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辽宁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

辽宁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

中国网 | 时间: 2006-12-12  | 文章来源: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辽宁省奖励和保护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的决定

(2006年12月1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对《辽宁省奖励和保护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人员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法规名称修改为:“《辽宁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

二、第一条修改为:“为鼓励和支持见义勇为行为,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三、第二条修改为:“本条例所称的见义勇为人员,是指不负有法定职责和特定义务,为保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他人人身、财产安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在抢险、救灾、救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公民。“

四、第五条修改为:“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五、第六条修改为:“符合本条例第二条规定,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员,可以申报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

(一)同正在实施的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

(二)同正在实施的侵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

(三)协助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机关追捕、制服或抓获通缉的罪犯、犯罪嫌疑人的;

(四)在抢险、救灾、救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

(五)其他符合本条例第二条规定的行为。“

六、第八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见义勇为人员,根据其表现和贡献,给予下列表彰和奖励:

(一)县级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不低于1万元的奖金。其中牺牲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增发不低于10万元奖金;

(二)市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不低于3万元的奖金。其中牺牲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增发不低于15万元奖金;

(三)省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英雄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不低于5万元的奖金。其中牺牲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增发不低于20万元奖金。

奖励资金从见义勇为奖励保护基金中支付,不足部分由政府财政补贴。

具体奖励条件、办法和奖励金额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七、第十三条修改为:“因见义勇为牺牲的人员,符合革命烈士条件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批准为革命烈士。

不符合革命烈士条件牺牲的和伤残的见义勇为人员,属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人员按照因公(工)伤亡规定办理。

不符合革命烈士条件牺牲的无工作单位的见义勇为人员,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参照因公(工)伤亡规定办理,从见义勇为奖励保护基金中给予抚恤。

在维护社会治安斗争中致残的无工作单位见义勇为人员,由民政部门按照国家伤残抚恤有关规定办理。在抢险、救灾、救人活动中致残的见义勇为人员,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参照国家伤残抚恤有关规定办理,从见义勇为奖励保护基金中给予抚恤。

享受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的见义勇为人员家庭,其见义勇为奖金和抚恤金不计入家庭收入。“

八、第十六条修改为:“见义勇为人员和牺牲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见义勇为人员的配偶、子女、父母,在同等条件下,享有就业、住房、入学、入伍、土地承包等优先权。“

九、第十九条修改为:“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后,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单位、本人和其他公民都可以向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申报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申报时应当提供有关情况及证明材料。见义勇为的受益人、见证人应当如实为见义勇为人员的行为提供证明。

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应当自接到申报之日起20日内完成调查、核实、确认工作,作出确认决定。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至60日。不属于见义勇为行为,不予确认的,应当向申请人书面说明。

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的,报本级人民政府予以批准奖励,认为符合上级奖励标准的,逐级向上级评定部门进行申报;上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应当在30日内作出确认决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奖励,不予确认的书面通知下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

十、第二十三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见义勇为奖励保护基金。见义勇为奖励保护基金,通过以下途径筹集:

(一)政府财政拨款;

(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人捐助;

(三)其他合法途径。“

十一、对个别文字进行修改,删除条例中其他条款中“见义勇为人员“前面的“维护社会治安“六个字;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修改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各级人民政府“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欢迎访问辽宁双拥优抚工作图书馆http://lnsyyfgz.360doc.com

辽宁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

中国网 | 时间: 2006-12-12  | 文章来源: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辽宁省奖励和保护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的决定

(2006年12月1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对《辽宁省奖励和保护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人员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法规名称修改为:“《辽宁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

二、第一条修改为:“为鼓励和支持见义勇为行为,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三、第二条修改为:“本条例所称的见义勇为人员,是指不负有法定职责和特定义务,为保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他人人身、财产安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在抢险、救灾、救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公民。“

四、第五条修改为:“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五、第六条修改为:“符合本条例第二条规定,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员,可以申报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

(一)同正在实施的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

(二)同正在实施的侵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

(三)协助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机关追捕、制服或抓获通缉的罪犯、犯罪嫌疑人的;

(四)在抢险、救灾、救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

(五)其他符合本条例第二条规定的行为。“

六、第八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见义勇为人员,根据其表现和贡献,给予下列表彰和奖励:

(一)县级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不低于1万元的奖金。其中牺牲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增发不低于10万元奖金;

(二)市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不低于3万元的奖金。其中牺牲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增发不低于15万元奖金;

(三)省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英雄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不低于5万元的奖金。其中牺牲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增发不低于20万元奖金。

奖励资金从见义勇为奖励保护基金中支付,不足部分由政府财政补贴。

具体奖励条件、办法和奖励金额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七、第十三条修改为:“因见义勇为牺牲的人员,符合革命烈士条件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批准为革命烈士。

不符合革命烈士条件牺牲的和伤残的见义勇为人员,属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人员按照因公(工)伤亡规定办理。

不符合革命烈士条件牺牲的无工作单位的见义勇为人员,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参照因公(工)伤亡规定办理,从见义勇为奖励保护基金中给予抚恤。

在维护社会治安斗争中致残的无工作单位见义勇为人员,由民政部门按照国家伤残抚恤有关规定办理。在抢险、救灾、救人活动中致残的见义勇为人员,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参照国家伤残抚恤有关规定办理,从见义勇为奖励保护基金中给予抚恤。

享受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的见义勇为人员家庭,其见义勇为奖金和抚恤金不计入家庭收入。“

八、第十六条修改为:“见义勇为人员和牺牲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见义勇为人员的配偶、子女、父母,在同等条件下,享有就业、住房、入学、入伍、土地承包等优先权。“

九、第十九条修改为:“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后,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单位、本人和其他公民都可以向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申报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申报时应当提供有关情况及证明材料。见义勇为的受益人、见证人应当如实为见义勇为人员的行为提供证明。

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应当自接到申报之日起20日内完成调查、核实、确认工作,作出确认决定。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至60日。不属于见义勇为行为,不予确认的,应当向申请人书面说明。

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的,报本级人民政府予以批准奖励,认为符合上级奖励标准的,逐级向上级评定部门进行申报;上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应当在30日内作出确认决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奖励,不予确认的书面通知下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

十、第二十三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见义勇为奖励保护基金。见义勇为奖励保护基金,通过以下途径筹集:

(一)政府财政拨款;

(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人捐助;

(三)其他合法途径。“

十一、对个别文字进行修改,删除条例中其他条款中“见义勇为人员“前面的“维护社会治安“六个字;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修改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各级人民政府“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欢迎访问辽宁双拥优抚工作图书馆http://lnsyyfgz.360doc.com


相关内容

  • 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规制
  • 第18卷第3期2010年6月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tional Prosecutors College Vol. 18No. 3Jun. 2010 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规制 郑在义 (国家检察官学院,北京102206) 摘要:法律上的见义勇为一般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 ...

  • 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
  • 2006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试卷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材料50分钟,作答13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 ...

  • 武汉新定义见义勇为 删掉"不顾个人安危"字样|见义勇为| 一个
  • --勇为.智为.更要让人敢为! 解说: 不顾个人安危的挺身而出被剔除,有勇更有谋的见义智为被倡导. 武汉市人大常委会法规工作室主任刘诗华: 摒弃越壮烈越英雄,越英雄越好汉的思维方式和做法. 解说: 为什么明明是见义勇为的行为,却不被认定?为什么明明是见义勇为的行为,却仍要受到责罚? 见义勇为小涂: ...

  • 见义勇为条例
  • 见义勇为条例 内容提示: 实行目的和范围 管理部门及职责 对见义勇为行为的确认 对见义勇为行为的保护 对见义勇为行为的奖励 法律责任 (一) 实行目的和范围 1.实行目的 为弘扬正气,鼓励见义勇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实行范围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公民在覆行特定义务以 ...

  • 河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单位)20041127(颁布时间)20050101(实施时间)河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32号(文号)河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2004年11月27日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确认第三章 奖励第四章 保护第五章 经费第六章 ...

  • 筑牢社会道德的底线
  • 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不同的道德观.多元的价值观交织碰撞,描绘出一幅复杂的图景,痛心与感动并存,忧虑与希冀相伴.社会道德"爬坡"还是"滑坡"?人们心底的善念该怎样守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该如何构建?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道德建设成 ...

  • 关于见义勇为认定问题的探讨
  • 关于见义勇为认定问题的探讨 摘要 见义勇为是人类社会的高尚义举,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赏.近年来,"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案件屡见不鲜,其中一部分是因为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过程存在问题所致.由于我国目前对见义勇为的认定机制尚不完善,致使一些危险救助行为得不到及时认 ...

  • 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选)
  •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艾尼·居买尔(新疆大学学生) 徐伟(天津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 赵传宇(长江大学学生)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王一硕(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花枝(原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导游员,现湘潭大学学生)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钟南山(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 ...

  • 论见义勇为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 论文题目:论见义勇为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公民的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不断涌现出许多我国公民为保护国家和他人财产而勇斗歹徒的光荣事迹,为弘扬我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以及构建稳定.和谐社会做出不磨灭的贡献.然而"英雄流血又流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