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高二文言文阅读练习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高二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文阅读

2008-09-09 0044

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开元九年进士, 通音律而授大乐丞。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擢其为右拾遗。后九龄罢相,王维倍感沮丧,有归隐心。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日益信佛。安史乱中被俘,乱平,降为太子中允。后累迁给事中、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诗中“接舆”是指春秋时期的一个隐士。“五柳”则指 (朝代)诗人 ,其诗文代表作品有

2.本诗首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转”“日”二字进行分析。

答:

3.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

4.分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答:

5.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请问诗中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景?

6.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注解:

王维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细致,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语言精美,音节舒缓,表现的山水幽静和诗人恬适的心情。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在寒秋,山间泉水潺潺作响,天色向晚,山色苍翠。“转”和“日”巧妙。“转苍翠”,示山色愈来愈深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动态。“日潺湲”,即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感觉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

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自然,人事具存。这一联是王维修辞名句,历来被称道。“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显示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的“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颔联是诗人的形象。柴门,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末联刻画了裴生狂士形

象,表明诗人由衷的好感和欢迎,扣合诗题中的赠字。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高二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文阅读

2008-09-09 0044

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开元九年进士, 通音律而授大乐丞。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擢其为右拾遗。后九龄罢相,王维倍感沮丧,有归隐心。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日益信佛。安史乱中被俘,乱平,降为太子中允。后累迁给事中、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诗中“接舆”是指春秋时期的一个隐士。“五柳”则指 (朝代)诗人 ,其诗文代表作品有

2.本诗首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转”“日”二字进行分析。

答:

3.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

4.分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答:

5.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请问诗中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景?

6.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注解:

王维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细致,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语言精美,音节舒缓,表现的山水幽静和诗人恬适的心情。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在寒秋,山间泉水潺潺作响,天色向晚,山色苍翠。“转”和“日”巧妙。“转苍翠”,示山色愈来愈深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动态。“日潺湲”,即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感觉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

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自然,人事具存。这一联是王维修辞名句,历来被称道。“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显示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的“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颔联是诗人的形象。柴门,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末联刻画了裴生狂士形

象,表明诗人由衷的好感和欢迎,扣合诗题中的赠字。


相关内容

  • 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下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宋聚妮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标为指导,以学校工作计划为参考,继续推进高中新课改,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 教学内容:上半学期讲授<唐宋散文选读>和<唐诗宋词元散曲>的基本阅读课文:下半学期以练习为主 ...

  • 高二下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 高二语文下学期备课组工作计划 宋正美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标为指导,以学校工作计划为参考,继续推进高中新课改,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 教学内容:上半学期讲授<唐宋散文选读>和<唐诗宋词元散曲>的基本阅读课文:下半学期以练习为主,加强作文训练,精讲<短 ...

  • 高二(下)文言文阅读练习
  • 高二(下)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默写.填空. 1.有日月朝暮悬,.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哎,只落得两泪连连. 2.碧云天,.西风紧,北雁南飞.,总是离人泪. 3.一人缓板而歌, , ,听者魂销.比至夜深, , ,则箫.板亦 ...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潮州市金山中学语文组 郭飞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2.培养诵读和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 3.评价课文中所反映出来的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情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品读.鉴赏课文描写寒山月夜景色和想象与 ...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赏析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 1.墟里:村落: 2.孤烟:炊烟. 2.接舆:这里北裴迪. 译文 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 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 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 ...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作者: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 1.墟里:村落: 2.孤烟:炊烟. 2.接舆:这里北裴迪. 译文 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 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 迎风细听着那暮 ...

  • 高二语文寒假假期作业
  • 高二语文寒假假期作业(十六)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徐谊,字子宜,一字宏父,平阳人.乾道八年进士,累官太常丞.孝宗临御久,事皆上决,执政惟奉旨而行,群下多恐惧顾望.谊谏曰:"若是则人主日圣,人臣日愚,陛下谁与共功名乎?"及论乐制,谊对曰:"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 ...

  • 春芳歇时自可留
  • 2007-02-22 15:01:47|  分类: 长安诗话 |  标签:札记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春芳歇时自可留 --王维与裴迪的诗谊 在长安东南约五十多里的终南山下,有一风景宜人的去处.这里两山夹峙,诸水回合于谷口,状如车轮辐辏,故名"辋川".这儿原是唐初诗人宋之问的别业 ...

  • 古诗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
  • 古诗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高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归纳山水田园诗词的相关常识 (2)学会鉴赏山水田园诗词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鉴赏山水田园诗词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山水田园诗相关知识介绍: (1)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山水田园诗以唐代王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