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 认识丁达尔效应

3. 逐步探究胶体与浊液、溶液的区别

4. 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及其主要性质 难点:丁达尔效应

巩固练习:

1. 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A.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 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 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 粒子不没有带电荷

2. “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④⑥ 3.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的是( ) A. 溶液 B. 悬浊液 C. 胶体 D. 乳浊液 4.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向胶体中加入蔗糖溶液,产生聚沉现象 B. 一束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

C. 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分子通过 D. 胶体能够吸附阴离子和阳离子,故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5.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胶体外观不均匀 B. 胶体带电荷,所以会产生电泳现象 C. 胶粒能透过滤纸 D. 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6. Fe(OH)3胶体带正电荷的原因是( )

A. 在电场作用下,Fe(OH)3胶粒向阴极定向移动 B.Fe 3+带正电荷

C.Fe(OH)3带负电荷,吸引阳离子 D. Fe(OH)3胶粒吸附了阳离子 7. 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溶液显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 胶体能透过半透膜,但不能透过滤纸 C. 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D. 电泳实验说明了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8. 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现象是( ) A. 豆浆中加入石膏做豆腐

B. 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出现堵塞 C. 向FeCl 3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会出现红褐色 D. 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

9. 某胶体遇盐卤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硫酸钠溶液不易发生凝聚,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胶体粒子直径约为1~100nm B. 此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C. 与BaCl 2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凝聚 D.Na +使此胶体凝聚的效果不如Ca 2、Mg 2

10. 已知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在土壤中施加含氮质量相同的下列化肥,肥效最差的是( )

A.(NH4) 2SO 4 B.NH 4HCO 3 C. NH4NO 3 D. NH4Cl

11. 在Fe(OH)3胶体中加入Na 2SO 4饱和溶液,由于_______离子的作用,使胶体形成了沉淀,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

12. 将饱和FeCl 3溶液滴入沸水中,液体变为________色,得到的是_________,用此分散系进

行下列实验:

(1) 将其装入U 型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

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

(2) 向其中加入饱和(NH4) 2SO 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 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提纯此分散系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参考

1. 练习答案:1.A 2.B 3.C 4.A 5.D 6.D 7.B 8.C 9.B 10.C

11.SO 42 凝聚或聚沉 12. 红褐 胶体 (1)加深 胶体粒子带电荷 电泳

(2)产生沉淀 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发生了凝聚 (3)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开始加入稀硫酸时,胶体发生聚沉生成Fe(OH)3,当酸过量时,又将Fe(OH)3沉淀溶解 2. 备课资料:

胶体的凝聚:胶体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分散系。由于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电荷,同一种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得脱粒不容易聚集,胶粒所作的布朗运动也使胶粒不容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但如果给予一定的条件使胶体中的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就会形成从分散系中析出。这个过程 叫胶体的凝聚。通常使胶体凝集的方法有: (1) 加热:可使胶粒布朗运动速率加快,胶粒相互碰撞的机会增多,从而使之聚集成较大

颗粒而沉降。

(2) 加入电解质:往胶体中加入某些电解质,由于电解质电离生成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

了胶粒所带的电荷,使胶体聚集生成沉淀析出。

(3) 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不同的胶粒吸附带不同电荷的离子,如金属氢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吸附阳离子,使胶体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粒吸附阴离子,使胶粒带负电荷。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也会因胶粒所带电荷发生中和,而使胶体凝聚。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 认识丁达尔效应

3. 逐步探究胶体与浊液、溶液的区别

4. 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及其主要性质 难点:丁达尔效应

巩固练习:

1. 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A.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 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 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 粒子不没有带电荷

2. “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④⑥ 3.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的是( ) A. 溶液 B. 悬浊液 C. 胶体 D. 乳浊液 4.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向胶体中加入蔗糖溶液,产生聚沉现象 B. 一束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

C. 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分子通过 D. 胶体能够吸附阴离子和阳离子,故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5.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胶体外观不均匀 B. 胶体带电荷,所以会产生电泳现象 C. 胶粒能透过滤纸 D. 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6. Fe(OH)3胶体带正电荷的原因是( )

A. 在电场作用下,Fe(OH)3胶粒向阴极定向移动 B.Fe 3+带正电荷

C.Fe(OH)3带负电荷,吸引阳离子 D. Fe(OH)3胶粒吸附了阳离子 7. 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溶液显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 胶体能透过半透膜,但不能透过滤纸 C. 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D. 电泳实验说明了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8. 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现象是( ) A. 豆浆中加入石膏做豆腐

B. 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出现堵塞 C. 向FeCl 3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会出现红褐色 D. 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

9. 某胶体遇盐卤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硫酸钠溶液不易发生凝聚,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胶体粒子直径约为1~100nm B. 此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C. 与BaCl 2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凝聚 D.Na +使此胶体凝聚的效果不如Ca 2、Mg 2

10. 已知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在土壤中施加含氮质量相同的下列化肥,肥效最差的是( )

A.(NH4) 2SO 4 B.NH 4HCO 3 C. NH4NO 3 D. NH4Cl

11. 在Fe(OH)3胶体中加入Na 2SO 4饱和溶液,由于_______离子的作用,使胶体形成了沉淀,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

12. 将饱和FeCl 3溶液滴入沸水中,液体变为________色,得到的是_________,用此分散系进

行下列实验:

(1) 将其装入U 型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

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

(2) 向其中加入饱和(NH4) 2SO 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 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提纯此分散系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参考

1. 练习答案:1.A 2.B 3.C 4.A 5.D 6.D 7.B 8.C 9.B 10.C

11.SO 42 凝聚或聚沉 12. 红褐 胶体 (1)加深 胶体粒子带电荷 电泳

(2)产生沉淀 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发生了凝聚 (3)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开始加入稀硫酸时,胶体发生聚沉生成Fe(OH)3,当酸过量时,又将Fe(OH)3沉淀溶解 2. 备课资料:

胶体的凝聚:胶体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分散系。由于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电荷,同一种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得脱粒不容易聚集,胶粒所作的布朗运动也使胶粒不容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但如果给予一定的条件使胶体中的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就会形成从分散系中析出。这个过程 叫胶体的凝聚。通常使胶体凝集的方法有: (1) 加热:可使胶粒布朗运动速率加快,胶粒相互碰撞的机会增多,从而使之聚集成较大

颗粒而沉降。

(2) 加入电解质:往胶体中加入某些电解质,由于电解质电离生成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

了胶粒所带的电荷,使胶体聚集生成沉淀析出。

(3) 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不同的胶粒吸附带不同电荷的离子,如金属氢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吸附阳离子,使胶体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粒吸附阴离子,使胶粒带负电荷。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也会因胶粒所带电荷发生中和,而使胶体凝聚。


相关内容

  •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
  •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 (2011-11-29 20:32:51) 标签: 分类: 小课题资料 杂谈 摘要:初高中化学差异较大,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为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就应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本文从教材知识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论述了如何做好初高 ...

  •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
  •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 --我们是怎样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一直是初中升入高中后高一学习阶段重要的一环.近几年随着新课 程改革的实施,重要性更为突出.因此,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兰山区教研室向临沂市教科研中心申报了<新课程下初高中化 ...

  • 高一化学必修1课程纲要(鲁科版)
  • <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纲要(鲁科版) 学校名称: 课程类型:必修 教学材料: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必修1 授课时间:27课时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 模块课程目标 1. 了解化学科学发展历史,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学会对物质分类,认识胶体 ...

  • 物质的分类说课
  • 高一化学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说课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一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这节课主要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

  • 高一化学试卷分析
  • 高一年级段考化学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中高一年级共有15人参加考试,其中70分以上0人,60分以上1人,50分以上3人,40分以上7人,优秀率0%,及格率6.67%. 本试卷采用标准试卷模式,含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答题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本试卷来源为网络搜索,不牵扯任何 ...

  • 高一化学公开课[胶体]评课稿
  • 高一化学公开课<胶体>评课稿 一.级别:区级化学公开课 二.课题<胶体> 三.授课人: 刘燕 四.授课时间: 2009年10月20日 五.听课教师人数: 32人 六.评课人: 航高:李玉屏 <胶体>是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的新切入点.学生过去比较熟悉研究 ...

  • 11-12高一化学:物质的分散系
  • 第1单元 课时4 物质的分散系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学会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2.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能通过实验现象,探求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原因,能够从微 ...

  • 高中科目分析--数理化篇
  • 高中科目繁多,不能用同一种方法来学习,因此将不同科目进行分类学习是必须的.笔者正处于高一阶段,必修科目共九门,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因为才高一,没有进行文理分科,所以九门科目都处在学习范围内.笔者对它们的分类是语文.英语一类,数理化一类,政治历史一类,生物地理一 ...

  •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分类汇编--计算题
  •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分类汇编--计算题 23-19.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 mo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23 A .标准状况下,2.24L 煤油(设为C 8H 18)中含有4.816×10个碳原子 23 B .常温常压下,O 2和O 3的混合物16g 中含有6.02×10个氧原子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