的划分依据是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10.

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等级高,服务范围比较大。

11.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 ①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②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③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12.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

13. 城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 和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14.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15.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6.城市化的意义

①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②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18.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

[发展中国家]期和中期阶段。

[发达国家]

20.如何建设“生态城市”?

①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天人合一”)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

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因素是因素。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3.农业主导区位因素举例: ①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②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

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 ④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

⑤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①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②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③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

5.农业地域的形成:是

6.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 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不足(不过已有东水西调工程)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和技术先进,交通便利。

7.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

【生产结构】 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

【经营方式】 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 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 较高

【发展措施】 东水西调

8.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①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②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

【社会经济条件】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④人多地少,饮食习惯导致对稻米需求量大

⑤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

9.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①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②单产高,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较低 ④科技水平较低 ⑤水利工程量大。

10.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

①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②面向市场,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④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11.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①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②交通运输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地广人稀 ⑤机械化程度高 ⑥农业科技先进

12.大牧场放牧业特点:①面向市场,②生产规模大,③专业化程度高(牛、羊) ④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⑤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

13.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②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

③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1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

①完善交通(铁路的贯通) ②海上冷冻船的发明 ③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④种植饲料 ⑤开辟水源(打机井) ⑥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研究

15.乳畜业的主要特点:①面向城市市场,商品率高;②机械化程度高;③集约化程度高;④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⑤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紧邻消费市场)。

16.西欧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①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地形平坦,利于种植牧草和饲料。

【社会经济条件】③城市化水平高,④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高一地理 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长率降低并不意味着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就减少。

2.二战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

①由于政治上的独立,②民族经济的发展,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3.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4.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等,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高龄少子化” 现象,使社会和家庭负担加重,可能使未来经济发展一蹶不振。因此必须大力推广 鼓励生育 的政策并 适当接纳移民 。

5.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 欧洲和北美: 现代型

全 球: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实质还是传统型)

我 国:基本现代型

6.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和 。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还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10.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②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 自然环境:气候、水、土壤、矿产等

 社会经济环境:经济、交通、文化、家庭婚姻等

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 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

13.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出地】 有利影响: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利影响: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迁入地】 有利影响: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有利影响: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14.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而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资源状况。

1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①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②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16.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正面】 ①缓解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劳动力紧缺的矛盾,促进迁入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②为输出地农民开辟了新的收入增长来源,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负面】 ①对城市环境造成压力,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②农民工普遍面临收入低、住房无保障、子女入学难等问题。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1.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山区相反。

2

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功能区。

4.三大功能区比较:

 三种模式的共同点:①都是以中心商务区作为核心;②高级住宅区趋向于分布在

距城中心较远的城市边缘,而低级住宅区则集聚在市中心附近,两者之间隔着中级住宅区。

6.付租能力。

7.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① ②

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9.我国的城市等级的划分依据是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10.

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等级高,服务范围比较大。

11.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 ①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②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③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12.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

13. 城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 和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14.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15.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6.城市化的意义

①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②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18.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

[发展中国家]期和中期阶段。

[发达国家]

20.如何建设“生态城市”?

①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天人合一”)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

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因素是因素。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3.农业主导区位因素举例: ①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②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

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 ④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

⑤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①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②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③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

5.农业地域的形成:是

6.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 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不足(不过已有东水西调工程)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和技术先进,交通便利。

7.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

【生产结构】 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

【经营方式】 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 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 较高

【发展措施】 东水西调

8.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①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②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

【社会经济条件】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④人多地少,饮食习惯导致对稻米需求量大

⑤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

9.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①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②单产高,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较低 ④科技水平较低 ⑤水利工程量大。

10.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

①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②面向市场,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④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11.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①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②交通运输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地广人稀 ⑤机械化程度高 ⑥农业科技先进

12.大牧场放牧业特点:①面向市场,②生产规模大,③专业化程度高(牛、羊) ④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⑤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

13.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②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

③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1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

①完善交通(铁路的贯通) ②海上冷冻船的发明 ③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④种植饲料 ⑤开辟水源(打机井) ⑥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研究

15.乳畜业的主要特点:①面向城市市场,商品率高;②机械化程度高;③集约化程度高;④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⑤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紧邻消费市场)。

16.西欧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①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地形平坦,利于种植牧草和饲料。

【社会经济条件】③城市化水平高,④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相关内容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五章章末总结提升 Word版含答案
  • 第五章章末总结提升 [知识网络] 参考答案:A. 资源区域分布不均 B .调整能源结构 C .协调发展 D .区域产业转移 E .内部交易成本 F .国际经济形势 G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H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触摸高考] 主题一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浙江卷)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 ...

  •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年教学计划
  •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年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高二地理文理分科, 这学期我担任高二一个理科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和文科班的教学工作.而理科班面临6 月份的会考, 这将是他们参加高考的一个资格考试,如何让学生顺利通过, 我倍感压力; 理科班的学生主要有2个问题,一个是初中和高一地理基础比较薄弱,另外一 ...

  • 长子县职称论文发表网-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长子县职称论文发表网-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长子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 ...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片段课) 设计者:哈斯 一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据地理新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课程要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我对该阶段的地理教学的理解是打好学生地理基础的最佳阶段,刚从初中上来的高一新生对地理"副科"的印象还是很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G)
  •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夏商时期王权具有神化色彩,夏商时期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分封制下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其中分封的大多是同姓子弟.3.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例如:楚王问鼎4.宗法制的核心是嫡 ...

  • 衡水中学各科老师的暑假温馨提示
  • 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祝贺你们踏上人生的新征程!升入高中,意味着你们将逐渐长大和成熟,将要独立面对更广阔的社会人生.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个假期很幸福,因为你们突然成了"富翁",拥有一大笔时间可以自主支配.那你们是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贻误时机,还是放飞心灵,向新的目标发起更猛 ...

  • 高中课本目录
  • 高中课本目录 科目 书 名 适用年级 版本 思想政治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2)经济学常识 高二(文科)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3 ...

  • 高一地理(必修1)教学工作计划
  •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必修1) 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 ...

  • 给高一新生的一封信
  • 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祝贺你们以优异成绩加入龙珍高级中学这个优秀团队,踏上人生的新征程! 升入高中,意味着你们将逐渐长大和成熟,将要独立面对更广阔的社会人生.乐青衿皆怀壮志,嘉才者咸集衡中.这里是高端的平台,任你徜徉:这里是广阔的舞台,精彩纷呈.亲爱的同学们,你准备好了么?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