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升高的原因及处理

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心肌组织中。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肌酸激酶位于肌细胞内,血液中肌酸激酶升高一般提示已有肌肉损害或正发生肌肉损害。肌酸激酶(CPK)增高,为一个化验结果异常,可见于很多疾患,不是个独立疾病。

临床上我们常常见到肌酸激酶(CK)单独升高的情况,但是,经过各种有关心脏检查排除了心肌梗死的诊断。此时,需要我们的医生要从多方面考虑,作出合理的有益的处理,以免延误病情,造成误诊误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杨铁生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潘业

临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如发现检验结果有疑问,应及时与检验科联系,了解相关情况,以做出正确诊断。

一、 生化特性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系统命名为三磷酸腺苷:肌酸磷酸转移酶。

CK作用生成的磷酸肌酸含高能磷酸键,是肌肉收缩时能量的直接来源,在3种肌组织和脑组织中含量最高。

CK是由两种不同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这样正常人体组织常含3种同工酶,按电泳速率快慢顺序分别为:CK-BB(CK1),CK-MB(CK2)和CK-MM(CK3)。

二、 组织分布

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脑组织中,此外还存在于一些含平滑肌的器官如胃肠道、子宫内。而在肝、红细胞中含量极微或者没有。

三、生理变异

年龄、性别和种族对CK含量都有一定影响。

CK含量和肌肉运动密切相关,其量和人体肌肉总量有关。

14岁以下儿童的CK-MB无论是绝对活性或相对活性,均高于成人,在诊断儿童急性心肌炎时应考虑到这一生理差异。

四、CK的测定

(一)标本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为了减少运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一般主张化验前2天内尽可能避免剧烈的运动和锻炼。早晨匆忙赶到门诊的患者最好休息。

(二)测定方法

CK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酶偶联法,荧光法和生物发光法等

五、CK同工酶的测定

(一) 标本采集、处理和贮存

CK同工酶检测血清和血浆均可。在4℃可保存数天,-15℃可保存2周,若用血浆宜用EGTA,而不用EDTA抗凝。

六、 临床应用

CK及其同工酶是目前世界上临床测定次数最多的酶。

CK在骨骼肌、心肌和脑疾患时常明显升高,如同时测定同工酶还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

当在临床中遇到患者血清CK-MB 活性高于正常,且占总CK活性超过30%时,一般不是心肌损伤所致,应进行同工酶电泳分析,以确定病因和明确诊断。

七、血清肌酸激酶检测异常主要临床意义:

1、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尤其对心肌缺血和心内壁下心肌梗死的诊断比其他酶灵敏度高。急性发病时2-4小时开始上升,12-48小时达高峰,2-4日可恢复正常。且增高程度与心肌受损程度基本一致。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使梗死的血管恢复血流后,CK达高峰时间提前,故动态检测CK变化有助于病情观察和预后估计。

2、各种肌肉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发作期、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肌炎、严重肌肉损伤(如挤压综合征)或手术后血清CK的水平增高。

3、脑血管疾病、急性脑外伤、酒精中毒、全身性惊厥、癫痫发作时血清CK的水平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黏液性水肿和脑梗死时CK水平亦可增高。

4、在体检前熬夜、过度疲劳、剧烈运动也会使肌酸激酶增高。服用药物也会导致肌酸激酶增高如秋水仙碱片、安理申、盐酸多奈哌齐片等。

八、CK水平测试通过以下五个基本途径对神经肌肉性疾病做出评估:

1.在其他症状出现前早期确诊可疑的肌肉疾病。

2. 判断肌肉无力症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肌肉组织本身还是神经功能问题。

3.  鉴别各型肌肉疾病,例如可区分肌肉营养不良和先天性的肌肉疾病。

4.  检测神经肌肉性疾病的“携带者”,尤其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携带者。“携带者”具有某种基因缺陷,其本人不表现任何症状,但后代则有可能成为患者。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又称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遗传病症,目前尚无有效疗法。

5.  监测某些有波动变化的疾病的病程(主要是炎症性肌肉疾病),或是确证某些代谢性肌肉疾病的急性损伤阶段。

慢性肌酸激酶升高称为高肌酸激酶血症,偶尔也见于正常人。1980年Rowland将无神经肌肉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证据的情况称之为特发性高肌酸激酶血症。对于有神经肌肉病临床症状的高肌酸激酶血症者,一般情况下,就诊后行各种相关检查有可能明确诊断。

符合以下条件者属无症状性高肌酸激酶血症。

1.偶然发现血清肌酸激酶升高;

2.至少3个月持续性高肌酸激酶血症;

3.无症状或仅在就诊时发现轻微和非特异性症状(偶然出现轻度肌肉痛);

4.无神经肌肉病家族史;

5.缺乏与高肌酸激酶血症相关的神经肌肉病临床表现;

6.无心脏疾病(CK-MB及心电图正常);

7.无其他高肌酸激酶血症的原因(恶性肿瘤、酗酒及滥用药物、全身代谢性疾病、感染、恶

性高热、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血液病、妊娠、药物等)。

对于确定为无症状性高肌酸激酶血症者,一般应进行以下检查明确原因。

1.神经系统检查,特别是肌力检查。

2.家庭成员进行肌酸激酶测定。

3.血乳酸试验:包括基础状态、前臂缺血后以及运动后。

4.针电极肌电图检查。

5.肌肉活检,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学、多种组织化学染色、某些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电子显微镜等检查。

如果经过以上所述系统的检查仍为阴性结果,则可以考虑为特发性高肌酸激酶血症(idiopathichyperCKemias)。

孩子的血清肌酸激酶显著增高可能与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蛋白食物摄入过多,导致消化系统负荷过量有关。通过体育锻炼可能改善孩子代谢功能。

运动会引起血液化学成分的改变,而剧烈运动则可明显影响体内代谢和细胞内酶的释放。例如, 血清肌酸激酶和转氨酶分别是诊断心肌梗死和肝炎的重要指标,平时不经常运动的人,一旦过量运动,血清肌酸激酶和转氨酶值就会明显升高。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可升高1 倍, 而转氨酶在运动停止1 小时后仍可偏高40%左右。

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心肌组织中。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肌酸激酶位于肌细胞内,血液中肌酸激酶升高一般提示已有肌肉损害或正发生肌肉损害。肌酸激酶(CPK)增高,为一个化验结果异常,可见于很多疾患,不是个独立疾病。

临床上我们常常见到肌酸激酶(CK)单独升高的情况,但是,经过各种有关心脏检查排除了心肌梗死的诊断。此时,需要我们的医生要从多方面考虑,作出合理的有益的处理,以免延误病情,造成误诊误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杨铁生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潘业

临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如发现检验结果有疑问,应及时与检验科联系,了解相关情况,以做出正确诊断。

一、 生化特性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系统命名为三磷酸腺苷:肌酸磷酸转移酶。

CK作用生成的磷酸肌酸含高能磷酸键,是肌肉收缩时能量的直接来源,在3种肌组织和脑组织中含量最高。

CK是由两种不同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这样正常人体组织常含3种同工酶,按电泳速率快慢顺序分别为:CK-BB(CK1),CK-MB(CK2)和CK-MM(CK3)。

二、 组织分布

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脑组织中,此外还存在于一些含平滑肌的器官如胃肠道、子宫内。而在肝、红细胞中含量极微或者没有。

三、生理变异

年龄、性别和种族对CK含量都有一定影响。

CK含量和肌肉运动密切相关,其量和人体肌肉总量有关。

14岁以下儿童的CK-MB无论是绝对活性或相对活性,均高于成人,在诊断儿童急性心肌炎时应考虑到这一生理差异。

四、CK的测定

(一)标本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为了减少运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一般主张化验前2天内尽可能避免剧烈的运动和锻炼。早晨匆忙赶到门诊的患者最好休息。

(二)测定方法

CK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酶偶联法,荧光法和生物发光法等

五、CK同工酶的测定

(一) 标本采集、处理和贮存

CK同工酶检测血清和血浆均可。在4℃可保存数天,-15℃可保存2周,若用血浆宜用EGTA,而不用EDTA抗凝。

六、 临床应用

CK及其同工酶是目前世界上临床测定次数最多的酶。

CK在骨骼肌、心肌和脑疾患时常明显升高,如同时测定同工酶还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

当在临床中遇到患者血清CK-MB 活性高于正常,且占总CK活性超过30%时,一般不是心肌损伤所致,应进行同工酶电泳分析,以确定病因和明确诊断。

七、血清肌酸激酶检测异常主要临床意义:

1、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尤其对心肌缺血和心内壁下心肌梗死的诊断比其他酶灵敏度高。急性发病时2-4小时开始上升,12-48小时达高峰,2-4日可恢复正常。且增高程度与心肌受损程度基本一致。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使梗死的血管恢复血流后,CK达高峰时间提前,故动态检测CK变化有助于病情观察和预后估计。

2、各种肌肉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发作期、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肌炎、严重肌肉损伤(如挤压综合征)或手术后血清CK的水平增高。

3、脑血管疾病、急性脑外伤、酒精中毒、全身性惊厥、癫痫发作时血清CK的水平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黏液性水肿和脑梗死时CK水平亦可增高。

4、在体检前熬夜、过度疲劳、剧烈运动也会使肌酸激酶增高。服用药物也会导致肌酸激酶增高如秋水仙碱片、安理申、盐酸多奈哌齐片等。

八、CK水平测试通过以下五个基本途径对神经肌肉性疾病做出评估:

1.在其他症状出现前早期确诊可疑的肌肉疾病。

2. 判断肌肉无力症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肌肉组织本身还是神经功能问题。

3.  鉴别各型肌肉疾病,例如可区分肌肉营养不良和先天性的肌肉疾病。

4.  检测神经肌肉性疾病的“携带者”,尤其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携带者。“携带者”具有某种基因缺陷,其本人不表现任何症状,但后代则有可能成为患者。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又称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遗传病症,目前尚无有效疗法。

5.  监测某些有波动变化的疾病的病程(主要是炎症性肌肉疾病),或是确证某些代谢性肌肉疾病的急性损伤阶段。

慢性肌酸激酶升高称为高肌酸激酶血症,偶尔也见于正常人。1980年Rowland将无神经肌肉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证据的情况称之为特发性高肌酸激酶血症。对于有神经肌肉病临床症状的高肌酸激酶血症者,一般情况下,就诊后行各种相关检查有可能明确诊断。

符合以下条件者属无症状性高肌酸激酶血症。

1.偶然发现血清肌酸激酶升高;

2.至少3个月持续性高肌酸激酶血症;

3.无症状或仅在就诊时发现轻微和非特异性症状(偶然出现轻度肌肉痛);

4.无神经肌肉病家族史;

5.缺乏与高肌酸激酶血症相关的神经肌肉病临床表现;

6.无心脏疾病(CK-MB及心电图正常);

7.无其他高肌酸激酶血症的原因(恶性肿瘤、酗酒及滥用药物、全身代谢性疾病、感染、恶

性高热、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血液病、妊娠、药物等)。

对于确定为无症状性高肌酸激酶血症者,一般应进行以下检查明确原因。

1.神经系统检查,特别是肌力检查。

2.家庭成员进行肌酸激酶测定。

3.血乳酸试验:包括基础状态、前臂缺血后以及运动后。

4.针电极肌电图检查。

5.肌肉活检,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学、多种组织化学染色、某些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电子显微镜等检查。

如果经过以上所述系统的检查仍为阴性结果,则可以考虑为特发性高肌酸激酶血症(idiopathichyperCKemias)。

孩子的血清肌酸激酶显著增高可能与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蛋白食物摄入过多,导致消化系统负荷过量有关。通过体育锻炼可能改善孩子代谢功能。

运动会引起血液化学成分的改变,而剧烈运动则可明显影响体内代谢和细胞内酶的释放。例如, 血清肌酸激酶和转氨酶分别是诊断心肌梗死和肝炎的重要指标,平时不经常运动的人,一旦过量运动,血清肌酸激酶和转氨酶值就会明显升高。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可升高1 倍, 而转氨酶在运动停止1 小时后仍可偏高40%左右。


相关内容

  • 重度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主要危害
  • 家庭组密码:fk4Vk9eH1C 139 HENDERSON AVENUE UNIT 6 ,OTTAWA , ONTARIO K1N 7P5重度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主要危害 [甘油三酯>5.6 mmol/L],务必查一下餐后血糖和C 肽释放试验.可能诱发急性出血性胰腺炎.这与血浆中乳糜微粒浓度 ...

  • 心肌酶高的原因
  • 1. 心肌酶升高(尤其是ck-mb ,cTnT,cTnI 升高)提示心肌受损, 2. 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心梗,但是心肌酶高,提示心梗以外的原因引起心脏受损. 3. 按照你的描述最有可能是酒精中毒引起,但是不排除其他疾病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心肌酶谱值升高新生儿窒息后心肌缺氧, 无氧酵解过程中酸性代谢 ...

  • 颅骨钻孔侧脑室引流的护理
  • DOI: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2.04.033 20124104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April 2012,Vol. 10,No. 4 ·659· ·全科护理研究· 颅骨钻孔侧脑室引流的护理 李晓庆,刘 ...

  • 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合一检测的临床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应用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以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三合一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AMI患者为AMI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就诊的30例非AMI患者(非AMI组)作为对照,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入院 ...

  • 论文尿激酶
  • 尿激酶的制备与研究进展 摘要:尿激酶是纤溶酶原的主要激活物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发现, 尿激酶在临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已经大量应用于治疗新鲜血栓性闭塞性疾病.肺栓塞.急性脑血栓形成.脑血管栓塞以及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形成.本文对尿激酶的结构.作用机制及其制备等做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尿激酶 纤溶酶 ...

  • 19血清肌酸激酶测定
  • 一.目的 肌酸激酶(CK)又称肌酸磷酸激酶(CP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的胞质和线粒体中.正常人血清中CK活性很低,当上述组织受损时,CK进入血中,使血中CK随即上升. 二.方法 连续监测法(N-乙酰半胱氨酸法) 三.原理 磷酸肌酸肌酸+ATP ATP+ 葡萄糖HK 6-磷酸+ADP G ...

  • 中国卒中2010指南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 ...

  • 医学症状诊断条件及建议
  • [1. I级高血压] 高血压分级是按血压升高程度进行分级,一般分成3级.I 级高血压的血压范围为140-159/90-99mmHg :II 级高血压范围为160-179/100-109mmHg :III 级高血压范围为≥180mmHg/110mmHg.血压越高,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龄 ...

  • 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 常见生化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 ----检验科 丙氨酸转移酶(ALT) 增高:肝胆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中毒型肝炎.胆管炎. 胆囊炎等).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淤血.脑出血等).骨骼肌组织受损.药物性肝损害(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抗癌药.四氯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