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隧道问题

武汉长江隧道

简介

武汉长江隧道位于武汉长江大桥和武汉长江二桥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条穿江隧道,又称“万里长江第一隧”。隧道起于汉口大智路铭新街平交口,止于武昌友谊大道东侧,与规划的沙湖路衔接,并在汉口端设胜利街右进隧道匝道、天津路右出隧道匝道,在武昌端设友谊大道南北方向右进匝道和右出匝道各两条。该隧道总建筑长度3630米,分左、右两条隧洞,其中东线隧道长3295米,西线隧道长3303.6米,每线各设2车道,宽7米,车道净高4.5米 ,设计车速50公里/小时。

武汉长江隧道2004年11月28日开工。2006年3月开始采用盾构设备掘进,日掘进8 -10米,到武昌江边时入地深度可达30 -40米。2008年4月19日,武汉长江隧道双线成功贯通。2008年12月28日进行试通车,调试运行期3个月,每天运行18个小时,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为试运行期,2010年4月正式通车。长江隧道通车后,预计将分流武汉市中心城区20%左右的过江交通,将缓解长江一桥、二桥的交通压力。

大事记

1988年,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下简称“铁四院”)曾提出在今长江二桥处建设江底隧道。

1993年,国家准备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由于跨江地区距长江大桥仅1.7公里,若再修桥会对长江航运带来影响。因此,国内隧道专家、设计大师陈应先提出“以隧道方式过江”。虽然最终未能变成现实,但产生了强烈反响。

1995年,武汉市科委组织铁四院等单位展开“武汉地铁重大技术经济问题研究”,地铁和轻轨的课题名列其中。同年,武汉地铁办成立前期领导小组。

1996年,铁四院自费开始对过江隧道(含地铁项目)工程进行预可性研究。

1999年,武汉地铁办正式委托铁四院从事地铁研究。同年11月,中国工程院水利土木部和地下及隧道实验研究中心曾联合举办沉管隧道技术研讨会。

2001年,过江隧道(含地铁项目)正式上报国家计委。

2002年,过江隧道(含地铁项目)方案获国家计委初审通过。

2003年10月,武汉过江隧道“预可研”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单建双向4车道的公路隧道提上议事日程。

2004年4月,过江隧道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

2004年11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批准。当月28日,武汉过江隧道动工。

2008年4月19日,武汉长江隧道双线成功贯通。

2008年12月28日,湖北省省长李鸿忠宣布武汉长江隧道试通车。

施工难度

武汉长江隧道是目前中国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江底隧道工程。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开挖这一江底隧道的过程中,成功攻克了五大世界性施工技术难题。

长江武汉段江底地质条件复杂,有黏土、粉土、粉细砂、卵石,还有岩层等13种围岩,其上软下硬的地层结构,是隧道挖掘施工的“天敌”。他说,开挖武汉长江隧道的每一个施工阶段,几乎都伴随着世界级技术难题的攻关。

武汉长江隧道的建设施工必须在防洪设施密集、城市建筑众多的中心城区进行,这也决定了这些难题的世界性。这五大难题一是姿态控制,盾构机穿越软硬不均的地质,掘进姿态难以控制;二是高水压,隧道从水面到底部深57米,江水的压力极大,防止隧道透水是最大难点;三是超浅埋,部分地段盾构机离地面只有5至6米,要不“惊动”地面建筑,穿越长江大堤等,难度极大;四是强透水,隧道两岸

大部分为粉细砂地层,一旦透水,后果不堪设想;五是长距离掘进,由于地质变化大,盾构机必须一次性成功穿越2500多米。

盾构机在地底下挖掘,容易引发土壤沉降,造成建筑坍塌。中铁隧道联合体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气垫式泥水平衡技术”,使盾构机掘进时波动很小,保持水压平衡,水土沉降控制在3厘米以内;针对长江武汉段江底大部分为粉细砂地层,防渗水成为长江隧道施工的又一大难点,中铁隧道联合体采用最新的防水接缝技术,注浆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新材料,为江底隧道的施工开创先河。

安全设计

武汉长江隧道可抗击6级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侵袭。隧道内设置了专门的地下逃生通道,安装了102个摄像头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以及大型通风换气设备保障空气流通。此外,隧道两端都设置有防淹门,倘若遭遇战争破坏、恐怖袭击以及自然灾害,该门将关闭,防止江水进入隧道涌入城区。

幕后故事

武汉地质条件复杂,有粘土、粉土、粉细砂、卵石,还有岩层。上软下硬的地层,是隧道挖掘的“大敌”。“在武汉这种地质条件,搞大断面施工,在世界上都算是难题,但难题还是被我们攻克了。”万姜林说,武汉长江隧道是长江上施工难度最大的一条过江隧道,施工中始终面临五大难题。 一是姿态控制,盾构机穿越软硬不均的地质,掘进姿态难以控制,搞不好就走偏了,难以到达指定的位置;二是高水压,隧道从水面到底部深57米,江水的压力极大,防止隧道透水是最大难点;三是超浅埋,部分地段盾构机离地面只有5至6米,要不“惊动”地面建筑,穿越长江大堤等,难度极大;四是强透水,隧道两岸大部分为粉细砂地层,一旦透水,后果不堪设想;五是长距离掘进,由于地质变化大,盾构机要尽可能一次穿越2500多米。

2007年5月,被列入“863”计划的“高抗渗长寿命大管径隧道管片材料结构设计与工程应用”课题,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这种隧道管片,是专门为武汉过江隧道而研制的,可使用100年,从而确保了长江隧道的寿命。

与上海、南京长江隧道相比,武汉地质情况最复杂,砂石多,水压最高,地面建筑多,技术难度最大。但从2004年11月动工至今,武汉过江隧道运用各种先进技术,解决了一系列意外状况,没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可按预定工期完成。武汉过江隧道在施工中,也出现过几次紧张时刻。

首次遇险是在江南竖井开工时,由于地下水多,压力大,深21.5米的市政基坑武汉以前没有过。基坑挖到底部时,突然出现管涌,由于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险情很快排除。最惊心动魄的一次遇险,是在长江江底。当时,盾构机要拐弯,没想到隧道壁上的管片,有一角出现裂缝,水和土极容易渗透进来,导致重大风险。幸亏之前有预案,2个小时紧张抢险后,险情被排除。最后怕的一次险情,是当盾构机在江底掘进时,居然碰到了炸弹,是日本侵略时丢到江底的。当时,施工人员只是感觉到盾构机碰到了异物,但并没有发现炸弹,直到盾构机在汉口出洞后,人们清理盾构机前面的杂物,才发现一枚50厘米长的炸弹。最紧张的一次险情,是今年1月盾构机到汉口后,准备破洞贯通,这个时候极容易出危险。这时,弄不好会出现塌陷,造成周围

建筑物垮塌,甚至把盾构机埋进去。施工单位对洞口进行加固处理,确保盾构机安全“爬”出洞。最让人担心的一次是“高压进舱”。盾构机在江底掘进时,周围的压力很大,而工程潜水员必须进入盾构机前面的重压机舱里了解情况,这就是“高压进舱”。潜水员一般能承受3公斤的压力,而此时需要承受4.5公斤压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施工方请了海军工程大学的专家来培训,采用了新技术。当技术人员第一次进去时,大家都捏了一把汗,出来时,大家才松了一口气。盾构机穿越江南的武九铁路时,施工人员绷紧了神经,24小时巡视,火车随时都可能经过,最后没有出现任何异常。位处汉口的116年鲁兹故居,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离江北的竖井南侧仅20米,保护难度极大。鲁兹故居是一栋西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盾构机从它下面经过时,距离上面房屋只有6米,该处地质条件差,容易下陷。施工方控制掘进参数,科学防护监测,盾构机经过后,房屋下陷不超过1厘米,建筑完好无损。

相关介绍

1、武汉长江隧道有几个出入口?

答:武汉长江隧道共有2个进出主通道和6个进出匝道。分别为大智路主进出通道、汉口天津路右出匝道、胜利街右进匝道、武昌友谊大道1个主进出通道、2个右进匝道和2个右出匝道。其中,由于沙湖大桥还未建,友谊大道主通道暂时无法使用,而出天津路匝道明日也不能通车。

2、隧道内行车速度为多少?

答:隧道内安装有测速装置,全程限制行车速度为50公里/小时。

3、发生小型事故怎么办?

答:在隧道内发生小型交通事故时(车子轻微擦碰等),如您的车还能发动,请遵循“快速撤离”的原则,迅速离开事故现场。隧道内全方位实时摄像系统会将隧道内整个行车情况进行记录,隧道监控人员会及时通知隧道出口交警,请您在隧道出口处等待交警为您处理。

4、发生火灾怎么办?

答:将车尽量往右边靠,车钥匙留在车内,便于隧道人员处理,井然有序的按照广播和我们工作人员的指引迅速离开事故现场,进入地下逃生通道。火灾的消防工作将由专人进行。事故之后隧道工作人员会及时和车主联系。

5、在隧道内如何逃生?

答:当隧道内发生紧急情况时,您应该在广播系统提示下或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迅速打开驾驶员左侧的“疏散口”,通过疏散口内的逃生滑梯快速滑下,进入地下安全通道。地下逃生通道内有声光信号提示逃生路线,您可以有选择的沿地下安全通道到达江南或江北。

6、在隧道内抛锚怎么办?

答:请您不要离开车辆,将车停在原位,隧道内的事故牵引车将在最短时间内为您服务,将抛锚车和事故车牵引出隧道。

7、在隧道内发生大事故怎么办?

答:当隧道内发生撞车、追尾等大型交通事故时,能发动的车辆尽快驶离隧道,在隧道出口处等待交警处理,以免阻塞交通。不能发动的车辆在原地等待隧道牵引车的牵引。当出现人员伤亡事故时,隧道工作人员会立即通知救护人员和执勤交警。在隧道出口处交警会给予处理。

8、在隧道内如何打开疏散口?

答:隧道内每隔80米设置了一个 “疏散口”,可以通过滑滑梯直接进入路面下的安全通道。“疏散口”设置在驾驶员的左手侧,外观为黑色大门,门上有两个把手。“疏散口”设有电控自动盖,平时关闭,灾害时有三种控制方式。一种是由隧道公司中控室远程控制,自动打开;一种是当隧道内没有断电的情况下,可采用“疏散口”旁的电动控制按钮(绿色)控制;还有一种是隧道内断电的情况下,可采用手动方式,将“疏散口”上的把手用力往上提。

9、隧道有何消防设施?

答:隧道内每间隔45米设置了一个红色的消防箱。消防箱内有消防水带和干粉灭火器。

10、在隧道内如何求救?

答:在每隔45米的消防箱旁边有一个红色的应急电话箱。您只需要打开箱门,对准喊话器按下按钮就可与隧道的中控室直接通话求助。

11、车在隧道漏油怎么办?

答:严禁车况不好的车辆驶入隧道,车辆在隧道内漏油、扔垃圾或其他破坏隧道内设备设施行为,都将被摄像头拍下来,隧道公司将在交管部门的主持下,由车辆单位或驾驶员按照物价局的规定赔偿。

12、摩托车能否走隧道?

答:隧道内24小时严禁行人、货车、摩托车以及非机动车辆进入。

13、进入隧道车辆限高多少?

答:隧道进口处设有超高检测装置,进入的车辆车高不得超过4.5米。

14、隧道内能否超车?

答:司机在隧道内应与前方车辆保持安全距离,不要超车、倒车和停车,紧急情况除外。

15、隧道内能否变道?

答:隧道内均设有监控器,严禁车辆变道行驶。但如果前方出现交通事故等异常情况,该车道的信号灯转变为禁行红灯时,事故车后面的车辆可临时变道。一旦隧道入口出车道信号灯变为红灯后,该车道严禁行车。

16、隧道内如何监控?

答:隧道内外共设置了102个摄像头,确保隧道内无监控死角,24小时不间断摄像。

17、能否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答:进入隧道车辆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隧道是一个封闭空间,通风条件较差,易燃易爆物品一旦碰到摩擦,极易引发爆炸。

18、为什么要快出慢进?

答:如果隧道出口不畅,车辆在隧道内堵塞,废气、尾气大量聚集,恶化隧道内空气环境。如果车辆大量涌入隧道,极易在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甚至造成火灾。

19、路桥年票标准有无变化?

答:长江隧道已确定不单独收费,目前也不会调整路桥年票标准;明年天兴洲大桥通车后,在对新建项目核定后再调整。

20、可否步行参观长江隧道?

答:长江隧道长3630米,步行需要个把小时,而隧道是封闭的环境,要穿越几十米深的江底,不适宜步行。同时,隧道设计原本就是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

21、公交车为何不能走隧道?

答:调试运行和试运行期内,公交车以及大型客车都不能通行长江隧道。因为这些车辆载人多,车速相对慢,车体外部尺寸较大,隧道运行初期不宜通过。

武汉长江隧道

简介

武汉长江隧道位于武汉长江大桥和武汉长江二桥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条穿江隧道,又称“万里长江第一隧”。隧道起于汉口大智路铭新街平交口,止于武昌友谊大道东侧,与规划的沙湖路衔接,并在汉口端设胜利街右进隧道匝道、天津路右出隧道匝道,在武昌端设友谊大道南北方向右进匝道和右出匝道各两条。该隧道总建筑长度3630米,分左、右两条隧洞,其中东线隧道长3295米,西线隧道长3303.6米,每线各设2车道,宽7米,车道净高4.5米 ,设计车速50公里/小时。

武汉长江隧道2004年11月28日开工。2006年3月开始采用盾构设备掘进,日掘进8 -10米,到武昌江边时入地深度可达30 -40米。2008年4月19日,武汉长江隧道双线成功贯通。2008年12月28日进行试通车,调试运行期3个月,每天运行18个小时,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为试运行期,2010年4月正式通车。长江隧道通车后,预计将分流武汉市中心城区20%左右的过江交通,将缓解长江一桥、二桥的交通压力。

大事记

1988年,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下简称“铁四院”)曾提出在今长江二桥处建设江底隧道。

1993年,国家准备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由于跨江地区距长江大桥仅1.7公里,若再修桥会对长江航运带来影响。因此,国内隧道专家、设计大师陈应先提出“以隧道方式过江”。虽然最终未能变成现实,但产生了强烈反响。

1995年,武汉市科委组织铁四院等单位展开“武汉地铁重大技术经济问题研究”,地铁和轻轨的课题名列其中。同年,武汉地铁办成立前期领导小组。

1996年,铁四院自费开始对过江隧道(含地铁项目)工程进行预可性研究。

1999年,武汉地铁办正式委托铁四院从事地铁研究。同年11月,中国工程院水利土木部和地下及隧道实验研究中心曾联合举办沉管隧道技术研讨会。

2001年,过江隧道(含地铁项目)正式上报国家计委。

2002年,过江隧道(含地铁项目)方案获国家计委初审通过。

2003年10月,武汉过江隧道“预可研”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单建双向4车道的公路隧道提上议事日程。

2004年4月,过江隧道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

2004年11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批准。当月28日,武汉过江隧道动工。

2008年4月19日,武汉长江隧道双线成功贯通。

2008年12月28日,湖北省省长李鸿忠宣布武汉长江隧道试通车。

施工难度

武汉长江隧道是目前中国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江底隧道工程。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开挖这一江底隧道的过程中,成功攻克了五大世界性施工技术难题。

长江武汉段江底地质条件复杂,有黏土、粉土、粉细砂、卵石,还有岩层等13种围岩,其上软下硬的地层结构,是隧道挖掘施工的“天敌”。他说,开挖武汉长江隧道的每一个施工阶段,几乎都伴随着世界级技术难题的攻关。

武汉长江隧道的建设施工必须在防洪设施密集、城市建筑众多的中心城区进行,这也决定了这些难题的世界性。这五大难题一是姿态控制,盾构机穿越软硬不均的地质,掘进姿态难以控制;二是高水压,隧道从水面到底部深57米,江水的压力极大,防止隧道透水是最大难点;三是超浅埋,部分地段盾构机离地面只有5至6米,要不“惊动”地面建筑,穿越长江大堤等,难度极大;四是强透水,隧道两岸

大部分为粉细砂地层,一旦透水,后果不堪设想;五是长距离掘进,由于地质变化大,盾构机必须一次性成功穿越2500多米。

盾构机在地底下挖掘,容易引发土壤沉降,造成建筑坍塌。中铁隧道联合体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气垫式泥水平衡技术”,使盾构机掘进时波动很小,保持水压平衡,水土沉降控制在3厘米以内;针对长江武汉段江底大部分为粉细砂地层,防渗水成为长江隧道施工的又一大难点,中铁隧道联合体采用最新的防水接缝技术,注浆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新材料,为江底隧道的施工开创先河。

安全设计

武汉长江隧道可抗击6级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侵袭。隧道内设置了专门的地下逃生通道,安装了102个摄像头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以及大型通风换气设备保障空气流通。此外,隧道两端都设置有防淹门,倘若遭遇战争破坏、恐怖袭击以及自然灾害,该门将关闭,防止江水进入隧道涌入城区。

幕后故事

武汉地质条件复杂,有粘土、粉土、粉细砂、卵石,还有岩层。上软下硬的地层,是隧道挖掘的“大敌”。“在武汉这种地质条件,搞大断面施工,在世界上都算是难题,但难题还是被我们攻克了。”万姜林说,武汉长江隧道是长江上施工难度最大的一条过江隧道,施工中始终面临五大难题。 一是姿态控制,盾构机穿越软硬不均的地质,掘进姿态难以控制,搞不好就走偏了,难以到达指定的位置;二是高水压,隧道从水面到底部深57米,江水的压力极大,防止隧道透水是最大难点;三是超浅埋,部分地段盾构机离地面只有5至6米,要不“惊动”地面建筑,穿越长江大堤等,难度极大;四是强透水,隧道两岸大部分为粉细砂地层,一旦透水,后果不堪设想;五是长距离掘进,由于地质变化大,盾构机要尽可能一次穿越2500多米。

2007年5月,被列入“863”计划的“高抗渗长寿命大管径隧道管片材料结构设计与工程应用”课题,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这种隧道管片,是专门为武汉过江隧道而研制的,可使用100年,从而确保了长江隧道的寿命。

与上海、南京长江隧道相比,武汉地质情况最复杂,砂石多,水压最高,地面建筑多,技术难度最大。但从2004年11月动工至今,武汉过江隧道运用各种先进技术,解决了一系列意外状况,没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可按预定工期完成。武汉过江隧道在施工中,也出现过几次紧张时刻。

首次遇险是在江南竖井开工时,由于地下水多,压力大,深21.5米的市政基坑武汉以前没有过。基坑挖到底部时,突然出现管涌,由于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险情很快排除。最惊心动魄的一次遇险,是在长江江底。当时,盾构机要拐弯,没想到隧道壁上的管片,有一角出现裂缝,水和土极容易渗透进来,导致重大风险。幸亏之前有预案,2个小时紧张抢险后,险情被排除。最后怕的一次险情,是当盾构机在江底掘进时,居然碰到了炸弹,是日本侵略时丢到江底的。当时,施工人员只是感觉到盾构机碰到了异物,但并没有发现炸弹,直到盾构机在汉口出洞后,人们清理盾构机前面的杂物,才发现一枚50厘米长的炸弹。最紧张的一次险情,是今年1月盾构机到汉口后,准备破洞贯通,这个时候极容易出危险。这时,弄不好会出现塌陷,造成周围

建筑物垮塌,甚至把盾构机埋进去。施工单位对洞口进行加固处理,确保盾构机安全“爬”出洞。最让人担心的一次是“高压进舱”。盾构机在江底掘进时,周围的压力很大,而工程潜水员必须进入盾构机前面的重压机舱里了解情况,这就是“高压进舱”。潜水员一般能承受3公斤的压力,而此时需要承受4.5公斤压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施工方请了海军工程大学的专家来培训,采用了新技术。当技术人员第一次进去时,大家都捏了一把汗,出来时,大家才松了一口气。盾构机穿越江南的武九铁路时,施工人员绷紧了神经,24小时巡视,火车随时都可能经过,最后没有出现任何异常。位处汉口的116年鲁兹故居,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离江北的竖井南侧仅20米,保护难度极大。鲁兹故居是一栋西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盾构机从它下面经过时,距离上面房屋只有6米,该处地质条件差,容易下陷。施工方控制掘进参数,科学防护监测,盾构机经过后,房屋下陷不超过1厘米,建筑完好无损。

相关介绍

1、武汉长江隧道有几个出入口?

答:武汉长江隧道共有2个进出主通道和6个进出匝道。分别为大智路主进出通道、汉口天津路右出匝道、胜利街右进匝道、武昌友谊大道1个主进出通道、2个右进匝道和2个右出匝道。其中,由于沙湖大桥还未建,友谊大道主通道暂时无法使用,而出天津路匝道明日也不能通车。

2、隧道内行车速度为多少?

答:隧道内安装有测速装置,全程限制行车速度为50公里/小时。

3、发生小型事故怎么办?

答:在隧道内发生小型交通事故时(车子轻微擦碰等),如您的车还能发动,请遵循“快速撤离”的原则,迅速离开事故现场。隧道内全方位实时摄像系统会将隧道内整个行车情况进行记录,隧道监控人员会及时通知隧道出口交警,请您在隧道出口处等待交警为您处理。

4、发生火灾怎么办?

答:将车尽量往右边靠,车钥匙留在车内,便于隧道人员处理,井然有序的按照广播和我们工作人员的指引迅速离开事故现场,进入地下逃生通道。火灾的消防工作将由专人进行。事故之后隧道工作人员会及时和车主联系。

5、在隧道内如何逃生?

答:当隧道内发生紧急情况时,您应该在广播系统提示下或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迅速打开驾驶员左侧的“疏散口”,通过疏散口内的逃生滑梯快速滑下,进入地下安全通道。地下逃生通道内有声光信号提示逃生路线,您可以有选择的沿地下安全通道到达江南或江北。

6、在隧道内抛锚怎么办?

答:请您不要离开车辆,将车停在原位,隧道内的事故牵引车将在最短时间内为您服务,将抛锚车和事故车牵引出隧道。

7、在隧道内发生大事故怎么办?

答:当隧道内发生撞车、追尾等大型交通事故时,能发动的车辆尽快驶离隧道,在隧道出口处等待交警处理,以免阻塞交通。不能发动的车辆在原地等待隧道牵引车的牵引。当出现人员伤亡事故时,隧道工作人员会立即通知救护人员和执勤交警。在隧道出口处交警会给予处理。

8、在隧道内如何打开疏散口?

答:隧道内每隔80米设置了一个 “疏散口”,可以通过滑滑梯直接进入路面下的安全通道。“疏散口”设置在驾驶员的左手侧,外观为黑色大门,门上有两个把手。“疏散口”设有电控自动盖,平时关闭,灾害时有三种控制方式。一种是由隧道公司中控室远程控制,自动打开;一种是当隧道内没有断电的情况下,可采用“疏散口”旁的电动控制按钮(绿色)控制;还有一种是隧道内断电的情况下,可采用手动方式,将“疏散口”上的把手用力往上提。

9、隧道有何消防设施?

答:隧道内每间隔45米设置了一个红色的消防箱。消防箱内有消防水带和干粉灭火器。

10、在隧道内如何求救?

答:在每隔45米的消防箱旁边有一个红色的应急电话箱。您只需要打开箱门,对准喊话器按下按钮就可与隧道的中控室直接通话求助。

11、车在隧道漏油怎么办?

答:严禁车况不好的车辆驶入隧道,车辆在隧道内漏油、扔垃圾或其他破坏隧道内设备设施行为,都将被摄像头拍下来,隧道公司将在交管部门的主持下,由车辆单位或驾驶员按照物价局的规定赔偿。

12、摩托车能否走隧道?

答:隧道内24小时严禁行人、货车、摩托车以及非机动车辆进入。

13、进入隧道车辆限高多少?

答:隧道进口处设有超高检测装置,进入的车辆车高不得超过4.5米。

14、隧道内能否超车?

答:司机在隧道内应与前方车辆保持安全距离,不要超车、倒车和停车,紧急情况除外。

15、隧道内能否变道?

答:隧道内均设有监控器,严禁车辆变道行驶。但如果前方出现交通事故等异常情况,该车道的信号灯转变为禁行红灯时,事故车后面的车辆可临时变道。一旦隧道入口出车道信号灯变为红灯后,该车道严禁行车。

16、隧道内如何监控?

答:隧道内外共设置了102个摄像头,确保隧道内无监控死角,24小时不间断摄像。

17、能否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答:进入隧道车辆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隧道是一个封闭空间,通风条件较差,易燃易爆物品一旦碰到摩擦,极易引发爆炸。

18、为什么要快出慢进?

答:如果隧道出口不畅,车辆在隧道内堵塞,废气、尾气大量聚集,恶化隧道内空气环境。如果车辆大量涌入隧道,极易在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甚至造成火灾。

19、路桥年票标准有无变化?

答:长江隧道已确定不单独收费,目前也不会调整路桥年票标准;明年天兴洲大桥通车后,在对新建项目核定后再调整。

20、可否步行参观长江隧道?

答:长江隧道长3630米,步行需要个把小时,而隧道是封闭的环境,要穿越几十米深的江底,不适宜步行。同时,隧道设计原本就是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

21、公交车为何不能走隧道?

答:调试运行和试运行期内,公交车以及大型客车都不能通行长江隧道。因为这些车辆载人多,车速相对慢,车体外部尺寸较大,隧道运行初期不宜通过。


相关内容

  • 国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设计技术进展_肖明清
  • #隧道/地下工程# 国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设计技术进展 肖明清 1, 2 (11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成都 610031; 21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 430063) 摘 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建设得到较大的发展, 特别是近期建设的武汉.南京和上海越长江 ...

  • 武汉长江隧道盾构始发技术
  • 武汉长江隧道盾构始发技术 胡 斌,李勇军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09) 摘 要:武汉长江隧道工程采用气垫式泥水平衡盾构施工,盾构直径11.38m,已成功始发掘进发的各项关键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关键词:盾构,始发技术 中图分类号:TU455 文献标识码:B2()0221 武汉长 ...

  • 09夏令营导游词
  • 夏令营导游词 欢迎辞及注意事项  欢迎辞 亲爱的同学门,大家早上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武汉参观游览,我是今天带领大家参观游览的辅导员,我的名字叫##,大家可以称呼我小#姐姐以此拉近我们的距离.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学离开了自己温暖的家,学校,父母,开始了独立旅程,我想你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吧.在激动之 ...

  • 高压旋喷桩作为止水帷幕的应用
  • 引用 引用 高压旋喷桩作为止水帷幕的应用 默认分类 2010-01-28 11:59:59 阅读14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引用 流浪剑 的 引用 高压旋喷桩作为止水帷幕的应用 一.工程概况 武汉长江隧道为武汉市重点工程,是武汉市重要的过江通道,位于武汉长江一.二桥之间.隧道江北起点为汉口大 ...

  • 武汉市景点简要介绍
  • 武汉市景点简要介绍 1. 古琴台,中国人的情谊典范 Ancient Heptachord Terrace/ Ancient Lute Terrace/Ancient Guqin (Zither) Terrace An Exemplar of Chinese Friendship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 ...

  •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简介
  •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概述 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 21世纪可以说是地下工程资源开发和大发展的世纪. 目前我国面临着人口.环境.资源.土地.水资源及气候变暖等六大难题.地下工程是我国唾手可得的资源,并且是一项重要的绿色工程,如何优质.快速.经济的建成,是我们必须在科研.设计.施 ...

  • 土木工程专业排名总结(2012)
  • 院校 2008年前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共392所: 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城市学院:首钢工学院:天津大学:中国 ...

  • 汉口吉庆街的牌楼对联
  • 今日重新开街 门楼和对联显得高大而精致 任蒙为汉口吉庆街撰拟并书写的门联 2003年开街时 吉庆街盛况空前 第一次开街 各报纸消息均以这副对联为题 因修建长江隧道吉庆街门楼被拆,对联也消失 汉口吉庆街的牌楼对联 汉口中山大道经过再次"大修",今日开街,这条百年长街以其前所未有的辉 ...

  • 武汉夏季50大游玩好去处!抓住夏天的尾巴出去浪~
  • 1 东湖凌波门 " 爱她,就带她去武大看海." 找个不太晒的地方坐着把脚伸进湖里,静静坐着就很有意境.亲水吹风好不惬意~不过大家上桥观赏风景时要注意安全哦! 地址:武昌区 八一路483号武汉大学凌波门 2 府河湿地 这是一个被忽略的世外桃源,假期出游的和小清新拍照的好地方!这里超 ...