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古诗欣赏选择题

八年级古诗欣赏选择题

1、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C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绝望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2.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这是文章的颈联,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

3.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读有误的一项: ( c )

A、首联回顾作者的出身经历,表达诗人矢志报国、至死不变的忠心。

B、颔联运用两个贴切的比喻,把亡国之恨与身世之悲刻画得入木三分。

C、颈联慨叹兵败被俘,害怕元军,孤身无依而惶恐不安。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

D、末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表现出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4.阅读《过零丁洋》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B )

A、首联追述往事,说自己参加科举考试而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B、颔联形象地抒发其关于世事人生的深沉慨叹,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也如雨中浮萍漂泊不定,对世事人生失去信心。

C、颈联叙写往日抗元遭遇的挫折和被囚押的孤苦处境。这两句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感染力极强。D、尾联笔锋陡转,表达作者身陷绝境时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阅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完成①一②题。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选出这首诗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 D )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2、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1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C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也给友人以鼓舞。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3.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反衬作为,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4.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5.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 A )

A.“二十三年”,指自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B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1选出对陶渊明《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本诗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D、《饮酒》是一首古体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2.对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D )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优美宁静田园的喜爱,以及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第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飞鸟归林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心境。

D.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指出在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谛”,它既能体会也能言传。

3.对诗句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 )

A.“车马喧”在诗中不仅是实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

B.“悠然见南山”中一“见”字写出了诗人在采菊时在有意之间看见南山的情态,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

C.“飞鸟相与还”有双重含义,既指鸟儿飞向天空经受风雨的折磨,终于返回山林,又喻指作者以往的做官和现在的归隐。

D.这首诗歌颂了田园生活的恬静安闲,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的名篇。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字根表,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于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土贳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1、选出对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赏读有误的一项: ( B )

A、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峻,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了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C、“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四句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以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2.下面的选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句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表现出汹涌澎湃的情态。

D.曲子表达了作者的伤感悲愤之情,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对本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 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1.对《行路难》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而有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

B.这首诗巧妙运用渡黄河、登太行、济沧海和吕尚、伊尹等历史人物的典故,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感情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号称“酒仙”的诗人李白面对朋友为他摆设的豪华酒宴而“不能食”“心茫然”,可见诗人固执己见,对友人的感情毫不在意。

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逼真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2.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1、下面一首诗赏析有误的是( C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作者于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此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照着那些彻夜不眠的人,映衬出人间离别之苦,同时寄寓了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

C、“此事古难全”一句中的“此事”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句表示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全词想象新奇,境界开阔,融幻想与现实于一体,既有飘逸邈远的意境,又有耐人寻味的理趣,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2.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月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向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1.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诗人的联想:诗人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忽然觉得置身于大好的春光之中,仿佛是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这个新奇的联想,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B、“狐裘不暖”,“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都生动地说明了边地雪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渗淡万里凝”,“百丈冰”是夸张的写法,极言奇寒,也暗寓“行路难”之意;“愁云惨淡”是为了写气氛。这一幅图景跟开关的那一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显示了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地特有的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动着他的乡土之思。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回路转”,是说一直走到“山回路转”处人马不见为止;“雪上空留马行处”是说所见惟有马蹄痕迹而已,其中最传神的是一个“空‘字,诗人的种种情态俱在其中。

2、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也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而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八年级古诗欣赏选择题

1、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C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绝望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2.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这是文章的颈联,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

3.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读有误的一项: ( c )

A、首联回顾作者的出身经历,表达诗人矢志报国、至死不变的忠心。

B、颔联运用两个贴切的比喻,把亡国之恨与身世之悲刻画得入木三分。

C、颈联慨叹兵败被俘,害怕元军,孤身无依而惶恐不安。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

D、末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表现出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4.阅读《过零丁洋》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B )

A、首联追述往事,说自己参加科举考试而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B、颔联形象地抒发其关于世事人生的深沉慨叹,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也如雨中浮萍漂泊不定,对世事人生失去信心。

C、颈联叙写往日抗元遭遇的挫折和被囚押的孤苦处境。这两句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感染力极强。D、尾联笔锋陡转,表达作者身陷绝境时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阅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完成①一②题。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选出这首诗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 D )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2、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1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C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也给友人以鼓舞。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3.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反衬作为,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4.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5.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 A )

A.“二十三年”,指自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B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1选出对陶渊明《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本诗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D、《饮酒》是一首古体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2.对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D )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优美宁静田园的喜爱,以及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第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飞鸟归林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心境。

D.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指出在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谛”,它既能体会也能言传。

3.对诗句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 )

A.“车马喧”在诗中不仅是实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

B.“悠然见南山”中一“见”字写出了诗人在采菊时在有意之间看见南山的情态,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

C.“飞鸟相与还”有双重含义,既指鸟儿飞向天空经受风雨的折磨,终于返回山林,又喻指作者以往的做官和现在的归隐。

D.这首诗歌颂了田园生活的恬静安闲,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的名篇。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字根表,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于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土贳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1、选出对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赏读有误的一项: ( B )

A、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峻,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了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C、“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四句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以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2.下面的选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句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表现出汹涌澎湃的情态。

D.曲子表达了作者的伤感悲愤之情,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对本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 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1.对《行路难》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而有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

B.这首诗巧妙运用渡黄河、登太行、济沧海和吕尚、伊尹等历史人物的典故,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感情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号称“酒仙”的诗人李白面对朋友为他摆设的豪华酒宴而“不能食”“心茫然”,可见诗人固执己见,对友人的感情毫不在意。

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逼真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2.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1、下面一首诗赏析有误的是( C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作者于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此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照着那些彻夜不眠的人,映衬出人间离别之苦,同时寄寓了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

C、“此事古难全”一句中的“此事”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句表示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全词想象新奇,境界开阔,融幻想与现实于一体,既有飘逸邈远的意境,又有耐人寻味的理趣,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2.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月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向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1.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诗人的联想:诗人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忽然觉得置身于大好的春光之中,仿佛是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这个新奇的联想,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B、“狐裘不暖”,“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都生动地说明了边地雪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渗淡万里凝”,“百丈冰”是夸张的写法,极言奇寒,也暗寓“行路难”之意;“愁云惨淡”是为了写气氛。这一幅图景跟开关的那一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显示了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地特有的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动着他的乡土之思。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回路转”,是说一直走到“山回路转”处人马不见为止;“雪上空留马行处”是说所见惟有马蹄痕迹而已,其中最传神的是一个“空‘字,诗人的种种情态俱在其中。

2、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也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而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相关内容

  • 三年级教学目标
  • 三年级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我的朋友Do Re Mi 第一课时 歌曲<Do Re Mi> 1.在"听.唱.动.奏"的活动中体验以音乐学习为内容的音乐作品带来的乐趣,学生积极尝试和探索音乐课的奥秘. 2.在音乐活动中认识简谱"1.2.3"及相应的柯尔文 ...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北国之声 第一课时:唱歌<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驯鹿><冬猎><鸿雁>,让学生感受北国的美好风光,了解月琴.柳琴的基本音色和表现手法. 2.用充满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注意旋 ...

  • 中华古诗词经典诵读实践
  • !作文阅读 中华古诗词经典诵读实践 江西崇义县教研室 !中华古诗词经典诵读实践 黄德新 愈的$早春%和$晚春%联系起来温习诵读)空间记忆法'把写草原&山川&河流&田园等相关内容的诗分门别类温习诵读#还有字头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相似记忆法'吟诗作画记忆法等# #!制订好基本激励 ...

  • "中华经典诵读行动"实施方案
  • 必斯营子中学 "中华经典诵读行动"实施方案 一. 活动背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 ...

  • 古诗词教学计划
  • 古诗词教学计划 诗是激情的流露,诗是童心的专利.诗是中国文学美学特质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从古诗词歌赋中汲取养料,让学生通过吟诵提升文化素质.开展古诗词吟诵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更重要的是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了学生幼稚的心田,让他们成长的根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 ...

  • 小学四年级国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国学启蒙>教案 国学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又来临了,国学教学也面临着挑战,为了使学生喜欢上国学,也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 定国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的选择. 在"经典驿站"里,感悟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在 ...

  •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
  •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给诗配画,给画配诗,体会诗境,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悟人生哲理. 3.通过多种形式诵读经典. 4.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5.增强对人类优秀文化的热爱之 ...

  • 2016年"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节目串词
  • 2016年"中国梦 爱国情 成才志"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节目串词 2016年"中国梦 爱国情 成才志"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节目串词 A: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B: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A: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B:纵横几万里,千古遗韵响彻神州; C: ...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与诗同行教案新人教版
  • 教 内学 容教 目学 标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 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经成为了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一 代人的心灵, 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 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 ...

  • 苏少版六年级下音乐教学计划
  • 六年级音乐下教学计划 第一周 复习上学期歌曲,三首古诗歌曲,三首书本歌曲. 第二周 教唱古诗歌曲<渔歌子>. 第三周 复习古诗歌曲<渔歌子>,教唱古诗歌曲<忆江南>. 第四周 复习古诗歌曲<渔歌子>,复习古诗歌曲<忆江南>,教唱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