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农民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

1.知道秦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的表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原因、口号、过程、结果;秦朝的灭亡;楚汉战争和西汉的建立。初步学会整合历史知识,梳理史实间的因果关系。

2.通过对考古资料、历史文献、文学作品、民间故事等不同材料的观察、分析,初步掌握从材料中汲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会区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差异;初步了解考古资料、历史文献、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的史料价值。

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探究,初步学会以考古资料印证历史文献的“二重证据法”;感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认识方法;体验小切口、大视野的史学观察方法。

3.通过学习,逐步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敢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初步学会反思历史,懂得以史为鉴、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重点与难点]

重点:秦朝灭亡的原因。

难点:秦朝仅仅因暴政而亡吗?

说明:

秦朝因为暴政而亡是大家都认同也是学生都熟知的观点。然而,透过暴政因素,秦朝的灭亡还有其他原因。诸如:历经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人们心态上的变化;秦朝建立后,在统治不稳的情况下,建设的急功近利以及新制度推行中的刚性有余;秦朝建立后,新的统治秩序并不一定为人民所接受;秦始皇死后,二世统治的残暴与腐朽等等。对这些原因的探讨与研究,既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又可以使学生对整个第二单元有一个总结性的认识,并能够理解第三单元所讲的基本内容。故将此作为教学重点。

历史是客观的,历史学无论如何都是主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利用好史料。有关秦暴政的史料简直汗牛充栋,如果我们从中只是看到暴政,而不能加以深入研究和分析的话,历史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历史课的功能更是无从谈起。而如何利用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研究历史,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历史史料中提取和利用信息是关键。故将秦朝仅仅因为暴政而亡吗?确定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2.问题探究

探究一:秦是怎样灭亡的?(板书)

提出问题:从上述历史的叙述中,你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话锋一转,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农民起义,就会发现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但短时期内星星之火就成燎原之势并非偶然所能解释。

提出问题:依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是否能够说出为何并非偶然呢?

提出问题:通过对上述材料的阅读,

你能归纳历史文献所叙述的秦的暴政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

提出问题:天下之人怒的是什么?为什么敢怒不敢言?

探究二:秦仅仅因暴政而亡吗?

疑问一:史书中对于秦暴政的说法是不是就可信呢?

疑问二:为什么同是暴政,同是不惜民力却出现前后截然相反的两种结局?看来,秦帝国的灭亡除了暴政以外,还有更多的因素。

探究三:秦亡的原因究竟有哪些?(板书)

探究四:反思(板书)

小结:

[资料附录]

材料一: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秦)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上(始皇)乐以刑杀为威。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猪)之食。——(《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材料五:秦始皇时,范喜良被强征去修万里长城。丈夫被征走后长期没有音信,孟姜女思念丈夫心切,到长城工地为丈夫送寒衣。不料丈夫范喜良早已被繁重的劳役折磨致死。孟姜女悲痛欲绝 在长城边痛哭 一下子把长城哭倒了,就在倒塌的长城废墟下,孟姜女发现了丈夫的尸骸。万分悲痛的孟姜女也投海自杀了。

——据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整理

材料六:始皇……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七: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八: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史记·高祖本纪》

材料九: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史记·项羽本纪》

材料十: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为臵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秦始皇下其议。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弗能禁止。……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十一:“陈涉起匹夫,------不满半岁而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负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汉书〃儒林传》

材料十二: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板书设计]

[训练设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据材料一、二,文中对陈胜起义做了怎样的评价?

②对比材料一、二,材料三对陈胜起义的评价有何不同?

③司马迁开创的纪传体史书通常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世家”是记载诸侯王之事的,“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

结合本课内容和你对世家的理解,你认为应该将陈胜列入世家吗,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秦末农民起义

1.知道秦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的表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原因、口号、过程、结果;秦朝的灭亡;楚汉战争和西汉的建立。初步学会整合历史知识,梳理史实间的因果关系。

2.通过对考古资料、历史文献、文学作品、民间故事等不同材料的观察、分析,初步掌握从材料中汲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会区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差异;初步了解考古资料、历史文献、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的史料价值。

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探究,初步学会以考古资料印证历史文献的“二重证据法”;感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认识方法;体验小切口、大视野的史学观察方法。

3.通过学习,逐步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敢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初步学会反思历史,懂得以史为鉴、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重点与难点]

重点:秦朝灭亡的原因。

难点:秦朝仅仅因暴政而亡吗?

说明:

秦朝因为暴政而亡是大家都认同也是学生都熟知的观点。然而,透过暴政因素,秦朝的灭亡还有其他原因。诸如:历经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人们心态上的变化;秦朝建立后,在统治不稳的情况下,建设的急功近利以及新制度推行中的刚性有余;秦朝建立后,新的统治秩序并不一定为人民所接受;秦始皇死后,二世统治的残暴与腐朽等等。对这些原因的探讨与研究,既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又可以使学生对整个第二单元有一个总结性的认识,并能够理解第三单元所讲的基本内容。故将此作为教学重点。

历史是客观的,历史学无论如何都是主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利用好史料。有关秦暴政的史料简直汗牛充栋,如果我们从中只是看到暴政,而不能加以深入研究和分析的话,历史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历史课的功能更是无从谈起。而如何利用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研究历史,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历史史料中提取和利用信息是关键。故将秦朝仅仅因为暴政而亡吗?确定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2.问题探究

探究一:秦是怎样灭亡的?(板书)

提出问题:从上述历史的叙述中,你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话锋一转,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农民起义,就会发现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但短时期内星星之火就成燎原之势并非偶然所能解释。

提出问题:依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是否能够说出为何并非偶然呢?

提出问题:通过对上述材料的阅读,

你能归纳历史文献所叙述的秦的暴政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

提出问题:天下之人怒的是什么?为什么敢怒不敢言?

探究二:秦仅仅因暴政而亡吗?

疑问一:史书中对于秦暴政的说法是不是就可信呢?

疑问二:为什么同是暴政,同是不惜民力却出现前后截然相反的两种结局?看来,秦帝国的灭亡除了暴政以外,还有更多的因素。

探究三:秦亡的原因究竟有哪些?(板书)

探究四:反思(板书)

小结:

[资料附录]

材料一: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秦)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上(始皇)乐以刑杀为威。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猪)之食。——(《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材料五:秦始皇时,范喜良被强征去修万里长城。丈夫被征走后长期没有音信,孟姜女思念丈夫心切,到长城工地为丈夫送寒衣。不料丈夫范喜良早已被繁重的劳役折磨致死。孟姜女悲痛欲绝 在长城边痛哭 一下子把长城哭倒了,就在倒塌的长城废墟下,孟姜女发现了丈夫的尸骸。万分悲痛的孟姜女也投海自杀了。

——据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整理

材料六:始皇……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七: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八: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史记·高祖本纪》

材料九: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史记·项羽本纪》

材料十: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为臵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秦始皇下其议。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弗能禁止。……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十一:“陈涉起匹夫,------不满半岁而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负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汉书〃儒林传》

材料十二: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板书设计]

[训练设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据材料一、二,文中对陈胜起义做了怎样的评价?

②对比材料一、二,材料三对陈胜起义的评价有何不同?

③司马迁开创的纪传体史书通常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世家”是记载诸侯王之事的,“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

结合本课内容和你对世家的理解,你认为应该将陈胜列入世家吗,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相关内容

  • 中国历史上不存在所谓农民起义
  • 中国历史上不存在所谓"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一个词,但在严格意义上,所谓"农民起义"并不存在. - 一.毛泽东看重农民起义,史学家争先论证起义的巨大作用 我们绝大多数人对"农民起义"这个词都不陌生 ...

  •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不具备反封建性
  •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不具备反封建性 中华民族有两千年的封建史,漫长的封建社会存在大量的农民起义,正确地认识农民起义的性质,尤其是农民起义是否带有反封建性,对于高中中国古代史教学是非常必要,但现在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农民起义不具有反封建性,理由如下: 一.从农民起义与封建生产关系的关系看,农民 ...

  • 中国历代农民起义简表
  • 中国历代农民起义简表 朝 农民起义 代 名 称 起义领导人 起义时间 起义地点 起义事略 陈胜 公元前 209 年 (秦 二世元年)7 月 公元前 209 年 (秦 二世元年)8 月 公元前 209 年 (秦 二世元年)9 月 秦 朝 秦 末 农 民 起 义 吴广 刘邦 项羽 王匡 王凤 大泽乡(今 ...

  • 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 2010-03-19 10:36:34 凡个人署名文章,均不代表国家统计局观点,作者文责自负.转载或引用时务请遵守本网"版权声明". 为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农民工数量.流向.结构.就业.收支.居住.社会保障等情况,国家统计局于2008年底建立了农民工统计监测调 ...

  • 在宗教旗帜下发动的中国历代农民起义
  •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种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相适应的社会文化体系,宗教作为社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 宗教的社会功能也具有多样性 一是宗教具有社会整合功能.宗教通过共同的信仰, 使信众具有了共同的.超越世俗的 ...

  • 农民工权益保护专题
  • 农民工权益保护 2007年以来,在一些地方和企业暴露出非法用工.虐待农民工等严重问题,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目前,我国农民工已达两亿多人.他们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就维护农民工合法 ...

  • 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 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一.农民工规模 (一)农民工总量继续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1.9%.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比上年增加211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增加290万人,增长2. ...

  • 对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的思考
  • 作者:阎洪贵赖昭瑞 山东经济 2000年12期 农民负担问题是近几年各级政府和社会舆论十分关注的一个焦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与运行过程中,如果不能合理有效地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就不能顺利进行,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必将受到冲击,中国社会也难以稳定.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理 ...

  •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
  • [1]张秋锦,等,农本论一当代中国农民问题思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孙津,中国农民与中国现代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杨群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J],南都 [4]邓明忠,刘沛明,邓学实,重视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J],新重庆,2008, ...

  • 新型农民学校宣传口号
  • 创建新型农民学校宣传标语口号 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类 1.创建新型农民学校 助推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 2.创建新型农民学校 打造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生力军 3.创建新型农民学校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 4.创建新型农民学校 激发新农村建设内在活力 5.创建新型农民学校 全面提升农村党员群众整体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