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你流的每一滴汗水都有益健康吗?告诉你什么才是养生汗!

出汗作为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对人体有着重要意义。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夏天出汗开始变得不受待见。尤其是随着空调的使用,人们宁愿在办公室里被空调吹得肩膀疼脖子疼,也不愿意到户外停留一分钟。于是,出汗这种人体功能,开始被人们摒弃和规避,恨不得它立即消失退化。

其实,出汗不但能调节体温,还有助于帮助人体排毒。可以说,遵循自然规律,适当地出汗对人体大有好处。一年四季中,可以让人们经常出汗的时候不多。所以,在伏天酣畅淋漓地出点汗,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养生方法。

怎样出汗才能达到养生效果?汗水和健康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全国优质自媒体李霆名医汇为您徐徐道来。这个伏天,让我们一起出点养生汗!

出汗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那么,到底如何出汗才是真正的养生汗?

养生汗分两类:解表汗和排毒汗

什么才是养生汗?中医认为出汗的功能之一在于解表。因此,以解表为目的的汗算得上是养生汗之一。解表是中医的概念。当人外感风寒,出现风寒束表,感觉畏寒、怕冷、头痛的时候,就需要解表。“汗解”是解表的重要方法。因此,用各类方法出汗就有解表的功能。生活当中,人们应该有意识地出点解表汗。比如长时间吹空调,或者因为夜晚没盖被子导致早晨醒来略微头痛、流鼻涕,就可以用泡脚,喝热水,或者服用红糖姜水的方法让自己略微出一点汗。这样一来,身体就会舒服很多。

另一类养生汗被叫做排毒汗。现代都市人普遍受痰毒的困扰。痰毒就是淤积在体内的痰湿。痰湿本来可以被脾运化出去。但是由于现代人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运动的缺乏,脾的功能下降明显,导致痰湿无法排出体外,久而久之形成肥胖、高血脂、高血压、消化不良、头重脚轻、精神萎靡、四肢乏力等症状。因此,想方设法强化脾的功能迫在眉睫。如何健脾?由于脾主四肢,所以人们可以通过运动来健脾,从而让痰毒经脾的运化后,经由毛孔以汗水的形式排出体外。所以,通过运动出的排毒汗也是实实在在的养生汗。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出汗的经历。但是,大多数都属于被动出汗。在户外等公交或者步行的时候,被太阳晒得大汗淋漓;因为工作压力导致精神紧张而满头大汗,都属于被动出汗。和上述养生汗相比,这些被动出汗固然也有一定意义,但谈不上是养生汗。

有些汗是病态汗  代表身体异常

生活当中,并非所有的出汗现象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一些疾病或者亚健康状态也会导致出汗。这样的汗就是病态汗了。如果一个人坐在某处,明明没有大强度的运动,却不停地出汗,同时特别容易疲劳、感冒、怕风怕冷,这种情况叫做自汗。这是气虚的典型表现。如果一个人白天没有太多汗,反而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尤其是后半夜出汗,一觉醒来出汗就停止,要考虑是盗汗。盗汗是阴虚的典型表现。

身体某一部位出汗明显,也属于病态汗的范畴。比如额头面部出汗过多,往往是积滞、内热壅盛的表现。这样的人容易烦躁、口苦、尿黄。如果中老年人前心后背出汗较多,衣服半天就湿透,可能是心气虚的表现。这类患者容易心悸心慌、失眠多梦、恍惚健忘。此外,还有些出汗现象和重大疾病有关,比如有些老人半身出汗,半身无汗,这时一定要小心中风。部分糖尿病患者也容易产生此现象。此外,汗水的颜色和气味如果出现异常,也可能是疾病的征兆。比如汗味发腥,可能和热证或湿热证有关,一般属肝热。若发现汗液有颜色,可能是位于面部和腋窝处产生色素的细菌所致,也可能是药物所致,如用碘化物出的汗就会呈淡红色。

出汗太多可能是疾病先兆

出汗太多也有可能是疾病的征兆。其中,低血糖就是一个。血糖突然下降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出大量肾上腺素,可导致大量出冷汗。夏季,糖尿病患者如果运动不当,或者饮食出现问题,就容易导致此现象。一些主张节食的女孩子在夏天更不爱吃饭,也容易出现低血糖。

其次,甲亢患者容易多汗。甲亢即甲状腺机能亢进。怕热多汗是这一疾病的特征之一,患者同时还表现为精神紧张、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难以入睡等症状。

临床上,嗜铬细胞瘤也会导致多汗。这种出汗具有阵发性,有时也可以持续性出汗,但阵发性发作时面部潮红或变白可同时发生。患者有时候还会出现心慌、手抖、四肢发凉等。此病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血压升高,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头痛症状。

出养生汗之后不要做这些事

炎炎夏日,人们在出了很多汗之后依然有一些禁忌。

大汗之后不要吹冷风、喝凉水。张艳解释,人在运动后大汗淋漓的时候,气血集中在体表,阳气浮于外,内脏的阳气反倒不足,形成了“外热内寒”的基本状态。这个时候如果大量地吃凉食、喝冷饮,必然会进一步影响脾胃气血运行,耗伤胃阳和脾阳,久而久之就会带来胃肠疾病。

出汗之后,尤其是在经过有氧运动出汗之后,人们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暴怒和激动。张艳解释,人在不断运动和出汗的过程中,心脏负荷比较大。如果此时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容易加重心血管负荷,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人们在出汗后要保持好的心情,避免惊吓、激动、愤怒等不良情绪。此外,人们在出汗之后不要暴饮暴食。人在运动大汗之后,胃肠还没有做好消化食物的准备工作,胃肠功能相对薄弱,这时候吃大量的食物,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因此,人们应该在休息15分钟左右再吃东西,而且要慢慢吃,哪怕是喝水也要慢慢来。

怎样做才能促进人体排出养生汗?

除了排出痰湿和解表散寒之外,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养生汗还有很多好处。

运动出汗会将体内堆积的乳酸、尿素、氨等毒素排出,同时还可以控制血压、促进消化、预防骨质疏松。出汗可以清洁毛孔,达到护肤美容的功效。养生汗如此宝贵,那怎样才能更酣畅地出汗呢?

对于以运动为主要发汗方式的排毒汗来说,可以在进行运动之前做一点准备工作,来加强排汗效果。比如在运动前喝热水、热粥等等。这会让毛孔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一旦运动达到一定程度,毛孔就会完全打开,更好地将汗水排出。

对于想出点解表汗的人来说,夏季可以巧妙地应用一下生姜。生姜既暖脾胃,又开汗孔。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中工作的人,可以尝试用生姜泡水喝,有效预防感冒。另外,在膝盖、大腿根、胳膊肘、腋下等处放一个暖水袋,也会让人出汗。

出汗作为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对人体有着重要意义。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夏天出汗开始变得不受待见。尤其是随着空调的使用,人们宁愿在办公室里被空调吹得肩膀疼脖子疼,也不愿意到户外停留一分钟。于是,出汗这种人体功能,开始被人们摒弃和规避,恨不得它立即消失退化。

其实,出汗不但能调节体温,还有助于帮助人体排毒。可以说,遵循自然规律,适当地出汗对人体大有好处。一年四季中,可以让人们经常出汗的时候不多。所以,在伏天酣畅淋漓地出点汗,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养生方法。

怎样出汗才能达到养生效果?汗水和健康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全国优质自媒体李霆名医汇为您徐徐道来。这个伏天,让我们一起出点养生汗!

出汗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那么,到底如何出汗才是真正的养生汗?

养生汗分两类:解表汗和排毒汗

什么才是养生汗?中医认为出汗的功能之一在于解表。因此,以解表为目的的汗算得上是养生汗之一。解表是中医的概念。当人外感风寒,出现风寒束表,感觉畏寒、怕冷、头痛的时候,就需要解表。“汗解”是解表的重要方法。因此,用各类方法出汗就有解表的功能。生活当中,人们应该有意识地出点解表汗。比如长时间吹空调,或者因为夜晚没盖被子导致早晨醒来略微头痛、流鼻涕,就可以用泡脚,喝热水,或者服用红糖姜水的方法让自己略微出一点汗。这样一来,身体就会舒服很多。

另一类养生汗被叫做排毒汗。现代都市人普遍受痰毒的困扰。痰毒就是淤积在体内的痰湿。痰湿本来可以被脾运化出去。但是由于现代人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运动的缺乏,脾的功能下降明显,导致痰湿无法排出体外,久而久之形成肥胖、高血脂、高血压、消化不良、头重脚轻、精神萎靡、四肢乏力等症状。因此,想方设法强化脾的功能迫在眉睫。如何健脾?由于脾主四肢,所以人们可以通过运动来健脾,从而让痰毒经脾的运化后,经由毛孔以汗水的形式排出体外。所以,通过运动出的排毒汗也是实实在在的养生汗。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出汗的经历。但是,大多数都属于被动出汗。在户外等公交或者步行的时候,被太阳晒得大汗淋漓;因为工作压力导致精神紧张而满头大汗,都属于被动出汗。和上述养生汗相比,这些被动出汗固然也有一定意义,但谈不上是养生汗。

有些汗是病态汗  代表身体异常

生活当中,并非所有的出汗现象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一些疾病或者亚健康状态也会导致出汗。这样的汗就是病态汗了。如果一个人坐在某处,明明没有大强度的运动,却不停地出汗,同时特别容易疲劳、感冒、怕风怕冷,这种情况叫做自汗。这是气虚的典型表现。如果一个人白天没有太多汗,反而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尤其是后半夜出汗,一觉醒来出汗就停止,要考虑是盗汗。盗汗是阴虚的典型表现。

身体某一部位出汗明显,也属于病态汗的范畴。比如额头面部出汗过多,往往是积滞、内热壅盛的表现。这样的人容易烦躁、口苦、尿黄。如果中老年人前心后背出汗较多,衣服半天就湿透,可能是心气虚的表现。这类患者容易心悸心慌、失眠多梦、恍惚健忘。此外,还有些出汗现象和重大疾病有关,比如有些老人半身出汗,半身无汗,这时一定要小心中风。部分糖尿病患者也容易产生此现象。此外,汗水的颜色和气味如果出现异常,也可能是疾病的征兆。比如汗味发腥,可能和热证或湿热证有关,一般属肝热。若发现汗液有颜色,可能是位于面部和腋窝处产生色素的细菌所致,也可能是药物所致,如用碘化物出的汗就会呈淡红色。

出汗太多可能是疾病先兆

出汗太多也有可能是疾病的征兆。其中,低血糖就是一个。血糖突然下降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出大量肾上腺素,可导致大量出冷汗。夏季,糖尿病患者如果运动不当,或者饮食出现问题,就容易导致此现象。一些主张节食的女孩子在夏天更不爱吃饭,也容易出现低血糖。

其次,甲亢患者容易多汗。甲亢即甲状腺机能亢进。怕热多汗是这一疾病的特征之一,患者同时还表现为精神紧张、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难以入睡等症状。

临床上,嗜铬细胞瘤也会导致多汗。这种出汗具有阵发性,有时也可以持续性出汗,但阵发性发作时面部潮红或变白可同时发生。患者有时候还会出现心慌、手抖、四肢发凉等。此病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血压升高,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头痛症状。

出养生汗之后不要做这些事

炎炎夏日,人们在出了很多汗之后依然有一些禁忌。

大汗之后不要吹冷风、喝凉水。张艳解释,人在运动后大汗淋漓的时候,气血集中在体表,阳气浮于外,内脏的阳气反倒不足,形成了“外热内寒”的基本状态。这个时候如果大量地吃凉食、喝冷饮,必然会进一步影响脾胃气血运行,耗伤胃阳和脾阳,久而久之就会带来胃肠疾病。

出汗之后,尤其是在经过有氧运动出汗之后,人们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暴怒和激动。张艳解释,人在不断运动和出汗的过程中,心脏负荷比较大。如果此时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容易加重心血管负荷,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人们在出汗后要保持好的心情,避免惊吓、激动、愤怒等不良情绪。此外,人们在出汗之后不要暴饮暴食。人在运动大汗之后,胃肠还没有做好消化食物的准备工作,胃肠功能相对薄弱,这时候吃大量的食物,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因此,人们应该在休息15分钟左右再吃东西,而且要慢慢吃,哪怕是喝水也要慢慢来。

怎样做才能促进人体排出养生汗?

除了排出痰湿和解表散寒之外,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养生汗还有很多好处。

运动出汗会将体内堆积的乳酸、尿素、氨等毒素排出,同时还可以控制血压、促进消化、预防骨质疏松。出汗可以清洁毛孔,达到护肤美容的功效。养生汗如此宝贵,那怎样才能更酣畅地出汗呢?

对于以运动为主要发汗方式的排毒汗来说,可以在进行运动之前做一点准备工作,来加强排汗效果。比如在运动前喝热水、热粥等等。这会让毛孔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一旦运动达到一定程度,毛孔就会完全打开,更好地将汗水排出。

对于想出点解表汗的人来说,夏季可以巧妙地应用一下生姜。生姜既暖脾胃,又开汗孔。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中工作的人,可以尝试用生姜泡水喝,有效预防感冒。另外,在膝盖、大腿根、胳膊肘、腋下等处放一个暖水袋,也会让人出汗。


相关内容

  • 100句经典健康谚语助你养生
  • 100句经典健康谚语助你养生,你做到了几条? 引导语:俗话说,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几乎人人都想要一副健康的身体,所以很多人都很注重养身之道,就是为了能吃的健康,生活的健康,其实很多事情都是从小开始做起,小编总结了100条经典的健康谚语,有兴趣的亲们,一起来看看吧. 1.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 ...

  • 夏季养生补气血
  • 夏季养生补气血 我们每个人,如同落叶树,春天的时候开始发芽,气血开始向外走:到夏季,所有的气血到了外面,所以枝繁叶茂:而秋风一起,树叶一落,气血从外向里走:到冬天,外面的树叶没有了,所有的营养都到根部去了.人也是一样的,春天的时候气血由内向外走,到夏天气血都已经到外面了,里面就相对不足了.故而,人们 ...

  • 浅谈中医药文化养生
  • 浅谈中医药文化养生 专业:建筑学 姓名:宋昀晖 电话:[1**********] 选课时间:周二下午9,10节 中医文化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和沉淀,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瑰宝.漫步在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细细品味. 生命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天地是生命起源的基地.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沐四时之气而成,乃 ...

  • 中医学的养生之道
  • 北京吕炳奎中医门诊部 北京羲黄文化研究中心 吕嘉戈 中医学的养生之道,是指如何教人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以达到长寿的目的,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会重视的大问题,尤其是中老年人.但如何养生,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方法和理论.中医学在这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顺其自然以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符合生命规律的养生方法和理论, ...

  • 樊正伦:中华文化与养生之顺四时
  • 樊正伦:中华文化与养生之顺四时 千年药典籍,神秘莫测,您知道四季轮回与人体之间潜藏的关联吗,您知道如何饮食才能真正养生吗,情绪对健康究竟有没有影响,草根树皮为何能治百病,著名中医学家樊正伦教授作客健康大讲堂,为您打开中华医学经典的大门,破译先人的养生之道. 养生首先要顺四时,就是要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 ...

  • [转载]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 老年人保健知识讲座 丰富的老人养生保健常识
  • ·老年慢性病患者,保管好自己的病历 ·更年期便秘饮食调理最重要 ·吃完粗粮不宜多喝水? ·老年人夏季的养生方法 ·预防胃癌必吃的5种食物! ·养生:老人的健脑之道 ·老年人的行为禁忌 ·滥用抗生素 易得哮喘病 ·老人"手抖"先辨性质再治疗 ·素食老人保健应当多吃些腰果 ·人类衰老 ...

  • 传统养生理论概述
  • 一. 传统养生理论概述: 1.五行论: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 ...

  • 华佗告诉你怎么不得病
  • 华佗告诉你怎么不得病 1.饱不洗头,饿不洗澡.冷水洗脸,美容保健.汗水没落,冷水莫浇.温水刷牙,防敏固齿. 2.吃米带糠,吃菜带帮.男不离韭,女不离藕.青红萝卜,生克熟补.食不过饱,饱不急卧. 3.养生在动,养心在静.心不清净,思虑妄生.心神安宁,病从何生.闭目养神,静心益智. 4.药补食补,莫忘心 ...

  • 四季养生小常识
  • 四季养生小常识 春季养生小常识: 春季养生小常识之一:五脏保养以春季养肝为首 老中医说,春季养肝在饮食上,要选甘.辛.温之品,清淡可口,尽量不要吃不要油腻.生冷.粘硬食物.由于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因此应多选用既升发又富营 养之品,如黄豆芽.绿豆芽.豆腐.豆豉.大麦.小麦.大枣.瘦肉.鱼类.蛋类.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