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无限/rbhz@163.COm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材料作文的类型和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课时安捧】・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一般有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全命题和半命题)、材料作文三种。近几年,话题作文渐渐淡出,而材料作文却异军突起,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力军。2012年全国共16道作文题,有15道是材料作文,仅江苏是命题作文,但据说江苏也在考虑转型。因此,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
(面对江苏的高三学生,教者在此环节中用课件展示了2010--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并让学生通过比较,预测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的可能题型。)
二、材料作文的特点和类型1.什么是材料作文?
所谓材料作文.就是根据命题者所提供的文字或图画材料的含义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写作的关键就是正确理解材料的含义,如果含义理解有误,即使文章写得再好,
也毫无意义。
2.材料作文有哪些类型?
(1)文字类材料作文——故事类、诗歌类、
名言类;(2)图画类材料作文。
(用课件分类列举各类材料作文,以2012
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为主。)
三、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万方数据
:王学东
在2012年全国15道材料作文题中.有9道故事类材料作文。而材料含义的多向性又极易误导考生的审题立意。因此,本课讲解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1.典型引路
一则好的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可以有多个论述视角的,但无论哪一个都不能脱离材料本身。而且,每一则材料都有一个主流视角.或者说是核心视角。所谓“主流视角”就是由“主要人物”或“主要形象”通过“主要事件”而体现出来的“主要倾向”。
请大家看“滥竽充数”这个故事。(略)讨论:①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②它告
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③除了这个主旨,我们还
可以从中发现什么?
明确: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南郭先生,主要事件是他吹竽吹不下去逃跑了。其主要倾向
(主要寓意)是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难以生存的。它是这则材料的“主流视角”。
那么。这则材料还有没有其他视角呢?有。一般来说。有一个对象就有一个视角,甚至一个
对象可以有几个视角,我们把由次要人物、次要事件,或者由主要人物的次要事件形成的视角称之为“支流视角”。那么。这则材料有哪些“支流视角”呢?
齐宣王(次要人物):喜欢三百人一起吹,让南郭先生钻了空子。由此,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视角:好大喜功者容易让人钻空子。
齐滑王(次要人物):喜欢听一个一个独奏,
南郭先生只好逃走。由此,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
备课。设计藏
中擎语文欹掌2013.5视角:人才需要考核。
南郭先生(主要人物的次要方面):知道混不下去就逃走了。由此,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视
角:知耻而逃,总比赖着不走(或占着茅坑不屙屎)值得肯定。
三百吹竽的人(更次的人物):与南郭先生
长期共事,必知道其不会吹竽,但从不向齐宣王汇报。典型的明哲保身,对周围的不正之风听之
任之。由此,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视角:对于周
围的不正之风不能听之任之。
总结:故事类材料作文既可从“主流视角”
抓主要人物的主要方面j也可从“支流视角”抓主要人物的次要方面或次要人物的相关表现,
但一切都要从故事的整体出发,要从人物出发,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出发。如果是节外生枝生
拉硬扯出来的观点,那就是“歧流视角”了。这里
需要说明的是,“主流视角”与“支流视角”没有高低之分,只是“主流视角”比较保险,而“支流
视角”容易出新。
2.真题探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
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
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2012年全国课标卷的作文题,我们来
58备课・设计
万方数据
细读这则材料.看看它有哪些人物,谁是主要人物,故事的主流视角是什么。你是借助什么抓住主流视角的.故事有没有支流视角……
讨论:下面我们从一本杂志和两本高考作
文书中找到有关这个故事的若干个立意点,请你判断一下.哪些是主流立意,哪些是支流立意.还有哪些是歧流立意。
从修船工的角度立意:①顺手行善值得发扬;②勿以善小而不为;③要有善心、善意,要做善人;④要有责任感和敬业精神;⑤未雨绸缪,防患未然;⑥只求奉献,不求回报;⑦要重视细节;⑧淡泊宁静;⑨补上人生的小洞。
从船主的角度立意:①知恩图报;②隐患小
视不得。
从两者的关系立意:和谐相处(一方无私付
出.一方知恩图报)。
明确:这则故事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修船工,一个是船主。因为修船工的善举才避免了一
场灾难,所以修船工是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他所说的“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是整个故事的关键句,其中的“顺手”和“小”又是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因此,从修船工角度立意的①和②应该是主流视角:③④⑤⑥是由这个故事适当延展开去的,属于支流视角或拓展视角;而⑦⑧⑨
显然与故事的含义无关,实属于歧流视角。从船
主的角度立意的两个点都与故事内容相关联,其中的①可以是主流视角。而从两者关系的角度立意的“和谐相处”则完全与故事不搭界,尽
管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可以从两者的关系考
虑,但此处与“和谐”是不搭界的。
3.材料改造
我们在一本2012年高考优秀作文选中看
到一篇题为《补洞》的满分作文,这显然是我们上面谈到的从修船工角度的第⑨个立意,属于“歧流视角”。那么,我们能不能将这则材料稍作
修改,使之包含这层立意呢?
下面先请看2006年的全国卷的一道材料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
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
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
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
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这则材料原来是没有最后一句的,寓言的
本意是要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的人的,命题者认
为只有这一个角度似乎太单一了,于是,在故事的结尾加了小孩的一句话。这句话-JJD,故事的含义就“丰富”了.乌鸦的可爱之处在哪里呢?善
于模仿、善于学习、敢于挑战自我是不是都是乌
鸦的可爱之处呢?
如果2012年全国课标卷的命题者真想扩大故事的内涵,要将“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意思涵
盖进去.你能不能也加一两句话改造一下呢?
明确:方案一: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
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
小洞,【他想了想,这虽是个小洞,但也可能酿成大祸,于是】就顺手给补了。
方案二: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不过,以后你倒是要注意那些小洞】……”
方案三: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
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
极了,【我好后悔啊!】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
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万方数据
创意无限/rbhz@163.tom
(允许同学们提出更多的修改方案来)特别提醒:做这个练习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在考场上任意扩展,而是告诉学生,材料中的关
键语句对于审题立意是多么的重要。
4.归纳方法
概括起来说.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要注意以下几点(可在学生回顾概括的基础上,
教者做总结):①要整体把握故事内核;②要明确故事主要倾向;③要善于发现不同视角;④要
紧紧抓住关键词句。
5.审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作文。
一天.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弗里茨・克莱斯勒在一家乐器店偶然看到一把绝色的小提琴。他
一见倾心。无奈钱不够。等他从家拿了钱再赶回
来时,那把小提琴已被一位收藏家买走了。
克莱斯勒心有不甘.辗转找到了买家的住所,想要说服他把小提琴转卖给自己。可那位收藏家说:“这是我最喜欢的藏品.不想转让他人。”克莱斯勒于是向主人提出了一个请求:“在把它的生命交付给寂寞之前,能否让我用它最后拉一支曲子?”
他的要求得到了主人的许可。当哀怨的琴
声如诉如泣地从琴弦上倾泻而出.收藏家被这
动人的琴声震撼了.他激动地说:“这把琴应该属于你,我不能把它据为己有。只有你才能赋予
它生命,才能让世人听见它灵魂的歌唱。”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③自拟题目:④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作文。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明确:这是一道
耐人寻味的材料作文题,审题时有一定的难度。作文时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1)从小提琴家的角度立意:①小提琴家弹奏的魅力征服了收藏家。收藏家最后决定让出。
由此可立意为:用“实力”说话:实力——感动人
的法宝。②小提琴家买琴不成改为拉琴,终于打动收藏家,由此可立意为:换一种思路,也许就能成功。③小提琴家的执著也是其成功的因素,
备课‘设计59
由此可立意为:执著——成功的要素。
(2)从收藏家的角度立意:收藏家克制私欲即狭隘的占有欲,忍痛割爱,体现了他的胸怀和气度。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收藏家一样,就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了。由此可立意为:让所爱发挥更大的价值;忍痛割爱是一种风度。
(3)从小提琴家与收藏家关系的角度立意:小提琴家因爱而辗转找寻,进而求转让,转让不得。求用它拉一曲(注意:拉琴出发点不是为了
得到琴,而是退而求其次地表达对琴的深爱);
收藏家因爱而不肯转让,因听到了琴的乐声后,感受到了琴的生命跃动。正是因为二者对那把小提琴的真爱,才有了故事感人的结局。由此可
立意为:动人心者是真爱。
(4)从琴的角度立意:琴也是有生命的,如
果不能遇到懂它的人。那只能是一生“寂寞”。由
此可立意为:物遇知音方得其妙。
(1)和(2)都可以算是主流视角;(3)和(4)
可属于支流视角
四、结语(略)
(江苏省如皋中学226500)
筒评一
作文教学要关注思维方法
王鹏伟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环环紧扣,循循善诱的。王学东老师的这个教学设计正是如此。这节课教学目标为“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先从具体案例“滥竽充数”入手,由感性而至理性。提出了“主流视角”“支流视角”“歧流视角”概念。继而以2012年全国高考课标试卷修船工“顺手”补洞为例,探讨“哪些是主流立意,哪些是支流立意。还有哪些是歧流立意”。再以
2006年的全国卷材料作文题“乌鸦捉小羊”为例.引入如何“修改材料”f原材料没有最后一
句.寓言的本意是讽刺那些不自量力者。命题者
鬻酴备课・设计万方数据
在故事的结尾加了小孩的一句话.丰富了寓言含义),引导学生对2012年全国课标卷加一两句
话加以改造。最后总结出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整体把握故事内核:明确故事主要倾向;善于发现不同视角;紧紧抓住关键词句。
在此基础上进行审题演练(小提琴演奏家弗里茨・克莱斯勒购买小提琴)。
这个教学设计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其一,是否有必要建立“主流视角”“支流视
角”“歧流视角”这样的概念呢?所谓“主流视角”
也就是材料主旨.切近本意:“支流视角”也就是变换角度,写出新意;“歧流视角”是曲解材料。
其二,“修改材料”这个环节似为蛇足.试题材料有其规定性,是不能任意补充的。再者,所
补充的内容未必妥当。方案一,原材料中有“顺
手”一句,这说明修船工并未多想;既然如此,方案二中修船工的提醒就不合情理了;方案三,补充“我好后悔啊”一句,已有下文,是多余的话,
与审题无关。
其三。关于小提琴演奏家购买小提琴这则材
料有所误解。其实收藏家与演奏家一样,都珍视那把小提琴的艺术价值,没有优劣之分。收藏家并非
“狭隘”.如果不“占有”还是收藏家吗?问题的要害在于收藏与演奏哪个更能体现小提琴的生命价
值。收藏家是演奏家的知音,这在故事中有明确表述:演奏家说“在把它的生命交付给寂寞之前,能
否让我用它最后拉一支曲子”:收藏家说“只有你
才能赋予它生命.才能让世人听见它灵魂的歌
唱”。演奏家赋予小提琴生命价值,但前提是收藏
家的出让。从收藏家的角度立意相对新颖。
再提一点参考意见。质而言之,审题与立意
是思维问题.从思维方法着手或许更为便捷有效。可惜在诸多版本的教科书中,没有涉及。
思维方法按方向的不同.可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一般而言,发散思维有利于拓展诸多视角,择善而从;逆向思维有利于独辟蹊径,翻出新意;横向思维有利于辩证阐释,不失偏颇。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这三个层面是需要考量的。
创意无限/rbhz@163.COm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材料作文的类型和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课时安捧】・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一般有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全命题和半命题)、材料作文三种。近几年,话题作文渐渐淡出,而材料作文却异军突起,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力军。2012年全国共16道作文题,有15道是材料作文,仅江苏是命题作文,但据说江苏也在考虑转型。因此,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
(面对江苏的高三学生,教者在此环节中用课件展示了2010--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并让学生通过比较,预测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的可能题型。)
二、材料作文的特点和类型1.什么是材料作文?
所谓材料作文.就是根据命题者所提供的文字或图画材料的含义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写作的关键就是正确理解材料的含义,如果含义理解有误,即使文章写得再好,
也毫无意义。
2.材料作文有哪些类型?
(1)文字类材料作文——故事类、诗歌类、
名言类;(2)图画类材料作文。
(用课件分类列举各类材料作文,以2012
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为主。)
三、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万方数据
:王学东
在2012年全国15道材料作文题中.有9道故事类材料作文。而材料含义的多向性又极易误导考生的审题立意。因此,本课讲解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1.典型引路
一则好的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可以有多个论述视角的,但无论哪一个都不能脱离材料本身。而且,每一则材料都有一个主流视角.或者说是核心视角。所谓“主流视角”就是由“主要人物”或“主要形象”通过“主要事件”而体现出来的“主要倾向”。
请大家看“滥竽充数”这个故事。(略)讨论:①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②它告
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③除了这个主旨,我们还
可以从中发现什么?
明确: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南郭先生,主要事件是他吹竽吹不下去逃跑了。其主要倾向
(主要寓意)是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难以生存的。它是这则材料的“主流视角”。
那么。这则材料还有没有其他视角呢?有。一般来说。有一个对象就有一个视角,甚至一个
对象可以有几个视角,我们把由次要人物、次要事件,或者由主要人物的次要事件形成的视角称之为“支流视角”。那么。这则材料有哪些“支流视角”呢?
齐宣王(次要人物):喜欢三百人一起吹,让南郭先生钻了空子。由此,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视角:好大喜功者容易让人钻空子。
齐滑王(次要人物):喜欢听一个一个独奏,
南郭先生只好逃走。由此,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
备课。设计藏
中擎语文欹掌2013.5视角:人才需要考核。
南郭先生(主要人物的次要方面):知道混不下去就逃走了。由此,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视
角:知耻而逃,总比赖着不走(或占着茅坑不屙屎)值得肯定。
三百吹竽的人(更次的人物):与南郭先生
长期共事,必知道其不会吹竽,但从不向齐宣王汇报。典型的明哲保身,对周围的不正之风听之
任之。由此,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视角:对于周
围的不正之风不能听之任之。
总结:故事类材料作文既可从“主流视角”
抓主要人物的主要方面j也可从“支流视角”抓主要人物的次要方面或次要人物的相关表现,
但一切都要从故事的整体出发,要从人物出发,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出发。如果是节外生枝生
拉硬扯出来的观点,那就是“歧流视角”了。这里
需要说明的是,“主流视角”与“支流视角”没有高低之分,只是“主流视角”比较保险,而“支流
视角”容易出新。
2.真题探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
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
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2012年全国课标卷的作文题,我们来
58备课・设计
万方数据
细读这则材料.看看它有哪些人物,谁是主要人物,故事的主流视角是什么。你是借助什么抓住主流视角的.故事有没有支流视角……
讨论:下面我们从一本杂志和两本高考作
文书中找到有关这个故事的若干个立意点,请你判断一下.哪些是主流立意,哪些是支流立意.还有哪些是歧流立意。
从修船工的角度立意:①顺手行善值得发扬;②勿以善小而不为;③要有善心、善意,要做善人;④要有责任感和敬业精神;⑤未雨绸缪,防患未然;⑥只求奉献,不求回报;⑦要重视细节;⑧淡泊宁静;⑨补上人生的小洞。
从船主的角度立意:①知恩图报;②隐患小
视不得。
从两者的关系立意:和谐相处(一方无私付
出.一方知恩图报)。
明确:这则故事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修船工,一个是船主。因为修船工的善举才避免了一
场灾难,所以修船工是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他所说的“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是整个故事的关键句,其中的“顺手”和“小”又是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因此,从修船工角度立意的①和②应该是主流视角:③④⑤⑥是由这个故事适当延展开去的,属于支流视角或拓展视角;而⑦⑧⑨
显然与故事的含义无关,实属于歧流视角。从船
主的角度立意的两个点都与故事内容相关联,其中的①可以是主流视角。而从两者关系的角度立意的“和谐相处”则完全与故事不搭界,尽
管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可以从两者的关系考
虑,但此处与“和谐”是不搭界的。
3.材料改造
我们在一本2012年高考优秀作文选中看
到一篇题为《补洞》的满分作文,这显然是我们上面谈到的从修船工角度的第⑨个立意,属于“歧流视角”。那么,我们能不能将这则材料稍作
修改,使之包含这层立意呢?
下面先请看2006年的全国卷的一道材料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
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
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
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
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这则材料原来是没有最后一句的,寓言的
本意是要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的人的,命题者认
为只有这一个角度似乎太单一了,于是,在故事的结尾加了小孩的一句话。这句话-JJD,故事的含义就“丰富”了.乌鸦的可爱之处在哪里呢?善
于模仿、善于学习、敢于挑战自我是不是都是乌
鸦的可爱之处呢?
如果2012年全国课标卷的命题者真想扩大故事的内涵,要将“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意思涵
盖进去.你能不能也加一两句话改造一下呢?
明确:方案一: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
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
小洞,【他想了想,这虽是个小洞,但也可能酿成大祸,于是】就顺手给补了。
方案二: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不过,以后你倒是要注意那些小洞】……”
方案三: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
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
极了,【我好后悔啊!】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
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万方数据
创意无限/rbhz@163.tom
(允许同学们提出更多的修改方案来)特别提醒:做这个练习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在考场上任意扩展,而是告诉学生,材料中的关
键语句对于审题立意是多么的重要。
4.归纳方法
概括起来说.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要注意以下几点(可在学生回顾概括的基础上,
教者做总结):①要整体把握故事内核;②要明确故事主要倾向;③要善于发现不同视角;④要
紧紧抓住关键词句。
5.审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作文。
一天.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弗里茨・克莱斯勒在一家乐器店偶然看到一把绝色的小提琴。他
一见倾心。无奈钱不够。等他从家拿了钱再赶回
来时,那把小提琴已被一位收藏家买走了。
克莱斯勒心有不甘.辗转找到了买家的住所,想要说服他把小提琴转卖给自己。可那位收藏家说:“这是我最喜欢的藏品.不想转让他人。”克莱斯勒于是向主人提出了一个请求:“在把它的生命交付给寂寞之前,能否让我用它最后拉一支曲子?”
他的要求得到了主人的许可。当哀怨的琴
声如诉如泣地从琴弦上倾泻而出.收藏家被这
动人的琴声震撼了.他激动地说:“这把琴应该属于你,我不能把它据为己有。只有你才能赋予
它生命,才能让世人听见它灵魂的歌唱。”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③自拟题目:④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作文。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明确:这是一道
耐人寻味的材料作文题,审题时有一定的难度。作文时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1)从小提琴家的角度立意:①小提琴家弹奏的魅力征服了收藏家。收藏家最后决定让出。
由此可立意为:用“实力”说话:实力——感动人
的法宝。②小提琴家买琴不成改为拉琴,终于打动收藏家,由此可立意为:换一种思路,也许就能成功。③小提琴家的执著也是其成功的因素,
备课‘设计59
由此可立意为:执著——成功的要素。
(2)从收藏家的角度立意:收藏家克制私欲即狭隘的占有欲,忍痛割爱,体现了他的胸怀和气度。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收藏家一样,就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了。由此可立意为:让所爱发挥更大的价值;忍痛割爱是一种风度。
(3)从小提琴家与收藏家关系的角度立意:小提琴家因爱而辗转找寻,进而求转让,转让不得。求用它拉一曲(注意:拉琴出发点不是为了
得到琴,而是退而求其次地表达对琴的深爱);
收藏家因爱而不肯转让,因听到了琴的乐声后,感受到了琴的生命跃动。正是因为二者对那把小提琴的真爱,才有了故事感人的结局。由此可
立意为:动人心者是真爱。
(4)从琴的角度立意:琴也是有生命的,如
果不能遇到懂它的人。那只能是一生“寂寞”。由
此可立意为:物遇知音方得其妙。
(1)和(2)都可以算是主流视角;(3)和(4)
可属于支流视角
四、结语(略)
(江苏省如皋中学226500)
筒评一
作文教学要关注思维方法
王鹏伟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环环紧扣,循循善诱的。王学东老师的这个教学设计正是如此。这节课教学目标为“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先从具体案例“滥竽充数”入手,由感性而至理性。提出了“主流视角”“支流视角”“歧流视角”概念。继而以2012年全国高考课标试卷修船工“顺手”补洞为例,探讨“哪些是主流立意,哪些是支流立意。还有哪些是歧流立意”。再以
2006年的全国卷材料作文题“乌鸦捉小羊”为例.引入如何“修改材料”f原材料没有最后一
句.寓言的本意是讽刺那些不自量力者。命题者
鬻酴备课・设计万方数据
在故事的结尾加了小孩的一句话.丰富了寓言含义),引导学生对2012年全国课标卷加一两句
话加以改造。最后总结出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整体把握故事内核:明确故事主要倾向;善于发现不同视角;紧紧抓住关键词句。
在此基础上进行审题演练(小提琴演奏家弗里茨・克莱斯勒购买小提琴)。
这个教学设计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其一,是否有必要建立“主流视角”“支流视
角”“歧流视角”这样的概念呢?所谓“主流视角”
也就是材料主旨.切近本意:“支流视角”也就是变换角度,写出新意;“歧流视角”是曲解材料。
其二,“修改材料”这个环节似为蛇足.试题材料有其规定性,是不能任意补充的。再者,所
补充的内容未必妥当。方案一,原材料中有“顺
手”一句,这说明修船工并未多想;既然如此,方案二中修船工的提醒就不合情理了;方案三,补充“我好后悔啊”一句,已有下文,是多余的话,
与审题无关。
其三。关于小提琴演奏家购买小提琴这则材
料有所误解。其实收藏家与演奏家一样,都珍视那把小提琴的艺术价值,没有优劣之分。收藏家并非
“狭隘”.如果不“占有”还是收藏家吗?问题的要害在于收藏与演奏哪个更能体现小提琴的生命价
值。收藏家是演奏家的知音,这在故事中有明确表述:演奏家说“在把它的生命交付给寂寞之前,能
否让我用它最后拉一支曲子”:收藏家说“只有你
才能赋予它生命.才能让世人听见它灵魂的歌
唱”。演奏家赋予小提琴生命价值,但前提是收藏
家的出让。从收藏家的角度立意相对新颖。
再提一点参考意见。质而言之,审题与立意
是思维问题.从思维方法着手或许更为便捷有效。可惜在诸多版本的教科书中,没有涉及。
思维方法按方向的不同.可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一般而言,发散思维有利于拓展诸多视角,择善而从;逆向思维有利于独辟蹊径,翻出新意;横向思维有利于辩证阐释,不失偏颇。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这三个层面是需要考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