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物流行业发展特点及现状分析

中国钢铁物流行业发展特点及现状分析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钢铁物流业是物流行业的一个分支,与钢铁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钢铁行业的产销和流通格局决定了钢铁物流业的发展态势。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钢铁物流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中国钢铁产业布局不尽合理,行业集中度较低,分销作为主要的销售模式等行业格局,促成了中国钢铁物流行业的发展格局。由于过去很长时间,中国钢铁生产布局主要是紧挨矿山(铁矿、煤矿)建设钢厂,且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内陆地区,而中国的钢材消费市场主要积聚于经济发的沿海地区,亦即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钢铁产地和消费市场的不完全匹配造成钢铁物流巨大的运输需求。行业集中度较低,使得供应链中各原材料的运输以及钢材产成品的销售运输难以集中统筹和协调,造成资源的浪费、物流费用的增加。而钢材销售的各种渠道中,直供比例仍偏低,传统的钢材销售是以“层级式”的经销商代理的分销模式为主,钢材到达终端用户的过程过于繁琐,物流成本高、效率低。

结合中国钢铁产销链条的运作体系,分析可见,目前中国钢铁物流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供需结构不匹配

由于规模效应的要求,单个钢厂的产量很高,且单批销量较大(通常不接受零星订单);而钢材终端用户极其分散,即使是大用户也往往采用小批量、高频率的订货方式以降低库存成本。供需两端的物流批量、物流频率均存在巨大差异,无法直接匹配。

(二)资金流需要由钢贸商衔接

上游钢厂要求“先款后货”,终端用户要求“先货后款”。上下游资金流的衔接需要通过钢贸商完成。特别是在近几年钢厂盈利困难、资金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多数钢厂寻找资金实力强大的钢贸商为其“垫资”。2014年钢贸商需要垫资的客户比例高达85%-90%,垫资现象十分普遍。

(三)物流链条分段明显

由于钢铁物流的供需结构不匹配,典型的物流链条明显分为两段:前段从钢厂流向各大钢贸市场(或钢铁物流园区),由钢厂和少数一级钢贸商主导;后段从钢贸市场向终端用户分流,由大量的次级钢贸商主导。通过各级钢贸商的分段服务,上下游的物流和资金流得以顺利衔接,仅有少数大型终端用户可获得钢厂的直销服务。

(四)增值服务尚有缺位

现代钢铁物流体系中,仓储、加工配送和运输的链条上,目前的增值服务仍较少,可提供的多数仅为仓储环节中的初级剪切加工(包括对板材、线材进行开卷、整平、定尺、连续剪切等),定制化加工配送的比例仍较低。且随着钢铁电商、物联网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物流环节可提供的匹配的增值服务仍有待发展和完善。

中国8亿多吨的粗钢、11亿多吨的钢材产量及10亿多吨的钢材表观消费量,为钢铁物流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过去十多年的时间,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粗钢和钢材产量不断创新高,钢材的流通贸易量也不断攀升。

与此相对应,随着钢铁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的钢铁物流行业也呈现迅速发展之势,市场规模及增速都表现抢眼。根据冶金科技发展中心测算,中国钢铁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已由2000年的204.72亿元快速上升至2014年的2464.18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9.4%,持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图表 2007-2014年全国钢铁物流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冶金科技发展中心、MRI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钢铁物流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在钢铁物流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近年来,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很多钢铁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对传统物流模式的改革上,行业物流效率获得提升,钢铁物流费用率有所下降。2013年钢铁行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10.7%,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较2008年下降了1.6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较低水平。

图表 钢铁物流费用率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MRI(2008-2013年)

在钢铁物流费用率下降的同时,物流成本占企业成本比重也有所下降。2013年规模以上钢铁企业物流总成本达7900亿元,物流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为11.2%,比2012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

近两年来,由于钢铁产能严重过剩,而经济增速下滑,钢材需求减弱,钢材价格下跌明显,厂商经营困难,钢铁行业盈亏一线挣扎,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在钢铁物流成本构成中,运输成本占据一半以上的份额,其次为保管成本占30%以上,再次为管理成本。2013年物流成本中运输成本占比为52.3%,保管成本占35.7%,管理成本占12.0%。

图表 钢铁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

单位:

%

数据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MRI

中国钢铁物流效率虽有所提升,物流专业化水平也持续提高,但总体来看,中国钢铁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2013年日本钢铁企业物流费用率仅为7.7%,与日本相比,中国钢铁企业仍高出3个百分点。一方面表明中国钢铁行业物流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中国降低钢铁物流成本的巨大潜力。2013年中国钢材产量达10.7亿吨,钢铁行业实现利润2588亿元,钢铁行业利润率仅为2.2%。如果中国钢铁物流费用率达到日本水平,意味着可以降低2000亿左右的物流成本,节约的物流成本接近行业全年利润额。

中国钢铁物流行业发展特点及现状分析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钢铁物流业是物流行业的一个分支,与钢铁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钢铁行业的产销和流通格局决定了钢铁物流业的发展态势。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钢铁物流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中国钢铁产业布局不尽合理,行业集中度较低,分销作为主要的销售模式等行业格局,促成了中国钢铁物流行业的发展格局。由于过去很长时间,中国钢铁生产布局主要是紧挨矿山(铁矿、煤矿)建设钢厂,且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内陆地区,而中国的钢材消费市场主要积聚于经济发的沿海地区,亦即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钢铁产地和消费市场的不完全匹配造成钢铁物流巨大的运输需求。行业集中度较低,使得供应链中各原材料的运输以及钢材产成品的销售运输难以集中统筹和协调,造成资源的浪费、物流费用的增加。而钢材销售的各种渠道中,直供比例仍偏低,传统的钢材销售是以“层级式”的经销商代理的分销模式为主,钢材到达终端用户的过程过于繁琐,物流成本高、效率低。

结合中国钢铁产销链条的运作体系,分析可见,目前中国钢铁物流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供需结构不匹配

由于规模效应的要求,单个钢厂的产量很高,且单批销量较大(通常不接受零星订单);而钢材终端用户极其分散,即使是大用户也往往采用小批量、高频率的订货方式以降低库存成本。供需两端的物流批量、物流频率均存在巨大差异,无法直接匹配。

(二)资金流需要由钢贸商衔接

上游钢厂要求“先款后货”,终端用户要求“先货后款”。上下游资金流的衔接需要通过钢贸商完成。特别是在近几年钢厂盈利困难、资金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多数钢厂寻找资金实力强大的钢贸商为其“垫资”。2014年钢贸商需要垫资的客户比例高达85%-90%,垫资现象十分普遍。

(三)物流链条分段明显

由于钢铁物流的供需结构不匹配,典型的物流链条明显分为两段:前段从钢厂流向各大钢贸市场(或钢铁物流园区),由钢厂和少数一级钢贸商主导;后段从钢贸市场向终端用户分流,由大量的次级钢贸商主导。通过各级钢贸商的分段服务,上下游的物流和资金流得以顺利衔接,仅有少数大型终端用户可获得钢厂的直销服务。

(四)增值服务尚有缺位

现代钢铁物流体系中,仓储、加工配送和运输的链条上,目前的增值服务仍较少,可提供的多数仅为仓储环节中的初级剪切加工(包括对板材、线材进行开卷、整平、定尺、连续剪切等),定制化加工配送的比例仍较低。且随着钢铁电商、物联网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物流环节可提供的匹配的增值服务仍有待发展和完善。

中国8亿多吨的粗钢、11亿多吨的钢材产量及10亿多吨的钢材表观消费量,为钢铁物流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过去十多年的时间,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粗钢和钢材产量不断创新高,钢材的流通贸易量也不断攀升。

与此相对应,随着钢铁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的钢铁物流行业也呈现迅速发展之势,市场规模及增速都表现抢眼。根据冶金科技发展中心测算,中国钢铁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已由2000年的204.72亿元快速上升至2014年的2464.18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9.4%,持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图表 2007-2014年全国钢铁物流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冶金科技发展中心、MRI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钢铁物流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在钢铁物流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近年来,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很多钢铁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对传统物流模式的改革上,行业物流效率获得提升,钢铁物流费用率有所下降。2013年钢铁行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10.7%,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较2008年下降了1.6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较低水平。

图表 钢铁物流费用率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MRI(2008-2013年)

在钢铁物流费用率下降的同时,物流成本占企业成本比重也有所下降。2013年规模以上钢铁企业物流总成本达7900亿元,物流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为11.2%,比2012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

近两年来,由于钢铁产能严重过剩,而经济增速下滑,钢材需求减弱,钢材价格下跌明显,厂商经营困难,钢铁行业盈亏一线挣扎,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在钢铁物流成本构成中,运输成本占据一半以上的份额,其次为保管成本占30%以上,再次为管理成本。2013年物流成本中运输成本占比为52.3%,保管成本占35.7%,管理成本占12.0%。

图表 钢铁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

单位:

%

数据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MRI

中国钢铁物流效率虽有所提升,物流专业化水平也持续提高,但总体来看,中国钢铁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2013年日本钢铁企业物流费用率仅为7.7%,与日本相比,中国钢铁企业仍高出3个百分点。一方面表明中国钢铁行业物流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中国降低钢铁物流成本的巨大潜力。2013年中国钢材产量达10.7亿吨,钢铁行业实现利润2588亿元,钢铁行业利润率仅为2.2%。如果中国钢铁物流费用率达到日本水平,意味着可以降低2000亿左右的物流成本,节约的物流成本接近行业全年利润额。


相关内容

  • 2016年钢铁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中国钢铁贸易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发展趋 势预测报告(2016年) 报告编号:161803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 ...

  • 2016年钢铁贸易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 中国钢铁贸易行业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 测报告(2015-2020年) 报告编号:161681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 ...

  • 2013-2017年中国钢铁物流行业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2013-2017年中国钢铁物流行业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钢铁物流的相关概述 1 1.1 物流的基本概念 1.1.1 物流的定义 1.1.2 物流的划分 1.1.3 现代物流简介 1.1.4 物流的供应链管理 1.2 钢铁物流介绍 1.2.1 钢铁物流的定义 1.2.2 钢铁物流分 ...

  • 我国钢铁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 我国钢铁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我国钢铁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钢铁生产与流通概况 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流通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2008年,我国生产粗钢50048.8万吨,同比增长1.13%.2009年上半年我国累计生产粗钢26658.29万吨,同比增长1.23%.20 ...

  •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行业研究分析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2016-2020年中国钢铁物流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钢铁物流业投资分 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内容概述 第一章 钢铁物流的相关概述 1.1 物流的基本概念 1.1.1 物流的定义 1.1.2 物流的划分 1.1.3 现代物流简介 1.1.4 物流的供应链管理 1.2 钢铁物流介绍 1.2 ...

  • 2017年中国仓储业发展前景预测
  • ▄ 前言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 ...

  • 物流金融市场分析报告_目录
  • 公司背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于1998年成立于北京清华园,主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具有战略参考价值的细分产业竞争决策支持系统.细分产业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互联网+转型咨询.产业园区规划.区域(城市) 产业规划.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数据库营销服务等专项市场研究解决方案. 前瞻产业研究院现有480多 ...

  • 公路货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5年中国公路货运市场调查分析与发展 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15A095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